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塔村(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花塔村)

花塔村隸屬於太原市晉源區,位於太原市西南。東距晉源區政府約1公里。 西南距我國著名的旅遊景點晉祠約1.5公里。

行政區劃代碼:140110101206 220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花塔村
  • 外文名稱:Huata Village
  • 行政區類別:鄉村
  • 所屬地區:太原市晉源區
  • 電話區號:0351
  • 郵政區碼:030025
  • 地理位置:太原市西南
  • 面積:約1.3平方公里
  • 人口:一千九百餘人
  • 方言:太原話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性氣候
  • 著名景點:華塔寺 花塔關帝廟等
  • 機場:太原武宿國際機場
  • 火車站:太原站,太原南站
  • 車牌代碼:晉A
地理環境,歷史,交通,社會事業,文物景點,華塔寺,花塔關帝廟,古槐,稻田公園,科技示範園,花塔名人,花塔張郎,太谷曹家,特產,花塔周邊,

地理環境

花塔村位於太原城區西南,太原中心城區範圍內。
全村共416戶,1902人。(2017年統計)
太原市花塔村
周邊與南城角,晉源新城,小站,小站營,北大寺,赤橋,西鎮,風峪新村,楊家村,晉源等毗鄰。
全村土地面積約2000畝,其中道路建築面積約400畝。
花塔村道路建築規劃合理。東西較南北略長,成長方形。村中心區域為花塔關帝廟及戲台。

歷史

花塔村名由來:以寺而名,唐貞觀八年(公元634年)村中建寺及無垢淨光佛舍利塔。佛塔又稱華嚴塔。花、華古均作華。寺以塔名,而村以寺名。
和晉源區的其他村莊一樣,花塔村也是一個悠久歷史的古村,從村中建華嚴塔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年的歷史。
除現村所占地外,村南還有硬地舊村。

交通

花塔村內道路整齊,為棋盤狀。南北,東西均為三條主路。村內道路經過整修,均已水泥硬化。
花塔附近交通道路示意圖花塔附近交通道路示意圖
村周邊交通十分便利。村西有城市快速路晉祠路(西中環南延),村東有新晉祠路,再往東有城市快速路濱河西路。村南有貞觀街(龍山大街),村北有正在建設的古城南街,即將擴修的乾陽街(古城大街)穿村中而過。
距離最近的高速入口晉祠高速口約一公里。五公里範圍內還有羅城高速口,以及古城營高速口。
距太原武宿國際機場直線距離約15公里,距太原南站直線距離約15公里,距太原站直線距離約20公里。
村東有正在建設的太原環城鐵路樞紐,建成後將運行輕軌列車。太原捷運六號線已在規劃當中,也將在花塔村東南建捷運站。
太原公交,79,301,308,310,317,318,329,856,848等均可直達花塔村。

社會事業

花塔村有花塔幼稚園,花塔中心國小,花塔老年大學,花塔活動中心,花塔老年日間照料中心,天主教堂等文教機構。
花塔門樓花塔門樓
花塔村南為太原市人民醫院新院。
每年民俗文化豐富多彩,每年過年過節有舞龍舞獅,敲鑼打鼓,鬧紅火。農曆七月十八,是花塔一年一次趕廟會。商販沿街擺攤成了長龍,人群熙熙攘攘。十里八村的人都會趕來購物,聚會。村中也會請來戲班唱戲三五天,夜晚還有歌舞表演。
花塔原有的煤礦石膏廠等為了大環境的整治早已關停。如今村內主要從事水泥預製品,貨運,倉儲,養殖業,種植業,個體經營等。
花塔處於太原中心城區內,為城中村。隨著太原城市建設的南移,花塔城中村改造也將提上日程。
花塔村設立獎學金獎勵本村大學生。
花塔村是晉源區“百村景區化”工程的示範村。

