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民歌(郭爾羅斯蒙古族民歌)

蒙古族民歌(郭爾羅斯蒙古族民歌)

蒙古族民歌(郭爾羅斯蒙古族民歌),主要流傳在吉林省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的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郭爾羅斯蒙古族民歌歷史悠久,是歷代蒙古族民間藝人根據真人真事創編而成的民間歌曲,多數作品形成於20世紀初至40年代間。根據演唱場合可分為”圖林道”和”育林道”,”圖林道”是在正式而莊重場合演唱的正歌,”育林道”是正式場合以外演唱的副歌。根據音樂特點又可分為”烏日圖道”和”寶古音道”,”烏日圖道”為長調民歌,”寶古音道”為短調民歌,其中長調民歌節奏自由,情感深沉,具有遼闊、豪爽的藝術特色;短調民歌則節奏整齊,音域相對窄一些,具有即興靈活的藝術特色。主要代表作品有《高小姐》《龍梅》《韓梅香》等。

2008年6月7日,蒙古族民歌(郭爾羅斯蒙古族民歌)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Ⅱ-105。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蒙古族民歌(郭爾羅斯蒙古族民歌)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音樂
  • 申報地區:吉林省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
  • 遺產編號:Ⅱ-105
  • 批准時間 :2008年6月7日
歷史淵源,基本特徵,民歌分類,題材手法,音樂特點,代表作品,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狀況,保護措施,社會影響,文化軼事,

歷史淵源

蒙古族民歌(郭爾羅斯蒙古族民歌)在歷史上屬清代郭爾羅斯前族屬地的民歌,流傳在這一帶的蒙古族民歌《天上的風》《雁》等較為古老,是13世紀的產物。
19世紀到20世紀,居住在大凌河流域、文化水平較高、半農半牧的喀喇沁旗、土默特旗的蒙古族農牧民遷移到郭爾羅斯地區。經濟形態的轉變,文化的融合與交流,使該地區的蒙古族民歌題材由描述和歌頌大自然的長調轉為對身邊人群的關注,並以真人真事為素材創作了具有敘事性的”短調”,這逐漸成為該地區民歌的主流。
1949年10月之前,蒙古族遵循”旗內不通婚的習俗”,即同一個旗的男女不可主雅以結合,女性都要離開家人,遠嫁外旗。由於早年交通工具的不便,蒙古族姑娘回娘家一次需要幾個月或者一年的路程,因此,她們出嫁的婚禮儀式如同與家人長久分別前的相聚,所以,每有出嫁就好似一場生離死別,這就顯得出嫁儀式意義的重大。一套完整的婚禮歌由三十多首組成,記錄著女性出嫁時對父母、兄弟姐妹、其他情人、朋友以及故鄉其遙懂煮他事項的深深眷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6年把郭爾羅斯前旗命名為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用郭爾羅斯方言演唱的郭爾羅斯民歌,講述的是郭爾羅斯蒙古族人生活中息息相關的故事。

