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蒼頭燕雀雄鳥前額黑色,頭頂、枕、後頸暗藍灰色或石板藍色。
翕、背褐色或栗褐色,羽基灰色,下背、腰草綠色或綠黃色。尾上
覆羽蒼灰色,
羽緣沾綠色,中央尾羽灰色或藍灰色,其餘尾羽黑色,外側尾羽
內翈具大型楔狀白班,最外側一對尾羽
內翈幾乎全為白色。翅上小覆羽和中覆羽白色,大覆羽黑色,尖端白色。
初級飛羽黑色,羽緣淡黃色,除最外側3枚飛羽外,其餘飛羽外翈基部均有白斑,
次級飛羽黑色,外翈羽緣近端部沾黃色,內側具寬的白色羽緣。眼先、眉區、頰葡萄紅色或栗紅色。頦、喉、胸和兩脅亦為葡萄紅色或栗紅色但較淡,腹中央、肛區和尾下覆羽白色。
雌鳥頭、頸、背、肩暗栗褐色,腰、尾上覆羽和尾顏色同雄鳥。翅上小覆羽灰褐色,中覆羽白色,大覆羽暗褐色具白色尖端,飛羽顏色同雄鳥但較褐,頭側和耳覆羽赭褐色具細的白色羽乾紋。頦、喉和上胸灰褐色,下胸和兩脅煙褐色,腹中部污白色,肛周和尾下覆羽白色。
虹膜褐色,嘴肉褐色、灰褐色或角褐色,腳肉褐色、褐色或角褐色。
大小量度:體重♂21-25克,♀16-24克;體長♂143-158毫米,♀143-155毫米;嘴峰♂12.3-14.6毫米,♀12.5-14.1毫米;翅♂87-9毫米,♀82-91毫米;尾♂63-71毫米,♀60-68毫米;
跗蹠♂17.6-20.毫米,♀7.8-19.8毫米。(註:♂雄性;♀雌性)
棲息環境
棲息於闊葉林、針葉闊葉混交林、針葉林和次生林等各類森林地帶,尤以在樺樹占優勢的樹林較常見。也在林緣疏林、灌叢及河岸小林內出現,遷徙期間和冬季也活動於農田邊灌叢與樹上、曠野、果園,有時也出現於村莊附近的小林內和居民點。
生活習性
蒼頭燕雀在氣候比較溫和的地區不
遷徙,但是在冬季會避開比較寒冷的地區。有時會迷途飛到北美。在中國主要為
冬候鳥和
旅鳥。除繁殖、育雛階段成對活動外,其他季節多成群。蒼頭燕雀是非常喜歡群居的鳥類,但是組織不太嚴密,常結成不同性別的小群。秋季時易形成數百隻乃至數千隻的大群,稱為雀泛,而在冬季它們則多結成十幾隻或幾十隻一起活動的小群。
在蒼頭燕雀居住集中的地方,當有入侵鳥類時它們會表現得非常團結,直至將入侵者趕走為止。晚上多在樹上過夜。性大膽,不怕人,易於接近。多在樹上和灌叢中,也到地上活動和覓食。叫聲特別,為金屬音的chink或響亮的wheet,也作較低音的twit聲。鳴聲為富韻律的降調嘟聲至快速的華彩樂段。
雜食性鳥類,夏、秋主要以禾本科植物種子為食,育雛則主要以為害禾本科植物的昆蟲為主,其中多為鱗翅目害蟲。由於親鳥對幼鳥的保護較成功,加上繁殖力極強,因此蒼頭燕雀在數量上較許多種鳥要多,這樣在莊稼收穫季節容易形成雀害。也吃人類扔棄的各種食物。常於地面取食。主要以草子、果食、種子等植物性食物為食,尤以雜草種子最喜吃,也吃樹木種子、果實、植物嫩葉、小米、稻穀、高粱、玉米、向日葵等農作物種子,繁殖期間則主要以昆蟲為食。
分布範圍
世界
原產地:阿富汗、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安道爾、亞美尼亞、奧地利、亞塞拜然、白俄羅斯、比利時、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保加利亞、克羅地亞、賽普勒斯、捷克的、丹麥、埃及、愛沙尼亞、法羅群島、芬蘭、法國、喬治亞、德國、直布羅陀、希臘、匈牙利、冰島、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愛爾蘭、以色列、義大利、約旦、哈薩克斯坦、科威特、吉爾吉斯斯坦、拉脫維亞、黎巴嫩、利比亞、列支敦斯登、立陶宛、盧森堡、馬其頓、馬爾他、摩爾多瓦、黑山、摩洛哥、尼泊爾、荷蘭、挪威、巴勒斯坦、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俄羅斯聯邦、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西班牙(加拉利島)、瑞典、瑞士、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突尼西亞、土耳其、土庫曼斯坦、烏克蘭、英國和烏茲別克斯坦。
引進:澳大利亞和紐西蘭。
遊蕩:巴林、不丹、中國、印度、蒙古、沙烏地阿拉伯、塔吉克斯坦、泰國、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美國
起源不確定:卡達。
中國
主要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北京、內蒙古東北部和東南部、河南、陝西、山西,一直往南到長江流域和長江流域以南各省,西至甘肅、四川、貴州、雲南,東至沿海各省和台灣,南至廣東、廣西、福建和香港,也有部分經新疆西部天山一帶
