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蓋茨與巴菲特慈善中國行
- 時間:2010年9月
- 人物:蓋茨 巴菲特
- 簡稱:巴比
事件,反應,中國民間回應,專家分析,
事件
小規模慈善晚宴
2010年9月2日,蓋茨基金會中國項目主任葉雷在做客搜狐公益論壇時明確表示,蓋茨與巴菲特此次來華的時間段會放在中秋至國慶期間,雖然其他行程尚未明確,但同富人的會見活動將安排在29日。此前有媒體稱,蓋茨和巴菲特會出席2010年9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舉辦的“2010中國自主創新峰會”新聞發布會。而據最新一位收到邀請的中國富人稱:根據“巴比”的邀請函,兩人將於2010年9月27日或29日在北京舉行一場小規模的慈善晚宴,但並未註明晚宴的具體地點。
受邀請富人披露
對於此前各方一直關注的會見富人名單,葉雷表示,雖然有一部分人很願意被暴露,會到網路上公布自己受到了邀請,但由於相當一部分被邀請的富人仍然明確表示希望身份不被暴露。因此,現在只能透露,被邀請的很多都是有錢人,並且是做慈善比較活躍的人。
日前,SOHO中國CEO張欣在微博上透露,已收到了“巴比”的晚宴邀請,張欣說,她將和巴菲特、蓋茨在9月29日見面時探討慈善問題。
此外,有分析認為,與巴菲特有交情的朋友也將受邀。其中包括比亞迪汽車老總王傳福、步步高電子掌門人段永平、赤子之心中國成長投資基金的創辦人趙丹陽、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蘇寧集團總裁兼董事長張近東、三一集團董事長梁穩根等。
來華交流思想
對於此前國內對勸捐的高度關注,葉雷特別解釋,由於巴菲特剛好是在媒體曝光40位富人作出“捐款誓言”時表達中國行願望的,所以很多人誤解為,來中國的目的也是為了推行“捐款誓言”。
葉雷表示,這一次巴菲特跟蓋茨來中國,目的在於“一給一取”,給的是倡導兩人的慈善理念,取的是對中國慈善現狀的了解。蓋茨和巴菲特對於中國的慈善現狀並不了解,因此,本次來華會跟中國不同人士進行慈善交流,對象不僅僅包括富人,還包括在慈善工作中有經驗的人。蓋茨、巴菲特希望了解中國富人的一些實際情況,包括他們的慈善是怎么做的,他們的想法是什麼等等。而通過與不同人士的交流,看看有沒有機會建立起一種合作或是聯盟機制,來共同推動慈善事業的發展。而對於遊說富人捐出一半以上財產助善的“捐款誓言”行動,兩人尚未打算在中國啟動。昨天傍晚5點30分,由楊瀾及“陽光文化基金會”協助,“蓋茨基金會”承辦的蓋茨和巴菲特慈善晚宴在昌平區拉斐特城堡莊園如期舉行。張朝陽通過微博表示,巴比沒有勸捐,只是介紹經驗,捐款完全是個人的事情。
最新訊息:慈善晚宴沒有勸捐
29日下午5點16分,潘石屹第一條關於晚宴的微博稱,“大家基本到齊了,一邊聊天,一邊等蓋茨和巴菲特”。其間,陳游標說,“我裸捐是給蓋茨和巴菲特兩人中國之行的見面禮”。此後,“裸捐”被富豪們“熱烈地討論”。
當天赴會者有50人左右,包括有幾位嘉賓攜太太同往。出席晚宴的中國富豪在財富榜和慈善榜排名靠前,嘉賓中不僅有民營企業家曹德旺、陳麗華、陳發樹、王傳福、郭廣昌,還有民政部長李立國等數位部長及工商銀行姜建清、中國人壽楊超、招商銀行馬蔚華等央企領導和IT精英張朝陽、李彥宏、馬雲等。
談“對待捐贈態度”等
王石的微博中說,慈善酒會討論的主題有:對待財富的態度;對待捐贈態度;捐贈如何更有效;慈善對家庭的影響。
