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春暄,高級工程師。1961年畢業於北京航空學院,被分配到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現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從事航天工業工作。因對數論興趣濃厚,蔣春暄自1973年利用業餘時間鑽研數論。1992年在《潛科學》雜誌發表研究論文“費馬大定理已被證明”,而成為學界備受爭議的人物。其於2009年榮獲“特勒肖—伽利略科學院2009年度金獎”,頒獎理由是:“開發了有助於解決數論領域知名基礎性問題的新型數論工具”“認為黎曼假設是錯誤的主張”“對Iso-數論做出了貢獻”“他的最偉大的成就在於首先證明費馬大定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蔣春暄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南省衡南縣花橋鎮
- 出生日期:1936年12年22日
- 職業:科學家
- 畢業院校:北京航空學院
- 主要成就:參與製造中國第一架噴氣式飛機
- 代表作品:《費馬大定理已被證明》
人物簡介,學術研究,數學研究三步法,證明費馬大定理,否定黎曼假設,成果總結,學界爭議,各方觀點,蔣春暄質疑,挺蔣派,打假派,發表作品,
人物簡介
蔣春暄,1936年出生於湖南衡南縣農村,後來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考入衡南縣第一初級中學(後改為衡南縣第一中學)。國中僅讀5期提前畢業,進入株洲248技校學習鉋工,後來又入瀋陽410飛機製造廠,參與製造中國第一架噴氣式飛機。蔣春暄利用工余讀小說,立志當業餘作家。1956年夏天與朋友結伴作考大學的準備,因國語不好而決定考工科。其只用45天學完高中課程,最終考取了北京航空大學(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飛機工藝專業,後轉為航空儀表製造。1961年畢業後,被分入航天部二院四部,因工作成績卓著,數年之後晉升為高級工程師。蔣春暄長期從事物理、生化等交叉科學的研究,取得了矚目的成就。
學術研究
數學研究三步法
蔣春暄是個業餘數學愛好者,沒有現代數學等專業學術背景,北京圖書館就是他的大學。自1973年從東北下放回京,蔣就開始利用業餘時間鑽研數論,經30多年的奮鬥,在數論上取得巨大的成就。蔣春暄稱其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和成果歸功於其自創的治學方法,即“數學研究三步法”:第一步對一個問題,反覆思考想出一個解決方法;第二步拚命反覆學習前人有關這方面的知識;第三步發現前人沒有這樣的結果,而後寫成論文。蔣春暄說:“我用這三步法研究數學,發現了一些新數學工具,順手捎帶地證明了費馬大定理、哥德巴赫猜想,並用這種方法研究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等學科”。
證明費馬大定理
蔣春暄自1973年開始研究費馬大定理。在此過程中,其推廣了三角函式Si,建立超複數理論,後又以此基本工具證明了費馬大定理。但其所著研究論文在投稿過程中常遇權威阻礙。早在1978年,在科學院前院長方毅的關心下,科學院數學所就曾組織過蔣春暄費馬大定理證明的研討會,蔣春暄的證明被否定。時至1992年1月,蔣春暄將證明費馬大定理的論文分別寄往了普林斯頓大學等世界名校。1992年和1993年又將600多份預印本郵寄發給中國大學和中科院與世界數學家。但是,發表蔣春暄該論文的只有中國的《潛科學》雜誌(2.17-20;6.18-20.1992年)和美國《代數·群·幾何》雜誌(11.371-377.1994年)。經周折論文寄美國,立即引起美國強子理論創始人、數學家、《代數·群·幾何》雜誌主編桑蒂利教授的高度重視,該雜誌不僅連續發表了他的論文,還破例為他出了數論專集。1998年9月該雜誌還刊登了蔣春暄“費馬大定理”6種證明方法和Iso“費馬大定理”中的12個定理。然而,該些學術論文並沒有得到國內和世界權威數學科研機構的認可。
2009年6月,蔣春暄榮獲歐洲“特勒肖—伽利略科學院2009年度金獎”,頒獎理由主要是其對證明費馬大定理的貢獻。其在頒獎感言中有這樣一句話“說我是大數學家沒有必要,說我是垃圾也可以。給我一個證明吧!”
