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載縣誌(1986~2005)》是萬載縣史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萬載縣誌(1986~2005)
- 作者:萬載縣史志編纂委員會
- 語言:中文
- 出版時間:2011年3月
- 類別:地方志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一、本志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落實科學發展觀為核心,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實事求是地、全面系統地記述萬載的歷史進程,突出改革開放的時代特點和萬載地方特色,全志以記事為主,寓觀點於記述之中。 二、本志記述時限,上限與前部《縣誌》銜接從1986年1月起,下限至2005年12月底。對某些事物為反映其全過程,適當上溯或下延,或附記於有關章節。
作品目錄
封面
萬載縣誌
題詞
圖片
萬載縣政區圖
20世紀80年代縣城一角
20世紀90年代縣城一角
2005年縣城一角
1993年11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書記處書記溫家寶(前排中)視察萬載,了解農戶模式化養豬情況。
2004年10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曾慶紅(前排左三),在中共江西省委書記孟建柱(右一)、省長黃智權(左一)的陪同下,視察萬載縣工業園
2006年1月5日,中共江西省委書記孟建柱(前排中),到萬載花爆生產廠家了解、指導安全生產工作。
1990年10月7~9日,國家計畫生育委員會主任彭珮雲(前排中)在“全國人口與計畫生育基礎知識匯報會”期間,到萬載農戶家中與民眾親切交談。
1995年1月28日,中共江西省委書記毛致用(前排左二)視察萬載縣橡膠廠。
1987年7月,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杜平將軍(右一)回家鄉萬載,與鄉親們親切交談。
2005年5月13日,中共中央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歐陽淞(前排左四)視察萬載,了解萬載縣“陽光整改”公示情況。
2003年建成的縣政府廣場
縣城“龍河星城”休閒住宅區一角
縣城“百合水景家園”住宅小區一角
百合神韻城雕
文明寶塔
縣工商銀行大樓
縣新華書店大樓
縣電力公司
縣中心農貿市場
縣中醫院
縣電信大樓
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
縣水廠
縣水廠蜀江取水段
水質檢測
客運車隊
公車隊
客運站
陽樂北大道
320國道
白良段田園化場景
萬載縣有機農業科技示範園
糧食優質高產示範片
“草莓節 ”遊客採摘有機草莓
茭湖鄉有機草莓種植基地
有機毛豆喜獲豐收
水稻機械化收割
專業戶養兔
專業戶山羊養殖
三十把水庫
馬步鄉布城羅山新村點
三興鎮鬧坪新村點
馬步鄉布城高星新村點
馬步鄉布城村新型農民培訓學院
馬步鄉寨下村文化活動室
縣工業園外景
縣電力公司加速電網改造進程
橡膠廠橡塑生產線
工業園千年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角
工業園昌聖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角
錦江食品有限公司有機姜加工車間一角
千年食品有限公司部分產品
橡膠系列產品
水泵系列產品
錦江酒系列產品
九龍林業檢查站電腦程控化系統
森林公安消防大隊進行消防演練
十萬農戶種百萬楊樹工程結碩果
林木加工產品
森林公安民警正在檢量被盜伐的林木
油茶林改造工程喜結碩果
江西萬載煙花爆竹商會、台灣爆竹煙火協會經貿友好合作簽字儀式
萬載縣煙花爆竹專業學校揭牌暨萬載縣煙花爆竹網啟動儀式
日景煙花燃放情景
夜景煙花燃放情景
花炮展廳一角
“老鼠”煙花
“普天同慶”煙花
“茶花香”煙花
花爆廠機械化封裝車間
花爆廠機械化裝硝車間
中共江西省委常委、副省長陳達恆視察萬裁中學
萬載中學校門
