基本介紹
分布,選舉方式,職責,範圍,
分布
蕃坊,因商賈出海,多位於沿海港埠,如地臨晉江的泉州城南,珠江北岸的廣州府城西南部之海山樓等地。坊內有清真寺(麥斯吉德)、養育院、市場、公共墓地等設定。
選舉方式
蕃坊,領袖稱“蕃長”或“都蕃長”,由僑商中推薦德高望重、有才幹、有宗教學識的穆斯林長老(Shaykh)選充,經中國皇帝審批後詔命認可。就任後,與中國官吏享受同樣待遇,並須穿中國官服,“巾袍履笏如華人”。
職責
蕃長的職責是管理坊內一切公務,為中國政府招邀海外蕃商來華貿易,既是處理俗務的政治領袖,又是處理教務的宗教領袖伊瑪目(Imam)和宗教法官卡迪(Qadi)。節日時蕃長率眾禮拜、為眾講經、為其國君(Sultan)祈福;平日則在其辦公機構“蕃長司”中,依據《古蘭經》及伊斯蘭教法處理解決蕃商穆斯林之間的矛盾與糾紛,中國官員一般不予干涉。
據北宋朱或《萍洲可談》記述,外僑犯徒刑以上重罪者,由中國地方政府判之,若為徒刑以下輕罪,則直送蕃坊,一任蕃長處斷。坊內蕃商一般“皆富有”,所在地方官每有仰其資助者。坊內有穆斯林婦女,被華人稱作“波斯婦”或“菩薩蠻”(Mussulman或其訛形Bussulman);亦有被蕃商娶為妻室之漢女。
範圍
唐宋時期“蕃坊”的大概範圍,以今廣州市光塔路的懷聖寺為中心,南抵惠福西路,東以米市路為界,西至人民路,北到中山六路。現光塔路、大紙巷、蓬萊北、擢甲里、朝天路、仙鄰巷、鮮洋街等街巷名,均是唐宋時期“蕃坊”街道的遺稱和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