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村鎮

桐村鎮

桐村鎮位於浙江省開化縣西南部,龍山溪東岸。西南臨江西省玉山縣三清鄉、紫湖鎮,東北接池淮鎮,東連華埠鎮,西北鄰楊林鎮,東南依常山縣球川鎮。鎮人民政府駐地魯家塢,直距縣城22公里。桐村鎮地處山區,海拔124—1166.2米。北部丘陵,南部低山,中為中山。西部南華山,大山尖海拔1166.2米。地勢自西略向東傾斜。龍山港自楊林鎮入境,有裴源溪、王畈溪、嚴村溪匯入,縱貫南北。面積123.2平方千米(2017年)。總人口10428人(2017年),城鎮人口288人。轄20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桐村魯家塢89號,距縣城22千米。S317公路過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桐村鎮
  • 外文名稱:Tongcun Tow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下轄地區:9個行政村,94個自然村,130個村民小組
  • 政府駐地:魯家塢89號
  • 電話區號:0750
  • 郵政區碼:324302
  • 地理位置開化縣西南部
  • 面積:123.2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10428人(2017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浙H
歷史沿革,地理,鄉村經濟,人口數據,教育事業,紅色記憶,馬燈的故事,戰壕與烈士墓,紅色貿易線,地圖信息,

歷史沿革

1950年設桐村鄉,1985年建公社,1983年改鄉,1985年改鎮。1996年,面積123平方千米,人口1.7萬人,轄桐村、紅坑、裴源、裴口、沙坑、新村、黃石、平豐、門村、徐家村、王畈、大廟、建豐、建平、塔沙、黃柏坑、杜坑、嚴村、華山、方家20個行政村。

地理

桐村鎮地處山區,海拔124—1166.2米。北部丘陵,南部低山,中為中山。西部南華山,大山尖海拔1166.2米。地勢自西略向東傾斜。龍山港自楊林鎮入境,有裴源溪、王畈溪、嚴村溪匯入,縱貫南北。低山丘陵
土壤以紅壤為主,中山多黃壤,水田、山壟為水稻土。礦產有石灰石、石煤、白雲石等。17省道華白線過境。桐村鎮總面積123平方公里,轄20個行政村,94個自然村,130個村民小組。
2005年全鎮4823戶,17024人口,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38.4人。
全鎮轄內有9個行政村,130個村民小組,94個自然村,4630戶,17024人。
全鎮耕地總面積為11130畝,其中水田9813畝、旱地1317畝,
2005年農業總產值為20221萬元。
2009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4.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739元。
全鎮共有林業用地面積18萬畝,有材林16萬畝,其中竹林3.1萬畝,經濟林1.7萬畝,林木總蓄積量18萬立方米,居全縣前茅,全鎮森林覆蓋率達82%。
桐村鎮位於龍山港中游,主要流域面積分布在龍山港、王坂溪、嚴村溪、裴源溪,總流域面積244平方公里。
123.2平方千米(2017年),10428人(2017年)。

鄉村經濟

桐村鎮是開化縣工業強鎮之一。全鎮擁有浙江萬安塑膠有限公司、開化萬安密胺製品廠、浙西啤酒原料有限公司、開化龍港建築材料廠、浙江同春工貿有限公司、開化縣聚豐化工廠、衢州萊特菸具公司、木質纖維廠等。
桐村鎮地處國家級旅遊風景區——三清山交界處,有發展生態旅遊業地理區位條件。擁有豐富的毛竹資源,有利於開發竹製品加工、旅遊業。人文景觀眾多。
2005年工農業總產值5.78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20221萬元,工業總產值376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795元。
2017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9.7億元,增長6.59%;地方財政收入372.94萬元,增長36.66%;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5072元,增長8.3%,人口增長率控制在3‰以內。

人口數據

桐村鎮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12022

5943

6079
家庭戶戶數
4375
家庭戶總人口(總)
12018
家庭戶男
5939
家庭戶女
6079
0-14歲(總)
2944
0-14歲男
1581
0-14歲女
1363
15-64歲(總)
7859
15-64歲男
3781
15-64歲女
4078
65歲及以上(總)
1219
65歲及以上男
581
65歲及以上女
638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11821
10428人(2017年)。

教育事業

該鎮有中國小12所,分別是:
開化縣桐村鎮嚴村國小
開化縣桐村鎮中心學校
開化縣桐村鎮中心國小
開化縣桐村鎮初級中學(已經合併到開化三中)
開化縣桐村鎮華山國小(已經合併到嚴村國小)
開化縣桐村鎮杜坑國小(已經合併到嚴村國小)
開化縣桐村鎮王坂國小
開化縣桐村鎮紅坑國小
開化縣桐村鎮裴源國小
開化縣桐村鎮門村國小
開化縣桐村鎮黃石國小