萬載中學信息樓
萬載中學學生公寓
萬載中學教學大樓
萬載二中舞蹈特長生表演節目
羅城鎮國中教學樓
縣中心幼稚園
株潭鎮中心國小
縣第一國小
縣大眾理工學校
潭埠鎮晨興希望國小升旗儀式
縣第二國小電化教學
縣革命烈士紀念館
獎牌
縣福利院
高村鎮敬老院
義工在行動
萬載得勝鼓參加全國民間鼓舞鼓樂大賽
蘇維埃湘鄂贛省委舊址
萬載儺舞赴張家港參加第二屆長江流域民族民間藝術節
位於縣城中心的萬佛寺
享有“華東第一地下長河”之稱的竹山洞
九龍漂流
夏布製作工藝中的檢鉸
夏布製作工藝中的編織
土紙製作工藝中的洗漿
四十里山風光
百合文化周文藝晚會
百合花開分外艷
百合系列產品
參加《萬載縣誌》初審會人員合影
參加《萬載縣誌》複審會人員合影
序
凡例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卷一 建置 區劃
第一章 地理與建置
第一節 地理位置
第二節 建置沿革
第二章 行政區劃
第三章 街道鄉鎮
第一節 康樂街道
第二節 黃茅鎮
第三節 株潭鎮
第四節 潭埠鎮
第五節 雙橋鎮
第六節 三興鎮
第七節 羅城鎮
第八節 高村鎮
第九節 高城鄉
第十節 嶺東鄉
第十一節 馬步鄉
第十二節 赤興鄉
第十三節 仙源鄉
第十四節 茭湖鄉
第十五節 白良鄉
第十六節 鵝峰鄉
第十七節 白水鄉
附:萬載縣歷史上行政區劃地名彙編
卷二 自然 地理
第一章 地質 地貌
第一節 地質
第二節 地貌
第二章 山脈
第一節 山峰
第二節 岩洞
第三章 水文
第一節 地表水
第二節 地下水
第四章 氣候
第一節 氣象
第二節 農業氣候
第五章 土壤 礦藏
第一節 土壤
第二節 礦藏
第六章 野生動植物
第一節 野生動物
第二節 植物
第七章 自然災害
第一節 旱災
第二節 水災
第三節 凍害
第四節 大風、冰雹、強雷暴
第五節 地質災害
卷三 人口
第一章 人口變化
第一節 人口構成
第二節 人口分布
第二章 人口控制
第一節 計生政策
第二節 計生教育與管理
第三節 人口規劃
卷四 人民生活
第一章 收入
第一節 農民收入
第二節 城鎮居民收入
第二章 飲食 服飾
第一節 飲食
第二節 服飾
第三節 飾品
第四節 時尚
第三章 宅居 用具
第一節 宅居
第二節 家用器具
第四章 文化娛樂
卷五 城鎮建設
第一章 城鎮規劃
第一節 城市規劃
第二節 鄉鎮規劃
第三節 規劃管理
第二章 城市建設
第一節 舊城改造
第二節 道路改造與建設
第三節 市場建設
第四節 城市供水
第五節 城市排水
第六節 城市防洪工程建設
第七節 園林綠化
第三章 城市管理
第一節 城市交通
第二節 市容管理
第三節 衛生管理
第四節 亮化管理
第四章 鄉鎮建設
第一節 集鎮建設
第二節 村莊建設
卷六 建築業與房地產業
第一章 建築業
第一節 建築隊伍
第二節 建築市場管理
第三節 建築監理
第四節 建築設計
第五節 標誌性建築物
第二章 房地產業
第一節 公房管理
第二節 落實私房政策
第三節 房屋普查與產權產籍管理
第四節 住房制度改革
第五節 住房公積金管理
第六節 房地產開發
第七節 房地產市場管理
第八節 房地產交易
第九節 房地產評估
第十節 白蟻防治
卷七 環境保護
第一章 環境污染
第一節 水體污染
第二節 廢氣污染
第三節 固體廢棄物污染
第二章 環境治理與保護
第一節 污染治理
第二節 水土保持
第三節 生態農業和自然保護區的建設
第三章 環保監管
第一節 行政監管
第二節 環境監測
第三節 環保執法
卷八 農業
第一章 農業經濟改革
第一節 農業機構改革
第二節 森工企業改制
第三節 經營機制改革
第四節 經濟結構調整
第五節 農業產業化
第二章 種植業
第一節 耕地與作物分區
第二節 作物種植
第三節 農業科技
第四節 病蟲害防治
第五節 服務與監管
第三章 養殖業
第一節 畜禽
第二節 水產
第三節 疫病防治
第四章 林業
第一節 森林資源
第二節 營林造林
第三節 森林資源保護
第四節 林業資源管理
第五節 林場
第五章 水利
第一節 水利設施
第二節 灌溉
第三節 農村人畜飲水工程
第四節 水政管理
第六章 農業綜合開發
第一節 紅壤二期開發項目
第二節 農業綜合開發項目
第三節 有機農業
第七章 農業機械
第一節 農業機具
第二節 農機管理
第三節 農機供應
卷九 工業
第一章 工業所有制形式
第一節 國有工業
第二節 集體工業
第三節 個私工業
第二章 工業體制改革
