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華山鄉位於巴彥縣中南部,少凌河北岸,距縣城17公里,地勢南低,屬半丘裝作斗平原地帶。巴綏化公路貫空全境,地理位置優越,全鄉區域面積149.1平方公里,轄6個行政村,87個自然屯,6160戶,總人口26210人,其中農業人口24800人。現有耕地148032畝,林業用地27600畝,水域面積6225畝,森林覆蓋率20%,水利灌溉控制面積23490畝,五荒資源12005畝。屬巴彥第二積溫帶,年積溫2680℃,年降水量在460~610毫米,全鄉以農業、畜牧業和勞務輸出業為主業,主要物是大豆、玉米、水稻、薯類和雜糧。畜牧業是以生豬、黃牛養殖為主。
產業發展
2012年華山鄉糧、豆、薯總產值實現1.7億元,比上年增長12%;國民生產總會達到1.52億元,比上年增長8%;畜牧業總產值再創新高,達7500萬元,比上年增長11%;全鄉人均收入5900元;農民磚瓦化住房比上年增加1.8萬平方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計畫生育率達100%;外出務工人數增至8000餘人次。
按照地勢特點,華山鄉發揮地域優勢,調整產業結構,以市場為導向因地制宜調整種植業結構,南部以稻、豆為主,突出綠色水稻生產,繼續擴大優質綠色水稻面積達3500畝。同時又在上年的基礎上增加5000畝“兩高”大豆,使全鄉“兩高”大豆的種植面積達12000畝;北部突出“玉米發展計畫”,重點開發雜糧生業,增加雜糧和薯類種植面積15000畝,開發雜糧粉製品深加工,精包裝,現已遠銷到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國內市場。做大做強畜牧業,堅持“上生豬,增黃牛,穩禽類,重特色”12字畜牧發展方針。全年生豬出欄10.1萬頭,黃牛存欄1.1萬頭,禽烊出欄量42萬隻,特色養殖兔、貉子等毛皮動物,年他收3700萬元,占據農業生產的斗壁江山。
社會事業
全鄉每年舉辦各類文化活動10餘次,各村屯利用節日和農閒季節開展各種體育活動20餘場。全鄉住房條件不斷改善,2004年磚瓦化率達到35%。衛生事業不斷發展,醫療水平得到提高,鄉衛生院購置了醫療設備,改善了醫療條件,到2005年全鄉擁有一個衛生院和10個村級衛生所,有病床12張,醫生5人。計畫生育率100%,人口自然增長率4‰。教育投入逐年增加。 2005年全鄉有中學2所、國小14所,有教師195人,在校學生2000人,入學率100%。
2012年完成通鄉通村白色路面建設37.5公里,建設標準橋3座、涵6道;河堤加固11.5公里,動用土方45000立方米,耗油20餘噸,投資30萬元,提高了河堤的防禦能力;新建沼氣池170個,140戶農民用上了這一新型能源;維修校舍4所,對雙泉國小、華山國小、少凌國小、泡沿國小進行維修,新增桌椅104套;全鄉有線電視數位化改造基本完成,數位電視用戶達到3200戶;一村一業,一屯一品專業屯建設得以長足發展,新建少凌粉製品加工廠一座,張朋崗雜糧深加工不斷發展,雜糧生產基地訂單已近千畝,年產優質雜糧60萬斤,產品遠銷全國各大中城市;投資52萬元新建占地440平方米的華山鄉綜合文化站和新生村文化站;維修改建鄉衛生院,增加設備。現有手術室、儀器室、檢查室、藥具室。設備有彩超、X光機、血檢、尿檢儀、心電,大大方便了民眾。
行政沿革
華山鄉隸屬巴彥縣管轄。位於縣境中部,南與龍泉鎮毗鄰。鄉政府駐地距縣城16公里。原屬巴彥縣龍泉區,1948年11月改稱華山區,1950年改為第五區。1956年3月,並村劃鄉,分設華山、通達兩個鄉。1958年9月,分別改稱華山、通達公社;同年11月,一同併入龍泉公社。1959年4月,從龍泉公社劃出成立華山公社。1984年2月,政社分開,改為華山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