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績
主持國家“九五”重點科技項目、教指委立項項目及清華大學211工程項目、985電子技術基礎教學項目等,均取得很好的成果。此外還參加了我國成人高等教育和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有關課程的建設工作。與此同時,從事電子技術和微機套用方面的科學研究工作,培養碩士研究生15人。
主要著作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模擬電子技術基礎》第三版和第四版、《模擬電子技術基礎試題庫》、《模擬電子技術基礎教師手冊》、《幫你學模擬電子技術基礎》、《模擬電子技術基礎電子教案》、教育部高教司成人高等教育規劃教材《模擬電子技術基礎》和《數字電子技術基礎》等,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模擬電子技術基本教程》等,共12種,600多萬字。
個人榮譽
曾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一項、北京市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兩項、清華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和清華大學優秀教材一等獎各一項。並獲得北京市優秀教師稱號和清華大學“教書育人獎”、“優秀教師獎”、“
良師益友”稱號等。
名師心得
1.堅持不懈,薪火相傳
教學改革和課程建設不是一朝一夕就可見效的,不會立竿見影,需要一點一滴的積累,只有
堅持不懈,“薪火相傳”,才能“與時俱進”。
每當電子科學和電子工業發展的關鍵時刻,電子學教研組都在電子技術課程內容體系上進行重大的改革,並及時總結教學改革經驗,進行教材的更新,這已形成為傳統。這些教材均具有開創性,在引導和推動我國高等院校電子技術教學體系和內容的改革中起著重要作用。現有的成果是在前輩的基礎上和我們的努力下取得的,發揚傳統成為責任。我們這一代不能愧對我們的前輩,並應為青年教師做出榜樣。
2.忘我奉獻,蠟炬成灰
教師們常說“科研是輸入,教學是輸出”,它表現在經費的充足、科學論文的多少、甚至
職稱的評定等方方面面,教學的付出常常是“無形”和“無底”的;在短時間內既看不到成果,又沒有“付出”時限。
因此,參加教學工作,尤其是從事基礎課教學工作,就意味著要甘於寂寞,甘於投入到默默無聞的點滴工作中去,以此為己任,不計得失,不圖名利,要“忘我”。清華大學電子學教研組的創建人,一代教學大師童詩白先生直到去世前仍念念不忘教材的修訂,可謂“
蠟炬成灰”。值得前輩欣慰的是,現今的電子技術基礎教師繼承了前輩的奉獻精神,並以其廣博的學識、進取的精神、腳踏實地的作風和嚴謹治學的態度給所教學生和其他高校的教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名師寄語
教師是有魅力的崇高職業。優秀的教師應具有廣博的知識、高尚的品德和睿智生動的表達能力。
教師是學生的榜樣,你的修養,包括作風、
談吐、儀表……甚至穿著,都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也許你是他們的偶像。
相信學生與你一樣聰明,教學相長,他們也是你的老師。
不要分“優、良、中、差”,為了你所有的學生。幫助需要幫助的所有學生,你的一句話或許會使之
豁然開朗,或許尋找到獲取知識的鑰匙,或許明確了對事物的看法,或許改變了心境、甚至人生。
名師名言
2.沒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適的,或者說只有最合適的才是最好的。
3.相信自己,你行,也許你還不知道你有多大的潛力。
4.簡捷,才可能精闢。
5.聽懂不算“懂”,學懂才是“懂”。
學校介紹
所屬學科學校文字介紹:
清華大學(Tsinghua University)的前身是清華學堂,始建於1911年,為一所設有理、工、文、法、醫、經濟、管理和藝術等學科的綜合性大學。擁有全國
重點學科49個,本科專業58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59個,博士學位授權點12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7個。清華大學建校至今共培養了12萬餘名學生,其中包括一大批中華民族引以為自豪的治學大師、興業英才和治國棟樑。新時代的清華人秉承“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和“行勝於言”的校風,努力躋身世界一流大學行列,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1970年,清華大學組建了國內第一個自動化系(初期名為工業自動化系)。經過30多年的發展,自動化系在教學和科研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清華大學自動化系的一級學科為“控制科學與工程”,在2006年全國一級學科評估中名列第一。它下設“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檢測技術與自動裝置”等六個二級學科,全部具有博士學位和碩士學位授予權,建有控制科學與工程
博士後流動站。其中“檢測技術與自動裝置”是由電子學教研組於1984年在全國建立的首個博士點。
清華大學電子學教研組始建於1956年,所開設的電子技術基礎課曾獲得包括國家級教學成果特等獎、國家級優秀教材獎在內的各種獎項數十種,為首屆國家級精品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