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連元

董連元(1917—1943)又名董寧。男,1917年出生於鞍山市舊堡區沙河鄉櫻桃園村一個富裕的家庭。6歲時,母親病故。父親帶著他到黑龍江明水縣行醫,他入國小讀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董連元
  • 別名:董寧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17年
  • 逝世日期:1943年4月29日
  • 出生地:鞍山市舊堡區沙河鄉櫻桃園村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略者的各種殘暴罪行,激發了他幼小心靈中的反帝數國熱情。1933年,叔父耀難,他隨父親返回故里料理家事。不久,考入遼陽縣立高中。
在學校期間,他與一些進步同學組織起“讀書會”,閱讀進步書籍,談論園事,懂得了許多革命道理。一次,他把同學們帶到自己的家裡,指著村外的櫻桃園鐵礦山,憤怒地控訴了日本侵略者掠奪核山鐵礦,又用這些礦石造武器,來屠殺中國同胞的罪惡行徑,並發誓與日本侵略者不共戴天。
不久,日偽當局招考日語翻譯,父親勸他應試,以接濟家裡生活。他參加了考試,並被錄取。當通知他去報到時,他憤然拒絕說:“我絕不給日偽當局做事!”
1937年,董連元高中畢業後,為尋求教亡圖存的道路,他瞞著父親,與3位同學流亡到關內。臨行前,他奮筆書寫了“誓死不當亡國奴”7個大字留給家人,以明反日愛國之志。
到北平以後,他考入了東北大學。在校期間,他參加了中國共產黨的外圍組織一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從此,他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投身於抗日救亡運動。
“七七”事變後,平律淪陷,他同一批青年學生於8月初來到山東濟南。參加了中共中央軍委華北聯絡局以華北教國會名義與韓復渠合辦的第三集團軍政治工作人員訓練班受訓。同年10月,被分配到抗日民族英雄范築先將軍屬下的政治工作隊開展抗日工作。同年12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7年底,董連元先後任中共河北省邢台地區隆平、堯山中心縣委委員。他深入任縣、光山一帶平息匪患,發動民眾,建立黨的基層組織和民眾抗日團體。為宣傳民眾、發動民眾,他撰寫了大量文章,在《冀報》、《平原》、《戰旗》、《滏河》等中共的刊物上發表。
1938年初,他任巨(鹿)、任(縣)、隆(平)等特委組織部長兼隆平縣委書記。同年8月,特委改為中共冀南第二地委,他任宣傳部長。此時,他隨八路軍一二九師六八九團到平鄉領導抗日工作。在複雜、曲折的鬥爭形勢中,他堅定地執行地委和區黨委的指示,協助部隊對平鄉縣委工作加以正確指導和幫助。
1939年秋,董連元被派赴內丘、堯山兩縣之間的邊緣地帶開闢抗日根據地工作。這裡緊靠平漢鐵路,沿路村莊均是敵占區,工作環境險惡。他深入各地,發動民眾,清除漢奸,斷敵耳目,使抗日活動蓬勃開展起來。不久,上級組織決定成立堯山邊區,這裡即成為抗日堡壘。1940年,敵人對翼南根據地實行囚籠政策。董連元力克艱險,多次躲過敵人搜捕。化險為夷。
1942年春,董連元赴北方局黨校學習。這期間,他經歷了日偽在太行山區進行的5月大掃蕩。八路軍參謀長左權在反掃蕩中壯烈犧牲的訊息震動了他的心。他深有感觸地說:左參謀長的忘我戰鬥、勇於犧牲精神,使我認識到,一個共產黨員不論做什麼工作,都應有吃大苦,耐大勞,直至為黨的事業英勇獻身的思想準備,不能稍有任何僥倖心理。
1943年春,中共冀南二地委書記不幸犧牲,組織上遂派董連元擔任二地委副書記。行前,同事們囑咐他多加警惕,注意安全。他在日記中寫道:“對個人生命做過多的考慮是可恥的。我要隨時準備為革命而獻身。”
同年4月29日,他同隨行人員趕到中共南宮縣委和軍分區司令部後,即刻隨二地委和軍分區機關到達八里莊。5月1日,由於漢奸告密,日偽軍突然襲擊八里莊。部隊掩護機關向冀縣張桃村一帶轉移。當行至冀縣肖家莊時,與敵人遭遇,展開激戰,董連元頭部不幸中彈。當即昏倒在地。他甦醒過來時,對身邊的通信員說:“我身上的皮包內有黨的檔案,你趕快把它取下來帶走……”當通信員取下皮包交給別的負責人再趕回來時,董連元的心臟已經停止了跳動。時年僅26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