遷徙。除青藏高原和海南島外,均有分布。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從越冬區遷往繁殖地的蒼頭燕雀都是單性群體,雄性一般比雌鳥早到數天。它們有嚴格的巢區,此鳥於8月末由不同的家族群很快地集6-30隻不等的群體。通常成對分散營巢繁殖,在樹杈上築窩,巢多置於樺樹、杉樹、松樹等各種樹上緊靠主幹的分枝處,距地高3-5米。巢呈杯狀,主要由枯草和樺樹皮等材料構成,外面常摻雜有苔蘚,內墊有羊毛、獸毛或羽毛。巢築好後即開始產卵,每窩產卵5-7枚,多為6枚。卵綠色、被有紅紫色斑點,卵的大小為17-22.8毫米×13.7-15毫米。孵卵由雌鳥承擔,孵化期11-13天。雛鳥晚成性,雌雄親鳥共同育雛,留巢期13-14天。
亞種分化
| 中文名稱 | 學 名 | 命名者與年代 |
---|
1 | 蒼頭燕雀非洲亞種 | Fringilla coelebs africana | J. Levaillant, 1850 |
---|
2 | 蒼頭燕雀伊朗亞種 | Fringilla coelebs alexandrovi | Zarudny, 1916 |
---|
3 | 蒼頭燕雀伊比利亞半島亞種 | Fringilla coelebs balearica | von Jordans, 1923 |
---|
4 | 蒼頭燕雀加拉利群島亞種 | Fringilla coelebs canariensis | Vieillot, 1817 |
---|
5 | 蒼頭燕雀高加索亞種 | Fringilla coelebs caucasica | Serebrovski, 1925 |
---|
6 | | Fringilla coelebs coelebs | Linnaeus, 1758 |
---|
7 | 蒼頭燕雀不列顛島亞種 | Fringilla coelebs gengleri | O. Kleinschmidt, 1909 |
---|
8 | 蒼頭燕雀馬德拉群島亞種 | Fringilla coelebs maderensis | Sharpe, 1888 |
---|
9 | 蒼頭燕雀亞速爾群島亞種 | Fringilla coelebs moreletti | Pucheran, 1859 |
---|
10 | 蒼頭燕雀赫羅島亞種 | Fringilla coelebs ombriosa | Hartert, 1913 |
---|
11 | 蒼頭燕雀拉斯帕爾馬斯島亞種 | Fringilla coelebs palmae | Tristram, 1889 |
---|
12 | 蒼頭燕雀撒丁島亞種 | Fringilla coelebs sarda | Rapine, 1925 |
---|
13 | 蒼頭燕雀克里特島亞種 | Fringilla coelebs schiebeli | Stresemann, 1925 |
---|
14 | 蒼頭燕雀克里米亞亞種 | Fringilla coelebs solomkoi | Menzbier & Sushkin, 1913 |
---|
15 | 蒼頭燕雀突尼西亞亞種 | Fringilla coelebs spodiogenys | Bonaparte, 1841 |
---|
16 | 蒼頭燕雀賽普勒斯亞種 | Fringilla coelebs syriaca | J. M. Harrison, 1945 |
---|
17 | 蒼頭燕雀坦特倫亞種 | Fringilla coelebs tintillon | Webb, Berthelot & Moquin-Tandon, 1841 |
---|
18 | 蒼頭燕雀裏海亞種 | Fringilla coelebs transcaspia | Zarudny, 1916 |
---|
19 | 蒼頭燕雀普通亞種 | Fringilla coelebs tyrrhenica | Schiebel, 1910
|
---|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文化內涵
該鳥種是
林奈本人命名的。在林奈的故鄉瑞典,雌性蒼頭燕雀在冬季經常拋棄其雄性配偶獨自遷徙,所以其拉丁語學名的第二個單詞“coelebs”的意思是“單身漢”。這種小生靈非常聰明機警,有較強的記憶力,這和其它許多小型雀不同,如得到人救助的蒼頭燕雀會對救助過它的人表現出一種親近,而且會持續很長的時間。
蒼頭燕雀在育雛時往往會表現得非常勇敢,俄國作家
屠格涅夫曾在他的短篇小說《蒼頭燕雀》中記載過一隻親鳥為保護不慎墜地的幼鳥以其弱小的身體面對一隻大狗而不退縮的感人場面。科學家對蒼頭燕雀進行連續觀測,發現它們是非常可愛的小生命,特別是它們的集體行為是研究鳥類行為學的重要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