第一節 經營機制改革
第二節 勞動制度改革
第三節 產權制度改革
第三章 主要行業
第一節 機械
第二節 化工
第三節 建材
第四節 五金製品
第五節 紡織服裝加工
第六節 日用陶瓷
第七節 造紙
第八節 印刷包裝
第九節 竹木加工
第十節 食品飲料
第十一節 電力
第十二節 煤炭
第四章 工業園
第一節 入園企業
第二節 經營與效益
第五章 省屬國營企業
第一節 江西工具有限責任公司
第二節 東華計量管理所
卷十 名優特產
第一章 名優特產品
第一節 工業產品
第二節 農林產品
第三節 畜牧產品
第四節 有機產品
第五節 食品
第六節 礦產品
第二章 名特產傳統工藝
第一節 爆竹製造工藝
第二節 夏布織造工藝
第三節 表芯紙生產工藝
第四節 扎粉加工工藝
第五節 水酒釀造工藝
第六節 紙扇製作工藝
卷十一 萬載花爆
第一章 生產
第一節 企業
第二節 品種
第三節 花爆製作
第二章 銷售
第一節 銷售市場
第二節 行銷機構
第三節 行銷方式
第四節 產業效益
第三章 管理與新技術套用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安全生產
第三節 新科技研製與套用
附:萬載花爆起源考
卷十二 交通 郵電
第一章 交通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交通管理
第三節 公路
第四節 橋樑
第五節 車站
第六節 運輸
第七節 公路養護
第八節 搬運裝卸
第九節 渡運
第二章 郵電
第一節 郵政
第二節 電信
第三節 移動通信
第四節 聯合通信
卷十三 商貿服務業
第一章 商業類型
第一節 國營商業
第二節 供銷合作
第三節 集體商業
第四節 個體、私營商業
第二章 專項經營
第一節 化肥、農藥、農膜
第二節 石油
第三節 家用煤
第四節 菸草
第五節 食鹽
第六節 藥品、醫療器械
第七節 機電設備及金屬、建材、民爆器材物資
第三章 對外貿易
第一節 經營機構
第二節 出口商品
第三節 自營出口創匯
第四章 糧油
第一節 糧油收購
第二節 糧油銷售
第三節 糧油集市
第四節 糧油加工
第五節 飼料生產
第六節 糧油儲運
第七節 糧食體制改革
第五章 飲食、服務業
第一節 飲食業
第二節 服務業
卷十四 財稅 金融
第一章 財政
第一節 收入
第二節 支出
第三節 債券
第四節 管理體制
第五節 管理
第六節 財政扶貧
第七節 農村稅費改革
第八節 糧食直補和良種補貼
第九節 綜合辦證
第二章 稅務
第一節 稅收機構
第二節 地方稅務
第三節 國家稅務
第三章 金融
第一節 宜春銀監分局萬載監管辦
第二節 中國人民銀行萬載支行
第三節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萬載支行
第四節 中國工商銀行萬載支行
第五節 中國農業銀行萬載支行
第六節 中國銀行萬載支行
第七節 中國建設銀行萬載支行
第八節 萬載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
第九節 證券交易
附:古錢幣出土與研究
第四章 保險
第一節 財產保險
第二節 人壽保險
卷十五 經濟管理
第一章 計畫管理
第一節 計畫與執行
第二節 農業區劃
第三節 國家投資
第二章 物價
第一節 價格管理
第二節 物價監督檢查
第三節 價格認證
第四節 行政事業性收費管理
第三章 土地管理
第一節 土地調查與開發利用
第二節 建設用地管理
第三節 地籍管理
第四節 土地監察
第四章 礦業管理
第一節 礦產開發
第二節 礦業管理與治理
第三節 礦產資源保護
第五章 統計管理
第一節 工業普查
第二節 人口普查
第三節 第三產業普查
第四節 農業普查
第五節 基本單位普查
第六節 經濟普查
第七節 農村抽樣調查
第六章 審計監督
第一節 國家審計
第二節 內部審計
第三節 社會審計
第七章 工商行政管理
第一節 工商登記管理
第二節 市場管理
第三節 公平交易執法
第四節 商標廣告管理
第五節 經濟契約管理
第六節 個體私營管理
第七節 消費者權益保護
第八章 質量技術監督
第一節 質量管理
第二節 標準計量工作
第三節 質量監督與打假
第四節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
第九章 安全生產監督
第一節 安全生產管理
第二節 安全生產培訓與宣傳