基本特徵

民歌分類

蒙古族民歌(郭爾羅斯蒙古族民歌)分為安代歌、薩滿歌、搖籃曲、情歌、教誨歌、宴歌、敘事歌、祭祀歌、讚歌、婚禮歌等幾種類型。
蒙古族民歌(郭爾羅斯蒙古族民歌)有4種分類模式:即(1)按曲調分類(也稱音樂分類);(2)按歌詞分類(也稱文學分類);(3)按體裁分類,敘事和抒情;(4)按內容分類,雅樂(正歌)和俗樂(副歌)。
雅樂(正歌)
1.讚歌類:從體裁(曲調)劃分,可分為長調和短調兩種;從形式上劃分,可分為歌體和謠體(即朽兵精無曲吟誦的詞)兩種;從內容上劃分,又可分為多種。《贊馬》屬長調,《陶克陶胡》等屬短調。在內容上又可分為人物贊、景物贊、生活贊等,獄立習其中又可具體分為那達慕贊(如賽馬贊、摔跤贊、弓箭贊、布魯贊、馬贊、騎手贊、射手贊)等。
2.婚禮歌類:按其演唱環境和歌唱內容,分為婚禮宴歌、婚禮娛樂歌和婚禮儀式歌等3個類型。
3.祭祀歌類:主要由喇嘛在大型的廟會、招福會和敖包會上演唱,後來流傳民間。例如《神聖的殿宇》《十方神靈》《招福歌府嘗照》等。
4.敘事歌類:大多來自蒙古族古代英雄史詩和長篇敘事民歌。其中在本地區民間具有影響的敘事歌多流傳和產生在清末和19世紀20年代,情歌則多流傳或產生在20世紀30年代。
5.宴歌類:蒙古族宴歌源遠流長,具有悠久的傳統。遠古時為勸導人們向善,經常在喝酒時唱上幾段當作吉祥祝福的語言。
6.教誨歌類:諷喻或影射或思念或勸阻,往往把教誨的話用歌來表達。如《折箭同義》就是一組非常具有郭爾羅斯蒙古族敘事民歌特色的套曲。
俗樂(副歌)
1.情歌:情歌包含著蒙古族民歌的較深層主題,以及在這個深層主題上形成的悲壯、慘烈的民族情愫,還有對生命感悟的整體性審美體驗。
2.搖籃曲:也稱遊戲歌、哼哼調。搖籃曲有母親唱的,也有他人唱的。
3.安代歌:據說主要產生於郭爾羅斯草原,有二百餘年的歷史,僅民間有關安代的傳說蒐集起來的有13種之多。安代歌類的產生與古代薩滿教有關,帶有原始宗教色彩。
4.薩滿調。

題材手法

蒙古族民歌(郭爾羅斯蒙古族民歌)題材是以敘事性民歌為主。敘事民歌如同一部歌劇,其歌詞有的多達幾十段,具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生經歷,並且大多根據真人真事編寫而成,多以主人公的名字命名歌曲,也有藝人自編自唱自己的經歷。一首民歌里往往有多個人物出現,歌詞表達上有旁白和人物自己的獨白。人物形象鮮活,具有戲劇性,很容易將聽眾帶入歌曲的情節和意境中。
蒙古族民歌(郭爾羅斯蒙古族民歌)表現手法和藝術特徵可歸結為:
(1)章法有單虹糠套愉段體、復段體、多段體三大類。
(2)結構有平行式(也稱並列式)、因果式(或果因式)、模擬式(或復唱、復沓)、歸結式(有前、中、後三種歸結式)。
(3)音樂特色有前弱後強、同度進行、同音相對、大跳音階、特殊裝飾、特殊用詞等。
(4)表現手法有比興、排比、旁描、排序、復唱、襯托、誇張、設問、白描、比擬、對仗等。

音樂特點

蒙古族民歌(郭頸戲葛邀爾羅斯蒙古族民歌)大部分是由四個樂句構成一個樂段,由於抒發感情的需要,歌曲中間往往加上襯語。唱詞與音樂在音程、節奏和邏輯方法的結合上,都有自然語音的表現規律和特點。
(1)前弱後強:郭爾羅斯蒙古族民歌的旋律走向一般是從低向高,音量從弱到強。這一特點與歌曲思想感情的表達和音樂形象的塑造息息相關。
(2)同度進行:郭爾羅斯蒙古族民歌具有東蒙民歌的所有特點———敘事性強。所以音樂同度進行,音樂效果卻不平淡。四二、四四拍的小節內容,往往不是強弱關係,而是弱強關係。
(3)同音相對:兩個同音相接,造成了一種特殊旋法,改變了原來的節奏關係。
(4)大跳音階:這與蒙古族的發音特點有關。從舌根到舌尖,由於節制體距離長,就自然產生了大跳音階。歌曲出現八度、十度的大跳在郭爾羅斯蒙古族民歌中較為常見。
(5)調式:蒙古族民歌普遍採用五聲音階,也有五聲音階基礎上的六聲,大部分是徵調式和羽調式。
(6)曲式:民歌的曲式,大部分是由兩個樂句或四個樂句構成的單段體。其中,長調的句法結構有一定程度的自由性和不對稱性。
(7)唱白結構:藝人和歌手在演唱時,通常採取唱白結合的方法敘述劇情。道白的語言往往韻味很強,是故事情節的延續。
(8)襯語:蒙古族民歌中,”啊哈嗬咿”是常用的襯語,是在曲中的托腔音。在曲頭、曲中、曲尾都可能出現,這增添了民歌音樂的色彩性。
(9)裝飾音:在曲子的高音和高潮處,都能打出個”波音”來。而且,在每個樂句的尾聲部位都能出現前倚音,增添了民歌的音色。
(10)節拍:多用四二、四四拍節,四三和自由體拍節很少,這是郭爾羅斯蒙古族民歌的一大特徵。
(11)伴奏:歌手和藝人演唱時,絕大多數是用四胡伴奏,自拉自唱。

