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學史
因其葉似植物鹼蓬,故而得名“蓬子菜”。
形態特徵
多年生近直立
草本,基部稍木質,高25-45厘米;莖有4角棱,被短柔毛或秕糠狀毛。葉紙質,6-10片
輪生,線形,通常長1.5-3厘米,寬1-1.5毫米,頂端短尖,邊緣極反卷,常捲成管狀,上面無毛,稍有光澤,下面有短柔毛,稍蒼白,乾時常變黑色,1脈,無柄。
聚傘花序頂生和腋生,較大,多花,通常在枝頂結成帶葉的長可達15厘米、寬可達12厘米的圓錐花序狀;總花梗密被短柔毛;花小,稠密;
花梗有疏短柔毛或無毛,長1-2.5毫米;萼管無毛;
花冠黃色,輻狀,無毛,直徑約3毫米,花冠裂片卵形或長圓形,頂端稍鈍,長約1.5毫米;
花葯黃色,
花絲長約0.6毫米;
花柱長約0.7毫米,頂部2裂。果小,果爿雙生,近球狀,直徑約2毫米,無毛。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40-4000米的山地、河灘、曠野、溝邊、草地、
灌叢或林下。
蓬子菜為中旱生—旱中生植物,是草甸草原、典型草原、雜類草草甸、山地林緣及灌叢中常見的伴生種,在草甸草原雜類草層片中有時可成為優勢成分之一。在中國內蒙古西拉木倫河南側的沙地以南、呼倫貝爾草原東部及錫林郭勒草原中、東部,常可見到羊草—蓬子菜群叢的分布。土壤為沙壤質或輕壤質暗栗鈣土或淡黑鈣土,群落組成也比較豐富。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日本、朝鮮、印度、巴基斯坦、亞洲西部、歐洲、美洲北部;在中國,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寧夏、甘肅、青海、新疆、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河南、湖北、四川、西藏、雲南(屏邊)。
生長習性
花期4-8月,果期5-10月。在中國溫帶草原區,蓬子菜多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萌發,6月下旬至7月上旬進入開花期,花期可延至25-30天,8月初可見到首批花所結的果實,果期可延至9月上旬,9月中、下旬植株自下而上枯萎,進入休眠期。
蓬子菜為軸根型植物,主根黑褐色,側根較多,纖細而堅硬。側根的分布和發育程度與土壤水分狀況極為密切,當土壤水分充足時,表土層中側根數量多且近水平分布,根系集中於40厘米以上的土層中。地上高度與根系入土深度之比是1:6,株幅與根幅比為1:2。
繁殖方法
栽培技術
產地選擇
蓬子菜基地應選擇土壤中性或微酸性、質地疏鬆不黏重、排水方便的地塊種植。產地要遠離工業“三廢”、公路主幹線等污染源,土壤環境、灌溉水質和空氣環境質量應符合《
無公害食品:蔬菜產地環境條件》(NY 5010-2002)的要求。
品種選擇
蓬子菜生產品種的選用應本著因地制宜、高產高效的原則,主要選用本地蓬子菜品種,因為本地品種具有抗性強、品質優、產量較高等優良種性。
種苗處理
種苗宜選用生長旺盛、單株多櫱、苗株健壯、無病蟲的多年生植株。移栽時,選擇晴朗天氣,挖起植株一側30%左右的蓬子菜宿根,切去主根上的黑蒂,剪去肉質根上膨大的紡錘根,然後將宿根切割成單株(每芽1片)進行移栽,保證早髮根多長芽、高產穩產。
田間管理
蓬子菜可分為春季栽培和秋季栽培,以春季栽培為主,一般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中下旬進行移栽。為便於採摘和管理,蓬子菜宜採用寬行窄株種植。要求行寬50-60厘米,穴距30-35厘米,每公頃栽植5.4萬-6.0萬叢,每叢栽2-4株。栽植深度以3-5厘米為宜。
中耕培土:蓬子菜是肉質根,在肥沃疏鬆的土壤環境下才有利於生長發育。中耕具有疏鬆土壤、增強透性、提溫保濕、消滅雜草、促進植株健壯生長的作用。生育期間應中耕2-3次,第一次在幼苗出土時進行;第二次在抽薹期進行,結合培土;冬季採收後進行深耕一次。
科學施肥:蓬子菜要求施足基肥,早施苗肥,重施薹肥,補施蕾肥。基肥每公頃施土雜肥15-23噸,複合肥450-600千克。為促進蓬子菜的早生快發,苗肥應適當早施,在春苗萌發時,每公頃追施腐熟人糞尿4500-6000千克和氯化鉀75-90千克。蓬子菜開花期是從營養生長轉入生殖生長的重要時期,此期需肥較多,應重施肥,可在蓬子菜開花前7-10天,結合中耕每公頃施尿素300-450千克和氯化鉀75千克。為防止蓬子菜脫肥早衰,提高成蕾率,延長採摘期,增加產量,在採摘前20d補施蕾肥,每公頃施尿素75-90千克。採收前15天停止施用肥料。
