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曉紅,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社會保障與保險系主任,社會保障專業、技術經濟及管理專業碩士生導師,社會保障碩士點負責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蒲曉紅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66年12月
- 性別:女
- 學歷:經濟學博士
基本介紹,學術成就,研究成果,出版圖書,獲獎情況,科研項目,人才培養,
基本介紹
經濟學博士,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勞動與社會保障系主任,四川大學殘疾人事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教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幹部教育培訓師資庫專家,(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研究會副秘書長、常務理事,四川省金融學會老齡金融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四川省災後重建專家服務團成員。
學術成就
主持了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和一般項目,主持了四川省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和一般項目,擔任了4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負責人。研究報告刊登於國家社科《成果要報》,並被中央有關決策部門採納束檔組吸收,為此受到全國社科規劃辦通報表揚。在四川省《重要成果專報》上發表了5篇研究報告,參研的成果入選全國社科《成果文庫》;在《人民日報》理論版上發表了文章;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和學術大會付戒市上發表論文80餘篇;出版專著2部,參編專著2部;主編教材1部,參編教材1部。獲四川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獲四川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
研究成果
一.專著及教材
1.蒲曉紅著,《中國社會保障稅稅收設計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6月。
2.蒲曉紅著,《企業年金模式比較研究——兼論我國企業年金模式選擇》,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1年5月。
3.林義主編,盛祝歸朽《統籌城鄉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研究》,蒲曉紅負責“統籌城鄉視角下新型農村社會保險試點的改革探索”一章,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
4.蔣永穆主編,《企業經濟成長方式轉變論》,蒲曉紅撰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擴大就業渠道”一章,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8年。
5.蒲曉紅主編,《工作分析》,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7年。
6.黎成器主編,《會計學原理》,蒲曉紅撰寫“會計記賬程式”一章,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2年。
二.論文及主要研究報告
1.蒲曉紅,對四川省機關事業單位養老待遇政策調整的建議,《重要成果專報》2019年第3期。
2.蒲曉紅、趙海堂,論後物質主義價值觀鑽煮鴉估視域下的社會保障治理,《社會保障評論》2019年第4期。
3.蒲曉紅,朱美玲,統籌區域內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與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銜接辦法的改進,《農村經濟》2017年第3期。
4.蒲曉紅,促進四川省企業年金髮展的對策,《重要成果專報》2016年第31期。
5.蒲曉紅,讓農業轉移人口享有平等的就業公共服務,《人民日報》理論版2016年2月29日。
6.蒲曉紅,魯寧寧,李軍,提升我國農業轉移人口就業質量的途徑——基於公共就業服務視角,《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15年第9期。
7.蒲曉紅,姜曉萍,提升四川省就業質量的對策建議,《重要成果專報》2015年第13期。
8.蒲曉紅,曹珂,如何彌補四川省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缺口,《四川省情》2015年第1期。
9.蒲曉紅擔臘,彌補四川省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缺口的途徑企烏姜,《重要成果專報》2014年第36期。
10.蒲曉紅,我國完全可以實施社會保險費改稅,《成果要報》2013年第10期,獲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通報表揚。
11. 蒲曉紅、徐梓川,我國實施社會保險費改稅的障礙化解,《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3年第6期。
12.蒲曉紅,成歡,西部地區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水平的評估,《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2年第8期。
13.蒲曉紅,推進我省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建議,《重要成果專報》2012年第2期。
14. 蒲曉紅,論我國企業年金籌資模式的選擇,《學海》2010年4期。
蒲曉紅,成歡(本人研究生),從醫療保險的角度看四川省全民醫保問題》,《四川省情》,2010年1期。
15.蒲曉紅,成歡(本人研究生),《四川省公立醫院改革的思考,《四川省情》,2010年7期。