文物景點

花塔村位於晉陽古城西南角,是一座千年歷史古村。

華塔寺

華塔寺,也稱花塔寺,原名延慶寺,又稱古十方從林寺,別號古十方院,是晉陽地區最古老的寺院之一,也是佛教淨土宗的發祥地。“花”,“華”古時均作“華”。1988年8月被南郊區人民政府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太原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太原華塔寺太原華塔寺
華塔寺位於晉源區晉祠鎮花塔村西北約300米。根據石碑及清朝道光六年(1826)《太原縣誌》載,華塔寺初建於唐貞觀八年(634),由僧人法寶修建,宋代重修,明洪武年(1368——1398)重建,清道光六年(1826)維修。華塔寺坐北朝南,二進院落布局,上院東西廂房各有6間,下院東西廂房各有7間。華塔寺東西長25.4米,南北長42.4米,占地面積1076.96平方米。現存正殿(古佛殿)為明代建築,石砌台基,長14.4米,寬7.1米,高0.3米,面寬三間,進深六椽,單檐懸山頂。七檁無廊式構架,柱頭科三踩單昂,平身科每間二攢,裝修改制。殿內正面中間釋迦像為明正德二年(1507)鐵鑄像,其餘左右兩尊為當代漢白玉佛像。
寺中現存唐代天祐十二年(915)經幢1座,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造鐵質香爐1尊;寺記憶體清代重修碑、布施碑4通。
西側下院建7間廂房,名念佛堂,正中像為西方三聖,左右配以觀音、普賢、地藏王、文殊。南北兩側為十大閻君像。十大閻君像為鐵鑄像,鑄照年代有待進一步考證,按閻君所配戴頭飾和所著服飾推測,疑為宋代鐵鑄。十大閻君全部為坐像,通高1.6-1.7米,手捧玉圭,神態威儀,形態逼真、寫實,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物和文化價值。
東側下院建7間廂房為五觀堂,內設晉陽國學院,是習書寫作之所。
花塔這個村莊是典型的由塔而生寺,因寺而生村名。據《重修花塔寺碑記》載:“……或此寺原有塔取釋迦佛拈花微笑之意因名,花塔寺以塔而待名,而村即以寺而等名興……”。歷史上,在隋朝開皇年間,這裡曾興建了華塔,又稱華嚴塔,全稱為“無垢淨光佛舍利塔”,其意為“無垢清淨光,慧日破諸暗,能伏災風火,普明照世間。”可惜這座塔沒有保存下來,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唐朝貞觀八年(634),在塔的周邊又興建了華塔寺,這個村莊現名為花塔村,能不說是一脈相承嗎?
彙編於明朝永樂年間的《永樂大典》,纂修於明朝永樂元年至六年(1403-1408),全書成書時共有22877卷,外加凡例、目錄60卷,分裝成11095冊。可惜的是,因為明朝滅亡、外族入侵等方面的原因,到現在僅保存下來797卷。值得慶幸的是,在這保存下來的殘本中,完整地保存著《太原府志》,上面明確記載著:“華塔寺,在縣西安仁鄉。舊經云:唐初有無垢淨光佛舍利塔,高一百二十尺,天寶中修為百尺,今廢。”
彙編於明萬曆年間的《太原府志》上面有這樣的記載:“華塔寺,縣西三里安仁鄉。唐貞觀年建。”
彙編於清乾隆年間的《太原府志》上記載:“華塔寺……唐貞觀八年僧法寶建,內有無垢淨光佛舍利塔。天寶間修,宋鹹平二年重修,元至正間塔毀。明洪武間重建,並明仙、定慧、明秀、流福四寺入焉。”現在,這四座寺院還散布在周圍的村莊裡,這段記載有力地說明,歷史上華塔寺其名之勝,其規模之大,其地位之高。
民間故老相傳,華塔寺原是黑松林旁的一座大寺廟群,還有和尚墓塔群,建築規模宏大,占地面積達到4萬餘平方米。寺院南至花塔村北,北至楊家村西,西至舊晉祠公路,東至今晉源街辦西門外官廳舊址。這應該是它鼎盛時候的規模。
宋太宗平晉陽,華塔寺遭火焚。宋貞宗嘉定六年十二月,蒙古兵攻太原,大肆擄掠,生靈塗炭,寺觀焚毀。元代元遺山傳詩曰:“宋決水灌晉陽於大廈門,火焚仙佛百餘所。”
解放戰爭中,鐘鼓、門樓毀於戰火。1954年,在修建水渠時,在花塔村出土了部分精美的佛教石刻像,有力地證明了華塔寺以前曾經有過的輝煌。
20世紀50年代,華塔寺曾為花塔村翻沙廠所占,在拆除山門、鐘鼓樓、廂房、配殿時,將山門內的一座雕工精細、高約2米的石佛送至山西省博物館保存。
1994年,花塔村的民眾、幹部募集資金修葺華塔寺,時由妙心禪師負責,僅用2年時間建起偏殿、東西廂房及山門,立一通《整修華塔寺碑記》。1999年,山西省佛教協會改派比丘尼悲善法師負責華塔寺事務,陸續修建了前院東西廂房、鍋爐房、齋堂等高施;數次舉行盛大佛事活動,曾邀請國家著名學名游本昌至寺院表演助興;2002年12月以來,發展慈善事業,收養棄孤數十名,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
2017年3月初始,一偉法師來到華塔寺,發心將古剎修復成大唐風格的莊嚴道場,為佛教傳承傾其心力。如今華塔寺前後院的正殿、偏殿、廂房、僧舍、客堂、齋堂等錯落有致、彩繪一新。
未來的布局,將按三層院落進行整體設計,可以想像寶像莊嚴的華塔寺,必將重現盛唐風采。

