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丞相

蒙古丞相,明代蒙古官名。源於漢族封建王朝。元代因之,設左、右丞相,其數諸帝所設不一,但一直未間斷。正一品,授銀印,統六官,率百司,居中書令之下。中書令缺,則總中書省事,佐天子,理萬機。元末,擁有此稱者較多。明初,蒙古大汗用以封授其大臣,管理軍政及諸部事務,如愛猷識理達臘的丞相納哈出、擴廓帖木兒,額勒伯克汗的丞相浩海達裕、巴圖拉(管理四衛拉特)等。其後,使用範圍漸廣,多數非成吉思汗家族的異宗蒙古領主(即賽特)都擁有這一稱號。正德五年(1510),達延汗統一蒙古後,廢除東蒙古的一些丞相,但瓦剌、兀良哈萬戶及兀良哈三衛的領主仍保留了這一職位,直至明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