張朝陽在搜狐微博上透露,晚宴開餐之前確實一直在以論壇的形式討論慈善問題,巴比坐檯上,大家發言提問很踴躍。
“巴菲特80歲,滿臉微笑,話語中充滿感激,每一個問題都很認真地聽,看得出他是一位了不起的人”。談及對巴菲特的印象,張欣的微博中如此描述,認為“他的謙卑態度很能打動人心”。
巴比在晚宴中未勸捐
張朝陽稱,巴比沒有勸捐,只是介紹經驗,捐款完全是個人的事情。張朝陽稱,他跟蓋茨說他的基金應該更關注環境,而不只是疫苗和疾病。蓋茨回答說有效治療疾病會降低出生率,減少地球人口。蓋茨還說北京這幾天的空氣還可以忍受。關於捐款的問題,記者當面採訪張朝陽時,張朝陽認為中國還沒發展到國外的地步,他不會裸捐,會通過企業增加就業機會,多為國家納稅,這也是慈善。
陳游標表示,在昨天的聚會上,氣氛非常融洽,巴比二人也十分活躍。他說:“巴比不僅表揚了我,還稱讚我是中國富豪的榜樣。”並且,昨天絕非人們猜測的鴻門宴,沒有任何勸捐的行為,也沒有參與者現場捐款。
陳游標介紹,自己在聚會上主要表示,希望這樣的活動能多舉辦一些,並建立相應的機制促進中美慈善事業的交流。
會議成功且卓有成效
晚宴上,巴菲特認為中國慈善發展之快超過想像,未來發展會比美國快。“我們發展了100多年,現在有很多好的NGO,但在中國會發展得更快。”他表示,慈善捐贈是很私人的決定,到此只是和大家分享他們的經驗。“我的父親在我很小的時候就給我樹立榜樣,他一生都在捐贈”。巴菲特說,“我沒有因為錢而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但捐出的錢卻可以改變千百萬人的生活方式”。
蓋茨在隨後的一份新聞公報中稱:“我和巴菲特先生都非常期盼這次交流,很多慈善家、商業領袖抽出寶貴時間來參加這次討論,並發表了他們對於慈善的深刻見解。對此,我們深表感謝。”
“我們希望通過此次交流,更多地了解中國慈善事業的發展,並與大家分享自己的經驗。”巴菲特表示。他強調:“不論從哪個方面講,這都是一次成功而卓有成效的會議。我們非常愉快地交換了意見,同時也了解到中國慈善領域正在開展的大量有意義的工作。”
安保嚴格富豪低調
當天進入拉斐特城堡酒店赴宴車輛全部提前登記車號,赴宴嘉賓坐駕在駛近酒店大門時即有安保人員遠距離核實車牌,隨後無線通知大門處守衛人員。
赴宴賓客車輛先繞至主宴會廳前門,嘉賓下車後快速駛入宴會主樓後側。17時20分左右,宴會廳停車場停有39輛赴會車輛,其中近半為低調的奧迪,賓士寥寥可數。
陳游標介紹,一些富豪帶了孩子,有些帶了助手,但只有本人可以進入現場,“富二代”是不可以進去的。
媒體扎堆苦等富豪
昨晚6點,拉斐特城堡酒店大門外約3米寬的馬路邊停滿了車輛。數名保全將四五十名記者阻攔在外。
由於富豪們進去時有專車接送,記者們連富豪們的人影都見不著。一些記者開始離去,“等著沒啥意義。”另一些記者則仍懷著一點希望堅守著,“希望哪位富豪能突然發慈悲,出來接受大家的採訪。”
究竟是商演還是慈善
本是一次再普通不過的“慈善之旅”,偏偏在中國鬧出這么大動靜,估計連“巴比”兩位“大師”也始料未及。兩人在受訪時曾表示,“中國行”的主要目的是學習、傾聽,分享慈善經驗。
然而,不少人卻從巴菲特的行程表里嗅出了些許“商業味兒”:從深圳到北京再到長沙,作為民企比亞迪公司股東的巴菲特,要相繼參加“比亞迪汽車第100萬輛銷售慶典”“比亞迪新車發布”“比亞迪與南方電網簽約”等一系列活動。在華4天中,除29日晚參加“慈善晚宴”外,可謂“天天都有比亞迪”。一邊是“股神”,另一邊是“炒作”,“炒股”就這樣誕生了:受巴菲特“效應”刺激,比亞迪股價28日大漲逾4%。
