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水

“華水”指中華版圖,華夏大地上的區域之水。是中華大地、華夏民族的文明之水,水利之水,文化之水。

釋義,內涵,由來,展望,連結,特色,校經,校徽,校風,學風,教風,政風,

釋義

“華”即中華,古代華夏族生息、建邑、建都於母親河黃河南北,因其在四方之中,因稱之為中華,是漢族最初興起的地方,後各朝疆土漸廣,凡所統轄,皆稱中華,後也借指中國。“中華”一詞,是公元300年魏晉時期鐘信“天人合一”觀念的哲人從“中國”和“華夏”兩個名稱中各取一字複合而成的。“中”側重自然(),寓意天下之中;“華”側重民族(),寓意華夏族群(漢族前身)。
“華”也即華夏。華夏是古代漢族的自稱(即華夏族)。原指中國中原地區,後復包舉中國全部領土而言,遂又為中國的古稱。古人是以服飾華采之美為華;以疆界廣闊與文化繁榮、文明道德興盛為夏。從字義上來講,“華”字有美麗的含義,“夏”字有盛大的意義,“華夏”本義即有文明的含義。
“華”本義指光圈外圍的泛光,相對於“主光”而言。總是附著在“主光圈”的邊緣,亮度稍暗,有朦朧感,又有裝飾感,而有美意。也寓意繁華、榮華富貴。“華”在漢字使用中,地位極高,被稱之為“族之根、國之姓”。
古史辯派學創始人顧頡剛及其弟子劉起紆認為,華水是古代汾水下游的一條支流,出自今稷山、鄉寧的華谷(今稷山猶有華峪鎮,鄉寧猶有黃華峪),毗鄰於古代的冀國國都冀亭。居住在華水流域的夏人以其所居地之“華”水來命名自己的部族,其他戎、狄部族的人也稱他們為“華人”,於是河東的夏人便有了“華人”、“華族”這樣的名稱。
“華水”指中華版圖,華夏大地上的區域之水。包括煙波浩渺的海洋,奔騰不息的江河,碧波蕩漾的湖泊,涓涓流淌的小溪,騰空而下的瀑布等等。“華水”二字,有非常豐富的內涵,有地域(中華大地水)之概念,又有水利(華夏水利)之概念,又有文化(中國水文化)意義上之概念。是中華大地、華夏民族的文明之水,水利之水,文化之水。