紅色記憶

馬燈的故事

在桐村鎮王畈村有一座老屋,上面寫著“紅十軍團徐家村戰鬥遺址陳列室”。走進陳列室,就如走進了歷史,走進了戰火紛飛的年代,牆壁上掛著方誌敏、粟裕等人的照片及與徐家村戰鬥有關的圖文資料,還有一件件從民間收集而來的戰鬥遺物。其中有一盞馬燈引起了大家的圍觀,馬燈上方其中有一行字母:NEWYORKUSA(美國紐約)。
1935年1月13日,方誌敏粟裕等率領的中國工農紅軍紅十軍團北上抗日先遣隊抵徐家村後嶺上,遭到敵浙江保全第二縱隊第五團的圍堵。由於敵軍火力密集,後面高山密林又不易攀登,雖然突擊隊幾番突圍,多次與敵展開肉博戰,但都未能成功。戰鬥一直持續到天黑。抗日先遣隊主力撤離戰場後,爬菜刀崗沿著山岡小徑向王山村方向轉移,後向江西蘇區進發,留下19師(即老十軍)作掩護。
1月15日晚,夜深人靜,小雨夾著雪花不停地下著,一渾身透濕、頭戴笠帽的青年人手拎一隻熄了火的馬燈敲開了蘇乃皋的門,打著哆嗦說:“大叔,借個宿行不?”蘇乃皋馬上答應:“進來吧。”青年進門後,蘇乃皋老人喚醒了老伴,給這位青年張羅吃的。吃完飯後,老人找來一件破棉衣、一件破粗布衫、一條便褲子讓青年換上,老伴則幫年青人烘濕衣服。
第二天清晨,小年輕吃了玉米糊,換上還沒有乾透的衣服對蘇乃皋老人說:“大叔,我也沒什麼值錢的東西給您,要不,這馬燈留給您們作個紀念吧?”年青人把心愛的馬燈遞給老人就匆匆地走了。
原來這個年青人就是在戰鬥中失散的紅軍戰士,手上這盞馬燈從瑞金一直跟隨部隊北上抗日而日夜行軍作戰。時間一晃,78年過去了,這盞馬燈在蘇家傳到了蘇乃皋的孫子蘇良法手上,蘇良法老人把這盞馬燈捐獻了出來。

戰壕與烈士墓

走出陳列室,王畈村黨支部書記蘇東旭指著陳列室後面的一座山告訴筆者,這座山的山頂還保留著戰鬥時留下的戰壕和一座紅軍墓。我們沿著蜿蜒曲折的小泥道而上,滿目蒼翠,竹香綿綿,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然而,由於山勢的陡峭及體力的逐漸消耗,我們一行人顯得越來越疲勞,早已滿頭大汗,衣服也濕透了。
大約爬了40分鐘,蘇支書指著一綠地:“這就是戰壕,國民黨保全團構築的。”筆者望著綠樹蒿草搖著頭,茫然若失,真的看不出。不知啥時候,山上又多了幾位義務導遊:“這,確實有戰壕,原來溝壕很深,成圓形。我們小時候,在這捉迷藏。年代太久遠了,加上墾荒種樹,挖得不成樣子了。”為了弄個水落石出,在我們示意下,兩個熱心村民用柴刀斫開了一個口子。不久,一條壕池躍入眼帘,真的是戰壕遺址。
在戰壕邊上,筆者又看到了一座紅軍墓。蘇東旭說,在徐家村戰役中,抗日先遣隊主力撤離戰場後,留下作掩護的19師由於敵我雙方兵力懸殊及將士們連續戰鬥2天2夜過於疲勞,加之又飢又餓,19師在徐家村戰鬥中犧牲了7人。15日,徐家村村民陳春燈、陳緒芬、陳孝輝、陳緒委等人,上山將紅軍戰士屍體好好掩埋,並立紅軍墓3座。1952年,徐家村村委會為紅軍墓立了碑,歷年均有村民上山掃墓。
2010年3月28日上午,陳毅元帥之子陳小魯、粟裕將軍的女兒粟惠寧等人來到桐村鎮王畈村、徐家村、江西馬嶺底等地,尋訪革命先輩足跡,緬懷先輩,祭奠英靈。

紅色貿易線

桐村鎮不僅是軍事要地,也是蘇區的紅色貿易路線的重要商埠之一。
據史料記載,自1930年11月至1934年年底,國民黨先後在王畈村駐守基幹隊和獨立旅,建立了3個炮台、調堡,挖戰壕3000米,扎木城(松木加鐵絲網構成)約3500米,並設立2個哨卡,日夜有哨兵盤查來往行人,使蘇區食鹽、布匹、西藥、文具等物資供應一度處於十分困難境地。紅軍中的傷病員,亦由於嚴重缺乏食鹽和藥品,治療上發生了很大的困難,何應欽在給魯滌平的電報中,洋洋得意地說: “尤以傷兵缺乏醫藥治療,最為傷慘。”
於是,馬嶺底根據地幹部王金芽到徐家村開展地下黨組織工作,設立大橋區委,徐家村陳春燈、王畈的林升道、蘇乃皋、蘇天棋、蘇仁畔、蘇仁甘、蘇乃唇、林大某等人先後秘密加入組織,為根據地提供情報,想方設法運送緊缺物資。
其中蘇仁甘的藥箱最值得一提。坐在陳列館邊上曬太陽的老村民告訴筆者:蘇仁甘是一位醫生,家境也很富裕,家開設油坊。蘇仁甘利用其身份的便利和隨身背著的藤條藥箱,將中草藥或醫藥書籍、針灸工具等放在醫藥箱的上層,將食鹽和小件物資(如手電筒、電池等)放在底層,過關時,哨兵認識他是醫生,有時哨兵不檢查,讓其過關。有時要打開藥箱例行檢查,簡單地看下也就完事。有一次,馬嶺底一大戶人家請蘇仁甘看病,為表示誠意特放來轎子,他利用這一機會,在轎子底座隱藏了一批急需物資,並順利地通過關口。儘管烽火硝煙已散去,但紅軍的故事傳了下來,一代傳給一代。在桐村,你隨便走進哪一家,都能給你講上一二個紅軍的故事,說上一二段紅軍的動人事跡。

地圖信息

地址:衢州市開化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