蔗尾

蔗尾

顧愷之字長康,晉陵無錫人。父親顧悅之,任尚書左丞。顧愷之博學富有才識,曾撰寫《箏賦》,賦完成後對人說:“我的賦可比嵇康的琴音,不願欣賞者必以為它是後輩之作棄之不顧,但深有見識者必因它不同凡響而珍視。”桓溫徵召他為大司馬參軍,極為親近。桓溫去世後,顧愷之拜祭他的墓,賦詩說:“山已崩裂海水枯竭,魚鳥何處歸宿。”有人問道:“你如此借重桓公,痛哭之狀可見嗎?”答道:“哭聲像震雷可使山崩,眼淚如河流傾注大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蔗尾
  • 含義:喻先苦後樂,有後福
基本信息,詳細釋義,典源,典源譯文,釋義,同源典故,示例,

基本信息

詞目:蔗尾
拼音:zhè wěi
解釋:喻先苦後樂,有後福

詳細釋義

典源

《世說新語箋疏》下卷下〈排調〉~89~
顧長康啖甘蔗,先食尾。問所以,云:「漸至佳境。」
《晉書》卷九十二〈文苑列傳·顧愷之〉~2404~
顧愷之字長康,晉陵無錫人也。父悅之,尚書左丞。愷之博學有才氣,嘗為〈箏賦〉成,謂人曰:「吾賦之比嵇康琴,不賞者必以後出相遺,深識者亦當以高奇見貴。」桓溫引為大司馬參軍,甚見親昵。溫薨後,愷之拜溫墓,賦詩云:「山崩溟海竭,魚鳥將何依!」或問之曰:「卿憑重桓公乃爾,哭狀其可見乎?」答曰:「聲如震雷破山,淚如傾河注海。」愷之好諧謔,人多愛狎之。後為殷仲堪參軍,亦深被眷接。仲堪在荊州,愷之嘗因假還,仲堪特以布帆借之,至破冢,遭風大敗。愷之與仲堪箋曰:「地名破冢。真破冢而出。行人安穩,布帆無恙。」還至荊州,人問以會稽山川之狀。愷之云:「千岩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若雲興霞蔚。」桓玄時與愷之同在仲堪坐,共作了語。愷之先曰:「火燒平原無遺燎。」玄曰:「白布纏根樹旒旐。」仲堪曰:「投魚深泉放飛鳥。」復作危語。玄曰:「矛頭淅米劍頭炊。」仲堪曰:「百歲老翁攀枯枝。」有一參軍云:「盲人騎瞎馬臨深池。」仲堪眇目,驚曰:「此太逼人!」因罷。愷之每食甘蔗,恆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漸入佳境。」

典源譯文

顧愷之字長康,晉陵無錫人。父親顧悅之,任尚書左丞。顧愷之博學富有才識,曾撰寫《箏賦》,賦完成後對人說:“我的賦可比嵇康的琴音,不願欣賞者必以為它是後輩之作棄之不顧,但深有見識者必因它不同凡響而珍視。”桓溫徵召他為大司馬參軍,極為親近。桓溫去世後,顧愷之拜祭他的墓,賦詩說:“山已崩裂海水枯竭,魚鳥何處歸宿。”有人問道:“你如此借重桓公,痛哭之狀可見嗎?”答道:“哭聲像震雷可使山崩,眼淚如河流傾注大海。”顧愷之性好詼諧戲謔,人多親近他。後為殷仲堪參軍,也非常被寵愛和親近。殷仲堪在荊州,顧愷之曾因度假還鄉,仲堪特用帆船助行,經破冢,遭大風襲擊毀壞了很多東西。他在給仲堪的信中說:“地名叫破冢,的確是破了冢出來的。但行人平安,布帆未損。”返回荊州以後,有人向他問會稽山川的景色,他說:“叢山峻岭競艷,條條河谷爭流。草木非常茂盛,宛如雲蒸霞蔚。”桓玄為將時常與愷之在仲堪處,共作了語。愷之先說:“火燒平原沒有遺物。”桓玄說:“白布纏根黑旗垂樹。”仲堪說:“投魚深泉放出飛鳥。”接著又作危語。桓玄說:“矛頭淘米劍頭為炊。”仲堪說:“百歲老人攀登枯枝。”有一參軍插言:“盲人騎瞎馬面臨深池。”殷仲堪一隻眼失明,吃驚地說:“這太威逼人了!”因而作罷。顧愷之每當吃甘蔗時,總是從稍至根吃。人怪其所為,他說:“這樣可漸入佳境。”

釋義

“ 愷之 每食甘蔗,恆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漸入佳境。”後因以“蔗尾”喻先苦後樂,有後福。

同源典故

倒食蔗 倒餐甘蔗 初味猶啖蔗 初啖蔗 啖蔗佳境 啖蔗過尾 漸入佳趣 蔗境 食蔗 食蔗先食根 食蔗從梢

示例

李俊民 《游青蓮》詩:“漸佳如蔗尾,薄險似羊腸。”
清 唐孫華 《早秋雜興次江位初韻》之五:“佳境誰能全蔗尾,危塗且無上竿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