第三節 安全生產事故
卷十六 中國共產黨萬載縣委員會
第一章 黨員代表大會
第一節 代表產生
第二節 代表會議
第二章 縣委員會
第一節 縣委全委會
第二節 常委會
第三章 重要決策
第四章 紀檢 監察
第一節 廉政建設
第二節 糾風工作
第三節 執法監察
第四節 違紀案件查處
第五章 組織
第一節 黨組織建設
第二節 黨員、幹部管理
第三節 老幹部管理
第四節 關心下一代工作
第六章 宣傳
第一節 理論學習與教育
第二節 新聞管理與宣傳
第三節 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
第七章 統戰
第一節 民主黨派工作
第二節 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工作
第三節 民族工作
第八章 縣委黨校
第一節 短期培訓
第二節 函授教育
第三節 教學科研
第九章 其他黨務
第一節 對台工作
第二節 史志工作
第三節 信訪工作
第四節 精神文明建設
第五節 機要 保密 信息
卷十七 萬載縣人民代表大會
第一章 人民代表與代表大會
第一節 代表產生
第二節 代表大會
第二章 大會常務委員會
第一節 常委組成
第二節 常委會議
第三章 職權行使
第一節 依法行使決定權
第二節 依法行使監督權
第三節 依法行使任免權
第四節 歷屆議案、建議辦理
第四章 指導鄉鎮人大工作
卷十八 萬載縣人民政府
第一章 政府機構
第一節 縣直職能部門
第二節 鄉鎮政府機構設定
第三節 縣直事業單位
第二章 施政
第一節 縣人民政府全體會議
第二節 縣人民政府常務會議
第三節 縣長辦公會議
第四節 政府職能轉變
第五節 施政措施
第三章 外事與僑務
第一節 外事工作
第二節 僑務與港澳台人士工作
第四章 宗教管理
第一節 管理
第二節 佛教
第三節 基督教
第五章 檔案管理
第一節 館藏
第二節 檔案開放
第三節 升級管理
第六章 招商協作
第一節 辦事處
第二節 經濟洽談
第三節 外資引進
第七章 機關事務管理
第一節 縣黨政大樓建設與管理
第二節 機關人員住房建設
卷十九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江西省萬載縣委員會
第一章 政協委員及會議
第一節 政協委員
第二節 全體會議
第三節 政協內設機構及職責
第二章 常務委員會
第一節 常委組成
第二節 常委會議
第三節 主席會議
第三章 專門委員會
第一節 專門委員會設定
第二節 專門委員會主要任務
第三節 專門委員會工作
第四章 提案工作
第五章 視察與調查
第一節 視察
第二節 專題調查
第六章 文史資料征編
第一節 資料徵集
第二節 資料彙編
第七章 鄉鎮(街道)政協活動組
第一節 活動組設定
第二節 活動組工作
第八章 縣際聯誼會
卷二十 民主黨派 社會團體
第一章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萬載縣總支委員會
第一節 組織建設
第二節 參政議政
第三節 服務社會
第二章 中國農工民主黨萬載縣總支委員會
第一節 組織建設
第二節 參政議政
第三節 服務社會
第三章 萬載縣總工會
第一節 工會代表大會
第二節 組織建設
第三節 主要活動
第四章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萬載縣委員會
第一節 團代會
第二節 主要活動
第五章 萬載縣婦女聯合會
第一節 婦代會
第二節 主要活動
第三節 萬載縣女領導幹部聯誼會
第六章 萬載縣工商業聯合會
第一節 工商聯代表大會
第二節 鄉(鎮)分會
第三節 萬載縣總商會
第七章 萬載縣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第一節 文聯代表大會
第二節 文藝活動
第八章 萬載縣哲學社會科學學會聯合會
第一節 社聯代表大會
第二節 學術研究與成果
第九章 萬載縣科學技術協會
第一節 科協會員代表大會
第二節 科普活動
第十章 萬載縣歸國華僑聯合會
第一節 歸僑僑眷代表大會
第二節 僑務活動
第十一章 萬載縣殘疾人聯合會
第一節 殘疾人代表大會
第二節 殘疾人調查
第三節 護殘助殘活動
第四節 康復
第五節 培訓就業
第十二章 其他組織
第一節 萬載縣消費者協會
第二節 個體私營經濟協會
第三節 萬載縣紅十字會