內涵

1.水生萬物,水孕文明,華水是中華大地生命發祥的文明之水。
水於萬物不可或缺,水是生命之母。最早的生命於30億年前誕生在原始海洋中,進而發展演化為如今有數千萬個生物體的大千世界。人類祖先就是從海洋移居陸地,又在淡水的滋養下進化成具有高智慧型的生物。
水是人類文明的源泉,水在創造生命的同時,也孕育了中華文明。水與人類的文明進步緊密關聯。人類創造的所有文明,都離不開水的滋潤。水孕育滋養了厚重深邃、燦若星河的人類文明。縱觀世界歷史,古代文明的發祥地無不與河流息息相關,其中,非洲的尼羅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西亞的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孕育了古巴比倫文明,印度的恆河孕育了古印度文明。華夏民族則視黃河為母親河,因為它與長江等大江大河一道孕育和創造出了光輝燦爛的中華古代文明。
中華民族與水的聯繫更是十分緊密,華夏文明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人和水之間的關係史。我們常以“龍的傳人”自稱,龍與水就密不可分;我們又以“炎黃子孫”自喻,炎帝和黃帝是遠古傳說中的兩位帝王,被視為中華民族的祖先與象徵,而相傳炎帝居姜水,黃帝居姬水,均出自水域之鄉。在人類的童年,我們的祖先便依傍江河而居,從江河及其兩岸得到衣食之源。孕育了迄今為止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惟一綿延至今的華夏文明。
2.水潤萬物,水利民生,“華水”是滋潤華夏惠澤民生的水利之水。
“水利”一詞是中國所特有的。司馬遷在《史記》中已使用了“水利”詞。所謂水利,“水之為利害也”,即興水之利,除水之害。現在我們所指的水利,是指以水利系統為主體一切從事“以水利人”的各部門,包括農業、林業、航運、電力等與水關係密切的行業。
水是生命之源。
管仲在《管子·水地》篇中說:“水者何也,萬物之本原也,諸生之宗室也。”水,是生命的本原。是滋潤萬物生命的源泉。一切生命都不能離開水,因為水是生命原生質的組分,水參與細胞的新陳代謝,水是決定生物生長和繁衍的關鍵要素,水蘊含著所有生命的密碼。在浩淼的星際中,蔚藍色的地球之所以有生命得益於水和空氣,水周流地球的同時給萬物注入了生命。人的生命也源與此。水是人類生存最重要的資源,最基本的條件,最關鍵的因素。
水是生產之要。
孟子就曾明確指出:“民非水火不生活”,管子也說過:“食之所生,水與土也。”都認識到水是人類賴以生產、生存、生活的基礎與條件。華夏先民在很早的時候便逐水而居。相傳周族遠祖公劉在率領部族選擇聚居地時,“觀其流泉”、“度其隰原”(《詩經·大雅·公劉》),把尋找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的地方作為定居的必要條件。水更是農業的命脈、工業的血液,生活的甘露、城市的生命,是地球上一切生物賴以生存而不可替代的重要物質條件,是生產力發展不可缺少的條件,也是人類居住地-城市形成、發展和人們生產、生活、生存的重要條件。
水是生態之基。
水之於生態,猶如血之於人體。水在生態環境中具有重要作用,水是構成生態環境的不可或缺的元素,水是良好生態系統的必要條件。水可以為人類帶來靈氣,帶來活力,帶來良好的生態環境。如果沒有了水,就沒有了“憑高疑是變滄桑,澎湃共驚百穀王"的氣象,沒有了"發此清流去不渾,滔滔分入海天門"的清逸,就沒有了"濤頭洶洶雪山傾,江流卻作鏡面平"的意境。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從一定意義上說,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就是一部興水利、除水害的歷史。華水與水利和民生息息相關,華水是確保生命安全,促進經濟發展、改善人民生活、保護生態與環境之水,華水是保障生產生活、生存發展、人居環境、合法權益之水,華水是服務於民生,造福於民生,保障於民生,潤澤於民生的水利之水。
3.水利萬物,以水為師,“華水”是天人合一人水和諧的文化之水。
水,為萬物之靈。春水溫潤,夏水絢爛,秋水清靈,冬水醇厚。水有澤被萬物之德,有匯納百川之量,有因勢利導之智,有百折不撓之勇,有隨物賦形之美,有滴水穿石之力。水始終是歷代文人騷客筆下永恆的文學題材。或以水喻德、以水喻理、以水喻時、以水喻人;或以水論事、以水寄情、以水生趣、以水明志;或以水為師、以水尚德,以水揚善,以水驅惡,揭示水的美學內涵的詩詞歌賦可為浩如煙海。解讀水的恬淡、秀美、雋永和水的靈氣、神韻等萬種浪漫風情,在《詩經》、《楚辭》中開卷可見,自魏晉至隋唐臻於鼎盛,延至當今未見其衰,堪稱華夏文化的瑰寶,極大地豐富和拓展了水的文化內涵。
自己活動而且還能推動別人的,是水;能夠經常探求自己前進方向的,是水;無論多艱難也要向大海流去的,是水;用身體鋪平腳下才繼續前進的,是水;能夠洗淨並且容納他人污濁的,是水;變成雨雪冰霜仍能保持本性的,是水。水這種自然物質的許多特性,能給人們勇敢、堅定、包容、靈敏、趨下、公平、意志、禮義等啟迪作用,對人們美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塑造人格作用。上善若水,水“幾於道”和“智者樂水”,水堪為萬物之師。我們應當學習“水”自助、求索、恆一、務實、寬容、慎獨的精神,涵養柔軟的心性,修煉謙遜圓融的美德,習得滴水穿石的毅力,練就海納百川的胸懷,陶冶奔騰不息的情操,汲取潤物無聲的智慧。
華水不僅是中華水文化、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水文化和全人類文化寶庫中的瑰寶。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在認識水、治理水、開發水、保護水和欣賞水的過程中,形成的大禹治水的民族精神和“獻身、負責、求實”的水利行業精神已經作為一種水文化成為激勵水利人的精神支柱、精神動力、精神財富。提煉出的“天人合一,人水和諧”的人文精神,更是人們以水為載體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精華,華水則是“天人合一,人水和諧”水文化的精髓、核心和靈魂,是文化之水。

由來

“華水”即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的簡稱。歷史上,曾有“華水”和“華北水”之稱。“華水”指“華東水利學院”,“華北水”指“華北水利水電學院”。1985年原華東水利學院恢復傳統校名“河海大學”。後人們習慣把“華北水利水電學院”簡稱為“水院”和“華水”。2005年中共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委員會建議“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對外統稱為“華水”。2013年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更名為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展望

