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清宮景區

華清宮景區

華清宮景區,位於西安城東30公里,與“世界第八大奇蹟”兵馬俑相毗鄰。為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2007年)、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1982年)、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周、秦、漢、隋、唐等歷代帝王在此建有離宮別苑。因其亘古不變的溫泉資源、烽火戲諸侯的歷史典故、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西安事變”發生地而享譽海內外,成為中國唐文化旅遊標誌性景區。華清宮內集中著唐御湯遺址博物館、西安事變舊址—五間廳、九龍湖與芙蓉湖風景區、唐梨園遺址博物館等文化區和飛霜殿、萬壽殿、長生殿、環園和禹王殿等標誌性建築群。驪山海拔1302米,老母殿、老君殿、烽火台、兵諫亭、石瓮寺、遇仙橋等景點星羅棋布,“驪山晚照”是著名的“關中八景”之一。2015年1月,與“驪山”景區合併升級為“華清宮”景區。

2007年4月,華清宮景區推出的大型實景歷史舞劇《長恨歌》,成為中國旅遊文化創意產業的成功典範。2012年5月推出的多媒體影像劇《玄境長生殿》,成為傳統博物館數位化改造的新模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華清宮景區
  • 地理位置:陝西省西安市
  • 景點級別:AAAAA級
簡介,歷史沿革,主要景點,唐華清宮遺址博物館,西安事變舊址——五間廳,九龍湖,芙蓉園,唐梨園遺址博物館,老母殿,烽火台,所獲榮譽,

簡介

華清宮是唐代封建帝王游幸的別宮。背山面渭,倚驪山峰勢而築,規模宏大,建築壯麗,樓台館殿遍布驪山上下,是一座擁有一千多年歷史的北方古典園林。
華清宮景區位於西安城東30公里,與“世界第八大奇蹟”兵馬俑相毗鄰。為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2007年)、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1982年)、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周、秦、漢、隋、唐等歷代帝王在此建有離宮別苑。因其亘古不變的溫泉資源、烽火戲諸侯的歷史典故、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西安事變”發生地而享譽海內外,成為中國唐文化旅遊標誌性景區。華清宮內集中著唐御湯遺址博物館、西安事變舊址——五間廳、九龍湖與芙蓉湖風景區、唐梨園遺址博物館等文化區和飛霜殿、萬壽殿、長生殿、環園和禹王殿等標誌性建築群。驪山海拔1302米,老母殿、老君殿、烽火台、兵諫亭、石瓮寺、遇仙橋等景點星羅棋布,“驪山晚照”是著名的“關中八景”之一。2015年1月,與“驪山”景區合併升級為“華清宮”景區。

歷史沿革

華清池為溫泉湯池。遠在周代時是露天湯池,名“星辰湯”,秦時在此建“驪山湯”,北周武帝令大冢宰文護建造“皇湯池”。唐時即在此大規模修建宮苑,初名“湯泉宮”,後改“溫泉宮”。唐玄宗時,“治湯井為池,環山列宮殿”,建造了“華清宮”,而華清宮內的湯池,亦名為“華清池”。韋應物的《溫泉行》中有“蒙恩每浴華池水”之句。白居易《長恨歌》中更明確地寫道:“春寒賜浴華清池”。雖然華清宮於唐以後廢毀,但溫泉水卻常流不衰,使得“華清池”的名稱流傳至今。1956年8月6日,華清池被公布為陝西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解放前,華清池十分簡陋,僅有20多間房子,而且多為清時所建,衛生條件極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差不多每年都對華清池進行修繕。1955年,增加了單雙人浴池室數十間,1956年重修了貴妃池。1959年7月,西安市縣兩級政府組成陝西省臨潼縣華清池籌建處,對華清池進行大規模的擴建。此次擴建,是以唐華清宮風格並按照華清池所在地的具體條件進行設計的,總投資108萬元。就整個擴建工程由8月10日動工,歷時48天,到9月28日主體工程飛霜殿及其他27項工程全部竣工。今華清池西區的湖池、宮殿、亭台廊榭和東區一部分重大建築都是此次擴建工程完成的,由此確定了華清池的格局。1970年又於東區增建新浴池25間,1973年改建華清池大門,以後又實施了增建賓館、設定餐廳等一系列擴建工程,使華清池日益健全,吸引著四方遊客。今日的華清池功能“不似華清宮,勝似華清宮”,正如郭沫若在游華清池詩中所說:“華清池水色清蒼,此日規模越盛唐”。而更為重要的是,它不再是帝王尋歡作樂之處,而為廣大人民遊覽的樂園。郭沫若詩中所寫的“不僅宮池依舊制,而今民庶盡天王”道出了華清池今昔的實質性變化。
今日華清池,相當於唐華清宮的核心部分,大體分為西區和東區,東區又分為南北兩半部分。

