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是菊科、蒲公英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葉為倒卵狀披針形、倒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葉柄及主脈常帶紅紫色;花為黃色,花的基部淡綠色,上部紫紅色;內層為線狀披針形;瘦果為暗褐色倒卵狀披針形,冠毛為白色,長約6毫米;花期為4-9月,果期為5-10月。
蒲公英在中國全國大部分地區均可見,廣泛生於中、低海拔地區的山坡草地、路邊、田野、河灘。蒲公英種子隨風飄散,繁殖力強,因而蒲公英的花語是無法停留的愛。
蒲公草一名最早出現於晉代《劉涓子鬼遺方》,後在《新修本草》《上醫本草》等著作中提及其藥用價值;是中國常見的野生蔬菜和中草藥,2002年就被衛生部歸類為藥食同源物質;全草供藥用,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可生吃、炒食、做湯,是藥食兼用的植物;其花期較長,具有觀賞價值;具有祛斑美白、清透皮膚的功效,可用作面膜。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
生長環境
分布範圍
北京: | 豐臺、海淀、門頭溝、房山、通州、昌平、懷柔、密雲、延慶 |
河北: | 石家莊、井陘、贊皇、平山、辛集、遷西、北戴河、青龍、昌黎、涉縣、磁縣、永年、曲周、巨鹿、阜平、淶源、張家口、張北、蔚縣、涿鹿、赤城、承德、興隆、隆化、圍場 |
山西: | 太原、大同、沁水、陵川、應縣、靈石、五台、繁峙、寧武、呂梁、交城 |
內蒙古: | 呼和浩特、鄂倫春、陳巴爾虎、新左旗、牙克石、根河、烏蘭浩特、阿爾山、科右前旗、阿拉善左旗 |
遼寧: | 瀋陽、遼中、大連、長海、莊河、鞍山、撫順、錦州、營口、遼陽、鐵嶺、建平 |
吉林: | 長春 |
黑龍江: | 哈爾濱、蘿北、集賢、漠河 |
上海 | 徐匯、普陀、閘北、楊浦、閔行、寶山、嘉定、浦東新、金山、松江、奉賢 |
江蘇: | 南京、連雲港 |
浙江: | 杭州、淳安、寧波、溫州、安吉、開化、舟山、台州 |
安徽: | 合肥、黃山、歙縣、滁州、全椒、金寨、池州 |
江西: | 九江 |
福建: | 廈門 |
山東: | 青島、棗莊、滕州、煙臺、濟寧、泗水、曲阜、兗州、鄒城、寧陽、新泰、臨沂、沂水、費縣 |
河南: | 鄭州、嵩縣、新鄉、修武、沁陽、盧氏、南陽、信陽、周口、濟源 |
湖北: | 武漢、武昌、宜昌、秭歸、五峰、京山、神農架 |
湖南: | 衡山、邵陽、邵東、隆回、城步、平江、桃源、張家界、桑植、益陽、桂陽、宜章、永順 |
廣西: | 德保、那坡、田林、隆林、鳳山 |
重慶: | 城口、武隆、忠縣、雲陽、巫山、巫溪 |
四川: | 成都、榮縣、敘永、天全、蘆山、茂縣、若爾蓋、紅原、甘孜、康定、九龍、雅江、道孚、爐霍、德格、石渠、色達、鄉城、稻城、會東、冕寧、雷波 |
貴州: | 貴陽、修文、六枝特、盤縣、遵義、綏陽、正安、習水、赤水、仁懷、安順、普定、江口、玉屏、石阡、德江、興義、貞豐、望謨、安龍、畢節、大方、織金、威寧、赫章、施秉、丹寨、都勻、貴定、獨山、羅甸、龍里、惠水 |
雲南: | 石林、騰衝、龍陵、永勝、武定、麻栗坡、馬關、丘北、廣南、勐臘、賓川、彌渡、瀘水 |