“究竟是商演還是慈善”好像並未引起輿論的普遍關注,反倒陷入“走味兒”的“宣傳”中:要么想方設法擠入慈善晚宴“直擊現場”,要么絞盡腦汁編輯策劃“名人專訪”,“赴宴富豪能捐多少”的話題始終刺激著人們的神經。
聚光燈下,一場普通的慈善晚宴變成一次道德表態賽,把不少富豪嚇得“逃之夭夭”。貼著“商業化”標籤的“慈善之旅”就這樣打了折扣,“炒”掉了“慈善中國行”的面具,“炒”掉了“國人行慈善”的熱情。
慈善,慈悲為懷、踐行善舉,從蓋茨、巴菲特到普通百姓、媒體,以冷靜、低調為妙,棄浮躁、炒作之風。
對富豪捐贈者要寬容
比爾·蓋茨和沃倫·巴菲特在京舉辦慈善晚宴一時備受矚目。中華慈善總會常務副會長李本公對此事件進行全面深入解讀。李本公說,對於富豪捐贈者要寬容、理解和鼓勵,只有這樣,才會使“勿以善小而不為”的優良傳統不斷發揚下去,才會營造一個和諧寬鬆的捐贈行善環境。
很多人認為陳游標表態裸捐是在炒作自己,“我們不宜刻意地挑剔,當然也不必去推廣和號召模仿。”李本公說,如果陳游標能按照他的承諾兌現的話,那么他的這種做法會產生一種效應,至少會引發很多人去思考,這無疑會對整個社會有積極的一面。
李本公認為,中國富豪之所以顯得低調,除了各自的其他原因外,可能與不認同“巴比”的慈善理念有關。“慈善還是應崇尚多層次、多形式、多理念為宜,不認可蓋茨、巴菲特的理念不等於不認可慈善理念,更不能就此認為慈善意識差。”中國富豪能否接受“巴比”的遊說並赴宴,是他們個人的選擇,無可厚非。
國外慈善形式不可照搬
李本公介紹,美國式捐贈或者說美國現代意義上的慈善事業在國際上是先進的,其中有很多東西值得中國借鑑。從長遠看,中國的富豪有朝一日能放棄把全部財富留給子孫後代的傳統理念,轉而接受把財富回饋給社會,這無疑是一件好事,也是未來的一種發展趨勢。
“但我們也應清楚地認識到,美國現代慈善事業發展到如此程度有其特殊的國情,如濃厚的宗教觀念、高額的遺產稅收、巨額的財富積累等等,這些都是我們不可比擬的。”李本公說,慈善事業如同其他事業一樣,要積極開放、大膽借鑑,但一定不能照搬照抄,重犯過去拔苗助長、盲目引進的錯誤。
李本公認為,中國慈善事業在前行的過程中,除了應汲取國外的先進理念和管理模式,也要牢牢立足於自己民族的歷史和文化,開拓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現代慈善發展之路。
反應
陳游標:不僅裸捐還要留債
對於“巴比”中國行,陳游標3日表示,剛剛收到邀請函,還沒有細看。
記者:您認可蓋茨和巴菲特的慈善理念嗎?對於“捐款誓言”您的態度是什麼?
陳游標:我特別支持和認同蓋茨和巴菲特的慈善觀點。中國富人需要像蓋茨和巴菲特這樣的富人來製造一些壓力,然後將壓力轉化成做慈善的動力。中國富人的成功離不開老百姓和國家政府的支持,富裕後,應該有回報,我現在是左手拿錢,右手回報社會。雖然蓋茨、巴菲特這次來不會勸捐,但我已經準備好主動回應他們,向他們承諾捐款,我會在見面時把自己的承諾書交給他們。
記者:您這次承諾的內容是什麼呢?
陳游標:我這次不是捐一半財產,而是不留任何家產,我不但一分錢都不會留給兒女,我還打算在必要的情況下製造一些債務給他們。我從小就是在貧困家庭中長大,我知道這種環境可以磨鍊一個人的品格和意志。這才是最有價值的財富。
記者:那您的子女是否能接受您的這個決定呢?