16.蒲曉紅,論我國企業年金建立模式的選擇,《經濟管理》2009年12期。
17.成歡(本人研究生),蒲曉紅,事旋套頁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存在的爭議及思考,《經濟體制改革》2009年第5期。
18.李晗(本人研究生),蒲曉紅,奧肯定律在中國的適用性分析,《商業研究》2009年第6期。
19.金淑彬、蒲曉紅、崔炳瑋,西部地區實施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體系的難點問題研究——以四川省為例,《經濟縱橫》2008年第5期。
20.易艷玲(研究生),蒲曉紅,用負所得稅原理改革我國低保制度的現實性分析,《生產力研究》2008年第7期。
21.宋敏(研究生),蒲曉紅,從國際經驗談我國的養老保險基金管理模式,《南方論刊》2007年第2期。
22.薛虎(本人研究生),蒲曉紅,促進中小企業建立企業年金計畫的策略分析,《經濟縱橫》2007年第9期。
23.周碧(本人研究生),蒲曉紅,《解讀“十一五”規劃——論如何改善我國醫療衛生資源》,《中國藥房》2006年第7期。
25.蒲曉紅,朱方明,論社會保障基金的入市主體,《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5年第7期。
27.蒲曉紅,我國企業年金計畫的模式比較,《經濟管理》2005年第5期,被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勞動經濟與勞動關係》2005年4月全文轉載。
28.蒲曉紅,我國企業年金髮展緩慢的原因及其對策分析,《安徽大學學報》(哲社版)2005年第1期。
30.蒲曉紅,企業年金對企業的積極作用及其風險因素分析,《生產力研究》2005年第8期。
31.朱菖慧,陳丹鏑,蒲曉紅,SARS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醫療保障應急機制研究,《中華現代醫院管理雜誌》2004年第1期。
32.蒲曉紅,養老保險的儲蓄效應,《當代經濟研究》2003年第11期。
33.蒲曉紅,社會保障稅稅基的確定,《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3年第2期。
34.蒲曉紅,緩解我國城鎮就業壓力的巨觀對策,《巨觀經濟研究》2002年第8期。
35.蒲曉紅,社保基金入市初探,《中國社會保障》2002年第7期。
36.蒲曉紅,非正常“提前退休”對養老保險制度的影響,《經濟體制改革》2001年第6期,被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社會保障制度》2002年第6期轉載。
37.蒲曉紅,我國失業現象的長期性和嚴峻性,《經濟體制改革》2001年第1期。
38.蒲曉紅,我國社會保障稅的內容設計,《經濟研究參考》2001年第15期。
39.蒲曉紅,經濟成長方式的轉變對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影響,《經濟論壇》2000年第13期。
40.蒲曉紅,我國社會保障稅的征繳模式及稅率選擇,《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0年第6期。
出版圖書
作者類型:
作者時間:2011年5月
《企業年金模式比較研究》是2011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蒲曉紅。
獲獎情況
1.中國社會保障稅稅收設計,四川省第十八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獨立,四川省人民政府,2019年。
2.多元協同、多維拓展、多階漸進:公共管理複合型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第八屆高等教育四川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排名第六,2018年。
3.雙一流建設中我國社會保障學科發展研究,第三屆社會保障教學年會一等獎,排名第二,2017年。
4.四川民族地區社會保障與社會風險治理研究,四川省第十七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排名第二,四川省人民政府,2017年3月。
5.統籌城鄉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研究,四川省第十六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排名第四,2014年。
6.構建協同創新機制,培養複合創新人才——勞動與社會保障人才培養模式演進,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成果二等獎,排名第二,2013年。
7.新型的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成果獎,三等獎,排名第一,2005年。
8.負責的“新型的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獲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成果三等獎,2005年。
9.負責的“新型的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獲四川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2004年。
10.2002年度四川大學青年骨幹教師獎。
11.四川大學第四屆陶國瑜人文社會社會科學研究重要成果獎,2003年。
12.四川大學第五屆陶國瑜人文社會社會科學研究重要成果獎,2004年。
13.四川大學第七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要成果獎,2005年。
14.四川大學第八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要成果獎,2006年。
15.成都市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中的農民工問題調研課題獲四川大學重要科研成果獎,2008年。
16.成都市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中的農民工問題調研課題獲成都市哲學社會科學一等獎,2008年。
17.獨著的“論我國企業年金稅收優惠模式的選擇”,獲第三屆中國社會保障論壇優秀獎,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2008年.
