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期光

鐘期光

鐘期光(1909.1.2-1991.5.22),湖南省平江縣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在革命生涯中,歷任區農民協會委員長、中共平江縣委組織部長、紅五軍秘書長、湘鄂贛省委秘書長、紅十六師政治部主任、新四軍一師政治部主任、華中野戰軍政治部主任、華東軍政大學副政委等職。參加組織了平江農民撲城暴動,參加了長沙戰役,參加了主力紅軍長征後的三年游擊戰爭,參與指揮了韋崗戰鬥、車橋戰鬥、黃橋戰役以及浙西三次反頑戰役,參與創建了蘇南、蘇中抗日根據地,參與指揮了高郵蘇中、宿北、魯南孟良崮豫東、濟南、淮海渡江上海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參與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先後任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後調任軍事科學院副政治委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91年5月22日在北京逝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鐘期光
  • 別名:鐘昱明
  •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南省平江縣東鄉肥田村
  • 出生日期:1909年1月2日
  • 逝世日期:1991年5月22日
  • 職業:軍人
  • 畢業院校:平江縣天岳書院
  • 信仰: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參加組織平江農民撲城暴動
    參加長沙戰役
    參與指揮韋崗戰鬥
    參加指揮車橋戰鬥、蘇中反“清鄉”和反“掃蕩”戰鬥
    參加指揮黃橋戰役以及浙西三次反頑戰役
    參與指揮高郵、蘇中、宿北等戰役
    總結推廣“立功運動”“火線擴軍”“溶化俘虜”等經驗
    提出“隨俘、隨補、隨打”的擴軍方針
    提出“軍事科學院靠研究成果吃飯”的名言
  • 代表作品:《平江撲城暴動》、《堅持湘鄂贛革命根據地的鬥爭》等
  • 軍銜:上將(1955年)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建國之後,主要成就,政治工作,軍事鬥爭,理論研究,主要作品,所獲榮譽,親屬成員,人物評價,後世紀念,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宣統元年(1909年)1月2日,鐘期光生於湖南平江肥田白湖口。
鐘期光上將鐘期光上將
民國二年(1913年),入私塾讀書,並學書法。
民國十年(1921年),考入平江縣天岳書院,開始接受現代教育和進步思想,積極參加反帝愛國學生運動。
民國十五年(1926年),中學畢業後,到平江南鄉爽源鎮白馬廟國小教書,同時兼辦農民夜校,從事農民運動。同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民國十六年(1927年),任區農民協會委員長。
大革命失敗後,參加湖南工農義勇軍平江第1支隊,曾任中共平江下東鄉特委秘書,參加組織平江農民撲城暴動。

土地革命

民國十七年(1928年)7月,平江起義後,任中共平江縣委組織部長、縣蘇維埃政府秘書長,並曾兼任軍事部長,參與領導農民暴動。
民國十九年(1930年)7月,調任紅5軍秘書長,參加長沙戰役
後任湘鄂贛總指揮部宣傳科科長、中共湘鄂贛省委秘書長、湘鄂邊中心縣委書記兼獨立團政治委員等職。
主力紅軍長征後,曾任紅16師政治部主任、湘鄂贛軍區政治部宣傳部部長兼省蘇維埃政府教育部部長,參加了極其艱苦的三年游擊戰爭。

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新四軍第1支隊第1團政治處主任。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4月,任抗日先遣支隊政治部主任,隨部挺進蘇南敵後,參與指揮韋崗戰鬥,圓滿完成了戰略偵察和發動民眾的任務。
後任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政治部副主任、蘇北指揮部政治部副主任、第1師兼蘇中軍區政治部主任、蘇浙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先後參加指揮車橋戰鬥、蘇中反“清鄉”和反“掃蕩”戰鬥、黃橋戰役以及浙西三次反頑戰役,參與創建蘇南、蘇中抗日根據地。
從江南到蘇中,政治工作實際上是由他支持的。他強調堅持抓好思想教育是政治工作的中心環節,提倡思想教育主要是“正面灌輸”,同時又要“扶弱為強”,還要“見事就教”。
他重視總結經驗,先後撰寫並發表《對改進目前連隊政治工作的意見》、《在整訓中力求改善政治工作的領導方式問題》、《改造思想和改進我們的工作》、《論部隊中政治工作建設》、《關於戰時政治工作的幾個問題》、《本師的五年》等論文和文章。

