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畫家蔣友蘭(1832-1918),名畹,字學易,黃土塘大成村人,丹青聖手。家學淵源,系書香後裔,自幼從名師學畫,深得唐代大畫家周日方神韻,精通丹青堂奧,擅長山水、人物等,尤長於寫生。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別具一格而聞名鄉里,為時人推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蔣友蘭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黃土塘大成村
- 出生日期:1832
- 逝世日期:1918
山水畫家蔣友蘭,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
山水畫家蔣友蘭
清同治二年(1864)十一月的國史館(現為清史館)檔案有如是條目:“文華殿大學士李鴻章交來江南省(現江蘇省和安徽省)南部沿海地區軍用水陸地圖一幀,測繪者蔣友蘭……”。對於今人來說,這僅是一軸山水圖紙,但它竟藏於國史館,且鄭重書記之,可見清朝政府對該幅地圖的重視程度。其所以如此,自有原因。
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
清朝政府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受盡列強欺凌,朝野激憤,國勢積弱;鹹豐十年(1861年)英法等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清政府還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北京條約》。是可忍孰不可忍,國難臨頭之際,以翁同和為首的主戰派終日耿耿於懷,翁在日記中寫道:“中夜彷徨,憾不自斃”。朝廷也打算利用江蘇南部沿海地區港灣遍布、河道曲折等有利條件,誘驅侵略者,並作了周密部署,其中包括測繪軍用水陸地圖等先期準備工作。
為此,李鴻章從下僚推薦的人員中選出以蔣友蘭為首的10多位畫師,負責實地勘察、測繪。作為一名擅長野外寫生、又有勘測經驗的蔣友蘭擔當這項重任,是個理想的人選。
他帶領這10多位畫師跋山涉水,舟車勞頓,對沿海境內所有的海灣、河流、道路、城廓、村舍等都進行細緻的測量,用羅盤定出精確的方位,畫就草圖,再統一合成精圖。經過近一年時間的不懈努力,此畫終於在同治二年十月告竣。這一幀“江南沿海軍用水陸地圖”,不以圖例為形制,而是把實體成比例縮小而繪製的一幅立體山水畫,極具觀賞價值。朝廷大臣看到以後都交口讚譽,連慈禧太后也大為賞識。清政府當即下令嘉獎,賞蔣友蘭五品頂戴花令羽(按慣例一般只賞九品銜),又御賜黑底金字齋匾一塊,上鐫“賢良方正”四個燙金字,還鈐上“宸翰之寶”金印一方,四周飾以金龍螭紋。這是清政府一次鮮有的破格獎掖之舉。然而,清皇朝終究未敢對外主動論戰,翁同和等主戰派的良好願望最終未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