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祖慧

蔣祖慧

蔣祖慧,湖南省常德人,女,1934年10月3日出生。其母是著名作家丁玲。3歲時隨母親到延安,後又從晉察冀邊區到東北解放區,受到解放區濃烈革命文化氛圍的薰陶。她是學校的文藝積極分子,曾為兒童團編導《霸王鞭》節目,初顯藝術才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蔣祖慧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湖南省常德
  • 出生日期:1934年10月3日
學習芭蕾,演出經歷,學習編導,創作名劇,煥發新春,

學習芭蕾

1948年底,隨母親丁玲在莫斯科觀看了由普希金抒情詩改編的芭蕾舞劇《淚泉》,芭蕾舞優美的音樂和動人的舞姿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母親也由此萌生了讓她學舞蹈的想法。1949年底,她來到平壤崔呈喜舞蹈研究所學習舞蹈,藝從著名舞蹈家崔呈喜。一年後回國,成為中央戲劇學院舞蹈團(今中央歌舞團)的一名舞蹈演員。現在退休仍從事舞蹈事業,目前為北京演藝學院舞蹈系編導老師。

演出經歷

1953年,隨中國青年藝術團到羅馬尼亞的首都布加勒斯特參加世界青年聯歡節。她與同行們一起演出的荷花舞、採茶撲蝶舞榮獲集體二等獎。由於在舞蹈上的突出表現,她被選送到北京舞蹈學校插班五年級學習。

學習編導

1955年,又被文化部選派去蘇聯莫斯科國立戲劇學院學習編導。在這聚集了蘇聯最為優秀的音樂、美術、戲劇、舞蹈藝術等方面教師的學院,她抓緊時間學習,虛心向大師請教,打下了深厚的基礎。為了將自己的畢業作品一一由羊泉鎮根據文藝復興時期與塞萬提斯齊名的作家羅伯·特·維加原著改編的《西班牙女兒》搬上舞台,她輾轉來到天津歌舞劇院求助,得到院長曹火星的支持。她帶領一班人馬經過三個月的奮戰,《西班牙女兒》代替由外國人編導的節目,成為周恩來總理指定的國慶招待外賓的節目。劉少奇、周恩來、陳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對該劇給予了高度評價。

創作名劇

1961年10月從莫斯科國立戲劇學院編導系畢業,被分配到北京舞蹈學校實驗芭蕾舞團(後改名為中央歌舞劇院,現名為中央芭蕾舞團),成為一名專業編導。1963年,她成功地將世界文學名著《巴黎聖母院》搬上舞台,得到周恩來、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稱讚。周總理還指示她"要創作一些革命題材的芭蕾舞劇"。1964年1月,中央歌舞劇院專門成立了革命現代舞劇《紅色娘子軍》創作班子,她成為三名主要編導之一。為了深切了解劇中的人物與背景,讓自己融入劇情,她和李承祥、王錫賢、白淑湘、鐘潤良、王國華等編導演員一起,去紅色娘子軍的誕生地海南島體驗生活,被海南婦女頑強不屈、不畏強暴、吃苦耐勞的精神所深深感染,為她塑造《紅》劇女主角瓊花的形象打下了基礎。她在《紅》劇編導過程中,對芭蕾舞這種外來藝術形式大膽改革,借用了京劇中的不少動作,鮮明而強烈地表現。了劇中人物的敵對關係,使其更具有中國民族特色。得到專家們的肯定。周總理在看了《紅》劇的彩排後肯定了這齣戲的成功。9月29日,《紅》劇在人大小禮堂正式演出,受到中外觀眾的一致稱讚。毛澤東主席點名要看這齣戲,並評價這齣戲"方向是正確的,革命性是成功的,藝術上也是好的”。
由於《紅色娘子軍》的巨大成功,阿爾巴尼亞有關方面決定將該劇搬上他們的舞台,並邀請中國方面派人前去指導。她奉命到阿爾巴尼亞指導外國人排練《紅》劇。
1966年回國。此時“文革"已在全國開展起來,文藝戰線一片混亂。一開始,她無事可做,後和王錫賢一起創作了《南海長城》的舞劇腳本,卻受到江青批評。1970年被下放到北京郊區紅藝五七幹校。

煥發新春

粉碎"四人幫"後回到中央歌舞劇院。她10年沒排戲,暗下決心,一定要抓緊時間工作,把失去的時間奪回來。由於她的努力,《雁南飛》、《楊貴妃》、《流浪者之歌》、《泉邊》、《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藍色的多瑙河》、《燭光》等舞劇相繼問世,為"文革"結束之後的中國藝壇注入了一股股清新的空氣。之後,她把主要精力放在根據魯迅的小說編創的舞劇《祝福》上,很快編導出第二幕《不尋常的婚禮》與觀眾見面。該劇在當年中直機關文藝單位舉行文藝節目評比活動中一舉奪得了編導、作曲、演出三個一等獎。後應邀到蘇聯、英國等9個國家演出,享譽中外。1991年,專程趕來北京的俄羅斯文化部長將一枚普希金紀念章別在她的胸前。1981年,《祝福》(第二幕)獲文化部頒發的編導一等獎。1994年,《祝福》(第二幕)又獲文聯及舞協頒發的"二十世紀經典提名"獎。在建國35周年大慶典禮上,舞劇《祝福》彩車作為典禮的十大彩車之一,駛過天安門廣場。
1995年1月從中央芭蕾舞團離休。並沒有離開心愛的芭蕾舞藝術事業,又編導了《元神祭》等優秀舞劇及在汕頭舉辦的大型歌舞晚會《潮風樂舞》。在半個多世紀的芭蕾舞編導生涯中,她為芭蕾舞藝術民族化,為中國的舞劇事業走向世界作出了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