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全平原

秦漢時,飛雲江河口北岸在集雲山南麓,南岸在平陽縣昆陽鎮的橫嶼山麓。 三國吳赤烏二年(239)吳國以橫嶼為中心的港灣,設橫嶼船屯,為當時主要的造船和水軍訓練基地;周圍停泊萬隻船肪,古有“萬船”之稱。後港灣淤成陸地,仍沿用“萬船”的諧音,改稱“萬全”垟(飛雲江南岸閣巷,林垟,宋埠,榆垟,鄭樓等鄉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萬全平原
  • 所屬地區飛雲江河口北岸在集雲山南麓
  • 記載:《游赤石進帆海》
  • 由來:“萬船”的諧音
秦漢時,今市區的邵公嶼(今市區東部)、西山、隆山、煙墩山等,與今飛雲江河口外的上乾山、雙桃尖、鳳凰山、丁山等島一樣,均為河口外的島嶼。
東漢時飛雲江河口退至今城關大沙堤、小沙堤、浦后街一帶,邵公嶼、西山、隆山、煙墩山周圍淤成陸地。這片陸地的西部桐浦、碧山、潮基、仙降、馬嶼、曹村等地至平陽坑以東均為古海灣,淤積成陸時間則比前者較早。今50米以下的平原,都為當時古海灣的淺海灘,海退時,逐漸淤成海積、沖積平原。
飛雲江河口與甌江河口之間的沿海一帶,為海灣相沉積物基底上發育而成的淤積平原,為今溫瑞平原南部。大羅山北部,白石山東部均為古海灣湖相平原,古海灣由經潮流帶來的泥沙逐步填淤。在淤積過程中,歷史上先形成瀉湖型湖泊,今麗岙的帆游一帶尚留有遺蹤,南朝謝靈運《游赤石進帆海》詩中所稱的“帆海”,即為此處。大羅山北部至今塘下鎮一帶,六朝時亦為湖泊、沼澤地,後淤成陸地。大羅山南仙岩、梅頭、場橋、海安、鮑田、塘下、至莘塍均為海積平原,今平原上的人工河均在當時自然瀉河的基礎上,開鑿、疏浚而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