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沃倫·安德森(Philip Warren Anderson,1923年12月13日印第安納波利斯),美國物理學家,1977年與內維爾·弗朗西斯·莫特和約翰·哈斯布魯克·范扶累克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基本介紹
生平,著作,
生平
菲利普·安德森出生於印第安納波利斯並且在伊利諾州的厄巴納度過他的童年。 1940年他從厄巴納的高級中學畢業。 之後他跑到哈佛大學完成了的學士學位並進入研究所。 在約翰·凡扶累克的指導下學習物理。 戰爭期間,安德森曾在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待上一段時間。
1949年到1984年,安德森任職於新澤西的貝爾實驗室,廣泛地研究了凝態物理的許多問題。 這段期間他發現了局部化(Anderson localization)的概念; 寫下了安德森哈密頓算符以描述過渡金屬系統中的電子。 另外他還建議粒子物理學家尋找產生粒子質量的機制(後來所謂的希格斯機制); 發展了超導體BCS理論中的計算方法。 1963年,安德森被選為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
1967年到1975年,安德森在劍橋大學擔任理論物理學的教授。 1977年,由於“對磁性和無序體系電子結構的基礎性理論研究”他與內維爾·莫特、約翰·凡扶累克一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這個研究為電子元件開關與記憶的技術提供了理論基礎,對於後來電腦發展有重要貢獻。 1982年他獲得了美國國家科學獎章。 自1984起,他從貝爾實驗室退休,到了普林斯頓大學主持約瑟·亨利物理教授席位。
2006年何塞·索勒的一份分析統計比較了論文參考文獻與引用數,指出安德森是世界上最有“創造力”的物理學家。
著作
1963年 《Concepts in Solids》 ISBN 9810232314
1984年 《Basic Notions in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ISBN 0201328305
1994年 《A Career in Theoretical Physics》 ISBN 9812388664
1997年 《The Theory of Superconductivity in the High Temperature Cuprates》 ISBN 0691043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