解放戰爭

解放戰爭初期,任華中軍區政治部副主任、華中野戰軍政治部主任,對部隊進行深入的戰前動員,發出《開始打》的政治工作指示,為粉碎國民黨軍的進攻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參與指揮高郵戰役蘇中戰役宿北戰役等,具體負責組織協同、開展對敵政治攻勢、協助後勤補給和聯絡民工支前等工作。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起,任華東野戰軍、第三野戰軍暨華東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在魯南戰役孟良崮戰役豫東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等戰役中,參與領導前線政治工作,曾總結推廣“立功運動”、“火線擴軍”、“溶化俘虜”等基層戰時政治工作經驗。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8月,鐘期光在起草的《攻濟打援的政治工作指示》中,明確提出“隨俘、隨補、隨打”的擴軍方針,受到中央軍委的重視。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夏,任華東軍政大學副政治委員,主持黨務和政治工作。

建國之後

1951年,參與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任政治部主任。
1955年3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
1957年10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政治委員。
1960年12月,調任軍事科學院副政治委員,曾兼任戰史研究部部長。長期致力於加強部隊政治工作建設,發展軍事教育事業和開展軍事學術研究工作。曾提出“保證六分之五的科研時間”和軍事科研成果“好的不用多,一個勝十個”等。他要求政治工作要鼓勵多出人才、多出成果,提出“我們軍事科學院靠研究成果吃飯”的名言。
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1972年因患腦血栓未及治療而致癱瘓。
1977年,任軍事科學院顧問。是中共第八屆中央候補委員、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
1982-1985年,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1991年5月22日,鐘期光因心臟病突發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

主要成就

政治工作

紅軍時期,中央蘇區主力紅軍長征以後,鐘期光在李宗白、陳壽昌、徐彥剛、傅秋濤等人領導下,作了大量的政治思想領導工作,獨立地堅持湘鄂贛革命根據地的鬥爭。在與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失去聯繫、紅軍與國軍力量十分懸殊的情況下,率領根據地軍民,不畏艱險,出生入死,幾落幾起,頑強奮鬥,終於贏得了三年游擊戰爭的勝利,保存和發展了一批革命骨幹力量。
抗日戰爭時期,鐘期光長期主持政治部的領導工作和部隊戰時政治工作,強調政治工作的要有創造性、戰鬥性、實效性和針對性,提出“縮小機關,充實連隊,一切工作在基層,政治工作在前線”的工作方針,對保證作戰勝利起了重要作用。鐘期光認真貫徹執行中共中央的抗戰方針與政策,深入戰爭實際,以保證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為目的,對新四軍戰時政治工作的完善與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鐘期光認為,中國共產黨的軍隊政治工作的“生命線”作用,應具體體現為政治工作的“戰鬥性”、“創造性”和“知人善任”。首先,政治工作要有戰鬥性:“樹榜樣,正上樑”;“敢於反對不良傾向”;“對有錯誤的人懲前毖後,不蓄意整人”。其次,政治工作要有創造性。他根據從紅軍到新四軍、從內戰到抗日、從山上到平原、從較為單一的鬥爭到極為複雜的三角鬥爭等實際情況,對政治工作在鬥爭策略、方針政策、依靠力量、工作方法等各方面,都有許多新的發展。把抓好思想教育,提高指戰員的民族與階級覺悟,始終當作政治工作的中心環節。其方法是:“正面灌輸”;“扶弱為強”;“見事就教”。第三,政治工作要知人善任:“重視配好兩個軍政主官”;“愛才惜才”;對幹部戰士要“政治上關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體貼”。
解放戰爭時期,鐘期光主持制定和頒發了戰時政治工作指示,對部隊深入進行戰鬥動員。廣泛深入的戰時政治工作,有力地保證了軍事鬥爭的勝利。蘇中戰役後,鐘期光注意總結經驗,集中民眾的智慧,使所屬部隊戰時政治工作有了新的創造與發展。
新中國成立以後,鐘期光長期致力於加強部隊政治工作建設,發展軍事教育事業和開展軍事學術研究工作。曾提出“保證六分之五的科研時間”和軍事科研成果“好的不用多,一個勝十個”等。他要求政治工作要鼓勵多出人才、多出成果,提出“軍事科學院靠研究成果吃飯”的名言。