代表作品

蒙古族民歌(郭爾羅斯蒙古族民歌)代表作品主要有《陶克濤胡》、《成吉思汗之歌》、《贊馬》(喜宴讚頌歌)、《龍梅》、《高小姐》、《金姐》(情歌)、《父汗為鐃》、《母訓子》、《額真哈吞》(教誨歌)、《江梅》、《二姑娘》、《敖思爾瑪》(怨恨歌)、《沙恩吐宴歌》、《金良》、《父母的心》(婚禮歌)、《波如來》、《十二屬之歌》(兒歌)、《瑟古乃都》、《十方神靈》、《敖包祭》(祭祀歌)、《心上的姑娘》、《金色的山》、《天上的風》、《奶酒贊》、《賽馬贊》、《英雄的陶克濤胡》、《八月》、《水靈洪格爾》、《鐵秀英》、《三月》、《婚禮歌》等。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郭爾羅斯蒙古族民歌是古老的郭爾羅斯民間文化的遺存,體現著當地蒙古族人的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郭爾羅斯蒙古族民歌的研究價值主要有三點:
1、民間文學價值:社會文化,是人的生存所依賴的特定歷史時期一切環境要素的總和,包括生產、生活方式等物質文化,道德、法律、風俗習慣等行為文化,知識、信仰、藝術等精神文化。
2、民族特色價值:郭爾羅斯蒙古族民歌章法嚴謹,表現手法豐富,一般要求每段四個樂句。為抒發情感,歌曲中間可加襯語,善用比興、排比、復唱、襯托等手法。同時,要求以對仗的復段出現。因此,在修辭手法和抒發感情方式上富有民族特色價值。
3、實用價值:郭爾羅斯蒙古族民歌音樂語言、曲式結構簡潔精練,不僅達到形象和意境、人和自然的完全統一,同時給人以遼闊、豪放的陽剛之美以及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的獨特意境和神韻。民歌唱的是發生在人們身邊的人和事,使人們聽之如臨其境,這對於加深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對民族團結和精神文明建設也將產生重要的促進作用。

傳承狀況

隨著社會的變遷,郭爾羅斯蒙古族民歌的生存空間不斷縮小,傳承人日漸稀少,許多曲目面臨失傳,搶救保護、挖掘整理工作刻不容緩。蒐集到的郭爾羅斯蒙古族民歌共128首,其中的代表作有《陶克濤胡》《龍梅》等。

