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粒體球狀,直徑20~50納米,分散在細胞質及細胞核中。稀釋限點100~100000倍,致死溫度50~60℃,體外存活期3~6天·
基本介紹
病原信息,為害症狀,病原形態特徵,傳播途徑,主要症狀,防治措施,
病原信息
中文名:萵苣、萵筍病毒病
英文名:Lettuce and Asparagus lettuce virus disease
病原中文名:番茄不孕病毒
病原拉丁學名:Tomato aspermy virus簡稱TAV
病害類型:病毒
主要為害部位:葉
為害症狀
萵苣、萵筍染病後一般表現為花葉,嚴重的矮縮並黃化。
病原形態特徵
病毒粒體球狀,直徑20~50納米,分散在細胞質及細胞核中。稀釋限點100~100000倍,致死溫度50~60℃,體外存活期3~6天.
傳播途徑
汁液和桃蚜等進行非持久性傳毒。
主要症狀
萵筍病毒病在萵筍苗期與成株期均有可能發生,主要發病症狀表現為花葉、畸形、黃花、矮縮、壞死等現象,病株發育不良,發病初期葉片呈現淡綠或黃白色不規則斑駁,葉緣不整齊,出現缺刻,後期逐漸現出黃綠相間的斑駁或不大明顯的褐色壞死斑點及花葉,嚴重降低萵筍產量和品質。
防治措施
1、合理輪作,選擇抗病能力強的優良品種,應及時要把田間和地頭、地邊周圍的雜草剷除乾淨,並在地表噴施消毒藥劑加新高脂膜對全園土壤進行消毒處理,建立無病留種田,播種前應施足基肥、澆足底水。
2、加強田間管理,萵筍生長期及時的中耕除草,適度澆水,合理追肥,應特別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同時應在萵筍團棵期、莖部開始膨大時各追施速效氮肥,微量鉀肥,並配合噴施壯莖靈可使萵筍桿莖粗壯、植株茂盛,天然品味濃,同時可提升抗災害能力。為農藥化肥增效降低殘毒。
3、藥劑防治,發病初期應根據植保要求噴施針對性藥劑20%病毒A可濕性粉劑(或高錳酸鉀1000倍液、5%菌毒清水劑)進行防治,同時配合噴施新高脂膜增強藥效,提高藥劑有效成分利用率,鞏固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