花塔關帝廟

花塔關帝廟位於花塔村中心, 坐北朝南,二進院落布局,東西17米,南北42.5米,占地面積722.5平方米。中軸線上建有山門、大殿,兩側為鐘鼓樓、東西廂房、耳房,其主體結構為清代建築,創建年代不詳。2011年12月,太原市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關帝廟山門兩側碑廊的牆體上刻有紅色的兩個大字:“忠”和“精”。它們向世人昭示著關公文化的精髓,分立這兩個大字兩側,位於關帝廟東西兩角處的就是鐘樓和鼓樓了。
關帝廟原為二進院落,現在位於山門與大殿之間的二進院落門樓被拆除,但原來東西兩側廂房都完整的保存了下來。一進院東、西廂房各三間,二進院東、西廂房各五間,平板枋施瀝粉貼金彩繪,均為單檐硬山頂。
關帝廟的主體建築大殿石砌台基,長14.5米,寬8.15米,高0.2米,面闊三間,進深五椽,單檐硬山頂,六檁前廊式構架。柱頭科三踩單昂,平身科每間兩攢,柱頭科斗拱為主要受力構件,承擔梁頭所受的屋檐主要重量,而平身科斗拱則是起到輔助支撐作用,不是主要的結構受力構件。梁檁斗拱均施彩繪,裝修改制。
關帝廟內的牆壁上繪有完整的以關公生平經典故事為內容的清代壁畫。如“桃園三結義”、“溫酒斬華雄”、“刮骨療毒”等。壁畫線條流暢、色彩鮮艷,每一組畫面都有故事標題。據有關專家介紹,如此畫法細膩的類似於連環畫式的晚清壁畫在我國的寺觀壁畫中實屬少見。
這裡曾為晉陽古城教軍場,當年李淵就是從這裡誓師起兵進而奪取天下的。如今巋然不動、安靜地陪伴著一代又一代花塔村村民,見證著他們的發展與變遷。

古槐

兩棵古槐位於花塔村關帝廟山門前的東西兩側,它們間隔約10米。東側古槐主身高約6米,胸圍4.4米,一樹三杈,總高約20餘米。西側古槐主身高約6米,胸圍3.5米,一樹二杈,總高略低於東側古槐。古槐樹身挺拔、枝幹健壯、枝繁葉茂,它們緊緊相依,恰似兄弟,分列廟前,仿佛在廟前結義為盟,因此當地百姓又稱其為兄弟槐,這兩棵樹也被稱為村裡的守護神樹。每到盛夏時節,它們的枝丫伸出,綠葉繁茂,猶如傘蓋,是後人消暑乘涼的好去處。兄弟槐也成了太原市保護的古樹名木。
傳說,兩棵大槐樹千年成妖,禍害村里,於是有位義士用火柱(爐錐)刺穿了大槐樹樹幹,鎮壓著作亂的槐樹,兩棵樹上現在還可以看到清晰的火柱頭。