保護措施

1954年開始,許多民間文藝工作者們在廣袤的牧野上進行了多次的專人、專題或綜合採風,採集的資料達1000餘萬字,蒙古族民歌達120餘首。其中大規模的採風大致可分三個時期:
第一時期(1955~1965),為建國後郭爾羅斯蒙古族民間文藝採擷的雛型期。這一時期比較厚重的作品有《黃膘馬的故事》《人和國家》《日蝕和月蝕》《日月和晝夜》《安代舞的傳說》《查乾花的傳說》《阿拉根和金髮姑娘》、《兄弟戰蟒古斯》《家奴的故事》《活捉巴寶梅林》等等。
第二時期(1976~1986),經過”文革”十年的沉寂,蒐集、整理郭爾羅斯蒙古族民間文藝之潮再次掀起波瀾。編輯、出版了一套10集的《前郭爾羅斯民間文藝資料叢書》;蒐集、出版了《蒙古族婚禮歌》;採錄到了長篇英雄史詩《英雄阿勇乾·散迪爾》;蒐集到了長篇說唱《達那巴拉》;撰寫了近15萬字的《蒙古歌謠概述》一書的初稿等。
第三時期(1987~1999),編輯出版了60萬字的《吉林省民間文學集成·前郭爾羅斯卷》(故事、諺語、歌謠3套集成,其中有33篇,約10萬字選入《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吉林卷》);出版了《蒙古族風俗志》《吉林蒙古族民歌》《英雄阿勇乾·散迪爾》《科爾沁薩滿教研究》《校注蒙古民謠》《吉林蒙古族民歌及其研究》等。
1991年1月,由博巴彥都楞、孟和伯拉蒐集、整理的《郭爾羅斯婚禮詞》(蒙文),由前郭縣蒙古語文工作辦公室出版。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草原文化館獲得蒙古族民歌(郭爾羅斯蒙古族民歌)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社會影響

表演活動
2018年2月19日,歌曲《郭爾羅斯蒙古族民歌聯唱》參與唱響新時代活動,表演者: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縣民族歌舞傳習中心。
2019年11月29日,2019年度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畫《郭爾羅斯蒙古族民歌培訓班》結項儀式暨匯報演出在吉林藝術學院現代劇場舉行,演出以郭爾羅斯蒙古族民歌中的經典曲目為內容,50名參訓學員通過獨唱、對唱、合唱、聯唱、長調及馬頭琴齊奏等形式進行表演。

文化軼事

《鸚哥和羅成》是妹妹為懷念死去的哥哥而作的。故事發生於19世紀,是郭爾羅斯早期的敘事民歌。鸚哥是一位姑娘,羅成是古代蒙古族英雄的名字。故事中的鸚哥不滿3歲就失去父母,哥哥撫養她長大。鸚哥15歲那年被王府衛隊的兩個人搶走,遭人凌辱,羅成為了救妹妹殺死了惡霸,後來參加了反抗王府、保衛耕農利益的義軍,戰死沙場。鸚哥時刻不忘羅成哥哥的情義,以歌曲記憶和追思哥哥的英雄事跡。
4.敘事歌類:大多來自蒙古族古代英雄史詩和長篇敘事民歌。其中在本地區民間具有影響的敘事歌多流傳和產生在清末和19世紀20年代,情歌則多流傳或產生在20世紀30年代。
5.宴歌類:蒙古族宴歌源遠流長,具有悠久的傳統。遠古時為勸導人們向善,經常在喝酒時唱上幾段當作吉祥祝福的語言。
6.教誨歌類:諷喻或影射或思念或勸阻,往往把教誨的話用歌來表達。如《折箭同義》就是一組非常具有郭爾羅斯蒙古族敘事民歌特色的套曲。
俗樂(副歌)
1.情歌:情歌包含著蒙古族民歌的較深層主題,以及在這個深層主題上形成的悲壯、慘烈的民族情愫,還有對生命感悟的整體性審美體驗。
2.搖籃曲:也稱遊戲歌、哼哼調。搖籃曲有母親唱的,也有他人唱的。
3.安代歌:據說主要產生於郭爾羅斯草原,有二百餘年的歷史,僅民間有關安代的傳說蒐集起來的有13種之多。安代歌類的產生與古代薩滿教有關,帶有原始宗教色彩。
4.薩滿調。

題材手法

蒙古族民歌(郭爾羅斯蒙古族民歌)題材是以敘事性民歌為主。敘事民歌如同一部歌劇,其歌詞有的多達幾十段,具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生經歷,並且大多根據真人真事編寫而成,多以主人公的名字命名歌曲,也有藝人自編自唱自己的經歷。一首民歌里往往有多個人物出現,歌詞表達上有旁白和人物自己的獨白。人物形象鮮活,具有戲劇性,很容易將聽眾帶入歌曲的情節和意境中。
蒙古族民歌(郭爾羅斯蒙古族民歌)表現手法和藝術特徵可歸結為:
(1)章法有單段體、復段體、多段體三大類。
(2)結構有平行式(也稱並列式)、因果式(或果因式)、模擬式(或復唱、復沓)、歸結式(有前、中、後三種歸結式)。
(3)音樂特色有前弱後強、同度進行、同音相對、大跳音階、特殊裝飾、特殊用詞等。
(4)表現手法有比興、排比、旁描、排序、復唱、襯托、誇張、設問、白描、比擬、對仗等。