主要景點

唐華清宮遺址博物館

矗立在華清宮的西南部,是我國目前唯一展示唐代皇家御用湯池的博物館。唐御湯遺址發現於1982年4月,經過三年多的發掘,在4600平方米發掘區內,清理出唐玄宗與楊貴妃沐浴的“蓮花湯”“海棠湯”、唐太宗沐浴的“星辰湯”以及“太子湯”“尚食湯”等五處皇家湯池遺址,同時出土的還有三彩脊獸、蓮花紋磚和新石器、秦、漢等時期的文物3000餘件。御湯遺址的發現是我國隋唐考古的又一重大成果,為研究我國沐浴史、封建等級制度和唐代宮廷建築提供了珍貴的實物史料。1990年9月,唐華清宮御湯遺址博物館向世人開放。1996年10月,唐華清宮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四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了更好的展示華清宮的歷史文物,2014年9月30日,博物館附設的珍寶館落成開放,是華清宮景區歷史上第一個精品文物展覽館,反映華清宮數千年歷史的通史陳列。展館除展示華清宮遺址出土的精品文物外,還將二樓作為西安事變專題展,向遊客展示西安事變相關的大量珍貴文物史料。

西安事變舊址——五間廳

位於華清池景區,因由5個單間廳房相連而得名。建於清朝末年,1900年慈禧西逃曾駐蹕於此。1934年曾加以修葺,成為高級官員遊覽休憩的場所。1936年10月、12月蔣介石二次入陝,以華清池為“行轅”,下榻五間廳,部署剿總計劃,引發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迄今,五間廳舊址的玻璃窗、牆壁上還保留有事變兵諫時發生激戰的彈痕,各房間辦公室用的桌子、椅子、床、沙發、茶具、火爐、地毯、電話等,均按原貌分別擺放。五間廳後的半山腰上存有“兵諫亭”,是當年事變攻占華清池時,蔣介石為躲避抓捕逃往驪山高處時的藏身之處,後被搜山部隊發現,扶掖下山,送往西安。1982年,西安事變舊址五間廳被列入中國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九龍湖

位於華清宮景區內,緊挨芙蓉湖景區,是1959年修建的人工湖——九龍湖景區。面積為530平方米的九龍湖,分成上下兩個湖,中間有長堤(九龍橋)東西橫貫。堤上西為晨旭亭,東為晚霞亭,相互對應,與上湖南岸的龍吟榭相映成趣。龍吟榭榭下伸一大龍頭,龍口泉水淙淙,長年不絕,所以取名龍吟榭。九龍橋上有八龍吐水,與龍吟榭下的大龍頭合為九龍之數,因而以九龍命名。九龍湖南岸和東岸,依次建有沉香殿、飛霜殿、宜春殿、宜春閣等仿唐宮殿,以紅色為主調,配以青松翠柏,垂柳草坪,碧波粼粼的九龍湖宛如瑤池仙境,沿湖四周殿宇對稱,廊廡逶迤,龍橋橫亘,柳蔭匝岸,令人賞心悅目。唐玄宗和楊貴妃視華清宮為第二帝宮,飛檐翹角、紅牆綠瓦的唐式建築——飛霜殿,就是他們的愛巢寢殿。唐玄宗每年十月至年底,都偕楊貴妃沐浴華清池,他們就住在這座充滿神秘色彩的飛霜殿中。據說,冬天,這裡經常漫天飛雪,但由於華清宮有地下溫泉,使地表溫度較高,熱氣上升,化雪為霜,故稱“飛霜殿”。

芙蓉園

華清宮遺址芙蓉園恢復項目是陝西省溫泉旅遊重點項目,2000年立項,2003年6月一期工程正式動工。工程分二期,一期工程規劃總占地面積32畝,總投資近億元,於2005年9月27日建成並向遊人正式開放了以“靜”態觀光為主的唐風唐韻濃郁的皇家園林區,增添了唐玄宗與楊貴妃“七夕盟誓”的“長生殿”、溫泉神女亭、芙蓉湖、得寶樓、果老藥堂、御茗軒等十餘處新景觀。

唐梨園遺址博物館

1994年在華清池園區基建過程中,發現了唐代建築遺址,經過考古專家兩年多的發掘,探明為唐華清宮梨園遺址,即是皇帝的隨駕御用弟子演出、下榻的場所。遺址出土文物800餘件。1996年梨園遺址博物館建成,對外正式開放。2004年、2017年經歷兩次改陳後,成為目前國內唯一以“唐梨園”文化為主題的,專題性遺址博物館。該博物館將書面歷史文化的“華清梨園”,以真實立體、涵蓋歷史的方式,主要展示了唐華清宮梨園小湯遺址及遺址全貌,以及出土文物。

老母殿

漢族民間傳說驪山老母曾在此山鍊石補天,並於唐玄宗時在此山之下向李筌傳授《陰符經》秘義,老母仙逝之後,人們將其葬於驪山之陽,又於驪山西繡嶺第二峰上修建了一座女媧祠,以為紀念,後人逐漸改稱曰老母殿。

烽火台

位於驪山西繡嶺第一峰上,是驪山最高處,也是整個驪山景區的亮點之一,是絕佳的賞景地點。歷史上周幽王“烽火戲諸侯,一笑失天下”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相傳周幽王被絕代佳人褒姒所吸引,褒姒入宮後,從來不笑。周幽王便覺得美中不足,為博佳人一笑,聽信讒言以烽火戲諸侯。幽王的所作所為觸怒了申國侯,他便聯結犬戎三面包圍了京都。這時周幽王命人再到驪山上點烽火,諸侯認為天子又開玩笑,都按兵不動。周國因此而亡。

所獲榮譽

2021年11月,入選第一批國家級文明旅遊示範單位公示名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