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塔(上海市金山區華嚴塔)

華嚴塔(上海市金山區華嚴塔)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華嚴塔,中國古代建築,人文旅遊景點。全國有兩處華嚴塔:一處華嚴塔為坐落在上海金山松隱鎮北的松隱寺塔,寺建於1352年,塔修於1380-1384年,為現存浦東、浦南唯一明代古塔;另一處華嚴塔,坐落於龍泉金沙內,俗稱金沙塔,是龍泉歷史上價值最高的古塔,建於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據今已有1032年歷史,因塔內藏有《華嚴經》而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華嚴塔
  • 地理位置:上海市金山區
  • 類別:人文旅遊景點
  • 建於:1352年
簡介,歷史,資料,

簡介

據建塔碑記載:“是塔高一百五十尺,周廣三十五尺,方形磚木結構,塔內有梯級以升,飛檐外出,檐牙高啄,扶攔傍翼,凡鈴叮噹,悠揚悅耳,耐人尋味,起地兩層,周以崇閣,上奉千佛,下供釋迦多寶二如來像,傍列翊衛諸天神。結構不同於一般浮圖,為周近百里內所罕見,一時成為名勝。”

歷史

乾隆四十年(1775年)、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曾兩次重修。1961年遭雷擊,塔頂傾斜,政府出資扶正塔心木,但終因年代久遠,各層腰檐、平座、圍廓等木結構已朽損殆盡。
一九六二年十月二十二日,華嚴塔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博物館成立後,交由博物館管理。現委託有專人負責看護、清掃衛生。
一九九六年九月,為了更好地保護這一古建築,博物館還為其專門配置了滅火器材。
一九九九年市文管委和金山區人民政府聯合撥款,對華嚴塔進行整修,年底將重現昔日雄姿。

資料

自2007年金山東林寺重修之後,華嚴塔成為“華嚴塔——東林寺——楓涇古鎮”一線旅遊項目的重要環節之一,肩負著將中國古典文化發揚光大的光榮使命。華嚴塔又稱松隱塔,在金山縣松隱鎮東北。元代創建松隱撣院,有寺僧書寫《華嚴經》81卷,募款造塔。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興工.經四年建成。磚木結構,七級方形,高約50米。雖歷經滄桑,仍巍峨屹立。
華嚴塔高45米,周環10米許,呈四方形,九層磚木結構,屬唐代風格。塔內有梯級,飛檐斗拱,檐牙高喙,是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僧德然率徒慧照、道安募資建造而成。
據傳,德然法師為建塔化緣求募,雲遊四方,數年才募得造塔的資金,經過4年修築才成。
明代以來,隨著松隱禪寺聲譽日增,華嚴塔早已同方塔、西林塔、禮塔譽稱為松江府四塔。初春時節,昊天朗日,騷人墨客尋芳攬勝多匯於此,登塔展望,但見一片黃牆碧瓦,殿宇輝煌,香菸繚繞。每逢佛家盛典,鐘鼓長鳴,聲傳數里,四方信徒,成群結隊,絡繹於途。民國初年在松隱人陳陶遺贊助下,鑿放生池,植蓮藕;建藏經樓,貯大乘真經,環寺塔河架花崗石拱形石橋;造碑廊記寺塔興衰;壁間書畫琳琅,悉出名家之手。畫家張大千的山水畫和他哥哥張善子的畫虎等栩栩如生,均極珍貴。庭院遍植異木名花。宿儒朱樂天、名流陳陶遺寫的匾額嵌於寺內顯要之處。
新中國成立之初,塔頂已傾斜。1961年遭雷擊,飛檐枋木不時垂落。1963年市、縣文物管理單位曾整修古塔,扶正塔心巨楠,去除周圍斷磚朽木,設定避雷針。1969年重加修葺,繞以圍牆,被列為市級文物。今塔旁尚存鐘鼓樓及寺院大殿,信步拾級華嚴塔橋,橋門鐫字清晰可辨,碑林在塔旁,存明清碑數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