陳游標:我的孩子一個7歲,一個13歲。這些年,我參加很多捐款活動都會帶著他們,讓他們從小就參與到我的慈善活動中,適應這種行為和理念。他們很認同我的做法,我相信他們完全能接受。
記者:孩子現在還小,您能確信他們長大後,對價值觀有了更清晰的認知後,還同意您的這個決定嗎?
陳游標:我的子女可以說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他們的綜合素質非常好。我相信,對於我的理念,他們會越長大越理解。
陳游標致蓋茨和巴菲特的一封信
陳游標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將在與“巴比”見面的當晚主動向二人做出裸捐承諾,並當場送上捐款“承諾書”信件。昨天,陳游標將剛剛起草完的捐款“承諾書”發給本報,表示在向“巴比”遞信之前,願先向社會公示,以示其“裸捐”誠意。
尊敬的比爾·蓋茨和巴菲特先生:
作為美國首富和“股神”,你們最近在全球掀起一股慈善風暴,希望世界各國億萬富豪行動起來,將自己半數財富捐贈出來,支持慈善事業,讓我非常敬佩和感動。
去年11月3日晚,我接受比爾·蓋茨先生邀請在北京進行私人會晤,就慈善事業進行了親切交流。這次又應你們共同邀請再商慈善事業,感到非常愉快和高興。今天,當你們來到以“勤勞、智慧、善良”聞名於世的中國時,我在此鄭重宣布:將做第一個回響並支持你們行動的中國企業家。在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將不是捐出一半財富,而是“裸捐”——向慈善機構捐出自己的全部財產。這也是我給你們兩位先生中國之行的見面禮。
地球是我們人類共同的家園,世界各國無論富人還是窮人都是一家人。只是由於每個人的起點不同,機遇不同,分工不同,所以在擁有財富數量上有了差別。事實上,在中國,每一個企業家的發展都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離不開穩定的社會環境,更離不開廣大普通員工的辛勤勞動。所以,每個富人應該意識到:能夠成為富人是幸運的,但你擁有的財富絕不可以僅僅屬於自己個人,你有責任為他人、為社會,多做一些事,更多地回報社會。
我作為一個富人,絕不做財富的守財奴。目前我每年都在把公司一半以上的利潤拿出來做慈善。2009年我們公司淨利潤4.1億,我捐出去了3.13億,捐出淨利潤的77.6%。財富是什麼?我認為,財富是水,是身外之物。如果有一杯水可以一個人喝,有一桶水可以存放在家裡,要是有一條河就該與大家分享。
從1998年做企業以來,我每天都在奔跑中,沒有休息過一個周末。為了公司的發展,我總是精打細算,將每一分錢用在該用的地方,因為我要將節省下來的每一分錢用於慈善事業。我認為,慈善不是一時一地的,它永遠沒有終點,我做企業10年來,到目前,累計向社會捐贈款物13.40億,直接受益者超過70萬人,今後我還將一直這么堅持下來。
我一直認為,人的一生是短暫的,當我們活著的時候,能夠轟轟烈烈地為自己的國家乾一番事業,創造財富,創造就業,創造文明和進步,無疑是幸福和快樂的。同樣,當我們即將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能夠把財富歸還世界,讓更多遭遇不幸和貧困的兄弟姐妹共享,自己清清白白地離開這個世界,更是一種高尚和偉大。相反,如果在巨富中死去則是可恥的。
人類的慈善是不分國籍的,世界會因為我們的慈善行動而多一些和諧,多一些平等,多一些愛,並且會變得更加美好。這正是我們共同的期望。
祝你們永遠健康快樂!你們的中國朋友陳游標
2010年9月
中國民間回應
9月28日下午2點,世華公益文化主要倡導人、我國著名旅行家鐘文芳先生通過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中國辦事處轉達他致蓋茨與巴菲特先生的親筆信,表達了他對兩位先生慈善行動的讚賞和支持。 9月29日晚,巴菲特和比爾蓋茨的慈善晚宴將正式開席。由於股神和全球首富的身份,以及牽涉慈善,這場晚宴備受國人關注。據相關媒體評論:巴比中國之行的慈善晚宴,注定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鐘文芳先生認為:巴菲特和比爾蓋茨是值得學習的,無論是他們的投資才能、建立商業帝國還是慈善。他強調:社會名人和商業巨子率先典範,具有社會責任擔當,絕對值得激賞!不過,鐘文芳先生進一步闡述說:慈善的特徵決定了它就是一項親民事業,需要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參與,希望蓋茨和巴菲特先生的慈善盛宴能夠延展和豐富其慈善體系。徵得鐘文芳先生認可,特別公布他致蓋茨和巴菲特先生的信件,這也是中國民間第一個回應——
尊敬的沃倫·巴菲特和比爾·蓋茨先生:
謹向兩位來自遠方的朋友問好!