否定黎曼假設
1859年黎曼提出黎曼假設:黎曼Zeta-函式的非平凡零點的實部都是1/2。100年非平凡零點計算到10的22次方個零點認為黎曼假設是正確的,但沒有給出證明和否定, 因此黎曼假設是21世紀第一個數學問題。2000年5月24日美國克雷數學研究所宣布黎曼假設獎金100萬美元。蔣春暄研究黎曼Zeta-函式實部1/2和1計算數據, 發現它們變化規律, 所有非平凡零點計算都是錯的。蔣春暄否定黎曼假設的結論在數學界引起了很大的波動。對黎曼假設的否定使一大批以此假設為基礎進行的數學研究頃刻間失去意義。
成果總結
《南方周末》如此總結蔣春暄所取得的成績:經30年奮鬥,蔣春暄在數論上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用自己創立的全新的數學方法,解決了世界公認的幾大數學難題:(1)推廣了三角函式,從而證明了費馬大定理;(2)找到了一個能更本質揭示素數分布規律的函式Jn(ω),從而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3)否定了黎曼假設;(4)找到了大數分解的簡單方法;(5)發展了Iso數論,建立了比較完善的Iso的數學體系。
學界爭議
各方觀點
蔣春暄是一個在科學界引起廣泛爭議的學者。對於他的數學成就的評價,學界觀點莫衷一是。在美國著名學者桑蒂利眼裡,蔣春暄是一個數學天才;而在另一些學者看來,蔣春暄的研究如同垃圾紙,不值一提。
蔣春暄質疑
儘管安德魯·懷爾斯已經獲得了沃爾夫斯克爾獎,但是疑霧並未從數學家們心頭驅散。美國物理學家西蒙·辛和伯克利大學教授立貝特指出:安德魯·懷爾斯關於費馬大定理的證明非常複雜,證明過程寫了200頁,且還選用了許多最新數學概念,不可能是費馬當年所想到的證明。費馬曾在其批註的書頁上留下了如此字樣“我已發現此命題的一個真正奇妙的證明,但是這頁邊空白太小,寫不下這個證明。”由蔣春暄完成的費馬大定理的證明並不複雜,只寫了4頁紙,其自稱就像證明勾股定理一樣簡單。蔣春暄提出的質疑是:美國數學家懷爾斯1994年宣布的關於“費馬大定理”的證明令人難以信服,早在懷爾斯之前,其已在1991年完成公布了“費馬大定理”的證明。蔣春暄曾向世界權威機構和數學家提出過異議,但均未得到回應。
挺蔣派
美國強子理論創始人桑蒂利稱蔣春暄為“新理論的領袖”。
《代數·群·幾何》雜誌編輯部主任喬治·韋斯則在接受中國《科技日報》採訪時強調:“蔣的研究工作是極富創新和極有價值的。”
《科技日報》2001年10月25日發表了題為《他是想蹬腳踏車上月球嗎?》一文報導了蔣春暄的成就和在國內所受到的不公正遭遇,一時學術界譁然,蔣春暄及其數論成果成了爭論的熱點。
“天地人學術講座”於2001年11月10日舉辦了第429講,就“蔣春暄現象”進行了專題討論。為把該場爭論引向深入,“講座”又於同年12月5日舉辦了第439講,主題是“‘蔣春暄現象’質疑”。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張浩與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宋正海在《南方周末》2003年7月3日第1012期中發表評論性文章“令人深思的‘蔣春暄現象’”。文章指出:國內數學界這種不應有的內耗“牆內開花牆外香”,這從深層次折射出我國缺少應有的推動科學原始創新的機制和保證學術成果得到公正評審的健全體制。
2005年2月21日《瞭望》發表短評“‘蔣春暄現象’暴露人才環境欠佳”。
打假派
