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玉書(1869-1952),近代詩人。字逸滄,晚號拙修老人,齋名拙修草堂、寒松庵。江都(今揚州)人,生活於清光緒至民國年間。清末江都拔貢,以詩名。歷任天長、霍丘縣縣令。曾在居庸關至張家口一帶“佐軍治民”近十年,晚年流寓北平。著有《寒松庵詩集》、《蕪城懷舊錄》三卷、《蒙國紀聞》一卷、《寶昌雜錄》一卷,並行於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董玉書
- 別名:字逸滄,晚號拙修老人,齋名拙修草堂、寒松庵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都(今揚州)
- 出生日期:1869
- 逝世日期:1952
- 職業:近代詩人
個人介紹,文化學者,擅長書法,發現,
個人介紹
董玉書(1869-1952),近代詩人。字逸滄,晚號拙修老人,齋名拙修草堂、寒松庵。江都(今揚州)人,舊居揚州舊城北小街,與花鳥畫名家梁公約對門而居,二人互相傾慕,遂成為極好的朋友。生活於清光緒至民國年間。清末江都拔貢,以詩名。歷任天長、霍丘縣縣令。曾在居庸關至張家口一帶“佐軍治民”近十年,晚年流寓北平。著有《寒松庵詩集》、《蕪城懷舊錄》三卷、《蒙國紀聞》一卷、《寶昌雜錄》一卷,並行於世。
文化學者
董玉書以詩名,曾參加揚州著名詩社——冶春後社。他常常懷念盛極一時的冶春後社詩會。後來在給社友王振世《揚州覽勝錄》題詞中感嘆道:“風雅消沉孰主持?冶春餘韻系人思。殘鐘斷續斜陽外,自唱吾家舊竹枝。”他與各地詩友相唱和,著有《寒松庵詩集》,還有《寄天游詩存》、《菱湖圖詠》、《拙修草堂剩稿》。
1938年至1946年避居上海8年,租住在成都北路。其間日以詩酒自娛,閉戶著《蕪城懷舊錄》三卷,《補錄》一卷。1946年春正月《蕪城懷舊錄》完稿。據鄭逸梅《藝林散葉》第3205條載他“參證徵詢,不厭求詳”。1948年由杜召棠建國書店石印《蕪城懷舊錄》。《蕪城懷舊錄》是研究清末民初揚州的文化、藝術、風俗等的重要資料之一。
擅長書法
董玉書還是個書法家,楷書、隸書、行書、草書等俱佳。他的楷書師法晉唐,結體緊密,秀逸遒勁,婉麗飄逸,雍容規矩;草書筆法老練勁挺,蒼勁有力,結體張弛有致;隸書大氣沉穩,古拙空靈,耐人尋味。2009年3月學林出版社出版的書畫收藏入門系列叢書之一《拍回書畫細賞玩》(於建華、於津著)上有《江都拔貢董玉書能書法》一文;2010年3月3日《書法導報》第9期第十四版(副刊)載有於建華撰寫的《江都拔貢董玉書及其書法》。
董玉書曾流寓北平,成為書法家啟功曾祖父溥良的弟子,與北京藝術界齊白石、陳師曾交遊。1948年春,啟功以通家子來拜見,詢問他曾祖父的生平事跡。雖董玉書 “已衰耄,謹就追憶所得,濡筆記之,以告後人”,作《先師(溥良)記》,此文載於卞孝萱、唐文權編《辛亥人物碑傳集》。北京誠軒 2010春季藝術品拍賣會拍賣過齊白石、董玉書《書畫雙幀》扇面,成交價達392,000元。此扇面是贈給曾任廈門中國銀行行長鄭煦(字霽林,清末民初廣東中山縣人。年逾古稀猶能作工筆人物、花卉草蟲)的。正面是齊白石畫的牽牛花,題跋:霽林仁兄之雅,齊璜。鈐印:阿芝。齊白石所繪蛾子身灰色,若有所感,有欲起欲伏之勢,既有寫生得其形態之妙,同時工致淡雅,色調之淡甚至比真的蛾子更甚,在效果上卻讓觀者覺得真實活潑。配以大寫意花卉,粗細之間,頗可玩味。反面是董玉書的書法。題跋:霽林先生雅教,弟董玉書。鈐印:逸滄小印。袁玉錫(?-1912),字季九,襄陽人,清末翰林,遵義知府,推行新政,調升雲南勸業道。1911年1 2月任雲南省參議,軍政府軍政部甄錄處副處長。董玉書曾與他合作一幅花卉、書法扇面。董玉書以小楷書寫老子的名言:“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
董玉書還常常與揚州藝術界的同仁聯袂創作。1913年與揚州“揚州三菊”之一吳笠仙合作,吳笠仙於下面繪《菊花》,款識:光甫仁兄先生雅正,笠仙弟、吳樹本;反面董玉書有書法,款識:癸丑孟夏光甫仁兄正,弟董玉書。
董玉書對書法碑帖也頗有研究。天一閣北宋拓石鼓文本為當時存字最多、拓印上乘的石鼓文宋拓珍本,清嘉慶二年阮元重刻天一閣北宋石鼓文本於杭州府學府,後他又重摹十石置於揚州府學。天一閣本因故損毀,阮刻天一閣本由此變得彌足珍貴。天津鼎晟國際拍賣有限公司2008年古籍善本專場拍賣會曾拍賣《儀征阮元重撫天一閣北宋石鼓文本》。此帖為晚清著名畫家蒲華所有。蒲華(1830-1911)原名成,字作英,浙江嘉興人。能詩善書,善畫山水、花卉,尤擅畫竹,故稱“竹老”。此幀裝潢古樸典雅,原裝尤在。1927年,董玉書在安徽蕪湖自題碑簽,並題跋:文達公記《重撫天一閣石鼓本》規摹漢碑,莊嚴剛勁。竹老工篆隸,酷愛此本,朝夕臨池不倦。昔頤性老人,博雅者,古獲亭大年。今竹老年七十有二,摹漢追秦,老而彌篤。蓋與金石有同契焉。展對之餘無任仰止。丁卯春三月上已,廣陵董玉書題於鳩江。鈐印:吉金樂石、玉書臣印、逸淪。
發現
董玉書兩首詩作在揚發現
日前,他兩首珍貴的詩作手跡在揚州發現。
據保存詩作的家偉先生介紹,兩首詩是題在一張毛邊紙上,皆是寫給揚州青溪舊屋後人。一首是“題恭甫先生《傳雅堂遺集》”,詩作內容如下: “左氏春秋成絕學,遺書幸未委蒿萊。 儒林早已傳三世,風雅從茲有別裁。 澤衍賢孫能述祖,時無上相孰憐才? 右文猶想中興盛,回顧江南事可哀。” 據有關專家介紹,詩中的“上相”,原指首位宰相,後亦泛指大臣。 另一首題為“次羽以詩見示,寫贈一首”。詩作內容如下: “風義平生見性真,沉吟詩思出清新。 師門感逝難忘學,經訓傳家有替人。 好古不甘心溷濁,談瀛尤擅筆通神。 茲新未必兼溫故,淹貫如君獨角麟。” 據了解,詩中“談瀛”一詞,原典出李白詩:“海客談瀛洲”,後借用作談論海外事。 文中還有:“近檢詩麓,得前年舊作兩首,補錄奉台,次羽詩家一粲 ,癸未重九後五日拙修草。”等字樣,交代了題詩的原因與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