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花散,中醫方劑名。出自《肘後方》卷七,名見《御藥院方》卷八。具有飲酒不醉,醉亦不傷人之功效。主治酒醉。
基本介紹
- 名稱:葛花散
- 出處:《肘後方》卷七
- 組成:葛花、小豆花
- 功用:飲酒不醉,醉亦不傷人
- 主治:酒醉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附註,文獻摘要,
組成
葛花、小豆花各30g。
用法用量
1.古代用法:上為散。每服二三匕。
2.現代用法:上藥共研末為散。每服2〜3g,又時進葛根飲、枇杷葉飲,或先食鹽1g,再飲酒亦佳。
功用
飲酒不醉,醉亦不傷人。
主治
酒醉。
附註
1.《御藥院方》本方用:葛花、小豆花各一兩。(《中醫方劑大辭典?第十冊》)
2.本方在原書中無方名,現據《御藥院方》卷八補。(《中華神醫藥方》)
文獻摘要
原方選論:
《御藥院方》:“葛花散飲酒令不醉。葛花、小豆花各等分。上焙乾,為末,每二錢,白湯點服。一名雙花散。”
方論選錄:
1.《東醫寶鑑》:“醒酒不醉,宜萬杯不醉丹、神仙不醉丹、醉鄉寶屑、益脾丸、龍腦湯、葛花散、三豆解酲湯。”
2.《中藥炮製學辭典》:“葛花性味甘,平。歸脾、胃經。具有解酒醒脾,止血的功能。炮製後使藥物純淨。用於酒毒煩渴,不思飲食,嘔逆吐酸,吐血,腸風下血。如解酒毒的葛花散(《聖濟總錄》)、葛根散(《儒門事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