陝西: | 西安、眉縣、太白、鹹陽、涇陽、華陰、延安、吳起、南鄭、佛坪、綏德、子洲、平利、山陽、柞水 |
甘肅: | 榆中、武威、民勤、酒泉、文縣 |
青海: | 互助、祁連、果洛 |
寧夏: | 鹽池 |
新疆: | 烏恰、鞏留、特克斯、沙灣 |
世界分布 | |
朝鮮、蒙古、俄羅斯 |
栽培技術
種子準備
整地施肥
播種繁殖
田間管理
- 播種當年的田間管理:出苗前,保持土壤濕潤。如果出苗前土壤乾旱,可在播種畦的畦面先稀疏散蓋一些麥秸或茅草;然後輕澆水,待苗出齊後用杈子扒去蓋草;出苗後應適當控制水分,使幼苗茁壯生長,防止徒長和倒伏;在葉片迅速生長期,要保持田間濕潤,以促進葉片旺盛生長;冬前澆1次透水,然後覆蓋馬糞或麥秸等,利於越冬。
- 中耕除草:當蒲公英出苗10天左右可進行第1次中耕除草,以後每10天左右中耕除草1次,直到封壟為止;做到田間無雜草。封壟後可人工拔草。
- 間苗、定苗:結合中耕除草進行間苗定苗。出苗10天左右進行間苗,株距3~5厘米,經20~30天即可進行定苗,株距8~10厘米,撒播者株距5厘米即可。
- 肥水管理:蒲公英抗病抗蟲能力很強,一般不需進行病蟲害防治,田間管理的重點主要是肥和水。蒲公英雖然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嚴格,但是它還是喜歡肥沃、濕潤、疏鬆、有機質含量高的土壤。所以在種植蒲公英時,每667平方米施2000~3500千克農家肥作底肥,每67平方米還須施17~20千克硝銨作種肥。播種後,如果土表沒有覆蓋,就應經常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以保證全苗。出苗後,也要始終保持土壤有適當的水分。
- 生長期間追1~2次肥。並經常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以保證全苗及出苗後生長所需。播種當年的幼嫩植株可以不採葉,等到第2年才開始採收,此時植株品質好,產量高。秋播者入冬後,在畦面上每畝撒施有機肥2500千克、過磷酸鈣20千克,既起到施肥作用,又可以保護根系安全越冬。翌春返青後可結合澆水施用化肥(畝施尿素10~15千克、過磷酸鈣8千克)。為提早上市,早春可採用小拱棚覆蓋。秋末冬初,應澆1次透水,然後在畦面覆蓋馬糞或麥秸等,以利根株越冬和翌年春季較早萌發新株。
- 採收:蒲公英可在幼苗期分批採摘外層大葉供食,或用刀割取心葉以外的葉片食用。每隔15~20天割1次。也可一次性割取整株上市。一般每畝地每次收割可產700~800千克。
採收
病害防治
主要價值
觀賞
食用
藥用
- 《唐本草》:味甘,平,無毒。
- 李杲:微苦,寒。
- 《本草述》:甘,平微寒。
-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苦甘,寒。
- 李杲:足少陰經。
- 《本草衍義補遺》:入陽明、太陰經。
- 《唐本草》:主婦人乳癰腫。
- 《本草圖經》:敷瘡,又治惡刺及狐尿刺。
- 《本草衍義補遺》:化熱毒,消惡腫結核,解食毒,散滯氣。
- 《滇南本草》:敷諸瘡腫毒,疥癩癬瘡;祛風,消諸瘡毒,散瘰癧結核;止小便血,治五淋癃閉,利膀胱。
- 《綱目》:烏鬚髮,壯筋骨。
- 《醫林纂要》:補脾和胃,瀉火,通乳汁,治噎膈。
- 《綱目拾遺》:療一切毒蟲蛇傷。
- 《隨息居飲食譜》:清肺,利嗽化痰,散結消癰,養陰涼血,舒筋固齒,通乳益精。
