蓼城

蓼城

蓼城(Liaocheng)是河南省固始縣和安徽省霍邱縣的別稱,在夏、商為蓼國地(蓼故都在固始縣城區東北方向蓼城崗),在西周為蓼、蔣、黃、潘等國地,春秋中期,楚滅此地諸國,建期思縣,固始彼時為期思縣之潘鄉,又名寢丘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蓼城
  • 外文名:Liaocheng
  • 地點:霍邱縣、固始縣
  • 別稱:蓼城、蓼都
  • 又名:寢丘邑
蓼城由來,固始,霍邱,“蓼城”考古發現,

蓼城由來

固始

西漢,於潘鄉(寢丘邑)置寢縣。東漢建武二年(公元26年),光武帝劉秀封其妹婿大司農李通為固始候,縣名由寢改為固始。關於固始縣名,明嘉靖固始縣誌記載:“史記正義日,孫叔敖以寢丘土寢薄取為封邑,李通慕叔受邑,光武嘉之,改名固始。臣按:縣名日方此,豈因通與帝首事,欲其堅固初始歟?”可見,固始縣名是取“堅固通始”之意沿用至今。 至南北朝戰亂頻仍,南朝齊、梁俱屬豫州。北齊、梁、北周前後僑置北建州、新蔡郡、澮州。隋朝廢州縣,復隸屬弋陽郡,期思縣併入。唐以後建置穩定,隸屬淮南道光州。其間商城(殷城)、期思屢次併入又屢次析出。兩宋時期固始縣隸屬淮南西路光州。元、明、清時期都隸屬光州,清代固始屬光州直隸州。民國屬河南省第九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署治潢川)管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隸潢川專區,1952年潢川專區併入信陽專區,隨之併入。1998年信陽撤地設市,固始為其轄縣。2011年6月1日起實行省直管縣體制(除人事權暫由信陽市代管外,其他各項權力許可權即日起與省轄市相同)。
固始蓼城大道固始蓼城大道
固始鳳凰新城固始鳳凰新城
固始:《蓼城詩刊》封面固始:《蓼城詩刊》封面

霍邱

霍邱縣古屬淮夷。《尚書·禹貢》載地理位置屬揚州之域。《史記·夏本紀》載: 禹封皋陶之後(偃姓)於英六。 《正義》: “英即蓼也”,是為虞蓼子國,殷(商)屬徐州,《禹貢指南》 “殷割淮南江北以益徐”。西周仍為蓼國地(蓼故都在固始縣城區東北方向蓼城崗),屬揚州之域。春秋,魯文公五年(公元前622年),楚公子燮滅蓼設蓼邑屬楚。後又分蓼邑設雩婁邑 (邑治在今固始縣陳淋鎮附近)和雞父邑(邑治在今金寨縣開順鎮)。三國為魏揚州地,屬廬江郡。文帝分廬江郡設安豐郡(治安風故城),以蓼、安豐、雩婁屬之。隋開皇八年(公元588年),縣境設安豐(治所在霍邱壽縣之間,現安豐塘附近)。開皇 十九年(公元599年)始設霍邱縣(治現城關),屬淮南郡,安豐等縣均廢。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屬淮南道,並於霍邱縣置蓼州,別置松滋縣於縣治西40里灃 貞觀初屬壽春郡。神功元年(公元697年)改霍邱縣為武昌縣,屬淮南道壽春府。景雲元年 (公元710年),復名霍邱縣,屬淮南道壽春郡。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屬淮南鎮壽春郡。 此後縣名無變。
霍邱:蓼都國際大酒店霍邱:蓼都國際大酒店

“蓼城”考古發現

《豫發現西周時期大型遺址 疑為周朝封國古蓼》
來源:新華社
考古人員日前在河南省固始縣高墩子村發現一處面積約有3萬平方米的西周時期大型遺址,它很可能與文獻中記述的周王朝封國古蓼國有關。
據主持考古發掘工作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袁廣闊介紹,遺址內發現了一處西周時期(約前11世紀-前771年)大型夯土基址,它東西長約64米,南北寬約62米,高2米,基址中部為一大型房基,周圍有環形護城壕。這是目前河南省發現的面積最大的西周時期夯土基址。
袁廣闊說,根據文獻記載,西周初期周王朝在淮河中下遊河南信陽東部到安徽西部分封建立的國家有黃、潘、蔣、蓼等國家。固始的範圍,在古代文獻記載中屬西周的蓼國,古稱蓼縣,今天發現的這處西周時期的大型建築基址正在史河南岸、固始縣的東南部,與安徽的六安隔史河相望,因此高墩子遺址很可能與文獻中記述的古蓼國有關。
據介紹,遺址發現的房基東西長約32米,南北殘寬5至30米,如果復原其全部面積約為960多平方米。房基的西南和東南部保存較好,在南牆和居住面中發現南北不十分等距離排列的柱洞15排,整個居住面可分出3至4層,共保留柱洞200多個,發掘結果表明該房基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經過多次維修。大型夯土基址的外面為一周護城壕,它寬約14至16米,底部距離現在地表深約5米,考古人員從中出土大量西周時期陶片。
考古人員還發現一片屬於西周時期的墓地和灰坑,此次共發掘墓葬7座,形制都較小,一般隨葬1至3件陶器。在一灰坑內出土有青銅刀、鑄造青銅钁的陶范以及大量陶器,如鬲、罐、深腹盆、簋、豆、器蓋等。
固始位於淮河中游,年降水量較大,西周時期在這裡建造如此大規模的夯土基址除去政治和軍事原因外,也與防止潮濕和過多的雨水有關。這不僅為研究西周時期淮河流域的建築史提供了重要資料,同時也為研究西周時期這一帶古國的歷史提供了實物資料。
辣蓼辣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