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南才,1922年12月出生於浙江省玉環縣沙鱔鄉小灣村,後移居城關。1936年至1937年間,在玉環縣立醫院當學徒時,參加反帝反封建和抗日救亡活動。1938年1月,經董仲升介紹,與其他愛國進步青年一起赴平陽山門抗日救亡幹部學校學習。3月,學習提前結束,與陳增佳隨粟裕將軍北上抗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董南才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浙江省玉環縣
- 出生日期:1922年12
- 職業:軍人
人物生平,人物年表,
人物生平
1938年4月,新四軍準備開赴敵後抗戰,從一、二、三支隊中各抽調一個加強連及部分機關人員,組成先遣支隊,由粟裕任司令員,鐘期光任政治部主任,董南才在先遣支隊司令部任見習參謀。部隊在蕪湖、南京、上海的敵後展開戰略偵察。初到江南,韋崗初戰告捷,擊斃日軍少佐土井、上尉梅澤及其下屬13人,傷8人,擊毀汽車4輛,繳獲一批武器和物資,士氣大振,使日軍大為震驚。
1939年2月初,董南才隨粟裕副司令到雲嶺軍部參加參謀會議,聽取了周恩來副主席《關於新階段新關鍵的形勢與任務》的講話。隨後,部隊貫徹“既要堅持抗戰,又要反對投降,既要堅持統一戰線,又要保持共產黨和共產黨軍隊獨立自主”的方針和政策,在蕪湖、南京、鎮江、上海等敵後開展游擊戰爭,參加了橫山突圍、奇襲官陡門、下圭塘伏擊戰、水陽擊潰戰、狸頭橋突擊戰等大小戰鬥。
1940年,日軍由軍事進攻為主轉為政治進攻為主、軍事為輔,在後方調集重兵對抗日力量進行大掃蕩。新四軍軍部及所屬一部分部隊駐在國統區皖南的涇縣、南陵、銅陵、繁昌等地。在北面,新四軍三支隊與銅陵、繁昌的日軍對峙著。
1月,董南才被調到新四軍教導總隊一大隊一隊學習,接受正軌訓練。7月,他任一隊副政治指導員。11月底,一隊結業後,調入二隊(幹部隊)任副政治指導員,駐涇縣董村。
蔣介石雖然表面奉行國共合作,卻始終對共產黨存有戒心。1940年10月19日,蔣介石命令何應欽、白崇禧致電八路軍朱德、彭德懷和新四軍葉挺、項英,強令黃河以南的八路軍、新四軍一個月內開赴黃河以北。11月9日,朱德、彭德懷、葉挺、項英復電,據理駁斥國民黨的無理要求,但為了顧全大局仍答應將皖南新四軍部隊開赴長江以北。蔣介石密令第三戰區顧祝同、上官雲相執行“一網打盡,生擒葉項”的毒計,企圖將江南新四軍一舉殲滅。顧祝同調集四十師、五十二師、六十二師、七十九師、一〇八師、一四四師、新七師等7個師約8萬大軍圍攻新四軍。
1941年1月4日,葉挺、項英率領新四軍軍部直屬部隊等9000多人北上。6日,部隊到達涇縣茂林地區,遭國民黨軍包圍襲擊。新四軍指戰員倉促應戰,處處遭重兵堵截。三支隊軍部和董南才所在的教導總隊轉移到石井坑。13日,國民黨部隊向石井坑東南主峰東流山發起猛烈進攻,三支隊張正坤司令員率五團堅守陣地,但終因眾寡懸殊,軍部受到嚴重威脅,不得不退到二峰。晚上,五團傷亡慘重,徐團長與國民黨軍短兵搏鬥時壯烈犧牲,全團只剩下幾十人,張司令也犧牲了。
半夜,教導總隊組織向東流山主峰進攻,但遭國民黨軍猛烈反擊,被迫退了下來,隊伍也被打亂。退到山下,董南才集合部隊清點人數,發現幹部隊隊長王羲亭和一個學員失散了。他們找不到炊事班,指揮所空無一人,與上級失去了聯繫,只好單獨戰鬥。
他們一小隊人馬在突圍中,接連不斷地遭國民黨軍截殺。沒幾天,只剩下區隊長曾坤芳、董南才和學員樂左洪三人。為了減少目標,三人到農家換了便裝。
在向丁家渡突圍途中,多虧一位農民大伯冒死相救,將他們藏在閣樓上,避開了國民黨兵和鄉公所的搜捕。這位農民大伯還讓他們睡了一個安穩覺,吃了一餐飽飯,然後親自送他們到丁家渡。分別時,董南才他們含著熱淚頻頻揮手,心裡充滿了對這位救命恩人的感激之情。
離開丁家渡,渡過青弋江,來到小嶺。雖然已突出重圍,但仍處於國民黨軍封鎖區域之中,集鎮、交通要道、山隘谷口都駐有國民黨軍,到處捕殺共產黨人和新四軍。
在前往繁昌縣城途中,董南才他們從一位打柴姑娘口中得知,新四軍部隊到了老虎山。他們找到司令部,見到了黃火星政委和劉別生團長,還有走散了的幹部隊副隊長餘慶騰。虎口脫險,尚能活著見面,大家心中既高興又悲傷。
