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以所在地的山峰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華山村村民委員會
- 羅馬字母拼寫:Huáshān 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 設立年份:1983
- 廢止年份:2003
村以所在地的山峰得名。
村以所在地的山峰得名。歷史沿革1945年解放,同年末建政,屬玉皇區。1956年屬陳家鄉。1958年屬亮甲店人民公社,改稱華山大隊。1983年改今名,屬亮甲店鄉。1984年鄉改鎮建制,屬亮甲店鎮。2003年12月15日與陳...
東華山村村民委員會 東華山村村民委員會是1983年得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駐地華山,而得名。歷史沿革 1958年稱東華山大隊;1983年更名為東華山村村民委員會;2004年併入華山村村民委員會,地名消亡。
華山底村村民委員會 華山底村村民委員會是以駐地華山底而命名的地名 。地名含義 因地處橫山山腳,諧音為今名。歷史沿革 解放初屬大巒口鄉三村,1956年初益心農業社,1958年屬大巒口管理區益心生產隊,1961年為大巒口公社華山底大隊,1983年底改大巒口鄉華山底村民委員會。2005年11月,與其他村合併為大巒口村。
大元基村村民委員會,2001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原系是燒炭大基地而命村。歷史沿革 1949年初為南嵐鄉一保,1950年為一村。1956年為大嵐鄉明星高級社,1961年為華山公社大元基大隊,1983年建村。1992年撤區並鄉,華山鄉併入大嵐鎮,為大嵐鎮大元基村村民委員會,2001年5月大元基、華山兩村合併為華山村...
華山村是廣西南寧市武鳴區寧武鎮下轄行政村,該村轄12個村民組。寧武鎮華山村位於寧武鎮的西南部,距離鎮政府所在地4公里,東與本鎮東王村相鄰,西與本鎮英烈村相依,南與雙定鄉接壤,北與本鎮雄孟社區相鄰。全村有7個自然屯,12個村民小組,687戶,總人口2470人。3個支部黨員63名。全村總耕地面積5050畝,其中...
東華山村民委員會 東華山村民委員會,2003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村處東華山東面而得名。歷史沿革 蘇區屬黃沙區洋坊鄉。解放前夕、解放初期均屬象湖區設東華鄉。1958年屬時坪公社設東華山大隊。1961年屬仰山公社設華山大隊。1963年屬葉坪公社設東華山大隊。1984年屬葉坪鄉東華山村民委員會,2003年併入洋坊村。
上社村村民委員會 上社村村民委員會是1983年得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是上社大隊駐地,故得名。歷史沿革 1958年稱上社大隊;1983年更名為上社村村民委員會;2004年併入華山村村民委員會,地名消亡。
古城村村民委員會 古城村村民委員會,1949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有古代城牆。歷史沿革 1949年古城生產隊;1985年改為古城村;2003年合併為華山村。
(九)領導基層自治。指導、支持村民委員會工作,領導村民委員會建設,加強政治引領和能力建設,組織城鄉居民和單位參與村建設和管理。(十)動員社會參與。動員轄區內各類單位、社會組織和城鄉居民等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治理,引導轄區內單位履行社會責任,整合區域內各種社會力量為鎮、村發展服務。(十一)履行法律法規規章...
西華山村村民委員會 西華山村村民委員會是設立於1983年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境內西山村和華山一隊而得名。歷史沿革 2001年合併為曲陽村村民委員會後消亡。
華山村是屬於湖北鄂州市鄂城區花湖鎮的一個村莊,位於鄂州市東大門,全村總面積14.6平方公里,人口6652人,有耕地面積1860餘畝。華山村位於鄂州市東大門,毗鄰黃石市區,交通便捷,區位優越。全村共27個村民小組,1646戶,6652人,總面積14.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860餘畝;村“兩委”班子成員共7名,其中總支委員5名...
為紀念這些為國捐軀的先烈,並藉以對晚輩後代進行革命英雄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中共文昌縣委、文昌縣人民政府於1962年5月在建華山墟建成此亭。2008年5月,由於亭體老化,建築明顯舊損,中共建華山村總支部、建華山村村民委員會便發動民眾多方籌資20萬元,在原址按原樣將紀念亭重修復建。整個建築面積78平方米,保護面積...
(八)指導和幫助各村黨支部搞好組織建設和制度建設,發揮村民委員會的民眾自治組織作用。(九)配合有關部門做好防汛、防風、防火、防震、防災和搶險工作。(十)向區人民政府反映居民民眾的意見和要求,辦理人民民眾來信來訪事項。(十一)承辦區委、區政府和上級部門交辦的其 他事項。內設機構 黨政機構:1、黨政...
長弄村民委員會是1983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原名長壠,群山山壠相連,形成長弄,現用今名,民初沈公從柿林遷居。歷史沿革 長弄村委駐地。1961年為華山公社長弄大隊,1983年為華山鄉長弄村民委員會,1992年為大嵐鎮長 弄村村民委員會,2001年4月長弄黃家莊2村合併為黃家莊村民委員會。2006年下山移民,村莊整...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設通達村。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屬龍泉區。1956年3月,設華山鄉。1958年8月,華山、通達2鄉合併為華山公社。1984年2月,公社改鄉。行政區劃 2011年末,華山鄉轄新生、少陵、滿井、聯明、通達、平原6個村民委員會,下設87個村民小組。2019年末,華山鄉下轄新生村、少凌村、滿井村、...