音樂特點

蒙古族民歌(郭爾羅斯蒙古族民歌)大部分是由四個樂句構成一個樂段,由於抒發感情的需要,歌曲中間往往加上襯語。唱詞與音樂在音程、節奏和邏輯方法的結合上,都有自然語音的表現規律和特點。
(1)前弱後強:郭爾羅斯蒙古族民歌的旋律走向一般是從低向高,音量從弱到強。這一特點與歌曲思想感情的表達和音樂形象的塑造息息相關。
(2)同度進行:郭爾羅斯蒙古族民歌具有東蒙民歌的所有特點———敘事性強。所以音樂同度進行,音樂效果卻不平淡。四二、四四拍的小節內容,往往不是強弱關係,而是弱強關係。
(3)同音相對:兩個同音相接,造成了一種特殊旋法,改變了原來的節奏關係。
(4)大跳音階:這與蒙古族的發音特點有關。從舌根到舌尖,由於節制體距離長,就自然產生了大跳音階。歌曲出現八度、十度的大跳在郭爾羅斯蒙古族民歌中較為常見。
(5)調式:蒙古族民歌普遍採用五聲音階,也有五聲音階基礎上的六聲,大部分是徵調式和羽調式。
(6)曲式:民歌的曲式,大部分是由兩個樂句或四個樂句構成的單段體。其中,長調的句法結構有一定程度的自由性和不對稱性。
(7)唱白結構:藝人和歌手在演唱時,通常採取唱白結合的方法敘述劇情。道白的語言往往韻味很強,是故事情節的延續。
(8)襯語:蒙古族民歌中,”啊哈嗬咿”是常用的襯語,是在曲中的托腔音。在曲頭、曲中、曲尾都可能出現,這增添了民歌音樂的色彩性。
(9)裝飾音:在曲子的高音和高潮處,都能打出個”波音”來。而且,在每個樂句的尾聲部位都能出現前倚音,增添了民歌的音色。
(10)節拍:多用四二、四四拍節,四三和自由體拍節很少,這是郭爾羅斯蒙古族民歌的一大特徵。
(11)伴奏:歌手和藝人演唱時,絕大多數是用四胡伴奏,自拉自唱。

代表作品

蒙古族民歌(郭爾羅斯蒙古族民歌)代表作品主要有《陶克濤胡》、《成吉思汗之歌》、《贊馬》(喜宴讚頌歌)、《龍梅》、《高小姐》、《金姐》(情歌)、《父汗為鐃》、《母訓子》、《額真哈吞》(教誨歌)、《江梅》、《二姑娘》、《敖思爾瑪》(怨恨歌)、《沙恩吐宴歌》、《金良》、《父母的心》(婚禮歌)、《波如來》、《十二屬之歌》(兒歌)、《瑟古乃都》、《十方神靈》、《敖包祭》(祭祀歌)、《心上的姑娘》、《金色的山》、《天上的風》、《奶酒贊》、《賽馬贊》、《英雄的陶克濤胡》、《八月》、《水靈洪格爾》、《鐵秀英》、《三月》、《婚禮歌》等。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郭爾羅斯蒙古族民歌是古老的郭爾羅斯民間文化的遺存,體現著當地蒙古族人的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郭爾羅斯蒙古族民歌的研究價值主要有三點:
1、民間文學價值:社會文化,是人的生存所依賴的特定歷史時期一切環境要素的總和,包括生產、生活方式等物質文化,道德、法律、風俗習慣等行為文化,知識、信仰、藝術等精神文化。
2、民族特色價值:郭爾羅斯蒙古族民歌章法嚴謹,表現手法豐富,一般要求每段四個樂句。為抒發情感,歌曲中間可加襯語,善用比興、排比、復唱、襯托等手法。同時,要求以對仗的復段出現。因此,在修辭手法和抒發感情方式上富有民族特色價值。
3、實用價值:郭爾羅斯蒙古族民歌音樂語言、曲式結構簡潔精練,不僅達到形象和意境、人和自然的完全統一,同時給人以遼闊、豪放的陽剛之美以及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的獨特意境和神韻。民歌唱的是發生在人們身邊的人和事,使人們聽之如臨其境,這對於加深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對民族團結和精神文明建設也將產生重要的促進作用。

