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花

葛花

葛花,中藥名。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Willd.)Ohwi、甘葛藤P. thomsonii Benth.的花。野葛分布除新疆、西藏外,全國各地均有分布;甘葛藤分布於廣東、廣西、四川、雲南等地。具有解酒醒脾,止血之功效,用於傷酒煩熱口渴,頭痛頭暈,脘腹脹滿,嘔逆吐酸,不思飲食,吐血,腸風下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葛花
  • 別稱:葛條花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薔薇目
  • :豆科
  • :葛屬
  • :野葛、甘葛藤
  • 採收時間:立秋後當花未全放時採收
  •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或入丸、散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炮製,形態特徵,生長環境,藥材鑑別,藥理作用,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花。

性味

味甘,性涼。

歸經

歸脾、胃經。

功效

解酒醒脾,止血。

主治

用於傷酒煩熱口渴,頭痛頭暈,脘腹脹滿,嘔逆吐酸,不思飲食,吐血,腸風下血。

相關配伍

治飲酒中毒:葛花一兩。上一味,搗為散,沸湯點一大錢匕,不拘時候,亦可煎服。(《聖濟總錄》葛花散)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1、《本經逢原》:“無酒毒者不可服。服之損人天元,以大開肌肉,而發泄傷津也。”
2、《得配本草》:“因酒已成弱者,禁用。”

炮製

一、炮製方法
去淨雜質及花柄,篩去灰屑
二、採集加工
立秋後當花未全放時採收,去枝葉,曬乾。

形態特徵

1.野葛又名:葛、綌草、鹿藿、黃斤、葛藤、野扁葛。多年生落葉藤本,長達10m。全株被黃褐色粗毛。塊根圓柱狀,肥厚,外皮灰黃色,內部粉質,纖維性很強。莖基部粗壯,上部多分枝。三出複葉;頂生小葉柄較長;葉片菱狀圓形,長5.5-19cm,寬4.5-18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有時淺裂,側生小葉較小,斜卵形,兩邊不等,背面蒼白色,有粉霜,兩面均被白色伏生短柔毛;托葉盾狀著生,卵狀長橢圓形,小托葉針狀。總狀花序腋生或頂生,花冠藍紫色或紫色;苞片狹線形,早落,小苞片卵形或披針形;萼鐘狀,長0.8-1cm,萼齒5,披針形,上面2齒合生,下面1齒較長;旗瓣近圓形或卵圓形,先端微凹,基部有兩短耳,翼瓣狹橢圓形,較旗瓣短,常一邊的基部有耳,龍骨瓣較翼瓣稍長;雄蕊10,二體;子房線形,花柱彎曲。莢果線形,長6-9cm,寬7-10mm,密被黃褐色長硬毛。種子卵圓形,赤褐色,有光澤。花期4-8月,果期8-10月。
2.甘葛藤又名:葛麻藤。藤本。根肥大。莖枝被黃褐色短毛或雜有長硬毛。三出複葉,具長柄;托葉披針狀長橢圓形,有毛;小葉片菱狀卵形至寬卵形,有時3裂,長9-21cm,寬8-18cm,先端短漸尖,基部圓形。總狀花序腋生;小苞片卵形;花萼鐘狀,長1.2-1.5cm,萼齒5,披針形,較萼筒長,被黃色長硬毛;花冠紫色,長1.3-1.8cm。莢果長橢圓形,扁平;長10-12cm,寬1-1.2cm,密被黃褐色長硬毛。種子腎形或圓形。花期6-9月,果期8-10月。

生長環境

1.生於山坡、路邊草叢中及較陰濕的地方。除新疆、西藏外,全國各地均有分布。
2.栽培或野生於山野灌叢和疏林中。分布於廣東、廣西、四川、雲南等地。

藥材鑑別

(l)野葛花,花蕾呈扁長圓形。開放的花皺縮,花萼灰綠色至灰黃色,萼齒5,披針形,約與萼筒等長或稍長,上面2齒合生,長8-11mm,下面裂片最長1片可長達15mm,其他2片長5-7mm,內外均有灰白色毛。花冠藍色至藍紫色,久置則呈灰黃色;旗瓣近圓形或長圓形,高6-15mm,寬6-12mm,先端中央缺刻,深0.5-1.0mm;翼瓣窄三角形,長6-12mm,寬2-5mm,基部附屬體一例甚小或缺,弦側附屬體明顯長大於寬,龍骨瓣長5-13mm,寬3-5mm,弦側基部有三角形附屬體。花葯長0.6-0.9mm,寬0.3-0.5mm。無臭,味淡。
(2)粉葛花,花蕾呈不規則的扁長圓形或三角形,花萼黃綠色至灰綠色,萼齒顯著長於萼筒,內外均有灰白色毛,上面裂片先端2分裂(2齒合生),長12-16mm,下方3裂片最長的可達20mm。花冠紫色或灰紫色,久置後呈黃白色至深黃色,5片,旗瓣近圓形或長圓形,高6-20mm,寬6-16mm,先端楔形切入,深1.0-1.9mm,基部有2短圓耳狀突起;翼瓣長橢圓狀,長5-20mm,寬3-5mm,基部兩側附屬體呈不對稱的耳狀突起;龍骨瓣長6-20mm,寬3-8mm,弦側基部附屬體不明顯,稍呈突起。花葯長l-1.5mm,寬0.2-1mm。雌蕊具毛。體輕,無臭,味淡。

藥理作用

1、解酒作用。
2、保肝作用。

相關論述

《別錄》:“主消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