第四節 萬載縣衛生工作者協會
第五節 萬載縣集郵協會
第六節 萬載縣計畫生育協會
第七節 白水百合協會
卷二十一 民政
第一章 基層組織建設
第一節 村(居)委會建設
第二節 社區建設
第二章 優撫安置
第一節 擁軍優屬
第二節 撫恤補助優待
第三節 退伍軍人安置
第三章 社會救濟
第一節 救災救濟
第二節 社會福利
第三節 城鄉居民基本生活保障
第四節 捐贈
第四章 社會事務
第一節 婚姻登記
第二節 殯葬改革
第三節 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救助
第四節 收養登記
第五節 社會團體登記
第五章 老齡工作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老年人統計
第三節 老年人活動
第六章 革命老根據地建設
第一節 扶助建設
第二節 扶貧開發
第三節 幹部扶貧幫困
卷二十二 人事勞動
第一章 人事工作
第一節 人事制度改革
第二節 公務員管理
第三節 機構編制與管理
第四節 職稱評聘
第五節 幹部管理與調配
第六節 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就業
第二章 勞動管理
第一節 勞動制度改革
第二節 勞動保護與安全監察
第三節 勞動爭議仲裁
第四節 中介服務與勞務輸出
第三章 社會保障
第一節 社會保險制度改革
第二節 社會保障
第四章 工資福利
第一節 工資構成
第二節 工資調整
第三節 職工福利
第五章 退休管理
第一節 幹部
第二節 職工
卷二十三 政法
第一章 綜合治理
第一節 維護社會穩定
第二節 防範和處理邪教
第二章 公安
第一節 機構設定
第二節 刑事偵破
第三節 治安管理
第四節 戶政管理
第五節 居民身份證管理
第六節 法醫鑑定
第七節 監所管理
第八節 交通管理
第九節 “110”報警服務
第三章 檢察
第一節 刑事檢察
第二節 經濟檢察
第三節 法紀檢察
第四節 控告申訴檢察
第五節 訴訟監督
第六節 檢察技術
第四章 審判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經濟審判
第三節 刑事審判
第四節 民事審判及調解
第五節 行政審判
第六節 審判監督
第七節 案件執行
第五章 司法行政
第一節 法制宣傳
第二節 人民調解
第三節 律師事務
第四節 公證
第五節 安置幫教
第六節 法律服務
卷二十四 軍事
第一章 萬載縣人民武裝部
第一節 義務兵役制
第二節 徵兵
第三節 民兵
第二章 武裝警察
第一節 執勤
第二節 訓練
第三節 警民共建
第三章 消防
第一節 消防管理
第二節 滅火救災
卷二十五 文化與傳媒
第一章 文化管理
第一節 音像市場
第二節 書報刊市場
第三節 娛樂市場
第四節 演出市場
第五節 網路文化市場
第六節 市場整治
第二章 民眾文化
第一節 文化網路
第二節 文藝匯演、調演
第三節 藝術培訓
第四節 展覽
第五節 業餘演出團體
第三章 文藝創作
第一節 文學創作
第二節 藝術創作
第四章 電影
第一節 放映單位
第二節 影片發行
第三節 電影放映
第四節 影院建設
第五節 電影(電視劇)拍攝
第五章 戲劇
第一節 萬載縣花燈戲劇團
第二節 萬載花燈戲
第六章 廣播 電視
第一節 廣播電視網路
第二節 廣播電視節 目
第三節 廣電行業管理
第七章 民俗文化
第一節 萬載儺舞
第二節 儺戲
第三節 萬載得勝鼓
第四節 萬載龍燈
第五節 萬載花燈
第八章 圖書
第一節 藏書
第二節 圖書借閱
第三節 館室建設
第四節 書店
第九章 文物
第一節 文物普查
第二節 歷史文物
第三節 革命紀念館舍建設
第四節 館藏文物
第五節 文物保護與利用
卷二十六 教育 體育
第一章 教育管理
第一節 教育行政管理
第二節 教學研究
第三節 電化教育
第四節 教育經費
第五節 教師職稱評聘
第六節 教育督導
第七節 教育基金和獎學金
第八節 教育體制改革
第二章 基礎教育
第一節 幼兒教育
第二節 國小教育
第三節 特殊教育
第四節 國中教育
第五節 高中教育
第三章 職業技術教育
第一節 職業中學
第二節 衛生學校
第四章 成人教育
第一節 職工學校
第二節 函授、電視大學、自學考試
第三節 掃盲
第五章 教師
第一節 教師隊伍
第二節 教師招聘
第三節 教師素質
第四節 教師待遇
第五節 師資培訓
第六章 校園建設