SOHO網“方舟子學術打假”專欄第1期即瞄準蔣春暄,方舟子在《“蔣春暄現象”究竟暴露出什麼致命弱點?》一文中指出,現代科學研究是高度專業化的,業餘研究者幾乎不可能做出什麼重大的發現,更不可能做出革命性的貢獻。《南方周末》2003年7月3日發表的《令人深思的“蔣春暄現象”》一文是試圖拿國際學術界來打壓中國學術界。蔣春暄學術論文所發表的媒體《代數·群·幾何》雜誌是“野雞”機構“基礎研究院”創辦的,是連SCI(科學引文索引)都不收錄的刊物,無權威性可言,在該雜誌上面發表論文在中國甚至不能用來評定職稱。而挺蔣的桑蒂利教授更不是專業的數學家,而是物理學家、科學狂人,其物理方面的學術地位也並沒有獲得學術界主流的承認。方舟子回應《南方周末》文章:從所謂“蔣春暄現象”並沒有暴露出來中國數學界有什麼致命弱點,倒是暴露出了許多中國人文學者的致命弱點:不學無術,信口開河,卻又自命不凡。
後續方舟子又在專欄第37期發表《反學術打假也切忌無知和野蠻》一文回應宋正海批駁方舟子文章《學術打假切忌無知和野蠻》。2009年6月蔣春暄獲歐洲“特勒肖—伽利略科學院2009年度金獎”,方舟子於同年7月2日在部落格中發表批露文章《評“中國科學家獲國際金獎”》,文章中指出“特勒肖—伽利略科學院”(Telesio-Galilei Academy of Science),原來叫“桑蒂利—伽利略科學真理協會”,是國外搞偽科學的人士在2007年成立的民間機構,2008年改叫這個名稱。而桑蒂利就是一直在支持蔣春暄的“強子理論創建者”。這個“國際金獎”的含金量,連“愚人金”都不如,也就蒙蒙國內的記者。同時方舟子還指出“天地人學術講座”為偽科學大本營。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張利華與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李宏也聯名發表文章《對科技日報報導的“蔣春暄重大發現”的質疑》,稱《代數·群·幾何》未得到SCI權威收錄,且桑蒂利只是一個物理學家。而桑蒂利所在的美國基礎研究所則主要是由一家房地產公司資助的私人研究所。媒體記者在報導中偏頗誤導,未能全面了解事件背景。司馬南及來自北京師範大學的田松也發表論文《論民間科學愛好者為什麼不能取得科學意義上的成功?》指稱媒體的記者判斷及辯護不成立,蔣春暄也並沒有遭到中國數學界的不公正待遇。
發表作品
以下為蔣春暄部分發表作品:
用毛澤東思想創立一門新型數學[N].《井岡山》1968
亞光速和超光速映射理論[J].《物理》1975(04),P119-P125
關於引力本質的探討[J].《北京天文台台刊》1976年(04),P32-P28
多體穩定性的一種新理論[J].《潛科學》1981(01),P38-P43
神經系統結構中兩個基本原理[J].《潛科學》1982(02),P19-P20
穩定粒子表一個數學模型[J].《潛科學》1983(03),P14-P16
DNA和RNA片斷的數學模型[J].《潛科學》1983(04),P21-P23
穩定群套用於生物結構[J].《數學物理學報》1985(05),P243-P260
生物學中的素數原理[J].《生物數學學報》1986(02),P123-P125
論元素周期表的極限[J].《科學與辯證法》1991(05),P55
費馬大定理已被證明[J].《潛科學》1992(02),P17-P20
三百多年前費馬大定理已被證明[J].《潛科學》1992(06),P18-P20
余新河數學題的精確解(1)[J].《潛科學》1993(01)(與蔣劍合著)
余新河數學題和它的套用[J].《潛科學》1993(03),P10-P15
論余新河—哥德巴赫素數定理[J].《廣西科技》1996(03),P9-P12
桑蒂利Iso數論基礎,第一部分:第一種類型Iso數論[J].《代數·群·幾何》1998(15),P351-P393
關於費馬大—桑蒂利Iso定理[J].《代數·群·幾何》1998(15),P319-P349
否定黎曼假說[J].《代數·群·幾何》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