三家子村村民委員會,村以駐地得名。歷史沿革 1945年解放,同年末建政,屬玉皇區。1956年屬陳家鄉。1958年屬亮甲店人民公社,改稱三家子大隊。1983年改今名,屬亮甲店鄉。1984年鄉改鎮建制,屬亮甲店鎮。2003年12月15日與陳家村、華山村合併,稱陳家村,屬亮甲店街道。地名含義 村民委員會駐地三家子屯。
恆山村村民委員會,村沿用恆山高級農業合作社名命名為恆山村。歷史沿革 1956年12月農業合作化時為恆山高級農業合作社。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時為恆山大隊。1984年2月撤社並區時為恆山村。2004年2月合村並組時華山村、松山村、美山村、恆山村合併為胡家塆村後撤銷。地名含義 “恆山”指原恆山 村。
每到集期,華山龍脊古街上很是熱鬧,附近民眾成群結隊前來趕會。華山廟會的興起源於華山張王廟,該廟始建於南朝梁代,明天啟元年(1621)重修,清鹹豐十年(1860)被太平軍焚燒,同治初期重建,抗日戰爭時被日本侵略軍徹底燒毀。近年華山村村民集資恢復了一座小廟,並準備再修古廟。廟會是民間文化的載體,各種藝術活動...
寧海縣華山磚瓦廠是寧海縣城郊鄉華山村村民委員會開辦的村辦集體企業。它們之間簽訂的承包經營契約,不適用《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承包經營責任制暫行條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條例》:“仲裁機關在其職權範圍內處理經濟契約糾...
蟾川村民委員會 溪邊村 中澤 潛山 江村村民委員會 江村 雙溪 孝塘 上璋 下璋 合乾 下葉 下葉棚 充口 奕棋鄉地名圖 奕棋鄉概況及正文 奕棋鄉 查塘村民委員會 楊梅山 查塘 田(土旁)下 上佑 郁源 曹家井 外棚 博村村民委員會 博村 林塘村民委員會 延塘 上林塘 後塘 園藝場 奕棋村民委員會 上葉...
1983年5月,復稱桐村鄉,楊林鄉方家村、芹源嶺、徐家自然村劃入。1985年4月,改設桐村鎮。行政區劃 2010年12月,下設9個村民委員會。截至2011年末,桐村鎮轄桐村、華山、嚴村、杜坑、王畈、門村、建豐、黃石、裴源9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18個村民小組。截至2020年6月,桐村鎮轄9個行政村:華山村、建豐村...
大興村位於八寨鎮東部,與八寨村、七里溝村、華山村、茅栗坪村接壤,轄3個村民組,行政區域面積1.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20畝,總戶數208戶,總人口883人,少數民族98人,村級組織健全,設立黨支部、村民委員會,民兵連、村婦聯、團支部各1個。大興社區與茅栗坪社區、鐘寨村、中廠社區、金銀山社區、冷水村、板...
2004年4月,姜山鎮轄3個居民委員會、55個村民委員會。截至2011年末,姜山鎮轄姜山、獅山、茅山、星城、小城春秋5個居民委員會,夏施、上何、郁家、姜山頭、東光、儀門、牆弄、曙光、獅山漁業、後、景江岸、喬里、新汪、陳家團、侯家、張華山、勵江岸、定橋、宏洲、陸家堰、井亭、上張、陳橋、周韓、翻石...
2012年,全區轄1個街道、1個工業區、9個鎮:石化街道、金山工業區、朱涇鎮、楓涇鎮、張堰鎮、亭林鎮、呂巷鎮、廊下鎮、金山衛鎮、漕涇鎮、山陽鎮。2012年,全區轄87個居民委員會、124個村民委員會。2018年,全區轄104個居民委員會、124個村民委員會。區劃詳情 截至2023年6月,金山區轄有1個街道、9個鎮:...
370683001223111南關村村民委員會 370683001225111東北隅村村民委員會 370683001226111塔埠村村民委員會 370683001227111東關村村民委員會 370683001228111北關村村民委員會 370683001229111東莊頭村村民委員會 370683001230111西莊頭村村民委員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文昌路街道地處萊州市中部,東南與郭家店鎮...
上新莊鎮有西久公路、湟貴高速公路穿境而過,通往省、市,鎮內有村村通公路,全鎮3個村民委員會通水泥路。名勝旅遊 綜述 上新莊鎮境內有藥水灘溫泉、靜房寺藏傳佛教風景名勝。藥水灘溫泉 藥水灘溫泉,位於西寧市南40千米湟中縣的瑪脊峽谷內,藥水灘西南側山彎里流出一股清泉,水溫在20℃—45℃之間,水呈黃綠色...
1992年,新涇鄉劃入長寧區。至1992年底,全區共有10個街道、1個鎮、1個鄉,下設219個居民委員會,9個村民委員會。1994年5月,撤銷天山新村街道、遵義路街道,建立天山路街道。1995年3月,撤銷華陽路街道、武夷路街道,建立華陽路街道。1995年6月,撤銷新涇鄉,建立新涇鎮。1996年,經區政府同意做出區劃調整:...
1988年2月,進行鄉鎮體制改革,辦事處改建為鄉鎮,改東風、海聯辦事處為馬街、黑林鋪鎮。設馬街、黑林鋪、碧雞、海口鎮和團結彝族白族鄉、谷律彝族白族鄉、沙朗白族鄉、廠口鄉,原小鄉改稱辦事處。全區轄62個農村辦事處,454個自然村,380個村民委員會,13個城鎮居民委員會。2000年9月20日,村級體制改革,57...
1988年1月,開展區鄉體制改革,元陽縣設1鎮14鄉,121個村公所,12個辦事處。城關鎮與新街區合併為新街鎮,南沙區改建為南沙傣族鄉,鄉以下設村公所,鎮以下設辦事處。1995年4月,元陽縣政治中心轉移南沙。1999年4月,撤銷南沙傣族鄉,設立南沙鎮。2000年9月,元陽縣實行“村改委”,鄉以下設村民委員會,鎮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