你們的中國之行是偉大的,因為你們帶著人類共同的願望——慈善。
兩位先生提出並正付諸實施的慈善計畫,非常之宏偉,早已為全球所廣泛關注,但有很多的關心者在仰望之餘,不免有這樣的思考:世界富豪們用巨資打造的是一座巍峨的慈善皇宮呢?還是一座雄偉的慈善奇峰? 皇宮歷來是“深宮似海”,總讓普通百姓有高不可攀之感,從而敬而遠之;高山突起的奇峰,那怕它是世界最高峰,如珠穆朗瑪峰,則人皆仰慕,有攀登和征服之欲望。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慈善是全人類應該最廣泛具有的道德觀念和良好行為。商界巨富與社會各界名流作為具有高素質的階層,始終願意伸出肩膀去承擔社會的責任與義務,這是人類的幸運。但慈善需要一切有愛心的人一路同行。
我曾欣喜地看到過這樣一個報導:2007年2月16日,剛剛卸任的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先生在德克薩斯州的一個莊園裡舉行了一場慈善晚宴。應邀而來的皆是社會名流和巨富。一個名叫露西的小女孩也來到莊園門口,準備捐出她的30美圓零25美分,但被保全攔住了。 “叔叔,慈善的不是錢,是心,對嗎?”女孩對保全說。
據說,這句話恰好被在門口的巴菲特先生聽到,您一邊把小露西領進慈善晚宴,一邊說:“你說得對,慈善的不是錢,是心。你可以進去,所有有愛心的人都可以進去”。
說的多好:“所有有愛心的人都可以進去。”——慈善的大門為所有有愛心的人敞開著。一切有愛心的人,隨時都可以進來。
我是一個傳統文化的守望者和藝術的追求者。因為,和所有善良的人們一樣,我對你們的中國慈善之行充滿著感動和欽佩。所以,在你們即將舉辦慈善晚宴之前,特別書寫了一幅具有中國特色並包含了一份民間深情的書法送給你們。
“慈善是全人類的共同理念,也是全人類最溫暖的語言!蓋茨先生與巴菲特先生以豪門盛宴之火種,將慈善文化之光傳播全球,誠可敬也”。——這是我在書法作品中給您們的贈言。
雖然我僅僅是個藝術的門徒,但我始終關注和熱心慈善事業,我願意成為你們慈善盛舉的薪火傳承者:我將每年至少捐贈十二幅書畫作品,即每個月確保捐出一幅藝術作品,通過義賣等形式獲得的資金以支持慈善事業。
你們這次慈善盛宴的成果,或許不僅僅是商界富豪的回響,還因為有更多的普通人被感染、被感動、被感召,從而願意為社會上一切需要幫助的人奉獻一份愛心!事實上,一個相對完整的慈善體系,正需要更廣泛的延展。而慈善的特徵決定了它是一項親民事業。它離不開社會熱心人士的廣泛參與和支持。
可以預期,你們點燃的慈善文明之聖火,一定能夠薪火相傳,照亮全球那些潮濕而黑暗的角落,照亮更多苦難的心靈,使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燦爛與美好!
祝願你們的宏偉計畫能夠開啟人類慈善的新紀元!
中國有句老話“好人一生平安”,衷心祝福你們健康、平安、幸福!此致
熱烈的握手!
