葶菊屬

葶菊屬

葶菊屬,木蘭綱、菊科植物,只有葶菊C. tanguensis(Drumm. )W. W. smith 1種,屬多年生草本;莖通常高20厘米以上或雄株幾無莖;葉互生,大部分簇生成蓮座狀,匙狀長圓形,邊緣有淺齒;頭狀花序單生於枝頂,同性或異性,盤狀;總苞片4-5列,披針形或狹披針形,外列的較短;緣花雌性,花冠細管狀,被伏毛;盤花兩性,管狀;花冠頂端5裂;子房長達11毫米;在同性花序中的不育兩性花花冠無毛;子房長僅5毫米;瘦果具不明顯的四角,被絹狀密毛;冠毛 。

分布於錫金至我國西南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葶菊屬
  • :植物界
  • 木蘭綱 Magnoliopsida
  • :菊科 Compositae(Asteraceae)
  • 分布區域:中國西藏南部至四川西部(康定、貢嘎山一帶)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價值,物種數,下級分類,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莖直立,單生,有時2莖成簇,近葶狀,多少有葉。葉互生,基出葉排列成蓮座狀,有齒或淺齒。
頭狀花序單生於莖端,近球形,具異型的小花,外圍的小花雌性多層,結果實,中央的小花兩性,較少數,約20-30個,不結果實(常稱為雄花),或雌雄異株,全部是雌花或不育的兩性花。總苞片多層,覆瓦狀排列,披針形至長圓狀披針形,外層草質,較內層稍短,內層多少乾膜質。花托稍凸起,有繸狀托毛,後幾無毛。兩性花花冠長管狀,上部寬天成鐘狀,有5深裂片,花葯上端有附片,下端有短、稍尖而非戟形的尾部;花柱不分枝,外面有乳頭狀突起。雌花花冠細長,線狀,上端有3-4細小裂片,外面有毛;花柱上端有2分枝,分枝扁,頂端圓形,邊緣有乳頭狀突起。冠毛紫色,有光澤,一層,有多數糙毛。中央的不育兩性花子房伸長,被疏毛;瘦果圓柱形或不明顯四角形,被密毛。
此屬僅有一種。外形和習性近似喜馬拉雅山脈的一些風毛菊屬 Saussurea 植物,但頭狀花序的構造,花冠,花葯,冠毛,瘦果等特徵都不同。按照前人記載,頭
狀花序中央有兩性不育花,外圍有多層雌花。實際此屬除有具異型花頭狀花序的植株外,也常是雌雄異株的,可僅有兩性不育花或僅有雌花。在具有異型花的頭狀花序上,不育的子房在花時和花後繼續伸長,外圍的瘦果反較短。
這些特性使此屬在闊苞菊亞族中更顯得突出。在闊苞菊亞族中,此屬與闊苞菊屬 Pluchea 比較接近,但花托的構造和花序的形狀有顯著的區別。根據此屬的原作者意見,從特徵和分布來說,菊科的菜薊族可能從旋覆花族起源。
在旋覆花族中,除具托毛的牛眼菊亞族 Buphthalminae 標誌著此兩族的關係外,本屬的發現也提供一個新的論據。

產地生境

產於中國西藏南部至四川西部(康定、貢嘎山一帶)。生長於高山近雪線地帶的礫石坡地、乾燥沙地和河谷或灌叢間,海拔3960-5080米。錫金也有分布。
此植物最初發現於我國西藏和錫金交界地區。西藏所采的標本,形體較小,高不超過10厘米,僅有兩性不育花的頭狀花序常較小,徑約1厘米。西藏常見的無莖變型 f. acaulis Ling, 葉小,卵圓形或倒卵形,長1-2厘米,寬達7毫米,邊緣有較密的齒,可能是適應高山環境的變型。四川產的植物較高大,莖生葉達16個。前人的原始記載 (J. R. Drummont, l. c.) 所述的冠毛特徵有誤。

價值

全草在西藏供藥用,治頭痛。

物種數

世界:1種 中國:1種

下級分類

葶菊 Cavea tanguensis (Drumm.) W. W. Smith et. J. Small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