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莊中堂畫

董莊中堂畫

董莊中堂畫是山東茌平縣一大民俗特色。中堂畫,也稱作中堂,是放置在客廳的一種大型壁畫。時人有“崔字杜虎董人物”之稱的董立元創作形成。

董莊中堂畫內容題材上以清朝的董立元的人物為代表,包括《三仙煉丹》、《麻姑獻壽》、《八仙》、《禹王鎖蛟》、《福祿壽圖》、《八駿圖》等。作品受到社會各界歡迎,在北方民間有著較大的影響。

2015年11月,董莊中堂畫被山東省文化廳評定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代表人物,技法特點,傳承,

歷史沿革

約在明隆慶五年(1571年),河北省清河縣人董月,遷移到董莊落戶,到其第六代董繼白(字松雲,約1725-1796)的花鳥畫就有了一定的水平。有前幾代人取得的成就,到第八代董立元,他的人物畫創作是他作品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董莊中堂畫的主要部分。
抗戰和“文革”期間,董莊繪畫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創,繪畫活動曾一度中斷。
20世紀80年代有所恢復。到了20世紀90年代以後,由於種種原因,董莊繪畫便逐漸失去了原有的社會基礎,市場慢慢萎縮,董莊村從事繪畫的人越來越少。
20世紀80年代,茌平縣和杜郎口鎮文化部門曾意欲拯救董莊中堂畫。
1982年,聊城地區農村文化中心工作現場會中展出董莊繪畫70餘幅,受到與會領導的好評。
1983年秋,茌平縣文化館和杜郎口鎮文化站在董莊舉辦了第一屆董莊畫創作學習班。
1984年,第二屆學習班的學員創作畫作10餘幅,有5幅作品參加了聊城國慶美術展。
1984年,由中國美術家協會組織的“中國民間藝術品展覽”,選入了董莊繪畫作品兩件,赴香港展出並獲得好評。

代表人物

董莊的中堂畫歷史悠久,世代相傳,底蘊深厚,題材內容十分豐富,為世人所稱道。約在明隆慶五年(1571年),河北省清河縣人董月,遷移到董莊落戶,到其第六代董繼白(字松雲,約1725-1796)的花鳥畫就有了一定的水平。有前幾代人取得的成就,到第八代董立元,他的人物畫創作是他作品的主要組成部分。曾在孔府任畫師多年,時人有“崔字杜虎董人物”之稱。由於他的繪畫成就,被道光皇帝授予“文林郎”的稱號。董立元的影響,帶來了在他以後一百年間的最繁榮時期。

技法特點

董莊中堂畫技法上來看以工筆為主,過去主要是照譜描繪,內容題材上以清朝的董立元的人物為代表,包括《三仙煉丹》、《麻姑獻壽》、《八仙》、《禹王鎖蛟》、《福祿壽圖》、《八駿圖》等。另有山水、花鳥等,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既有寫實主義手法,也有浪漫主義得想像。作品曾銷往本省各地及河北、河南、山西、安徽、黑龍江、吉林、遼寧等省,受到社會各界歡迎,在北方民間有著較大的影響。
董莊中堂畫
董立元的人物畫選材大多為神話故事、名媛淑女。其代表作《三仙煉丹》、《麻姑獻壽》均為半工半寫人物畫,線條流暢、人物逼真,面部處理最為精緻。這兩幅畫中的仙女著墨用色不多,但文靜善良的性格躍然紙上。另一幅《中八仙》系大幅中堂畫,也堪稱佳作。
據董莊73歲的老畫師董友環介紹,董立元曾在曲阜孔府任畫師多年,專繪人像。民間還流傳著一個“隔簾成像”的傳說。相傳董立元在孔府為一名閨中小姐畫像時,對方害羞,在竹簾後輕輕一閃便不再露面。但她並沒難住這位人像繪畫大師,一轉眼的工夫,一幅逼真傳神的美女圖呈現在眾人面前,觀者無不稱奇。

傳承

在抗日戰爭和“文化大革命”期間,董莊繪畫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創,繪畫活動曾中斷,20世紀80年代有所恢復,90年代以後由於種種原因,董莊繪畫便逐漸失去了原有的社會基礎,市場慢慢萎縮,董莊村從事繪畫的人越來越少。經過數百年的變遷,雖然中堂畫市場已不如以前那樣繁榮,但還是有一部分老藝人在堅守著,把這個手藝傳承下去。目前,董莊村里只有董友環還在堅持董莊繪畫創作,但由於少人問津,他們只是偶爾畫幾幅。這兩位老畫師都非常擔心董莊繪畫傳統技藝“說不定哪一天就會失傳”。
“董莊中堂畫”已被列為聊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重視和保護,董莊傳統繪畫藝術必將會後繼有人,進一步發揚光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