稻田公園

享譽三晉的晉祠大米,秉持著“北稻一絕、皇家貢品”的品質,有3300年的栽培歷史。四季分明、溫度適宜的氣候,黑色弱鹼性有機土壤及水溫恆定、富含多種微量元素的的晉祠泉水,共同造就了晉祠大米性軟而韌,味香而甜的獨特品質,即使連蒸數次仍然粒粒分明,互不粘連,香氣撲鼻,鮮亮如初,素有"七蒸不爛"之說。因產自山西省太原市的著名遊覽勝地——晉祠一帶,而贏得“晉祠大米香噴噴、肉筋筋”的千古美譽。
花塔村稻田航拍花塔村稻田航拍
上世紀90年代中期,由於環境、水源、土地等原因瀕臨絕跡,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近年來,晉源區委區政府依託深厚的農耕文化傳統和獨具特色的旅遊資源,以恢復水生態環境為抓手,按照“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示範、規模化生產、品牌化打造”的思路,推動生態循環農業、特色觀光農業和現代都市農業發展,鼓勵農民擴大水稻種植面積。重現“荷花世界稻花香”的美景。
從2018年開始,在晉源區政府一系列扶持政策支持下,花塔村開始保護性複種晉祠大米。整合300畝基本農田,種植特色大米、打造稻田公園,完成了我市首個水田改造建設項目。實現區域生態化、農田景觀化、景觀產品化、產品體驗化,創建農旅融合新典範。在花塔村稻田觀光園區,除栽種晉祠大米,還栽種蓮花,開闢魚塘,養了鴨等,重現稻花飄香、蓮葉搖曳的水鄉風光。
花塔村夏日稻田一角花塔村夏日稻田一角
晉祠大米的產業發展駛入現代化、園區化、標準化、特色化快速發展的軌道。此外,依託“兒童節”“中秋節”等重要節日,開展春夏插秧、暑期遊學、金秋共享豐收喜慶等親子體驗、家庭休閒遊活動,開創了“全域旅遊+鄉村振興”新方式,做大做強鄉村旅遊新業態,使得鄉村田園更有魅力,晉祠稻田文化更受市民歡迎。
貫穿全年的圍繞晉祠大米保護恢復和品牌重塑的各項活動還將依時而辦。涵蓋晉祠大米生、長、收、藏的晉之韻——插秧文化節;晉之行——中小學生農耕文化研學營;晉之情——摸魚節採蓮子;晉之源——金色收穫季研討會和晉之樂——晉祠大米品鑑會及花式稻草人創意大賽,將成就晉祠大米從產品到商品、從精品到禮品的生長蛻變。

科技示範園

花塔村園藝科技示範園,位於晉祠鎮北1.5公里處,占地約100畝。示範園分為綠化苗圃區、優良果品區。綠化苗木主要有大葉女貞、條檜、塔檜、國槐、百日紅、側柏等20餘個品種;優良果品區以棗樹為主,間作各類果樹、葡萄等。
新特品種(技術):2008年,示範園共引進紫葉李、紫葉矮櫻、雪松、桐苗、白玉蘭、金絲垂柳、金葉大花六道木、三倍體毛白楊等綠化苗木新品種10餘個,採用扦插、節水灌溉、苗木養護、防寒等管理技術,使各類苗木平均成活率達到95%以上。
示範目標花塔園藝科技示範園採取高基點起步、高水平規劃、高速度推進、超常規跨越式的建園措施,努力創辦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集科技示範推廣、生態觀光旅遊、休閒渡假、綠色餐飲、名特新優果品觀賞、品嘗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園藝科技示範園,力爭成為晉祠鎮建設生態旅遊的一個新亮點。
還有太原市文物保護單位,花塔張家宅院,花塔趙家宅院。

花塔名人

花塔張郎

太原市晉祠難老泉三七分流處,有一小石塔,稱“中流砥柱”,又稱張郎塔、分水塔,石塔高不過兩米,下為蓮花基座,中為多棱石柱,上為檐剎。是為紀念爭得七眼分水的張郎而建。塔剎被來往遊人摸得十分光滑。
“涓涓難老泉,分流晉祠側,中有長生萍,冬夏常一色。”張郎塔有一個令人驚心動魄的傳說:
幾百年前,這裡晉祠南北兩地的農民,經常為爭水互斗。天越旱,斗得越厲害。後來官府說要“調解”糾紛,就在潭邊支一口滾沸的油鍋,鍋里放十枚銅錢,說:哪方有人能當眾從鍋里取出幾枚銅錢,以後就分幾分水量,判定之後,永免爭執。這時候,從北渠花塔村的人群里,走出了一個青年,他勇敢地伸手從油鍋里取出了七枚銅錢,於是北渠的農民就永遠得七分水量。可是那青年受燙傷過重,當場死去了!
青年姓張,是晉祠北邊花塔村人,人們稱他為張郎。北渠民眾為紀念他,把他屍骨埋在“中流砥柱”下面。為了分水,在砥柱東面築了一道石堤,在堤腰鑿了十孔圓洞,南三北七。在東堤又築了一道人字堰,作為南北兩渠分水嶺,以免出堤後水流混合。北水流進智泊渠,灌溉大片農田。
直到四九年以前,晉祠的水利一直由花塔姓張的管理著。