- 《嶺南採藥錄》:炙脆存性,酒送服,療胃脘痛。
- 《山東中藥》:為解毒、消炎、清熱藥。治黃疸,目赤,小便不利,大便秘結。
-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涼血利尿,催乳。治疔瘡,皮膚潰瘍,眼疾腫痛,消化不良,便秘,蛇蟲咬傷,尿路感染。
- 《上海常用中草藥》:清熱解毒,利尿,緩瀉。治感冒發熱,扁桃體炎,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氣管炎,流火,淋巴腺炎,風火赤眼,胃炎,肝炎,骨髓炎。
- 用量過大:常規用量煎服後,偶見有胃腸道反應,如噁心、嘔吐、腹部不適及輕度泄瀉。大劑量(30g/kg)灌服煎劑3天,可見實驗兔子肝細胞及腎小管上皮細胞輕度濁腫,腎小管變窄,其它無明顯改變。小鼠和兔亞急性毒性試驗,尿中可出現少量管型,腎小管上皮細胞濁腫。
- 過敏反應:服用蒲公英煎劑、蒲公英酒浸劑後,個別人會出現蕁麻疹、全身瘙癢等過敏反應。蒲公英注射劑靜脈滴注後,亦偶有寒戰、面色蒼白、青紫或精神症狀。
- 藥不對證:主要是寒熱不分,不加辨證而濫用蒲公英治療各種感染。臨床上所見的感染多數為熱證,用蒲公英一般不會有不良反應。但少數感染屬於陰寒證,無熱象,病程多較長,病人體質虛弱。筆者普見有人用大劑量蒲公英治療陰寒證,結果病人出現食慾減退、倦怠、疲乏、出虛汗、面色蒼白。感染灶並無好轉之象。將蒲公英清熱解毒的作用簡單地看成能抗菌消炎而加以濫用,會產生不良反應。
- 《本草經疏》:蒲公英昧甘平,其性無毒。當是入肝入胃,解熱涼血之要藥。乳癰屬肝經,婦人經行後,肝經主事,故主婦人乳癰腫乳毒,並宜生暖之良。
- 《本草述》:蒲公英,甘而微余苦,是甘平而兼有微寒者也。希雍有曰:甘平之劑點朗肝腎。'昧此一語,則知其入胃而兼入肝腎矣,不然,安能涼血、烏鬚髮,以合於沖任之血髒乎?即是思之,則東垣所謂腎經必用者,尤當推而廣之,不當止以前所主治盡之也。
- 《本草新編》:蒲公英,至賤而有大功,惜世人不知用之。陽明之火,每至燎原,用白虎湯以瀉火,未免太傷胃氣。蓋胃中之火盛,由於胃中土衰也,瀉火而土愈衰矣。故用白虎湯以瀉胃火,乃一時之極宜,而不可恃之為經久也。蒲公英亦瀉胃火之藥,但其氣甚平,既能瀉火,又不損土,可以長服久服而無礙。凡系陽明之火起者,俱可大劑服之,火退而胃氣自生。但其瀉火之力甚微,必須多用,一兩,少亦五、六錢,始可散邪輔正耳。或問,蒲公英瀉火,止瀉陽明之火,不識各經之火,亦可盡消之乎?曰,火之最烈者,無過陽明之焰,陽明之火降,而各經余火無不盡消。蒲公英雖非各經之藥,而各經之火,見蒲公英而盡伏,即謂蒲公英能消各經之火,亦無不可也。或問,蒲公英與金銀花,同是消癰化瘍之物,二物畢竟孰勝?夫蒲公英止入陽明、太陰二經,而金銀花則無經不入,蒲公英不可與金銀花同於功用也。然金銀花得蒲公英而其功更大。
- 《醫林纂要》:蒲公英點能化熱毒,解食毒,消腫核,療疔毒乳癰,皆瀉火安上之功。通乳汁,以形用也。固齒牙,去陽陰熱也。人言一莖兩花,高尺許,根下大如拳,旁有人形拱抱,搗汁酒和,治噎隔神效。吾所見皆一莖一花,亦鮮高及尺者,然以治噎膈。
- 《本草求真》:蒲公英,入陽明胃、厥陰肝,涼血解熱,故乳癰、乳岩為首重焉。緣乳頭屬肝,乳房屬胃,乳癰、乳岩,多因熱盛血滯,用此直入二經,外敷散腫臻效,內消須同夏枯、貝母、連翹、自英等藥同治。