軍事鬥爭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6月15日夜,粟裕、鐘期光率先遣支隊破壞京滬鐵路一段,使日軍運輸物資火車出軌。6月17日,鐘期光參與組織和指揮了在鎮江至句容之間的韋崗伏擊日軍汽車運輸隊的戰鬥,這是新四軍進入蘇南後的第一仗,擊破了“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7月,鐘期光率江南指揮部機關、直屬隊和軍部戰地服務團近千人,衝破日、偽軍星羅棋布的據點和層層封鎖線抵達蘇北,與新四軍挺進縱隊勝利會師,圓滿完成了戰略轉移任務。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月,新四軍蘇浙軍區成立,鐘期光任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參與了蘇浙皖邊新區根據地的開闢,協助粟裕司令員組織和指揮了天目山三次反頑戰役以及消滅蘇南日偽軍、收復甦南各縣的對日軍最後作戰。

理論研究

鐘期光參與領導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編寫和出版《史料選編》、《戰役學》等多項重大成果,為中國人民軍隊建立和發展軍事理論研究體系、開創軍事科研工作的新局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主要作品

回憶錄
《鐘期光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1995年版。
《平江撲城暴動》
《堅持湘鄂贛革命根據地的鬥爭》
論文
《對改進目前連隊政治工作意見》
《在整訓中力求改善政治工作的領導方式問題》
《改造思想和改進我們的工作》
《關於戰時政治工作的幾個問題》
《本師的五年》
《論部隊中政治工作建設》
詩歌
《祖國統一、華夏生輝》(發表在1985年08月01日《人民日報》)
《痛悼粟裕同志》(發表在1984年02月15日《人民日報》)

所獲榮譽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親屬成員

父親:鐘開壽。
母親:徐巽貞。
伯父:鐘臧壽,是個擅長外科的中醫,沒有兒子。鐘開壽將鐘期光過繼給鐘臧壽。
妻子:凌奔,原名黃明英,安徽蕪湖人,新四軍第一師司令部政治文化教員兼黨支部書記。為清軍機大臣黃鉞後人。18歲背棄富裕家庭投奔新四軍。她性格豪爽,心直口快,疾惡如仇,愛憎分明。1942年春,鐘期光與的凌奔結為伉儷。
長子:鐘德蘇,武警某部原副參謀長。
次子:鐘德浙,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武器裝備綜合論證中心研究員,少將。
三子:鐘德魯,中國海洋航空公司國際合作部經理,2008年1月7日凌晨4時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海軍總醫院逝世,終年60歲。
四子:鐘德東,畢業於海軍工程學院,在船舶工業集團工作。
長女:鐘德滬
次女:鐘德寧
三女:鐘德南,小名娓娓,部隊醫生。
長孫女:柯藍,原名鐘好好,鐘期光孫女,著名節目主持人,演員。曾主持《鏘鏘三人行》,代表作《人間正道是滄桑》《中國遠征軍》。鐘德蘇的女兒。

人物評價

新華社:鐘期光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人民軍隊傑出的政治工作、軍事教育和軍事理論研究領導者。鐘期光忠於黨、忠於人民、忠於共產主義事業,並為之奮鬥終生。他長期從事軍隊政治工作,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出色的領導才能;他聯繫民眾,愛護幹部,團結同志;他作風務實,不尚空談,實事求是;他廉潔奉公,剛直不阿,一身正氣;他重貢獻,輕名利,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他嚴於律己,生活儉樸,始終保持了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的優良傳統和作風。
大將粟裕:鐘期光工作很實際,很實在。

後世紀念

墓址
鐘期光墓位於江蘇省溧陽市西山烈士陵園
活動
江蘇溧陽市舉行鐘期光誕辰100周年生平事跡展。
文集
《好主任鐘期光上將》,紀念文集,樂時鳴等主編,軍事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1993年11月第一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