太谷曹家

曹家始祖曹邦彥是太原晉祠花塔村人,以賣砂鍋為生,明洪武年間舉家遷移到太谷北洸村,兼以耕作。到第14代“三”字輩中有個叫曹三喜的獨闖關東做買賣,獲利甚豐,當時所謂“關外七廳“均有曹家的商號。清兵入關,又把生意做到關內,先在太谷設號,向全國輻射。到道光、鹹豐年間,達到鼎盛,大江南北都有曹家的鋪面,達640餘座,資產高達1200萬白銀,雇員有37000人,所以鄉民有“凡是有麻雀飛過的地方都有曹家的商號”的說法。後又跨出國門,東到日本,北到莫斯科,西到巴黎、倫敦,把國內的茶葉、布匹輸往國外,引進日本的鋼鐵,高麗的人參,俄羅斯的金屬製品。曹家在山西和蒙古之間走出了一條“茶葉之道”,可與歷史上的“絲綢之路”相媲美。惜於光緒甲午、庚子年以後由於戰爭、商業競爭、子孫的驕奢淫逸導致了失敗,終於走完了自己的輝煌歷程。曹家在極盛之時,在北洸村相繼建起了一批布局龐大富麗堂皇的宅院,如:五桂堂、懷義堂、福善堂、三多堂等,尤以“福”、“祿”、“壽”、“禧”字形建造的四座大院最具代表性。倖存下來的“壽”宅院,是曹氏家族中的一個分支堂名,習慣上稱為多福、多壽、多男為內容的“三多堂”。這座宅院以高聳大雅,厚重古樸的特色冠於群院之首。宅院座北朝南,分南北二部分,東西並排三個穿堂大院,連線三座三層17米高的樓房,內套15個小院,現存房舍277間。整個建築雕樑畫棟,龍樓鳳閣鱗次林比,信步廊廡迂迴,舉目檐牙高喙,好一座龐大氣派的豪門宅院!樓頂還建有三個亭式重樓,飛閣凌空,是曹家護院家丁巡邏之地,也是主人舉杯邀月之所。建築造形酷似古代祭祀用的牛、羊、豬頭像。當清晨霧氣靄靄之時,或黃昏暮色茫茫之際,站在遠處觀賞,三座頂樓和整個建築一起,酷似三頭龐大的“牛”、“羊”、“豬”形。這種追新逐奇的建造意識,給宅院平添了幾分輝煌和神秘。