你們的中國朋友:鐘文芳
2010年9月26日星期日於北京
專家分析
來華不勸捐或因被唱衰
從聲稱要來中國之始,一個多月來各路媒體均以“勸捐”話題熱議中國富人反應,在這種浩大聲勢下,蓋茨、巴菲特最近聲稱來華不為勸捐。原因究竟為何?
據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專家分析,蓋茨和巴菲特來中國的目的和行程被媒體報導已久,二人不可能不關注中國各方反應,因此對於近期中國的各種觀察報導,二人應該有所耳聞。對於最近才明確表示來華不勸捐,很有可能是看到中國媒體一片“唱衰”後做出的決定。該專家還分析,蓋茨和巴菲特雖然跟一部分中國富人有過接觸,但之前的接觸形式並不能讓他們完全了解中國的富人群體和慈善現狀,當“真刀真槍”推行勸捐時,中國富人的現實情況不會如他們的樂觀預期。
慈善行為不僅限於捐財
“巴比”中國行在此前引起關注的一個話題就是中國富人能捐多少錢。對此,北大法學院非營利組織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錦萍表示,雖然這次大家會關注捐錢,但慈善行為絕不僅僅包含捐錢。慈善行為可以針對所有的有能力的人,不管是經濟能力,或者是其他能力,每個人都有強項,所謂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慈善不單純意味著有錢人幫助窮人,而是每個人都可以用各種方式去幫助、支持別人,做各種有益於社會的事。這才是慈善文化。
對於此次“勸捐”,蓋茨公開承諾,慈善運動不會接受或管理富豪們的捐款,只希望他們做出道德上的承諾,在生前或身後作出捐款,並通過公開信解釋捐款的目的。
在美國40位富翁“作出承諾”之後,巴菲特對媒體表示,9月底,他和蓋茨將前往中國,與中國的富豪們面談。
“巴比晚宴”帶來了什麼
北師大中國慈善事業研究中心主任汪大海指出,比爾蓋茨與巴菲特中國慈善行引發了一場風暴,但是它帶給人們的更多的是關注慈善,並沒有給出中國企業如何將慈善戰略化的答案。
“不要過高地估計他們的慈善之行。中國的慈善事業肯定不會因為此次巴比活動就發生根本的變化。”北京大學法學院非營利組織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錦萍認為,“把慈善晚宴賦予中國慈善事業的里程碑”有點過高,其價值僅僅在於引發我國對慈善事業發展的思考,強調對中國慈善能夠帶來歷史性轉折則是不切實際的。
她認為,需要我們學習的是對私人財富的尊重和投資思考。慈善應該基於對私人產權的充分保護和尊重。
中華慈善總會秘書長劉國林認為,對待國外的慈善“我們既不排斥,也不奉若神明。”他說,中國慈善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不是幾個人和幾個事件可以完全改變的。
“裸捐”是最佳慈善模式
在蓋茨、巴菲特美國式“裸捐”的感召下,陳游標高調向二人發出公開信,稱自己要“裸捐”,愛國者總裁馮軍隨即同樣以公開方式表示“裸捐”。
對此,汪大海說,實際上,提倡“裸捐精神”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之一。但傳統文化中只有“倡導者“,卻缺乏“實踐者”。
他認為,在目前這種環境下,“裸捐”表明部分富豪的財富觀已經發生改變,這是件好事。但他表示,不應僅盯著富人捐多少或者是否裸捐,而要跳出倡導美國富人捐50%以上財產或倡導中國富人捐多少財產甚至裸捐的“蓋茨、巴菲特慈善思維”模式。
汪大海特別提到要構建“慈善中國”的國家慈善戰略,選擇最有價值和效力最大化的企業戰略慈善。慈善要講究方法,開創本土化有特色的慈善模式。
中國慈善事業走向何處
中民慈善捐贈信息中心主任彭建梅說,2009年,全國公益慈善總規模接近1000億,“目前的量和中國經濟發展水平是比較符合的”。其中,企業捐贈占58.45%。
中華慈善總會秘書長劉國林認為,中國近年來慈善事業發展很快,特別是以救災捐贈為標誌的慈善行動成績斐然,但必須承認,中國慈善仍有諸多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