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品特色
明末清初,餡餅麵食從民間傳入王府,由乾烙水烹改為用
豆油、
奶油煎制,並用白面做皮,成了王府中經常食用的佳品。它以面稀、皮薄、餡細為特點,烙制後形如銅鑼,外焦里嫩,餅面上油珠閃亮,透過餅皮可見裡面肉似
瑪瑙,菜如
翡翠,紅綠相間,煞是好看。用筷子破開餅皮,熱氣升騰,香味撲鼻,引發人們強烈食慾。 蒙族餡餅是上等地方美食,是蒙古族人家招待貴客的主要食品之一。每到蒙古族家庭作客,他們以餡餅這種麵食,作為最好飯食招待來客。漢族有句俗語:“好吃不如
餃子”,蒙族有句常話:“好吃不如
餡餅”,看來餡餅和餃子一樣同是上乘佳品。
做法
1.和面:500克面用400克水(夏季用涼水,冬季用溫水。白面一般用涼水,蕎面宜用溫水)。和時,邊放水邊攪動,以防出麵疙瘩等。和到用筷子能挑出長條,又不沾盆,放到面案上即稀落為好。稍餳後即可和皮。
2.拌餡:菜(根據季節,可選用白菜、
芹菜、韭菜、酸菜、醃製的鹹白菜等)經水焯後投涼、攥乾,剁成細末。剔去豬肉的皮、骨,同牛羊肉一起,剁為肉泥。將菜逐漸拌入肉中,加入各種佐料(若放韭菜,則不放蔥花和花椒麵)。將100克清水對入75克豆油中,然後逐漸拌
入餡中。
3.包餅:將麵團放在撒有餑面的案板上,搓成粗條,切成大小一致的10塊坯子。將每塊坯子按成圓餅,放在掌心,用另一隻手拿餡匙,把餡放在餅心,邊用餡匙往餅心抿餡,邊用托餅的手掌的五指和虎口一張一弛來攏口。包成後用手拍,用刀翻。注意開始拍時,手掌成拱形,不要平拍中心,以防餅邊破口、餅面露餡。要做到餅皮厚薄均勻,肉餡均勻地鋪漫於上下餅皮。拍成後用刀將餅翻到手掌上,吹掉兩面
餑面,即可上鍋熟制。
4.
烙餅:
烙鍋燒熱後,用少量油將鍋擦光滑,貼上餡餅。烙時要掌握好火候,火大,餅皮焦而餡未熟;火小,肉餡失水過多而內餅乾癟。因此,開始時火力要大,接近熟時改用微火。經三翻兩烙後,餅皮鼓起即熟。
5.走油:把烙好的餡餅,放在鍋內四周,擦去鍋里的面渣,在鍋底放一勺油,燒熱後,將餡餅放入油中,將兩面煎黃後,即可裝盤。
注意
1、操作方法,步驟里我說的已經很詳細了。用後期走油法烙餅,油浸不到麵皮里,香酥不膩,同時薄薄的麵皮里倒浸滿肉香。非常好吃;
2、肉餡里的青菜種類可以隨自己喜好添加更改,但量不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