第一節 六配套與集資辦學
第二節 危房改造
第三節 捐資辦學
第四節 學校建設
第七章 社會辦學
第一節 私立幼稚園
第二節 私立中學
第八章 體育
第一節 體育設施
第二節 學校體育
第三節 民眾體育
第四節 競技體育
卷二十七 科學技術
第一章 科技管理
第一節 科研項目管理
第二節 科技情報管理
第三節 科技市場管理
第二章 科技成果
第三章 科技推廣與套用
卷二十八 醫藥衛生
第一章 醫藥衛生制度改革
第一節 管理制度改革
第二節 人事制度改革
第三節 醫療制度改革
第四節 分配製度改革
第二章 醫療網點
第一節 縣直醫療機構
第二節 鄉鎮衛生院
第三節 村級衛生所與私營診所
第四節 其他醫療機構
第三章 經費 設施
第一節 經費
第二節 房舍
第三節 床位
第四節 醫療設備
第四章 防疫 保健
第一節 衛生監督
第二節 疾病控制
第三節 婦幼保健
第五章 行政管理
第一節 藥政管理
第二節 醫政管理
卷二十九 旅遊
第一章 景區 景點
第一節 “綠色”景觀
第二節 “紅色”景觀
第三節 “古色”景觀
第二章 開發與建設
第一節 規劃設計
第二節 景區、景點建設
第三章 管理與效益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行業管理
第三節 效益
卷三十 人物
第一章 傳記
辛鐘靈
楊甫生
鐘容
喻耀離
巫德久
黃鶴輝
李生啟
辛德
辛國志
羅章
王定一
劉實
杜平
辛植柏
鄭壽才
謝勝坤
吳振傑
張興華
張興盛
龍躍
劉惠農
彭盛
王海
李德勝
張翼翔
沈新發
張水泉
王宗槐
龍勝
鄭鼎盛
楊一青
羅琳
時武臣
王九貴
王永貴
朱月英
汪勇輝
鐘桂林
第二章 簡介
第一節 萬載籍在外人士
唐厚美
王興
劉亮生
周文安
辛滬光
宋洪根
楊豹
梁勇
宋軍
羅海曦
陳達恆
朱和平
辛洪波
賴克方
梁勇
第二節 萬載縣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
張盛華
劉國賢
劉心格
第三節 萬載縣1986~2006年曆屆縣委書記、人大主任、縣長、政協主席
傅福山
陳雲恆
藺萬揚
袁步梧
姚發野
李炳生
陳高升
李根榮
王金根
游從煥
聶炳成
歐陽包生
李維國
黃文知
傅文杰
彭熾萍
劉定明
翟明
郭安
孫國琴
陳曉平
第四節 萬載縣國務院津貼享受者、全國勞動模範
劉國賢
龍康勝
辛勝發
第三章 人物名錄
第一節 中共萬載縣委書記、副書記、常委名錄
第二節 萬載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正副主任名錄
第三節 萬載縣人民政府正副縣長名錄
第四節 政協萬載縣委員會正副主席名錄
第五節 萬載縣人民法院院長、檢察院檢察長名錄
第六節 1986~2005年萬載籍在外人士名錄
第七節 萬載縣榮獲省部級以上先進個人名錄
第八節 1986~2005年部、委、辦、局主要負責人名錄
第九節 1986~2005年鄉鎮(街辦)書記、鄉鎮長(街辦主任)名錄
第十節 1986~2005年萬載縣副高以上職稱人員名錄
附1 歷朝萬載縣官
附2 歷朝萬載進士
附3 歷朝萬載舉人
附錄
一、檔案選錄
1.關於進一步推行承包經營責任制、深化企業內部配套改革的意見
2.關於頒發《萬載縣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實施方案》《萬載縣公有住房出售暫行實施辦法》的通知
3.關於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決定
4.萬載縣普及九年義務教育規劃實施細則
5.關於實施萬載縣黨政機構改革方案的通知
6.關於印發《萬載縣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施辦法》的通知
7.關於加快國有企業改制工作的決定
8.關於推動全民創業 加快富民強縣的暫行辦法
二、勘界檔案
三、續志文選
四、上屆縣誌勘誤
《萬載縣誌》(1986~2005)編纂委員會
《萬載縣誌》(1986~2005)編輯部
《萬載縣誌》(1986~2005)其他工作人員
《萬載縣誌》(1986~2005)審定單位
《萬載縣誌》(1986~2005)審稿人員
編後記
著作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