“世間萬物,大能為天下利害之首者,唯水而已。”華夏民族靠水而居,得水而安,治水而興;完善治水方略,築牢安全螢幕障,大興民生水利,中國水利事業依水而生,伴水而在,隨水而長;高舉愛國愛水、愛教愛校之旗幟,固本強基,內涵提升,協調發展,華水(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因水而生,緣水而成,依水而興,"華水(華北水利水電學院)的生命軌跡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美麗中國的偉大實踐中,在積極投身水利事業和全面推進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建設的偉大征程中,勵志篤行,蓄勢期遠,必將伴隨孕育華夏文明之水、水利之水、文化之水生生不息,源遠流長,高歌猛進,勇往直前。

連結

在百科詞條里現有華水家園吧,華水葦渡等;在新浪微博中,“華水xx”主頁君數百名;“華水同舟,微博共濟”是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校務微博的頭像標識。“華水”二字均指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簡稱。
華水家園吧,為百度貼吧。經大學貼吧改版後創建,是高校貼吧聯盟成員,為華北水利水電學大學代貼吧。2010年5月至2012年四月期間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最大的民間論壇,最大的民間社區,民間BBS。
華水葦渡是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的微博廣場或微博發布廳,是一個以校務微博、教師微博、學生組織微博和學生個人微博協調聯動的微博矩陣。

特色

理念特色:育人為本,學以致用;固本強基,特色發展
人格特色:忠誠、堅毅、務實、奉獻
精神特色:情系水利,自強不息
學科特色:以工科為主幹,水利電力為重點
管理特色:從嚴治校,從嚴執教
校友特色:基礎紮實、作風務實、為人樸實、幹事踏實
建築特色:藍白相間、樂山樂水
畢業生特色:下得去、吃得苦、用得上、留得住

校經

校經:出名師、育英才、爭一流、創佳績
念校經、用校經,就是要瞄準一流、提高標桿、提升標準。就是要在提升“育人高地”上“爭一流,創佳績”,在構築“集聚高地”上“爭一流、創佳績”,在構建“創新高地”上“爭一流、創佳績”,在構建“服務高地”上“爭一流、創佳績”。

校徽

校徽中“耒(lěi)的圖形”:相傳是大禹治水用的工具,象徵著我校“情系水利、自強不息”的辦學精神。
校徽中“黃河圖案”:寓意我校“立足黃河,服務水利;立足河南,面向全國”的服務面向定位。
校徽中“藍色背景”:代表水的顏色,寓意我校以水利學科為特色,致力於祖國的水利事業。
校歌:我們是未來的水電建設者
校訓:勤奮、嚴謹、求實、創新
辦學精神:情系水利,自強不息
校訓是一所學校辦學精神、辦學理念的集中概括,也是對全體教職員工的思想品德、價值觀念等的訓示和激勵。
情系水利,一是情系水利事業。我校因水利事業而生,伴隨著水利事業的發展而發展,水利事業的興衰與學校的興衰休戚相關。水電是水利的分支,水利水電應該是我校長期堅持的學科優勢和特色。二是情系水利科技。我校教師在歷史上曾經取得過一系列重要的水利科技成果,今後全體華水學人一如既往地對水利科技傾注滿腔的熱情和心血。三是情系水利工程。老院長汪胡楨先生曾提出水電院校師生應積極參與水利工程建設、學以致用等辦學思想,我校師生在歷史上曾積極參與國家水利工程建設,為京郊水利、河北水利等做出過積極貢獻。遷鄭以後,我校師生積極參加長江三峽、黃河小浪底、南水北調等水利工程的研究、設計、監理、施工等。今後仍然需要高度重視工程實踐,積極參加水利工程建設,大力培養工程實踐能力。四是情系華北水利水電學院的建設與發展。其實質是“愛國愛校愛水愛教”的情結,是華水人的事業心、責任感、使命感的集中體現。
自強不息,語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意為依靠自己力量不斷發展壯大,永不停息。自強不息,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同時也是中國大學的本質特徵。我校在長期的辦學歷程中秉承中華民族這一優良傳統,彰顯了中國大學精神的光輝,以自己的行動豐富和充實了“自強不息”的深刻內涵。一是指在順境中乘勢而上、奮發有為,在逆境中勵精圖治、矢志不移。二是指在創業中精誠團結、艱苦奮鬥,守業中居安思危、積極向上。三是指在競爭中敢為人先、力爭雙贏,在合作中善於學習、優勢互補。四是指在成績面前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在問題面前高度重視、迎難而上。
以“情系水利、自強不息”作為我校校訓,既是對我校辦學歷史、辦學特色的總結,又是對後人克服困難、在激烈的高教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不斷發展壯大的精神激勵。