曾坤芳因傷口發炎留下治療,董南才與餘慶騰、樂左洪喬裝成商人收容部隊。路上,被十幾個民團團丁抓進了南陵桂新橋鄉公所,關進了牢房,在牢房裡卻遇見了被捕的副參謀長、教導總隊總隊長馮達飛及林正芳、郎道林等五人。深夜,他們成功越獄,直奔江北。
蔣介石於1941年1月17日發布命令,宣布新四軍為叛軍,取消新四軍番號,下令進攻新四軍江北部隊。20日,中共中央軍委命令重建新四軍軍部,任命陳毅為代理軍長,劉少奇為政治委員。25日,新四軍新軍部在江蘇鹽城正式成立。隨後,新四軍擴編到9萬多人。
新四軍皖南突圍部隊在江北部隊的照顧下,艱難地度過了寒冬。春節過後,突圍部隊進行初步整編,原二支隊政委黃火星負責將皖南的老三團、新三團、老五團突圍出來的指戰員暫編成一個大隊。軍部直屬隊、教導隊、特務團、老一團、新一團突圍出來的指戰員暫編成另一個大隊,大隊所轄三個中隊(連),董南才任二中隊政治指導員。
皖南事變進一步讓指戰員看清了國民黨的反動嘴臉,中共皖中區委決定再派部隊渡江,收復皖南抗日根據地,與國民党進行針鋒相對的鬥爭。
5月底,新四軍五十六團一營二連連長彭伺寶和政治指導員董南才奉命渡江南進,以皖南紅花山為革命根據地,在南陵、繁昌、蕪湖地區開展艱苦卓絕的游擊戰爭,用軍事游擊來擴大影響,瞄準目標重拳出擊,不僅與明火執杖的日偽軍戰,還與國民黨軍和地方反動武裝斗,粉碎了國民黨五十二師的大舉“清剿”。
由於國民黨軍的清剿和封鎖,新四軍戰士沒法下山。他們就地取材,天天吃黑豆,黑豆吃完吃竹筍,住草棚,穿薄衣,條件非常艱苦,彈藥供應也十分困難。但大家以苦為樂,平時按時出操練兵,抽空辦“俱樂部”,刊出牆報,搞得有聲有色,還把草棚取名為“莫斯科”、“列寧格勒”、“史達林格勒”……
新四軍皖南部隊雖然經常遭日偽軍、國民黨軍和地方反動武裝襲擊,犧牲了不少指戰員,但在堅持艱苦的鬥爭中,鞏固了紅花山根據地,建立起敵後游擊根據地,力量不斷發展壯大。
1943年2月,新四軍以五十七團為基礎成立皖南支隊,在繁昌建立了中共繁昌縣委,實行一元化領導。武裝部隊以二、四連為基礎,成立五十七團三營。4月,主力地方化,五十七團三營改為繁昌大隊,董南才任教導員。
在這一年中,董南才他們主動出擊,襲擊馬廠偽警察所,攻打橫山橋日軍據點,梅山口伏擊偽軍,五桂橋全殲偽軍運輸隊,攻打高崗埠日偽據點,夜襲絲瓜墩日偽據點……粉碎日偽軍“清鄉”和掃蕩的陰謀,沉重地打擊了日偽軍的囂張氣焰。
1944年4月,國民黨四川軍閥劉湘手下的一四四師投靠日軍,編為偽皖南獨立方面軍。於是,南陵、蕪湖淪陷,繁昌除小部分地區外,其餘大部分地區也已淪陷。南繁蕪縣委與新四軍指揮中心由紅花山遷至五華山。6月,又遷至赤灘。
為了協助配合抗戰大反攻,皖南支隊於1945年8月成立二團,繁昌大隊編為一營,警衛大隊編為二營,銅陵大隊編為三營,董南才任二團政治處主任。
自皖南事變後,歷時五年,董南才經歷大小戰鬥近百次,從連政治指導員、營教導員擢升至團政治處主任。皖南支隊也從初來一個連不足百人,發展壯大至一個旅,下轄三個團,六七千人。
8 月 15 日,日本帝國主義宣布無條件投降,蔣、日、偽合流向解放區發動進攻。山東軍區八師立即予以反擊,攻下日偽控制的嶧縣城,俘殲日偽軍1500多人。由皖南、江北撤至山東的七師等部隊陸續到達,在陳毅司令員統一指揮下,發動津浦戰役。歷時3個月,殲滅日偽軍28000多人,控制了臨城至兗州段鐵路100多千米,徹底粉碎了蔣、日、偽合流陰謀和國民黨軍隊打通津浦鐵路的企圖。
1948年9月,部隊進入山東汶上縣宋家鋪口。華東野戰軍準備攻濟打援,指派兩廣縱隊攻占長清縣城,董南才調任華東野戰軍一縱隊炮團政治處主任。10月,中央軍委指示發動淮海戰役,董南才參加了窯灣戰鬥、狼山鼓山阻擊戰。
8月,張愛萍負責籌建華東海軍,從華東野戰軍中抽調16名師、團幹部到南京。董南才奉調到華東海軍訓練團任副政委,集訓國民黨第二艦隊起義人員。兩個多月訓練結束,董南才調任華東海軍警衛團任副政委。團里的幾百人被挑選去進行艦上水兵培訓後,海軍警衛團歸空軍建制。董南才由海軍轉為空軍。1950年7月至1954年4月,先後任華東空軍廈門基地場站、華東空軍供應團、空軍二十師蚌埠基地場站、空軍十六師四十六團政委。1954年5月調任空軍十二師政治部主任。
