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涼之旅》是一部對文革做出深刻反思的小說。內容以文化大革命中非理性之所以能夠對理性構成壓倒性的優勢,使得理性無法彰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對革命性、革命話語的強調,這也顯然是文化大革命前的政黨倫理得到畸形強化的結果。新中國建立後,政黨倫理成為社會法權,也直接造成了社會階層的某種分化:符合政黨倫理的人成了革命民眾或者革命領導,不符合政黨倫理的人就成了普通民眾或者落後民眾。
政治身份的不同直接帶來了社會政治地位、社會利益分配的不同,這當然也就引起了社會劣勢地位民眾對於優勢地位民眾的嫉妒和怨恨。
處於劣勢地位的民眾要想改變自己的地位,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讓自己符合政黨倫理,也成為革命民眾或者革命領導。在文化大革命爆發前,社會分層已經趨於穩定,已經實際上限制了社會階層的移動。
基本介紹
- 書名:蒼涼之旅
- 作者:墨白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
基本信息
原載《飛天》1994年第7期。
載《山花》2011年年第7期。
《蒼涼之旅》,由當代先鋒小說家墨白創作的中篇小說。
內容簡介
在《蒼涼之旅》里,少年在懲罰瘋子之後,嫉恨瘋子還能夠寫字,就鍘掉了瘋子的四個手指,讀到這裡我們都會有感於少年的殘酷,恐怕也難以想像,瘋子就是少年的父親。這樣的情節恐怕也是文化大革命最為荒誕、最為殘酷的暴力表現了。孩子為什麼會對自己的父親如此殘酷?原因就在於,在這個特殊的時期,人們都陷入到某種宗教式迷狂之中,革命倫理完全壓倒了血緣倫理,革命情感完全壓倒了血緣情感。
血緣關係原本是中國式倫理中最為重要的一環,我們的社會家庭建制的最基層的環節就是血緣關係。但是在文革時期,所謂的革命倫理壓倒了血緣關係而成為社會第一位的價值選擇。兒子之所以懲罰父親,根本的原因就在於父親的身份、行為不符合革命倫理,而且不合時宜的身份還可能直接導致兒子喪失革命的資格,因為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在非常強調革命倫理的情況下也是非常強調血緣關係的,“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反動兒混蛋”成為文革時期的一個基本倫理方式。
文化大革命的爆發又給了心懷不滿的普通民眾改變自己政治、經濟地位的機會,表現的方式就是比別人更加強烈地表現出符合政黨倫理的革命性,這樣,革命性、革命話語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就得到了一種畸形的強調:任何荒誕的、不合理性的行為,只要帶上革命性的動機就不容質疑。這種對於革命話語的畸形的強調顯然又是不符合理性的,這樣,革命話語、革命性就成了製造文革荒誕現象的社會機制。
作者簡介
墨白,本名孫郁,先鋒小說家,劇作家。1956年農曆十月初十出生於河南省淮陽縣新站鎮。務農多年,並從事過裝卸、搬動、長途運輸、燒石灰、打石頭,油漆等各種工作。1978年考入淮陽師範藝術專業學習繪畫;1980年畢業後在鄉村國小任教十一年。1992年調入周口地區文聯《潁水》雜誌社任文學編輯,1998年調入河南省文學院專業創作、任副院長。
1984年開始在《收穫》《鐘山》《花城》《大家》《人民文學》《山花》《十月》《上海文學》等刊開始發表作品,其中短篇小說《失蹤》、《灰色時光》、《街道》、《夏日往事》、《秋日輝煌》、《某種自殺的方法》、《最後一節車廂》、《陽光下的海攤》、《一個做夢的人》等一百多篇;中篇小說《黑房間》《告密者》《討債者》《風車》《白色病室》《光榮院》等四十餘部;出版長篇小說《夢遊症患者》《映在鏡子裡的時光》《裸奔的年代》等六部;隨筆《〈洛麗塔〉的靈與肉》、《三個內容相關的夢境》、《博爾赫斯的宮殿》、訪談錄《有一個叫潁河鎮的地方》、《以夢境顛覆現實》等七十餘篇;出版中短小說集《孤獨者》《油菜花飄香的季節》《愛情的面孔》《重訪錦城》《事實真相》《懷念擁有陽光的日子》《墨白作品精選》《霍亂》等多種;創作電視劇、電影《船家現代情仇錄》《特警110》《特案A組》《當家人》《家園》《天河之戀》等多部;總計七百多萬字。作品被譯成英文、俄文、日文等、曾獲第25屆電視劇“飛天獎”優秀中篇獎、第25屆電視劇“飛天獎”優秀編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