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潰瘍病是葡萄容易得的一種病。葡萄潰瘍病主要是由葡萄座腔菌屬的真菌(Botryosphaeria sp.)引起的,該屬的無性型主要特徵為在PDA培養基上菌落為圓形,菌絲體埋生或表生,緻密,顏色為深褐色或灰棕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葡萄潰瘍病
- 外文名:Grape ulcer disease
- 類別:葡萄病害
- 起因:葡萄座腔菌
- 發病部位:葡萄枝幹,果實
簡介,症狀,病原,發病規律,致病元兇,防治方法,
簡介
葡萄潰瘍病是不久前發現的,發病後引起果實腐爛、枝條潰瘍,嚴重時導致裂果爛果和枝幹枯死,病菌主要通過雨水傳播,防控需及時、方法需綜合。
症狀
葡萄潰瘍病引起果實腐爛、枝條潰瘍,果實出現症狀是在果實轉色期,穗軸出現黑褐色病斑,向下發展引起果梗乾枯致使果實腐爛脫落,有時果實不脫落,逐漸乾縮;在田間還觀察到大量當年生枝條出現灰白色梭形病斑,病斑上著生許多黑色小點,橫切病枝條維管束變褐;有時葉片上也表現症狀,葉肉變黃呈虎皮斑紋狀;也有的枝條病部表現紅褐色區域,尤其是分支處比較普遍。
病原
葡萄潰瘍病主要是由葡萄座腔菌屬的真菌(Botryosphaeria sp.)引起的,該屬的無性型主要特徵為在PDA培養基上菌落為圓形,菌絲體埋生或表生,緻密,顏色為深褐色或灰棕色。培養數天產生分生孢子器,聚生或單生,單腔。分生孢子長圓形或紡錘形,初始時為無色無隔,有的種會隨著菌齡增長而顏色加深變為深棕色,並且具有不規則經向紋飾的單隔
發病規律
病原菌可以在病枝條、病果等病組織上越冬越夏,主要通過雨水傳播,樹勢弱容易感病。
致病元兇
葡萄穗軸乾枯、爛果、落粒,在我國20個葡萄主種植省份均有發生,病害造成葡萄減產3%至8%,嚴重地區達10%至20%,個別地區葡萄園達50%以上。
一支來自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的研究團隊,把引起上述症狀的病害定名為“葡萄潰瘍病”,並率先找到了病因。今天,這項研究的部分成果在國際頂級期刊《真菌多樣性》線上發表,首次系統闡述了我國葡萄潰瘍病的發生特點與危害程度。
在過去的5年裡,北京農林科學院植物保護環境保護研究所葡萄病害研究團隊發現,4種病原菌可能引起葡萄潰瘍病,其中B.dothidea和L.theobromae是主要優勢種群。
論文第一作者燕繼曄博士、通訊作者李興紅研究員表示,4種病原菌與我國地理氣候密切相關。其中,B.dothidea分布於溫帶季風氣候區域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域,L.theobromae和N.parvum分布在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域,D.seriata主要分布於溫帶季風氣候區域的山東和河北兩個省份。
部分菌株的多基因整合系統分析表明,病原菌種間的遺傳分化較大,某些種的種內遺傳分化較小。在找到“葡萄潰瘍”病因之外,研究團隊經過室內致病性測定數據分析發現,我國25個主栽葡萄品種對上述4種病原菌均沒有顯著抗性表現。
防治方法
1、及時清除田間病組織,集中銷毀;
2、加強栽培管理,嚴格控制產量,合理肥水,提高樹勢,增強植株抗病力;棚室栽培的要及時覆蓋薄膜,避免葡萄植株淋雨;
3、拔除死樹,對樹體周圍土壤進行消毒;用健康枝條留用種條,禁用病枝條留種條。
4、剪除病枝條及剪口塗藥: 剪除病枝條統一銷毀,對剪口進行塗藥,可用殺菌劑加入粘著劑等塗在傷口處,防治病菌侵入。
5、加強管理,合理肥水,提高樹勢,增強植株抗病能力,並嚴格控制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