18.四川大學——唐立新教學名師獎,2012年。
19.四川大學“學生喜愛教師獎”,2012年。
20.構建協同創新機制,培養複合創新人才——勞動與社會保障人才培養模式演進,四川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2012年。
21.案例報告“四川省殘疾人量體裁衣式個性化服務新舉措”獲“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獎”,2014年。
22.四川大學2014-2018年度巾幗建功立業標兵,2019年。
科研項目
1.負責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我國社會保障調節農村收入分配差距效果測評及其政策最佳化研究”
2.負責2011-2013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我國社會保障稅收設計”。
3.負責2014年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項目“加快發展四川省企業年金對策研究”SC14A011。
4.負責2007年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四川省統籌城鄉發展中的農民工問題研究——重點以成都為例”。
6.負責1997-1999年四川大學校級重點社課項目:《社會保障體系與國有企業改革》。
7.負責2003-2004年中流基金項目:《企業年金制度改革研究》。
8.負責2005年橫向課題:《企業年金計畫研究》。
9.負責2005-2006年《成都市火車北站管理體制創新研究》元。
10.負責2006年1-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經濟普查辦公室項目“四川省經濟結構與就業問題研究”。
11.負責2006年6-9月新都區委政研室課題《加速新都區農村勞動力非農產業就業研究》。
12.負責2006-2007年四川省教育廳課題《四川省農村社會保障理論與政策研究》。
13.負責2007年成都市委《成都市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中的農民工問題調研》。
14.負責2007年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四川省統籌城鄉發展中的農民工問題研究——重點以成都為例》。
15.負責2006-2008年《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研究》。
16.負責2007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社會保障體系的制度框架及實施難點研究——基於城鄉統籌發展的視角”中的子課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發展研究”。
17.負責2010年成都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成都市社會化養老模式研究》。
18.負責新一輪西部大開發西部地區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研究,2012年四川大學項目。
19.負責2009-2010年成都市投資促進委員會項目“成都市投資促進工作績效考核辦法”。
20.負責2012年成都市殘聯項目“成都市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研究”。
21.負責2014年四川省發改委項目“四川省十三五促進就業和加強社會保障研究”。
22.負責2013年四川省殘聯“四川省為殘疾人提供“量體裁衣”式個性化服務新舉措”。
23.負責2014年四川省發改委“四川省就業質量研究”。
24.負責2015年成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促進成都市企業年金職業年金髮展研究”。
25.負責2014年四川大學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研究專項項目“加快發展我國企業年金對策研究”。
26.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實現機制與監測體系研究”子課題“農業轉移人口享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的實現機制與政策創新”負責人。
27.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委託項目“服務型政府建設的戰略要點與關鍵環節研究”子課題負責人
28.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委託項目“全面建成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的實施難點及路徑最佳化研究”子課題“多層次社會保障理論創新研究”負責人
29.負責中殘聯十四五規劃前期重點課題,城鄉區域殘疾人事業發展不平衡研究,2019-2020。
30.負責“成都市龍泉驛區殘疾人輔助性就業案例研究”,2019年-2020年。
人才培養
招收社會保障碩士生研究方向:社會保障理論與實務、社會保障基金管理
招收公共管理專業碩士研究方向:組織與人力資源管理、公共經濟與公共政策
招收公共管理博士研究方向:社會保障、公共政策
7.蒲曉紅,姜曉萍,提升四川省就業質量的對策建議,《重要成果專報》2015年第13期。
8.蒲曉紅,曹珂,如何彌補四川省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缺口,《四川省情》2015年第1期。
9.蒲曉紅,彌補四川省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缺口的途徑,《重要成果專報》2014年第36期。
10.蒲曉紅,我國完全可以實施社會保險費改稅,《成果要報》2013年第10期,獲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通報表揚。
11. 蒲曉紅、徐梓川,我國實施社會保險費改稅的障礙化解,《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3年第6期。
12.蒲曉紅,成歡,西部地區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水平的評估,《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2年第8期。
13.蒲曉紅,推進我省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建議,《重要成果專報》2012年第2期。
14. 蒲曉紅,論我國企業年金籌資模式的選擇,《學海》2010年4期。
