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源馬鈴薯

萬源馬鈴薯

萬源馬鈴薯,四川省達州市萬源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萬源土壤多為海相層積矽質膠結岩發育的乾鵝包地,肥力水平較高,呈微酸性,有機質豐富,水溶態、可交換態、有機態硒含量較大,土壤中還富含鋅、銅等微量元素,適宜種植馬鈴薯。萬源馬鈴薯,薯型圓形或橢圓形,表皮麻紋、黃皮黃肉或白皮白肉,芽眼較淺,適宜鮮食菜用。煮食時,香味四溢,口感香而滑潤,風味獨特,烹菜時香味散於屋內,口感較好,不易斷裂。

2009年05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萬源馬鈴薯”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萬源馬鈴薯
  • 產地名稱:四川省達州市萬源市
  • 品質特點:表皮麻紋、黃皮黃肉
  • 地理標誌: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國家農業部2009年第1208號公告
  • 批准時間:2009年05月27日
產品特點,品質特性,營養價值,產地環境,土壤地貌,水文情況,氣候情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萬源馬鈴薯,薯型圓形或橢圓形,表皮麻紋、黃皮黃肉或白皮白肉,芽眼較淺,適宜鮮食菜用。煮食時,香味四溢,口感香而滑潤,風味獨特,烹菜時香味散於屋內,口感較好,不易斷裂。

營養價值

萬源馬鈴薯尤以澱粉、硒元素、蛋白質、鐵、維生素的含量為豐富。澱粉含量一般在15.5-20.6%,硒含量≥0.5微克/100克,蛋白質1.5-2.3%,脂肪0.3-1.1%、粗纖維0.3-0.8毫克/100克,另含人體所必須的8種胺基酸。
萬源馬鈴薯萬源馬鈴薯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萬源市境內山巒重疊,溝壑縱橫,海拔高差大,相對高差達2000米,大部分地方海拔600-1400米,占幅員面積的83%。地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地貌類型主要為山地。萬源市現有耕地面積60.5萬畝,其中田19.3萬畝。土壤兼有深丘、低、中、高山多種地貌,西、南部多桌狀方山、台地,東、北部多為深切割單斜山,地域差異明顯。萬源土壤多為海相層積矽質膠結岩發育的乾鵝包地,肥力水平較高,呈微酸性,有機質豐富,是全國三大富硒地區之一,水溶態、可交換態、有機態硒含量較大,與中國生態景觀土壤中硒的水溶態含量臨界值相近,土壤中還富含鋅、銅等微量元素。土壤按成土條件、成土過程、理化性質和生產能力分為6個土類、13個亞類、29個土屬、64個土種、88個變種。其中水稻土占38.6%、紫色土占23.8%、潮土占0.4%、黃壤占25.3%、山地黃壤占1.4%、石炭岩土壤占10.5%。土壤pH值在6.5-7.5之間,土壤有機質含量1.68-3.73%,全N0.96-1.72%,鹼解N92-190ppm,全P0.098-0.124%,速效P3.4-5.7ppm,全K1.11-1.72%,速效K78-148ppm,且含硒0.5-12ppm。

水文情況

萬源市地處長江上游,素有“萬水之源”的美稱。境內主要河流有中河、後河、秦河,喜神河,肖口河,任河,白沙河等七條,分屬渠江、漢江兩大水系,全市流域2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2條,地表徑流為29.2億立方米,境內水資源總量為31.42億立方米。

氣候情況

萬源市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垂直地域性差異大。常年平均氣溫14.7℃,極端最高氣溫39.7℃,極端最低氣溫-9.4℃,年有效積溫4534℃,晝夜溫差大,利於馬鈴薯乾物質的積累;年均降雨量1246毫米,無霜期236.8天;日照時數為1474.4小時,馬鈴薯生長期光照達15兆焦/平方米,光照條件良好,適益馬鈴薯生長。
萬源馬鈴薯萬源馬鈴薯

