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地塊中生代花崗岩成因與地殼演化研究》是依託於南京大學等單位,主要由周新民等完成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華夏地塊中生代花崗岩成因與地殼演化研究
- 項目編號:Z-104-2-03
- 獲得獎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華夏地塊中生代花崗岩成因與地殼演化研究》是依託於南京大學等單位,主要由周新民等完成的科研項目。
《華夏地塊中生代花崗岩成因與地殼演化研究》是依託於南京大學等單位,主要由周新民等完成的科研項目。參與情況主要完成人:周新民(南京大學)徐夕生(南京大學)王汝成(南京大學)舒良樹(南京大學)於津海(南京大學)1獲獎記錄20...
將華南西南的地殼演化過程與全球超大陸的形成事件對比,闡述華南地塊對超大陸聚合和裂解事件的回響。根據不同地塊基底岩石中成礦元素的豐度和分布規律,分析基底物質組成對華南不同地區某些礦床(如U,W礦)形成可能存在的控制作用,為礦床成因研究提供依據。結題摘要 揚子地塊與華夏地塊的碰撞-聚合是一個複雜的過程,...
對福建沿海東山變質帶變質沉積岩的源區分析揭示了華夏地塊東部普遍存在一個古元古代基底。而與其他地區不同時代沉積岩碎屑組分變化的對比顯示,從二疊紀開始古元古代碎屑物質大量出現,指示之前(晚石炭紀)發生了擠壓造山作用,造成了基底的隆升和剝蝕。這與岩漿岩和變質岩的研究結果相吻合。結合二疊紀以來沉積岩中大量...
2017 獲國家自然科學獎 二等獎, “華夏地塊中生代花崗岩成因與地殼演化研究” (周新民,徐夕生,王汝成,舒良樹,於津海)研究內容 1.山西呂梁地區前寒武紀地質研究。確定呂梁群為早元古代形成;發現其上部地層為裂谷環境形成的雙峰式火山岩;發現早元古代的A型流紋岩-花崗岩;明確發生於1.8Ga的變質作用為典型中壓相系...
華夏地塊中生代花崗岩成因與地殼演化研究 青藏高原及其東北緣晚新生代構造變形與形成過程 地球動物樹成型 地幔柱驅動岩石圈地幔的克拉通再生 晚奧陶世和二疊紀末生命大滅絕的原因探究 鉛元素標準原子量修訂 地球輻射帶“殺手電子”的產生和監測 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基準站非線性運動的成因機制及套用 行星際日冕物質拋射研究 霾...
2015–2019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基金(骨幹) “華夏地塊古生代-早中生代花崗岩及相關岩石成因與陸殼再造”2014–2017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基金(骨幹) “南太平洋Louisville海山玄武岩的成因與源區特徵”2012–2016 “973”計畫課題(骨幹) “華夏地塊中生代再造的過程和背景”學術任職 中國地質學會岩石專業委員會委員(2019...
l 973項目:華夏地塊中生代陸殼再造與巨量金屬成礦 l中國核工業地質局科研項目:華南燕山期構造-岩漿熱事件與鈾成礦關係 l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新元古代-寒武紀早期古海水化學演化與大陸風化作用的同位素示蹤研究 l中-德合作項目: Biogeochemical cycling during the Neoproterozoic-Cambrian transition period(新元...
2001-2003 湘贛粵晚中生代過鋁花崗岩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項目批准號:40072025. 24.0萬. 參加人 科研成果 1. 於津海,王麗娟,魏震洋,孫濤,舒良樹. 2007. 華夏地塊顯生宙的變質作用期次和特徵. 高校地質學報,13(3):474-483 Yu J H, Wang L J, Wei Z Y, Sun T, Shu L S. 2007. ...
學院與國內外幾十所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緊密的人才培養和科研合作,與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和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共建“生物演化與環境”科教融合中心。2015-2018年,學院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教育部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一等獎4項,二等獎5項,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二等獎...
1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華南東南晚古生代造山作用研究(41272085),國家級,參與,已結題;1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東華夏地塊基底岩石的組成和形成歷史(40972127),國家級,參與,已結題。獲獎情況 2017年獲“全國大學青年教師地質課程教學比賽”二等獎;2018年6月獲“第五屆廣西全區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二等獎;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