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芩連微丸(中醫方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葛根芩連微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傷寒論》。具有解肌透表,清熱解毒,利濕止瀉之功效。主治濕熱蘊結所致的泄瀉腹痛、便黃而黏、肛門灼熱;及風熱感冒所致的發熱惡風、頭痛身痛。症見濕熱蘊結、泄瀉腹痛、便黃而黏、肛門灼熱。臨床上常用於治療急性細菌性痢疾、潰瘍性結腸炎、急慢性腸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葛根芩連微丸
  • 出處:《傷寒論》
  • 組成:葛根、黃芩、黃連、炙甘草
  • 功用:解肌透表,清熱解毒,利濕止瀉
  • 主治:濕熱蘊結所致的泄瀉腹痛、便黃而黏、肛門灼熱;及風熱感冒所致的發熱惡風、頭痛身痛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運用,使用注意,重要文獻摘要,注意事項,

組成

葛根1000克,黃芩375克,黃連375克,炙甘草250克。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三克;小兒一次一克,一日三次。或遵醫囑。

功用

解肌透表,清熱解毒,利濕止瀉。

主治

濕熱蘊結所致的泄瀉腹痛、便黃而黏、肛門灼熱;及風熱感冒所致的發熱惡風、頭痛身痛。

方義

方中葛根解肌退熱,昇陽止瀉,為君藥。黃芩、黃連清熱解毒,燥濕止痢,為臣藥。甘草緩急和中,調和諸藥為使藥。諸藥相合,共奏解肌透表、清熱解毒、利濕止瀉之功。

運用

診斷要點:濕熱蘊結、泄瀉腹痛、便黃而黏、肛門灼熱。
臨床上常用於治療急性細菌性痢疾、潰瘍性結腸炎、急慢性腸炎。

使用注意

泄瀉而不發熱,大便清稀,脈遲沉,舌淡,證屬虛寒者忌用。
中醫辨證濕熱象的病人慎用。

重要文獻摘要

《兒科分冊》:“葛根芩連微丸對兒童急性腸炎,尤其是病毒性腸炎具有起效快,療效高,止瀉時間短,無毒副作用等優點,系治療該病的理想藥物。”
《養胃就是養精元》:“腹部隱痛灼痛、口燥咽乾、飲水不解渴、手足心熱、消瘦乏力,舌紅少苔等胃陰不足型脾胃病,適用養胃舒治療,此類藥還有陰虛胃痛顆粒等。如見胃脹作痛、噁心、口中黏膩、口苦、口乾、口臭、大便不爽等症,都屬於濕熱所致,可選用腸胃康。若同時還出現腹瀉,可服用葛根芩連微丸。萎縮性胃炎患者適用摩羅丹,它藥物組成較多,只要對證,其他胃病同樣可以服用。主要起和胃降逆,健脾消脹,通絡止痛作用,凡有陰虛、濕阻、氣滯、血瘀均可使用,但有氣虛無力、面色無華、手足不溫等表現的陽虛患者不宜服用。”

注意事項

凡濫用抗菌素造成菌群紊亂病人的療效欠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