抗美援朝時期,董南才率領空軍進入朝鮮參戰,多次擊落美國王牌空軍戰鬥機,俘獲美軍飛行員多人,回國後又參加解放一江山島戰鬥。
在血與火的戰爭年代,董南才身先士卒,奮勇殺敵,多次身負重傷,戰功卓著。1955年被授予上校軍銜,並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三級解放勳章。原解放軍藝術學院副政委林谷有詩讚頌董南才戎馬一生:
少年救亡投軍,江南敵後除凶。
革命熔爐冶煉,突圍抗日爭雄。
皖南歡呼勝利,北撤備戰山東。
躋身中原逐鹿,對蔣重炮猛轟。
曾欲下海捉鱉,又佐雄鷹戰功。
轉戰蘇魯皖豫,歷職步炮海空。
老年命筆紀實,內容豐富生動。
矢志弘揚傳統,喜看夕陽更紅。?
人物年表
1922年12月8日出生於玉環縣原沙鱔鄉小灣村。
1929年至1935年在玉環縣縣立國小讀書。
1936年至1937年,在玉環縣立醫院當學徒學醫10個月(國小畢業後,失學、學醫期間同時從事反帝反封建和抗日救亡活動)。
1938年1月至3月為浙江省平陽縣山門中共閩浙邊省委、省軍區創辦的“抗日救亡幹部學校”學員。1938年1月參加革命。
1938年4月至1940年1月,任新四軍先遣支隊司令部、二支隊司令部、江南指揮部司令部見習參謀。在蕪湖、南京、鎮江、上海等江南廣大敵後地區參加游擊戰爭。
1940年1月至5月為新四軍軍部教導總隊一大隊一隊學員。學習中途,調任一隊副政治指導員。一隊結業後,調任二隊、幹部隊副政治指導員。參加皖南事變。
1941年1月皖南事變突圍後至1943年1月,任暫編部隊二中隊、新四軍七師五十六團二連、五十七團三營、四連政治指導員。
1943年2月至1944年12月,任五十七團三營,繁昌、大隊(主力地方化)政治教導員。
1945年1月至1946年1月,任新四軍皖南軍分區南陵、繁昌蕪湖總隊政治處、皖南支隊二團、七師二十旅五十九團政治處主任。
1941年至1945年北撤前,在南陵、繁昌、蕪湖、銅陵、宣城、涇縣等地區堅持開展游擊戰爭。1944年3月,被評為新四軍七師模範幹部。
1946年2月至4月,為新四軍七師上乾隊學員。
1946年5月至8月,任七師五十八團政治處主任。
1946年9月至1947年4月,為山東軍區軍政大學四大隊一隊學員。
1947年5月至1949年6月,任兩廣縱隊教導一團、華東野戰軍一縱隊炮團、二十軍炮團政治處主任。
1949年7月至1950年6月,任二十軍炮團、華東海軍訓練團、華東海軍警衛團副政治委員。解放戰爭期間,參加了棗莊戰鬥、淮北阻擊戰、孟良崮戰役、南麻、臨朐戰役、豫東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等。
1950年7月至1954年4月,任華東空軍廈門基地場站、華東空軍供應團、空軍二十師蚌埠基地場站、空軍十六師四十六團政治委員。
1954年5月至1957年9月,任空軍十二師政治部主任。
1955年,被授予上校軍銜,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三級解放勳章。
1957年10月至1959年6月,為解放軍政治學院學員。在空軍期間,參加抗美援朝,解放一江山島聯合兵種作戰。
1960年5月轉業到上海地方工作。
1960年5月至1963年8月,任上海市科學技術大學、上海市工業品研究所黨委副書記。
1963年9月至1966年4月,任上海市科委副秘書長、紀委書記。
1966年5月,任上海市機電一局政治部副主任。
1967年1月,造反派奪權後,文化大革命中蒙受“四人幫”迫害,工廠勞動三個月。後任科研系統工宣團連隊副政治指導員半年;1969年9月至1971年4月,任市革委會組織組、調查組組員;1971年5月至1977年12月,任新建機器廠領導小組成員、革委會副主任、黨委副書記。
1977年5月至1979年2月,任中國科學院有機化學研究所黨委副書記。
1979年3月至10月,為中央黨校學員。
1980年1月至1984年2月,任中國科學院藥物研究所黨委副書記、書記。
1984年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