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協和大學博物館隸屬於華西協和大學,是一家圖書館及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華西協和大學博物館
- 外文名:The Lamont Library and Harvard-Yenching Museum
- 地理位置:四川省
- 隸屬單位:華西協和大學
華西協和大學博物館隸屬於華西協和大學,是一家圖書館及博物館。
華西協和大學博物館隸屬於華西協和大學,是一家圖書館及博物館。華西協和大學博物館,又名懋德堂,英文名The Lamont Library and Harvard-Yenching Museum,系美國賴孟德氏為紀念其子捐建...
華西協和大學圖書館 華西協和大學圖書館,又名懋德堂,英文名The Lamont Library and Harvard-Yenching Museum,系美國賴孟德氏為紀念其子捐建,兩層樓,建成後即為圖書館及博物館。 現為四川大學華西校區校工會辦公室。
華西校區第四教學(合德堂)華西校區第四教學(合德堂),由加拿大(英美)美道會為紀念最早到中國西南地區傳教的赫斐氏所建,故又稱赫斐院。建成時為物理系、數學系、農學院、宗教系教室,現為四川大學華西校區第四教學樓。華西校區第五教學樓(原華西協和大學教育學院)華西校區第五教學樓,1928年竣工,為原華西...
主要有:天津的北疆博物院(法國,1913)、台北的台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附屬紀念博物館(日本,1915)、旅順的關東都督府滿蒙博物館(日本,1916)和成都華西協和大學博物館(美國,1919)等。中國人創辦博物館開始於19世紀70年代,主要是為配合學習西方自然科學技術知識而設立的。1876年京師同文館首先設博物館。1877年後,...
四川大學華西校區圖書館對西南、西北地區的高校和社會各界讀者開放,為促進西部地區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優質的文獻信息服務。變遷歷史 前身是1910年的華西協和大學圖書館。初建時,由於沒有全時工作的館員,圖書館內收藏的文獻數量極少。1926年由美國人賴孟德捐資後,面積為3075平方米的圖書館正式落成,並且文獻數量...
四川大學考古文博學院,2020年10月31日揭牌成立。四川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是全國高校中第四個文博考古學院。四川大學考古學科最早可追溯到1930年代華西協和大學博物館對於三星堆遺址的首次發掘,是近代中國考古學的先驅之一,迄今已近90年的歷史。四川大學的考古專業由著名考古學家徐中舒、馮漢驥於1960年創建,是全國首批開設...
現為四川大學華西校區第六教學樓。懋德堂 1926年竣工,為原華西協和大學圖書館及博物館又名懋德堂,英文名The Lamont Library and Harvard-Yenching Museum,系美國賴孟德氏為紀念其子捐建,兩層樓,建成後即為圖書館及博物館。 現為四川大學華西校區校工會辦公室。明德樓 生日:1951年開始修建,1954年落成 年齡:...
第一節 華西協和大學博物館:民國時期西南邊疆考古 一、草創:戴謙和時期(1919—1933年)二、發展:葛維漢時期(1933—1940年)三、鼎盛:鄭德坤時期(1941—1947年)第二節 雲南省博物館:“中原—邊陲”模式的新拓展 一、“歸漢”:器物敘述的滇國歷史 二、多元的邊疆:民族考古的新視野 第三節 楚雄彝族博物館:挑戰...
博物館學研究 博物館文化產品設計中的美學訴求 中西學術互動之典範——以華西協和大學博物館葛維漢與林名均為例 縣博物館發展模式新論 建設中國式生態博物館的思考 “絲綢之路-大西北遺珍”展覽啟示錄 試析“復興之路”基本陳列中內容設計與形式設計的有機統 中國古代戲台展內容設計的多維度策劃思維 藏品動態信息數位化...
華西辦公樓又名懷德堂(The Whiting Memorial Administration Building),為原華西協和大學事務所。1915年動工,1919年建成,由英國建築師弗烈特·榮杜易(Fred Rowntree,他同時也是整個華西校園的規劃設計者)設計,美國人羅恩甫捐建。老圖書館又名懋德堂(The Lamont Library and Harvard-Yenching Museum),系美國賴孟德氏...
華西協合大學新辦和恢復了有關專業,成立了自然博物館、大學醫院,探索了醫、教結合及文、理、醫、牙醫學相互滲透等問題,在調整中開始了新的征程。當時的國民黨統治區政治腐敗、經濟凋敝、民不聊生,嚴重影響了學校的正常工作。在全面內戰爆發後,華大的師生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衝破黎明前的黑暗,迎來了解放。
四川大學校史展覽館是位於四川大學望江校區聽荷池畔的校史展覽館,始建於1937年,總建築面積約5500平方米,為T字型三層建築物。四川大學校史展覽館最早為原國立四川大學圖書館,後曾改為四川大學博物館。2006年,為紀念四川大學110周年校慶,改建為校史展覽館。通過館藏的珍貴實物、歷史圖片和相關的說明文字,向參觀者...
1938年春到1942年夏,張世文在華西協和大學歷史社會學系任講師和副教授,開設“社會學概論”、“社會調查”、“統計學”、“農村社會學”等課程。在此期間,他被聘為四川省生產計畫委員會委員,專就自流井鹽業生產作過專門的調查。而從1942年夏到1946年,張世文轉任金陵女子文理學院社會學系副教授,講授“社會學概論...
該館的昆蟲標本先後由程淦藩教授(蟬科分類學家)和齊兆生、夏師我等先生在原金陵大學及四川成都華西協和大學(農林生物系)工作期間采於四川峨眉、灌縣、松潘等地,黃其林教授(毛翅目分類學家)和周孝剛先生在江蘇南京等地,以及丁錦華教授(飛虱科分類學者)、張芝莉研究員(蠐螬分類學者)、鐘覺民、田立新、楊...