特產

晉祠大米
作為黃土高原明珠的晉祠,有著豐富的水源。
晉祠大米產於太原晉祠鎮一帶,這種大米,顆粒長,個頭大,外形晶瑩飽滿,呈半透明狀,米色微褐,做出飯來顆粒分明,香氣撲鼻。吃到嘴裡,味香甜,有韌性、粘性,有咬頭。晉祠大米所以質地優良,是由於水上關係。生產這種大米的稻田,用晉祠難老泉水澆地,這種水,水溫低,含有明礬等礦物質,加之晉祠附近村莊土地肥沃,土壤呈黑色,有利於水稻生長。
晉祠大米之所以有優良的品性,完全得益於其自然生長環境。晉祠大米生長過程由晉水灌溉,而晉水由地下岩溶排泄而出,已有二百萬年的歷史,並保持著恆溫17度的特性,含有明礬、鉀等多種礦物質;晉祠大米的生長地表土有深厚的黑土,含有豐富的有機物,蓄水性強,且PH值為鹼性。因此,晉祠大米性微寒,呈弱鹼性,也符合人體體液呈鹼性的需要;此外,晉祠位於東經112°30′、北緯37°42′,屬於四季分明的大陸性氣候,充足的日照、適宜的季風,都為水稻的開花、授粉、抽穗,提供了生長條件。
在晉祠東部,是全省最大的水稻生產基地,清代許榮用"晉水源流汾水曲,荷花世界稻花香"的楹聯、宋代范仲淹用"千家溉禾苗,滿目江鄉田"的詩句來描繪晉祠稻田生產的盛大景象。晉祠大米顆粒飽 滿,色澤晶瑩,性軟而韌,連蒸數次,仍然粒粒分明,吃起來清香爽口,素有"七蒸不爛"之說,因而,人們把晉祠大米與天津小站大米一起列為華北名產,晉祠由此而享有“北國江南”之美譽。
晉祠大米栽培歷史悠久,西漢即有大面積種植。隋開皇六年(公元568年),"引晉水灌溉稻田,周回四十一里",宋嘉佑年間,稻田澆灌面積曾達到了萬餘畝。現全區種植面積26370畝,總產量13002噸。
晉祠稻米的口碑傳承。充足的日照、晝夜溫差大,再加上得天獨厚的水土優勢,使得晉祠大米味道香甜、口感有韌性,晉祠大米成為北方“米王”。在計畫經濟時代,每逢春節,太原市民憑票按人頭每人可以在糧店買到2斤的晉祠大米,一年才能吃到一次足以證明晉祠大米的優良品質與良好的口碑。
晉祠稻米具有歷史文化積澱。稻花飄香是歷代文人墨客筆下晉水流域農業生態的主要意象。宋代文學家范仲淹的《題晉祠》詩有“千家溉禾稻,滿目江鄉田”之句。在經歷了火燒水淹之後,晉水流域的稻作生產又得以恢復和發展。對此,歐陽修有詩云:“並人昔游晉水上,清澈照耀涵朱顏。晉水今人并州里,稻花漠漠澆平田。”金元時期,元好問在《惠遠廟新建外門記》一文中描述:“山之麓出兩大泉,噴薄湍駛,流不數步,遂可載舟揖。匯為巨陂,派為通渠,稻塍蓮盪,延交百餘里,望之令人渺焉有吳兒洲諸。”明代張頤的《晉溪流水》云:“唐叔祠前溪水碧,泉涌頹波挾崖石。一泓清流瀉寒聲,千載居民仰靈澤,小小渠平古殿涼,西風十里稻花香。”李騅楨《晉水》中也有“田家春賽罷,萬畝樂花香”的詩句。清代王爾詳在 《難老泉和韻》中讚美晉水流域“波光如鏡天如底,縐谷溶溶細鱗起。香秔分綠用無休,澤國流芳誰復似”。清昊雯《晉祠》中更用“一溝瓜蔓水,十里稻花風”的詩句形象地描寫了晉水流域稻田相連,稻花飄香“的農業生態景觀。
晉祠稻米還因晉祠而聞名。晉祠,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古典宗祠園林建築群,始建於北魏386年,現有宋元明清各式建築百餘座、雕塑百餘尊、碑碣四百餘座,千年古樹二十餘棵,文物精品之多,實屬罕見。晉祠是1961年國務院公布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攝於1972年,晉祠國小的演出隊為花塔村水田裡勞作的村民表演攝於1972年,晉祠國小的演出隊為花塔村水田裡勞作的村民表演
在晉祠大米中尤以“三營米”和“河沫地米”最為著名。“河沫地米”是指花塔村用上游紙房、赤橋兩村泡製草紙的余水澆灌所產的大米。河沫米具有柔、糯、輕、軟的品質,用其製成的元宵煮在鍋里能露出八分。花塔硬底的元宵是老太原有名的地方特產,位於太原鐘樓街的“恆義誠”甜食店,太原名吃“老鼠窟元宵”和縣城“兩合公”,“裕美公”等字號專門訂購花塔的大米。據說,“老鼠窟”為了能定到花塔的河沫地米,總是春交費,秋取糧。

花塔周邊

花塔周邊文物古蹟,旅遊景點眾多。較著名的有晉祠,天龍山,龍山,太山,蒙上大佛,晉陽古城遺址,晉陽湖,明清太原縣城(太原古縣城),店頭古堡等。
周邊國小有花塔國小,晉源區實驗國小。中學有晉祠一中,晉祠二中,晉源區實驗中學。大學有山西醫科大學晉祠學院,山西農業大學太原園藝學院,太原城市學院晉祠校區,太原生態工程學校,山西經貿職業學院,山西經濟管理幹部學院。此外還有時遷文武學校,山西電子高級技工學校等。
周邊醫院有晉祠鎮人民醫院,晉源區人民醫院,太原市人民醫院新院,山西省兒童醫院新院等。
周邊銀行有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郵儲銀行,中國信用合作社,晉商銀行,晉城銀行,民生銀行小區銀行,交通銀行自助銀行,建設銀行自助銀行等。
花塔村航拍花塔村航拍
周邊娛樂有晉祠公園,晉源區體育公園,晉祠龍山滑雪場,汾河公園,華僑城繽紛水岸遊樂場(建設中),太原植物園(建設中),康莊生態園,愛晚城郊森林公園(規劃),晉祠影視產業園(規劃),王府井奧特萊斯(規劃),山西體育中心,各種農家樂,馬場,採摘等。
周邊住宿有五星級國賓館晉祠賓館,華北最大生態園康莊生態園等。
快遞公司順豐,郵政,中通,圓通,申通,匯通,韻達,天天等均可送達村內並設有菜鳥驛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