校風

校風:勤奮、嚴謹、求實、創新
校風是一所學校辦學宗旨的集中體現,是學校學風、教風、政風等精神風貌的有機統一,是師生員工共同具有的穩定的行為規範,體現了教職員工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思想觀念、是非標準和審美情趣。校風反映著學校的辦學方向、辦學思想、辦學精神和人才培養要求。
勤奮:勤奮是學習、工作的態度。指勤於學習,勤於鑽研,勤于思考,勤於實踐,勤勤懇懇,刻苦努力。勤奮是事業成功之本,是愛崗敬業的體現,是捕捉機遇的基礎,是通向理想的金橋,是攀登高峰的雲梯。天道酬勤,勤奮學習,則學業必成,勤奮工作,則功業必就。只有勤奮才能使我校工作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嚴謹,指科學規範,認真負責,一絲不苟,嚴格要求的科學態度,也指嚴於律己,從嚴治學,從嚴執教等職業道德。我校是以理工類為主的高校,嚴謹是我校的傳統和生命線。嚴謹的校風,體現在學習、教學、研究、管理、服務、日常言行等各個方面。
求實,指一切要從實際出發,堅持求真務實、踏實紮實的作風。同時,也指一個人必須具備誠實、樸實的良好品質。腳踏實地、追求真理、求真務實,是我校的優良傳統和一貫作風.
創新,指敢為人先的氣魄,勇於超越的理念,崇尚科學的態度。創新的校風要求不斷更新教育思想和觀念,要求不斷深化教學內容和方法改革,要求不斷改革和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要求不斷根據經濟社會和科技發展的態勢進行科技創新。
我校的校風語言平實、辭約義豐,既反映了華水師生為人做事、從教求學的態度、作風,也是華水人持之以恆的品行追求。作為校風,“勤奮、嚴謹、求實、創新”時刻激勵我們要孜孜以求、精益求精、實事求是、開拓創新,以昂揚飽滿的精神風貌,與時俱進。

學風

學風:博學善思,知行統一
學風是一所學校治學態度的集中體現。學風反映著學校教師和學生學習、研究的精神、意志和原則,實際上也代表著學校的學術原則。
博學:“博學”,最早見於《論語》“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意思是說,君子要掌握廣博知識,並用禮規範自己的言行,方能不悖做人之道。博學,就能“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讀書治學,必須廣泛獵取,打好牢固基礎,方可循序漸進,拾級而上,最後達到光輝的頂點。博,還意味著博大和寬容,惟有博大寬容才能兼容並包,具有開放胸襟和世界眼光。我校是以工科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高校,要求師生在治學上要廣博、深遠,一專多能,實現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共融,使自己成為高質量的複合型人才。
善思,就是善於思考。孔子在《論語》中說過,“學而不思則罔”。強調學習要經過思考,不思考就會迷失方向。在現代的信息社會,信息量超乎想像,世間萬事皆學問,因而,學習中只強調思考已經不夠,還要善於思考,就是所謂的“善思”。善思就是要掌握學習方法、靈活運用,要求圍繞學習中的知識多想多思、巧想妙思,思考問題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
知行統一:語出現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初。”實踐出真知,知識只有運用到實踐中去才能得到檢驗和發展。知行統一,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觀點,也是優良學風的基本特徵。我校是以理工科為主的高校,理論聯繫實際,重視工程技術實踐和各種社會實踐是我校的一貫傳統,也必須堅定不移地長期堅持下去。
博學善思,知行統一,是我校長期以來師生學風的集中概括,也是對當前和以後學風的主要要求。將“博學善思,知行統一”作為我校學風的文字表述,將有利於激勵我校廣大師生以寬廣的學習視野、完善的知識結構、善於思考的精神和科學的學習方法掌握淵博的知識和過硬的專業技能,並積極投身實踐,為水電建設事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教風