《四川陶器入門》(英文版,華西協和大學博物館1945年油印本)《美術大辭典》(鄭德坤等編譯,[台灣]藝術家出版社1988年版)《鄭德坤古史論集選》(商務印書館2007年11月出版,該論文集的編輯工作由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中國考古藝術研究中心負責,所選的內容包括:水經注研究、歷史地理與民族、史前考古、文物...
成恩元先生自從1947年入華西協和大學博物館,就與博物館結下了終生之緣。四十二年來,他為川四川大學博物館耗盡心血,在博物館建設以及藏品的蒐集、鑑定、研究、展覽和宣傳各個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先後蒐集、選購、鑑定了上萬件字畫、拓片、石刻、錢幣、印章、工藝美術品和民族文物等藏品;1948年,他主持發掘...
當兩年後在成都的華西協和大學博物館的美國專家了解到這一發現,根據發現者提供的線索去布方發掘,挖了兩米多深,直到生土,發現些許陶片,也不知它們是何年何人所造所用,於是拿給當時在古史研究已蜚聲海內外的川籍歷史學家郭沫若鑑定,郭沫若先生憑藉敏銳的專業眼光,看出了這一發現的重要意義,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宋蜀華(1923— 2004) 四川成都人。1946年畢業於燕京大學社會學系,獲學士學位。同年考入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研究院,師從A.P.埃爾金攻讀人類學專業,獲碩士學位。生平簡歷 1949年回國後,任成都華西協和大學考古及民族學博物館助理研究員。1952年起在中央民族學院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1981-1986年任副院長。1985年被聘為...
1947年,考入華西協和大學理學院生物系。1950年,被劉承釗推薦到華西協和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半工半讀,擔任其研究助理。1951年,任哈爾濱醫科大學生物科教員、助理教授。1954年,調回母校(現四川大學華西醫學院)擔任教學工作。1965年,調到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歷任研究室主任,生物所副所長,研究員。1973年,...
1937 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應中英庚款和四川大學協聘,任四川大學歷史系教授,從40年代起,他先後還在樂山武漢大學、成都燕京大學、華西協和大學、南京中央大學執教。1949年以後除繼續擔任川大教授外,併兼西南博物館和四川博物館館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國務院古籍整理小組顧問、四川省歷史學會會長、中國...
從1934年起,先後在河南大學、西北大學、華西協和大學、湖南大學等校經濟系任教授。新中國成立後,先後在湖南大學、中南財經學院、湖北大學任教。先後被選為第五、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1978年起,任中國革命博物館顧問。著有《中國國民經濟史》《中國職工運動狀況(1928年—1930年)》《椿園載記》等,譯有《康德...
1979年任中國革命博物館顧問,一級教授。1912年入長沙第一聯合中學就讀,1915年入長沙長郡中學,與同在長沙就讀的毛澤東結為好友,被稱譽為“管鮑之交,後無來者”。1919年參與五四運動,在火燒趙家樓事件中身先士卒。自1934年起,羅章龍先後出任河南大學、西北大學、華西協和大學、湖南大學等的經濟學系教授。在1949...
1926年畢業於國立東南大學外國語文系。1936年赴英國留學,先後在牛津大學人類學系、倫敦大學圖書館學科學習。1938年回國後任雲南大學文史系副教授,後又任華西協和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金陵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兼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以及開明書店編輯等職。解放後,1952年起任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1977年起改屬...
周惠梅,女,主任醫師,呼吸科主任,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中共黨員,2000年畢業於華西醫科大學(現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獲醫學博士學位。從事呼吸專業臨床、科研及教學工作24年。曾在四川省醫科院附屬醫院、南京鐵道醫學院附屬醫院、華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北京協和醫院、南京鼓樓醫院和美國科羅拉多州猶太醫學研究...
1941年應聘到協和大學任教,講授中國通史、中國近代史、魏晉南北朝史、日本史和史學方法等。1942年編成出版《福建省農村社會經濟參考資料》一書。1944年,以在永安發現的農村契約文書為中心,出版專著《福建佃農經濟史叢考》。是年往閩福建學院任副教授,開設中國通史、中國經濟史、中國政治思想史等課。不久又到南平...
1979年任中國革命博物館顧問,一級教授。1912年入長沙第一聯合中學就讀,1915年入長沙長郡中學,與同在長沙就讀的毛澤東結為好友,被稱譽為“管鮑之交,後無來者”。1919年參與五四運動,在火燒趙家樓事件中身先士卒。自1934年起,羅章龍先後出任河南大學、西北大學、華西協和大學、湖南大學等的經濟學系教授。在1949...
民國七年(1918),出任國立成都高等師範附中主任,十三年(1924),受聘外國人創辦的“四川華西協和大學”總務主任、中文系主任兼圖書館中文部主任。他利用“哈佛基金”,充實了學校圖書及設備。協和大學校長讚揚他:“勞績卓越,辦事專勤,對人誠篤,訓導有方。”程昌祺晚年,遇上時局動盪,烽火四起,不堪政治紛擾,...
1938年,借讀於華西協和大學文學院歷史社會學系,學習政治經濟學和社會學。1939年3月,到達西安,被介紹到三原縣安吳堡青年訓練班學習;6月,被派到宜川第二戰區民族革命大學前鋒劇團工作,任戲劇宣傳股長。1940年1月,進入陝北公學院學習,並更名為“石 魯”;9月,任職於西北文藝工作團。1941年,任西北文藝工作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