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和(三國時曹魏官員)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董和(生卒年不詳),字不詳,籍貫不詳。活躍於魏國前中期。曾任參軍,官至彭城王司馬,被彭城王曹據私自派遣去中尚方作禁物。

基本介紹

  • 本名:董和
  • 所處時代:魏國前中期
  • 主要成就:官至彭城王司馬
人物概況,歷史記載,

人物概況

建安十九年(214年)五月,孫權攻擊曹操軍的皖城,至閏月攻破皖城,並且俘虜廬江太守朱光及其參軍董和。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因為孫權與曹操通好,故在討伐關羽之後,派遣梁寓貢奉漢朝廷、又命令王惇去中原買馬,同時將之前被俘虜的朱光等人遣回曹魏,當中應當也包含與朱光一起被俘的董和。
景初元年(237年),彭城王曹據私自派遣司馬董和奉帶著金銀珠寶來到京師中尚方,多作違禁物品,因曹據結交工官、奢華無度、輕慢法令、違反制度。魏明帝曹叡大怒,下詔書並削除曹據封邑二千戶。

歷史記載

魏書載璽書曰:“制詔彭城王:有司奏,王遣司馬董和,齎珠玉來到京師中尚方,多作禁物,交通工官,出入近署,逾侈非度,慢令違制,繩王以法。朕用憮然,不寧於心。王以懿親之重,處籓輔之位,典籍日陳於前,勤誦不輟於側。加雅素奉脩,恭肅敬慎,務在蹈道,孜孜不衰,豈忘率意正身,考終厥行哉?若然小疵,或謬於細人,忽不覺悟,以斯為失耳。
書曰:‘惟聖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聖。’古人垂誥,乃至於此,故君子思心無斯須遠道焉。常慮所以累德者而去之,則德明矣;開心所以為塞者而通之,則心夷矣;慎行所以為尤者而脩之,則行全矣:三者,王之所能備也。
今詔有司宥王,削縣二千戶,以彰八柄與奪之法。昔羲、文作易,著休復之語,仲尼論行,既過能改。王其改行,茂昭斯義,率意無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