傳承狀況

隨著社會的變遷,郭爾羅斯蒙古族民歌的生存空間不斷縮小,傳承人日漸稀少,許多曲目面臨失傳,搶救保護、挖掘整理工作刻不容緩。蒐集到的郭爾羅斯蒙古族民歌共128首,其中的代表作有《陶克濤胡》《龍梅》等。

保護措施

1954年開始,許多民間文藝工作者們在廣袤的牧野上進行了多次的專人、專題或綜合採風,採集的資料達1000餘萬字,蒙古族民歌達120餘首。其中大規模的採風大致可分三個時期:
第一時期(1955~1965),為建國後郭爾羅斯蒙古族民間文藝採擷的雛型期。這一時期比較厚重的作品有《黃膘馬的故事》《人和國家》《日蝕和月蝕》《日月和晝夜》《安代舞的傳說》《查乾花的傳說》《阿拉根和金髮姑娘》、《兄弟戰蟒古斯》《家奴的故事》《活捉巴寶梅林》等等。
第二時期(1976~1986),經過”文革”十年的沉寂,蒐集、整理郭爾羅斯蒙古族民間文藝之潮再次掀起波瀾。編輯、出版了一套10集的《前郭爾羅斯民間文藝資料叢書》;蒐集、出版了《蒙古族婚禮歌》;採錄到了長篇英雄史詩《英雄阿勇乾·散迪爾》;蒐集到了長篇說唱《達那巴拉》;撰寫了近15萬字的《蒙古歌謠概述》一書的初稿等。
第三時期(1987~1999),編輯出版了60萬字的《吉林省民間文學集成·前郭爾羅斯卷》(故事、諺語、歌謠3套集成,其中有33篇,約10萬字選入《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吉林卷》);出版了《蒙古族風俗志》《吉林蒙古族民歌》《英雄阿勇乾·散迪爾》《科爾沁薩滿教研究》《校注蒙古民謠》《吉林蒙古族民歌及其研究》等。
1991年1月,由博巴彥都楞、孟和伯拉蒐集、整理的《郭爾羅斯婚禮詞》(蒙文),由前郭縣蒙古語文工作辦公室出版。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草原文化館獲得蒙古族民歌(郭爾羅斯蒙古族民歌)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社會影響

表演活動
2018年2月19日,歌曲《郭爾羅斯蒙古族民歌聯唱》參與唱響新時代活動,表演者: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縣民族歌舞傳習中心。
2019年11月29日,2019年度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畫《郭爾羅斯蒙古族民歌培訓班》結項儀式暨匯報演出在吉林藝術學院現代劇場舉行,演出以郭爾羅斯蒙古族民歌中的經典曲目為內容,50名參訓學員通過獨唱、對唱、合唱、聯唱、長調及馬頭琴齊奏等形式進行表演。

文化軼事

《鸚哥和羅成》是妹妹為懷念死去的哥哥而作的。故事發生於19世紀,是郭爾羅斯早期的敘事民歌。鸚哥是一位姑娘,羅成是古代蒙古族英雄的名字。故事中的鸚哥不滿3歲就失去父母,哥哥撫養她長大。鸚哥15歲那年被王府衛隊的兩個人搶走,遭人凌辱,羅成為了救妹妹殺死了惡霸,後來參加了反抗王府、保衛耕農利益的義軍,戰死沙場。鸚哥時刻不忘羅成哥哥的情義,以歌曲記憶和追思哥哥的英雄事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