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芝

葛芝

[公元一六一五年至?年]原名雲芝,字瑞五,號龍仙,又號騎龍山人,後因晚年隱居之山形似臥龍,改號臥龍山人,江蘇崑山人。明末諸生鏃礪名行,書無不讀。時婁東二張名聞天下,芝為南張婿,西張高足,名重一時。國變後,棄諸生,潛心於學。焚香危坐,閉戶謝客。芝工古文辭,著有臥龍山人集十四卷,容膝居雜錄六卷,(均清史列傳)並行於世。

基本介紹

  • 本名:葛芝
  • 別稱:騎龍山人
  • 字號:字瑞五
  • 所處時代:明末清初
  • 民族族群:漢人
  • 出生地:江蘇崑山
  • 出生時間:公元1615年
  • 主要作品:臥龍山人集十四卷,容膝居雜錄六卷
  • 主要成就:矢志融會三教,成一己之說
人物生平
祖父葛錫璠(1577-1632),累遷河南按察司按察使,弘光改元時追贈太常寺正卿。 芝生於萬曆年間,幼年時祖父仍在世,家門正當鼎盛。錫璠為官清廉有直聲,治家嚴而有方,所交之人皆當世風節彪炳之士,在朝者若德行非尊,即使位高權重亦不屑與交。葛芝常隨侍於祖父身邊,耳濡目染,幼時便養就了慷慨好義的個性
葛芝
十五歲時補崑山縣諸生,游於太倉張溥之門,年十七娶張采之女。時二張皆為復社魁首,,聲名一時無二。葛芝本就年少才高,加之家門聲勢與二張的極力推許,以致“每一文出,人爭以為高文典冊,……薦紳及當事皆折節與交,而葛子夷然不屑也。”
但青年時的葛芝並非一味順遂,當復社被攻訐時,葛芝由於與身處黨禍漩渦中心的張溥、張采關係密切,親身體會到由黨爭引發的一系列殘酷現實,這一經歷深深影響了葛芝對世道人心的看法,更作為一個重要題材在其詩文尤其是樂府詩中反覆出現,成為其生命中不可磨滅的印記。
年未三十又遭逢易代之亂,葛芝親睹家人、友朋死於亂兵之中,而感念世故、心生感慨,豪情壯志頓時隨之消減,於順治二年投檄棄去諸生。與眾多遺民一樣,易代的經歷也成為葛芝生命中的一次標誌性轉折。自此而後十數年間,葛芝一心向道,於釋、道、儒三教之書無所不窺,矢志融會三教,成一己之說。順治末年,葛芝年過不惑,又牽連於江南奏銷案中,幾乎散盡家財,方得免於難。自此心如死灰,只因顧念老父尚在而不得便隱。年四十三時,父鼐死,葛芝再無牽念,遂攜妻張氏隱居於吳縣青芝山(今蘇州市西南)中,以著述、修仙為事,僅與一二相得之友往還,終老不復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