教風:身正、學高、嚴謹、善教
教風即教師風範,是教師的德與才的統一性表現,體現著教師崇高的準則和風範。教師風範是教師整體素質的核心,是教師道德、才學、作風、素養的集中反映,表現在課堂教學、實踐教學、科學研究、教書育人等日常教育教學活動的各個方面。
身正:“身正為范”,是歷代對師德的基本要求。我校雖經歷數次搬遷,但我們優秀的教師都能夠排除萬難,聚而不散,這足以彰顯我校教師熱愛水利、熱愛學校、熱愛教育的信念。我校畢業生之所以能“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用得上”,能被社會所認可,與教師自身的作風有很大的關係。
學高:意為學問高、學識淵博。要想倒出一杯水,自己必須先有一桶水。欲使人昭昭,自己不能昏昏。只有學識淵博,才有作教師的條件,才不會誤人子弟。學高為師,這是歷代對教師的基本要求,更是對新時期高校教師的基本要求。
嚴謹,是一種持重、認真的態度。教師是傳播科學知識和文化的使者,對教學應一絲不苟,並準確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要嚴格遵循教育規律和教學基本規範,嚴於律己,業務上不斷充實提高,高標準施教;要嚴謹治學,不弄虛作假,不剽竊他人成果,要遵循科學精神,勇於創新,不懈探求科學真諦。要謙虛謹慎,不能不懂裝懂;要嚴以律己,重視自己的言行對學生的影響。
善教:精通教學藝術的教師,往往讓學生事半功倍,並能開發學生的智慧潛力。為師者都強調“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也希望做學生的能“師其意但不泥其跡”。教師授課邏輯嚴密、條理清楚、循循善誘、妙趣橫生,學生才會“樂學”,才會對所學理論有更深刻的理解。
身正、學高、嚴謹、善教,是我校歷代教師優良教風的集中概括,也是對當代及今後廣大教師師德和業務素質的主要要求。將“身正、學高、嚴謹、善教”作為我校教風的文字表述,將有利於激勵我校廣大教師自覺把高尚的師德修養、科學嚴謹的治學態度、淵博的學識、過硬的教學技能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為培育一大批身正、學高、嚴謹、善教型大師營造濃厚的校園輿論和環境。

政風

政風:尊師愛生、民主開放、務實高效、公正廉潔
政風指黨政管理和服務工作人員的作風。政風主要體現在領導作風、會風、民眾路線、生活作風、工作效能、行為規範、服務態度等方面。
尊師愛生,就是要求高校的管理工作首先應該為師生提供高效、優質的服務,體現人文關懷。各級黨政幹部和管理、服務人員在師生面前應該首先是服務員,然後才是管理員。
民主開放,是對現代教育管理的基本要求。高校的管理和服務工作,要按照民主化、科學化的要求,廣泛徵求廣大師生員工的意見和建議,不斷完善管理和服務制度,實現民主管理、科學管理。同時,必須以開放的思維積極與政府和社會建立廣泛的聯繫,獲取信息,學習經驗,深化改革,加快發展,贏得支持。
務實高效,就是實事求是,認認真真,說到做到,不浮躁,不脫離民眾,不脫離實際,全心全意為教職員工多辦實事;就是在有限的時間、精力、財力條件下,以高度的責任心和奉獻精神,掌握本職崗位工作的內在規律,互相支持配合,雷厲風行,今日事今日畢。
公正廉潔,就是堅持原則,按政策辦事,一視同仁,不徇私情。
“尊師愛生、民主開放、務實高效、公正廉潔”是對我校各職能部門、各院系管理人員及後勤服務人員工作作風的全面概括,也是一個全面的、長期的要求和標準。它將對我校優良校風的形成和發揚光大發揮積極的作用。
建築物名字來源
教工公寓命名為樂賢園。寓意:教工是賢才,在此快樂地生活;教工快樂地教書育人、培育賢才。
學生東生活區命名為樂水園,西生活區命名為樂山園。寓意: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山水相連,學生在山水之間健康快樂地生活。山水相互映襯,富有水文化特色。
東生活區餐廳命名為樂饗園。寓意:饗,即用飯菜款待人,也泛指對人提供某種東西,如文章以饗讀者。樂饗,即在此快樂地就餐。
公共教學樓區命名為明博園。寓意:基礎課學習,注重博學,明博,即師生明了博學之理、心存博學之志、力為博學之行。
公共實驗樓群命名為明習園。寓意:習,意為練習、實習。實驗樓主要從事實踐、實習、實訓活動,明習即師生重視實習實訓活動,明了實習之道。
文科樓群命名為明慧園。寓意:師生深明智慧真諦。
工科教學樓群(待建)命名為明智園。寓意:師生深明智慧真諦,又與明慧園相呼應。
人工湖命名為龍灣湖。寓意:我校北臨龍子湖,龍灣湖與龍子湖含義相近,遙相呼應;湖形彎彎,與“灣”字義相近;我校以水利為特色,培養的人才就像治水的俊龍,馳騁江河;潛龍在水、蓄勢待起、生機無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