園水管理:乾旱或浸漬對蓬子菜植株的生長和花蕾形成都十分不利,要經常保持園土濕潤。尤其在花蕾期對水分敏感,此期缺水會造成嚴重落蕾,應根據土壤墒情及時澆水防旱,保持土壤持水量70-75%,避免因乾旱而減產。同時,如遇長期降雨,應做好清理溝渠工作,及時排出明水、降低地下水位,避免因澇漬而減產。
病蟲防治
防治原則。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協調農業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等治理措施,嚴格按照農藥使用的安全間隔期採收,獲取最佳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禁用使用劇毒、高毒、高殘留農藥。藥劑防治要嚴格按照國家要求,不得在蔬菜、果樹、茶葉、中草藥材上使用甲胺磷、甲基對硫磷、對硫磷、久效磷、磷胺、甲拌磷、甲基異柳磷等39種高毒高殘留農藥。
蓬子菜褐斑病防治。症狀:葉斑橢圓形至不定形,長徑3-7毫米,寬徑1-2毫米或更寬,黃褐色,邊緣色深,斑外圍常具有黃色暈圈。當葉片病斑密布並連合時,往往使葉片呈褐色焦枯。後期斑面視病原的不同而表現霉狀物或小黑粒或小黑點。該病菌為真菌,是以菌絲體及子實體在病株上或病殘體上存活越冬,以分生孢子作為初侵染和再侵染源,從孔口、表皮或傷口侵入致病。通常溫暖多雨的季節易發病。防治方法:收穫後及時清除燒毀病殘物,以減少菌源。抓好以肥水管理為中心的栽培防病措施,提高植株根系活力,增強抗病力。防治蓬子菜病害較好的藥劑有10%世高水分散劑2000倍液;或選用70%甲基硫菌靈800倍液;或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在病害初見期任選一種藥劑噴霧,隔10-15天防治一次,連治2-3次。
蚜蟲防治。可選用吡蟲啉、啶蟲脒等。用藥時霧點要細,由於蓬子菜葉片蠟質層厚,葉面光滑,可在藥液中加入少量洗衣粉,以增加黏性,提高藥效。在開花期間,最好採用花椒水、草木灰浸出液等生物源農藥防治,以減少農藥殘留量。
主要變種
蓬子菜(原變種)( Galium verum var. verum)
長葉蓬子菜(
Galium verum var. asiaticum Nakai):該變種和蓬子菜不同的是:植株較粗壯,較高,高50-120厘米;葉長5-7厘米。 花果期6-8月。
粗糙蓬子菜(
Galium verum var. trachyphyllum Wallr.):該變種與蓬子菜不同的是:葉上面被毛,粗糙。花期5-8月,果期8-9月。
淡黃蓬子菜(
Galium verum var. leiophyllum Wallr.):該變種與蓬子菜不同的是:花冠淡黃色。花期6-7月。分布於中國遼寧、河北、山東;日本、歐洲也有分布。生於山坡或曠野的草地,海拔約600米。
白花蓬子菜(Galium verum var. lacteum Maxim.):該變種與蓬子菜不同的是:葉上面被毛,粗糙;花冠白色。分布於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陝西、寧夏、甘肅;朝鮮、日本也有分布。生於山野潮濕地,海拔500-1000米。
日光蓬子菜(Galium verum var. nikkoense Nakai):該變種與蓬子菜不同的是:花冠白色。分布於中國山東;日本也有分布。
毛果蓬子菜(
Galium verum var. trachycarpum DC.):該變種與蓬子菜不同的是:萼管和果被毛。花果期6-9月。
毛蓬子菜(Galium verum var. tomentosum C. A. Mey.):該變種和蓬子菜不同的是:葉上面被毛,粗糙;萼管和果被毛。花果期6-9月。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全草入中藥,味甘、苦,性寒。
清熱解毒,活血通經,祛風止癢。主治肝炎,腹水,咽喉腫痛,瘡癤腫毒,跌打損傷,婦女經閉,帶下,毒蛇咬傷,蕁麻疹,稻田皮炎。
觀賞價值
蓬子菜葉小枝繁,形態秀雅,可做花境,群栽與叢栽一片金黃花穗色調明快,給人豐收的感受,利用修剪降低高度亦可做地被櫱枝多,覆地性好,剪下花枝作切花裝飾,具一定耐插性,富於自然情趣。
食用價值
蓬子菜嫩莖嫩葉可作涼拌、熱炒,還可作湯調餡。
飼用價值
青鮮時駱駝喜食,牛、馬樂食,乾枯後採食一般;小家畜在其青鮮時採食帶花的莖稈,乾枯後少食。割制的青乾草,各種家畜均喜食,冬季植株的殘留性雖好,但牲畜不喜食。因此,常把蓬子菜評價為低等飼用植物。在草甸草原和雜類草草甸中,蓬子菜地上生物量常占草地總生物量的1-3%。蓬子菜在開花期的粗蛋白質與粗脂肪的含量均較高,粗灰分中鈣的含量也顯著超過大多數禾本科牧草。
保護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