歷史淵源

萬源市是傳統的農業大縣,受地理位置和氣候特點影響,全市農民種植馬鈴薯有著較悠久的歷史,早在晚清就有農戶分散種植。民國時期(1912-1949年)開始大量種植,逐步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性馬鈴薯品種:米拉、太白、蠻子洋芋、大烏洋芋、大眼皮、紅坑、萬不爛、巴山白等近三十個地方性品種。建國後,農戶開始自行從高山開始往低山換種,20世紀70年代開始從東北地區、萬縣等地調入馬爾科、巫山洋芋、東北洋芋等品種換種、擴繁。
1976年,萬源市成立萬源縣農科所,1977年在省科委的統一安排下,由省農科院作栽所對全省川北盆周山區及甘阿涼地區的農科人員進行了馬鈴薯鏡檢脫毒培育脫毒馬鈴薯種薯的推廣工作,縣農科所隨即開展了該項科學試驗工作,在縣農科所實驗室進行了馬鈴薯莖尖鏡檢脫毒工作,在三角瓶內培養出了脫毒小苗。
1998年,萬源市引進脫毒馬鈴薯良種進行大量的試驗、示範、高產攻關和大面積推廣,脫毒馬鈴薯逐步取代了過去使用多年、種性退化嚴重、產量極低的品種。萬源市主要推廣品種有大西洋、費烏瑞它、早大白、克新一號、秦芋30號、壩薯10號、鄂薯3號、鄂薯5號、川育早、川育56等食用、加工不同用途的早、中、晚熟系列品種。在多年種植生產的實踐中,萬源市已總結推廣了以馬鈴薯栽培、病蟲害綜合防治等為主要內容的一系列高產栽培技術,培育出了一大批高產典型及科技示範點(片),積累了豐富的科學栽培經驗,形成了配套完善的栽培體系。
1999年,萬源市農業局在八台鄉天池壩村進行脫毒馬鈴薯高產攻關試驗,經省、地有關專家實地測產驗收,畝產達到3636.5公斤。
萬源馬鈴薯萬源馬鈴薯

生產情況

2000年,萬源市在太平鎮鞠家壩村進行試產,畝產達到4230.3公斤。
2008年,萬源市在全省糧油高產創建活動中,萬源市馬鈴薯高產攻關淨作畝產最高達4931公斤,平均畝產4657.5公斤。
截至2014年5月,萬源市馬鈴薯種植面積27萬畝,年產50萬噸。
萬源馬鈴薯萬源馬鈴薯

產品榮譽

2009年05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萬源馬鈴薯”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萬源馬鈴薯萬源馬鈴薯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萬源馬鈴薯劃定的地域保護範圍為四川省萬源市境內,全市52個鄉鎮371個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07°29′-108°31′,北緯31°39′-32°20′。

質量技術要求

  • 生產技術要求
(1)地塊選擇:在全市各鄉鎮選擇土壤肥沃、耕性良好的土壤,耕層良好的土壤,耕層土壤細碎、疏鬆、地面平整、排水良好的地塊適宜的pH值5.0-7.0,前作大豆、菠菜較為適宜,禁忌與茄科作物連作。
(2)品種選擇:選擇適應當地生態條件且經審定推廣的優質、抗逆性強的高產品種,主要有:中薯3號、費烏瑞它、秦芋30、鄂薯5號、大西洋、早大白、壩薯10號等。種薯播前要進行精選。
(3)生產過程管理:
A、精細整地,合理密植要求土壤耕深0.7-0.8尺,整細耙平,去除石塊,開廂起壟,理好排水溝。淨作地規格(1-1.2)×(0.7-0.8)尺,畝植8000-8500窩,帶植地畝植3500-4000窩。
B、施肥
畝用優質農家肥2500-3500千克、磷肥50千克或複合肥100千克作底肥。出苗後及時追肥提苗,畝施1500千克清糞水加碳銨10-15千克或尿素6-8千克。
C、生產過程管理:為加強萬源市馬鈴薯農產品地理標誌各項工作,使馬鈴薯產品質量達到綠色食品標準要求,生產高標準高質量的馬鈴薯,完善質量控制體系,特制定以下各項管理制度,進行生產過程管理。一是基地生產管理制度。二是農業投入品種管理制度。三是技術指導和推廣制度。四是培訓制度。
(4)產品收穫:待地上部莖葉全部由綠變黃、塊莖停止膨大後,根據鮮薯上市或交售、貯藏時間適期收穫。收穫前一周殺秧,收穫的鮮薯先要充分攤晾,待薯皮木栓化後方可運輸、貯藏。
(5)生產記錄要求:對生產地點,土壤耕作茬口,所使用農機具,所施用肥料名稱、施肥方式、施肥時間、施肥量,施用農藥名稱、施藥方式和施藥時間,收穫、倉儲、銷售等項目的日期等進行詳細的記錄。
  • 產品質量安全規定
基地符合國家生產無公害馬鈴薯生產條件:環境質量達到NY5010-2002標準,產品質量達到無公害食品薯芋類蔬菜NY5221-2005標準。
  • 包裝標識等相關規定
(1)包裝:在包裝方式上採用箱式包裝和袋式包裝兩種。
(2)標識:標誌使用人應在其產品或其包裝上統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萬源馬鈴薯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註型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