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遇“三餘”讀書

董遇“三餘”讀書

董遇“三餘”讀書,出自魚豢的《魏略·儒宗傳·董遇》,指讀好書要抓緊一切閒余時間。

董遇,字季直。性格質樸,不善言辭但又好學。漢獻帝興平年間,關中李傕等人作亂,董遇和他哥哥便投靠朋友將軍段煨。董遇和哥哥收集撿拾野稻子賣錢維持生計,每次去打柴董遇總是帶著儒家的書籍,一有空閒,就拿出來學習誦讀,他哥哥嘲笑他,但董遇還是依舊讀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董遇“三餘”讀書
  • 外文名:In case of "three books" Dong
  • 出自:《魏略·儒宗傳·董遇》
  • 作者:魚纂
  • 解釋:讀書要抓緊一切閒余時間。
  • 語言:中文
  • 意義:教育
  • 體裁:文言文
釋義“余”,原文,啟示,譯文,注釋,作者簡介,

釋義“余”

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興平年間,關中李傕等人作亂,他與哥哥季中便投奔到段煨將軍處。他們經常上山打柴背回賣錢(維持生活),

原文

1.(董)遇字季直,性質訥而好學。興平中,關中擾亂,與兄季中依將軍段煨。采穭負販,而常挾持經書,投閒習讀,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遇善治《老子》,為《老子》作訓注。又善《左氏傳》,更為作《朱墨別異》,人有從學者,遇不肯教,而云:“必當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從學者云:“苦渴無日。”
遇言:“當以‘三餘’。”
或問“三餘”之意。遇言“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也。”
2.人有從學者,遇不肯教,云:“必當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其意自見。”從學者云:“苦於無日。”遇言:“當以‘三餘’。”或問“三餘”之意。遇言:“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也。”

啟示

1、讀書百遍,其義自現。
2、充分利用一切空餘時間讀書。

譯文

1.董遇,字季直,性格木訥但好學。興平年間,關中李傕等人作亂,他與哥哥季中便投奔到段煨將軍處。他們經常上山打柴背回賣錢(來維持生活),每次上山打柴時董遇都帶著書,有空閒就拿出書誦讀,哥哥嘲笑他,但董遇沒有改正。
董遇對《老子》很有研究,為它作了注釋;對《左氏傳》也下過功夫,根據研究心得寫成了《朱墨別異》。有個跟著董遇學習的人,董遇不肯教,卻說:“必須在這之前先讀很多遍。”董遇的意思是:“讀書多讀幾遍,它的意思自然顯現出來了。”求教的人說:“苦於沒時間。”董遇說:“應當用‘三餘’。”有人問“三餘”的意思,董遇說:“冬天是一年的多餘時間,夜晚是一天中的多餘時間,下雨的日子是平時的多餘時間。”
2.有個跟著董遇學習的人,董遇不肯教,卻說:“必須在這之前先讀很多遍。”董遇的意思是:“讀書多讀幾遍,它的意思自然顯現出來了。”求教的人說:“苦於沒時間。”董遇說:“應當用‘三餘’。”有人問“三餘”的意思,董遇說:“冬天是一年的農余時間(可以讀書),夜晚是白天的多餘時間(可以讀書),下雨的日子是平時的多餘時間。”

注釋

1、從:跟從。
2、學:學習。
3、遇:董遇,三國時人。
4、言:此指董遇說。
5、義:意思。
6、見:通“現”,顯現。
7、苦:極為,極力。渴:苦。苦渴:苦於
8、無日:沒有時間。
9、或:有人。
10、言:說。
11、時:時辰。
12、以:是、用。
13、歲:年(這裡指一年)。
14、之:的。
15、善:善於、喜歡(這裡指對……有研究)。治:學習。

作者簡介

董遇 (董)遇字季直,弘農人。建安初舉孝廉,稍遷黃門侍郎,後轉冗散。黃國中出為郡守。明帝時歷侍中大司農。有《周易注》十卷,《春秋左氏傳章句》三十卷,《老子訓注》二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