蒲曉紅,成歡(本人研究生),從醫療保險的角度看四川省全民醫保問題》,《四川省情》,2010年1期。
15.蒲曉紅,成歡(本人研究生),《四川省公立醫院改革的思考,《四川省情》,2010年7期。
16.蒲曉紅,論我國企業年金建立模式的選擇,《經濟管理》2009年12期。
17.成歡(本人研究生),蒲曉紅,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存在的爭議及思考,《經濟體制改革》2009年第5期。
18.李晗(本人研究生),蒲曉紅,奧肯定律在中國的適用性分析,《商業研究》2009年第6期。
19.金淑彬、蒲曉紅、崔炳瑋,西部地區實施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體系的難點問題研究——以四川省為例,《經濟縱橫》2008年第5期。
20.易艷玲(研究生),蒲曉紅,用負所得稅原理改革我國低保制度的現實性分析,《生產力研究》2008年第7期。
21.宋敏(研究生),蒲曉紅,從國際經驗談我國的養老保險基金管理模式,《南方論刊》2007年第2期。
22.薛虎(本人研究生),蒲曉紅,促進中小企業建立企業年金計畫的策略分析,《經濟縱橫》2007年第9期。
23.周碧(本人研究生),蒲曉紅,《解讀“十一五”規劃——論如何改善我國醫療衛生資源》,《中國藥房》2006年第7期。
25.蒲曉紅,朱方明,論社會保障基金的入市主體,《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5年第7期。
27.蒲曉紅,我國企業年金計畫的模式比較,《經濟管理》2005年第5期,被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勞動經濟與勞動關係》2005年4月全文轉載。
28.蒲曉紅,我國企業年金髮展緩慢的原因及其對策分析,《安徽大學學報》(哲社版)2005年第1期。
30.蒲曉紅,企業年金對企業的積極作用及其風險因素分析,《生產力研究》2005年第8期。
31.朱菖慧,陳丹鏑,蒲曉紅,SARS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醫療保障應急機制研究,《中華現代醫院管理雜誌》2004年第1期。
32.蒲曉紅,養老保險的儲蓄效應,《當代經濟研究》2003年第11期。
33.蒲曉紅,社會保障稅稅基的確定,《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3年第2期。
34.蒲曉紅,緩解我國城鎮就業壓力的巨觀對策,《巨觀經濟研究》2002年第8期。
35.蒲曉紅,社保基金入市初探,《中國社會保障》2002年第7期。
36.蒲曉紅,非正常“提前退休”對養老保險制度的影響,《經濟體制改革》2001年第6期,被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社會保障制度》2002年第6期轉載。
37.蒲曉紅,我國失業現象的長期性和嚴峻性,《經濟體制改革》2001年第1期。
38.蒲曉紅,我國社會保障稅的內容設計,《經濟研究參考》2001年第15期。
39.蒲曉紅,經濟成長方式的轉變對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影響,《經濟論壇》2000年第13期。
40.蒲曉紅,我國社會保障稅的征繳模式及稅率選擇,《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0年第6期。
出版圖書
作者類型:
作者時間:2011年5月
《企業年金模式比較研究》是2011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蒲曉紅。
獲獎情況
1.中國社會保障稅稅收設計,四川省第十八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獨立,四川省人民政府,2019年。
2.多元協同、多維拓展、多階漸進:公共管理複合型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第八屆高等教育四川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排名第六,2018年。
3.雙一流建設中我國社會保障學科發展研究,第三屆社會保障教學年會一等獎,排名第二,2017年。
4.四川民族地區社會保障與社會風險治理研究,四川省第十七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排名第二,四川省人民政府,2017年3月。
5.統籌城鄉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研究,四川省第十六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排名第四,2014年。
6.構建協同創新機制,培養複合創新人才——勞動與社會保障人才培養模式演進,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成果二等獎,排名第二,2013年。
7.新型的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成果獎,三等獎,排名第一,2005年。
8.負責的“新型的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獲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成果三等獎,2005年。
9.負責的“新型的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獲四川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2004年。
10.2002年度四川大學青年骨幹教師獎。
11.四川大學第四屆陶國瑜人文社會社會科學研究重要成果獎,2003年。
12.四川大學第五屆陶國瑜人文社會社會科學研究重要成果獎,2004年。
13.四川大學第七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要成果獎,2005年。
14.四川大學第八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要成果獎,2006年。
15.成都市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中的農民工問題調研課題獲四川大學重要科研成果獎,2008年。
16.成都市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中的農民工問題調研課題獲成都市哲學社會科學一等獎,2008年。
17.獨著的“論我國企業年金稅收優惠模式的選擇”,獲第三屆中國社會保障論壇優秀獎,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2008年.