- 《本草正義》:蒲公英,其性清涼,治一切療瘡、癰瘍、紅腫熱毒諸證,可服可敷,頗有應驗,而治乳癰乳療,紅腫堅塊,尤為捷效。鮮者搗汁溫服,乾者煎服,一味亦可治之,而煎藥方中必不可缺此。
- 《本草圖經》:敷瘡,又治惡刺及狐尿刺。
- 《本草衍義補遺》:化熱毒,消惡腫結核,解食毒,散滯氣。
- 《滇南本草》:敷諸瘡腫毒,疥癩癬瘡;祛風,消諸瘡毒,散瘰癧結核;止小便血,治五淋癃閉,利膀胱。
- 《本草新編》:蒲公英,味苦,氣平。入陽明、太陰。潰堅腫,消結核,解食毒,散滯氣。
- 治乳癰:蒲公英(洗淨細銼),忍冬藤同煎濃湯,入少酒佐之,服罷,隨手欲睡,是其功也。(《本草衍義補遺》)
- 治急性乳腺炎:蒲公英二兩,香附一兩。每日一劑,煎服二次。(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 治產後不自乳兒,蓄積乳汁,結作癰:蒲公英搗敷腫上,日三、四度易之。(《梅師集驗方》)
- 治瘰癧結核,痰核繞項而生:蒲公英三錢,香附一錢,羊蹄根一錢五分,山茨菇一錢,大薊獨根二錢,虎掌草二錢,小一枝箭二錢,小九古牛一錢。水煎,點水酒服。(《滇南本草》)
- 治疳瘡疔毒:蒲公英搗爛覆之,別更搗汁,和酒煎服,取汗。(《綱目》)
- 治急性結膜炎:蒲公英、金銀花。將兩藥分別水煎,製成兩種滴眼水。每日滴眼三至四次,每次二至三滴。(《全展選編·五官》)
- 治急性化膿性感染:蒲公英、乳香、沒藥、甘草,煎服。(《中醫雜誌》(11):31,1965)
- 治多年惡瘡及蛇螫腫毒:蒲公英搗爛,貼。(《救急方》)
- 治肝炎:蒲公英乾根六錢,茵陳蒿四錢,柴胡、生山梔、鬱金、茯苓各三錢。煎服。或用乾根、天名精各一兩,煎服。
- 治膽囊炎:蒲公英一兩。煎服。
- 治慢性胃炎、胃潰瘍:蒲公英乾根、地榆根各等分,研末,每服二錢,一日三次,生薑湯送服。(⑨方以下出《南京地區常用中草藥》)
- 治胃弱、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脹痛:蒲公英一兩(研細粉),橘皮六錢(研細粉),砂仁三錢(研細粉)。混合共研,每服二至三分,一日數回,食後開水送服。(《現代實用中藥》)
- 用於燒傷合併感染:以鮮蒲公英搗爛,加入少許75%酒精調敷患處。(《中西醫結合雜誌》1987;(5):301)
- 治療胃痛:蒲公英20~30g,丹參25~30g,白芍15~30g,甘草10~30g,日1劑水煎服,1個月為1療程。(《上海中醫藥雜誌》1984(2):33)
- 治療急性膽道感染:蒲公英30g,柴胡10g,鬱金12g,川楝6g,刺針草30g。水煎服。(《新編常用中草藥手冊》第33頁)
- 治療腮腺炎:以鮮蒲公英30g搗碎,加入1個雞蛋清中攪勻,加冰糖適量,搗成糊狀,外敷患處。日換藥1次。(《中藥現代臨床套用手冊》1993;12)
- 治急性熱病、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等:蒲公英、大青葉、板藍根、金銀花各12g,水煎服。
- 治乳腺炎、闌尾炎、瘡癤療腫:蒲公英、金銀花、連翹各15g,山甲、當歸、赤芍各10g,水煎服,或單用其鮮品搗爛局部外敷。
- 治目赤紅腫:蒲公英30g,黃芩10g,水煎,熏洗患眼。
- 治尿路感染:蒲公英30g,萆薢、生蒲黃、木通、車前子各10g,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