18.四川大學——唐立新教學名師獎,2012年。
19.四川大學“學生喜愛教師獎”,2012年。
20.構建協同創新機制,培養複合創新人才——勞動與社會保障人才培養模式演進,四川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2012年。
21.案例報告“四川省殘疾人量體裁衣式個性化服務新舉措”獲“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獎”,2014年。
22.四川大學2014-2018年度巾幗建功立業標兵,2019年。
科研項目
1.負責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我國社會保障調節農村收入分配差距效果測評及其政策最佳化研究”
2.負責2011-2013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我國社會保障稅收設計”。
3.負責2014年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項目“加快發展四川省企業年金對策研究”SC14A011。
4.負責2007年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四川省統籌城鄉發展中的農民工問題研究——重點以成都為例”。
6.負責1997-1999年四川大學校級重點社課項目:《社會保障體系與國有企業改革》。
7.負責2003-2004年中流基金項目:《企業年金制度改革研究》。
8.負責2005年橫向課題:《企業年金計畫研究》。
9.負責2005-2006年《成都市火車北站管理體制創新研究》元。
10.負責2006年1-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經濟普查辦公室項目“四川省經濟結構與就業問題研究”。
11.負責2006年6-9月新都區委政研室課題《加速新都區農村勞動力非農產業就業研究》。
12.負責2006-2007年四川省教育廳課題《四川省農村社會保障理論與政策研究》。
13.負責2007年成都市委《成都市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中的農民工問題調研》。
14.負責2007年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四川省統籌城鄉發展中的農民工問題研究——重點以成都為例》。
15.負責2006-2008年《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研究》。
16.負責2007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社會保障體系的制度框架及實施難點研究——基於城鄉統籌發展的視角”中的子課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發展研究”。
17.負責2010年成都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成都市社會化養老模式研究》。
18.負責新一輪西部大開發西部地區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研究,2012年四川大學項目。
19.負責2009-2010年成都市投資促進委員會項目“成都市投資促進工作績效考核辦法”。
20.負責2012年成都市殘聯項目“成都市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研究”。
21.負責2014年四川省發改委項目“四川省十三五促進就業和加強社會保障研究”。
22.負責2013年四川省殘聯“四川省為殘疾人提供“量體裁衣”式個性化服務新舉措”。
23.負責2014年四川省發改委“四川省就業質量研究”。
24.負責2015年成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促進成都市企業年金職業年金髮展研究”。
25.負責2014年四川大學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研究專項項目“加快發展我國企業年金對策研究”。
26.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實現機制與監測體系研究”子課題“農業轉移人口享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的實現機制與政策創新”負責人。
27.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委託項目“服務型政府建設的戰略要點與關鍵環節研究”子課題負責人
28.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委託項目“全面建成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的實施難點及路徑最佳化研究”子課題“多層次社會保障理論創新研究”負責人
29.負責中殘聯十四五規劃前期重點課題,城鄉區域殘疾人事業發展不平衡研究,2019-2020。
30.負責“成都市龍泉驛區殘疾人輔助性就業案例研究”,2019年-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