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師範大學人工智慧教育學部

華中師範大學人工智慧教育學部

華中師範大學人工智慧教育學部於2020年5月組建成立,人工智慧教育學部整合了華中師範大學國家數位化學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教育大數據套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教育信息技術學院、伍倫貢聯合研究院、教師教育學院、國家數位化學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科技部)、教育大數據套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發改委)、教育信息化戰略研究基地(教育部)、湖北省教育信息化研究中心(湖北省科技廳)、信息化與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協同創新中心(湖北省、教育部共建)、國家級文科綜合教學實驗示範中心、深圳研究院等平台、機構。

學部以建成人工智慧與教育深度融合的交叉學科創新高地,全面支撐學校教師教育改革創新為建設定位,以“服務需求、凸顯高峰、融合創新、協同發展”為建設思路,以建設“人工智慧+教育”集成攻關大平台、構建“人工智慧+教育”複合型高水平人才培養模式、打造“未來教師”職前職後一體化人才培養體系、建設人工智慧與教師教育創新服務改革示範基地為重點任務,致力於建設“人工智慧+教育”領域國家技術創新中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華中師範大學人工智慧教育學部
  • 外文名:faculty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education
  • 創辦時間:2020年5月
  • 學校類別二級學院
  • 現任領導:部長:夏立新、黨委書記:羅麗華、黨委副書記:鐘文銳、黃濤、副部長:劉三女牙、劉清堂、何靜、吳紹靖
  • 本科專業:5個
  • 碩士點:7個
  • 博士點:3個
  • 院系設定:國家數位化學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教育大數據套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教育信息技術學院、伍倫貢聯合研究院、教師教育學院
  • 知名教師:王后雄教授
辦學歷史,機構組成,專業建設,教師隊伍,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國際合作,學生就業,服務與研究,發展目標,學部簡介,科研平台,

辦學歷史

2020年5月華中師範大學人工智慧教育學部組建成立。人工智慧教育學部由華中師範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夏立新教授兼任部長,是學校建設“學科特區”、實行綜合改革的試點單位。

機構組成

學部是學校直屬的實體性教學科研機構,承擔了科研集成攻關、高層次人才培養、教師高端培訓、國際化合作交流等多項重要任務。學部由國家數位化學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教育大數據套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教育信息技術學院、伍倫貢聯合研究院、教師教育學院等4個二級建制教學科研單位以及國家數位化學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科技部)、教育大數據套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發改委)等12個國家、省、部級科研、教學平台和其他機構組成。其中,國家數位化學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教育大數據套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是國內從事教育信息化技術研究和科研成果轉化的專門研發機構,國內唯一一個教育信息化領域的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我國教育信息化技術研發、產品推廣、產業示範的重要基地,是我國首個面向教育行業、專門從事教育大數據研究和套用創新的國家工程實驗室;教育信息技術學院目前已成為在教育信息技術、數字媒體、科學傳播領域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創新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伍倫貢聯合研究院由華中師範大學和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聯合創立並經教育部正式批准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創業才能的高水平國際人才,2018年順利通過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機構評估;教師教育學院是中國小骨幹教師培訓國家級基地、中國小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培訓國家級基地,全國高校教師培訓研究會副會長單位。華中師範大學深圳研究院(粵港澳大灣區教育研究院)於2019年11月8日成立,是我校積極回響黨中央、國務院建設深圳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認真把握粵港澳大灣區歷史性發展機遇背景下,在深圳成立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事業單位,也是國內首家師範類高校在深圳設立的研究院。研究院依託我校在教師教育、教育信息化領域的資源和人才優勢,通過與深圳市在教育科技創新、成果轉化、高端教育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合作,為深圳乃至粵港澳大灣區高層次人才培養、教師教育創新研發與科技成果轉化、教師教育諮詢與服務、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等方面提供智力和技術服務。

專業建設

學部學科專業交叉特色明顯,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優勢突出。現有教育學、教育技術學、教育信息技術三個專業的博士學位授予權,其中教育信息技術是本領域首個具有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權的新興交叉學科,擁有教育技術學、教育信息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數字媒體技術、科學傳播與科學教育等五個專業的學術型碩士學位授予權,以及教育博士專業學位授予權和現代教育技術、電子信息兩個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即將設立“人工智慧與教育”交叉學科學位授權點,並依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產業化基地設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開設了教育技術學、數字媒體技術、科學教育、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人工智慧等五個本科專業,其中教育技術學為國家級首批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和國家級特色專業,並擬設立“人工智慧與教育”(文科、理科)交叉實驗班;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教育學一級學科獲評A檔;現有在校生1900多人,形成了包括全日制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在內的多層次辦學格局和人才培養體系。

教師隊伍

學部堅持融合開放、改革創新,建設高素質創新型教師隊伍。實施“內培外引”策略,將“人工智慧+教育”集成攻關大平台作為教師成長的“搖籃”,面向學部、校內和全世界範圍自主聘任承擔教學、科研、技術、工程、服務等各項任務的創新型人才。實施人才引進“備案制”、人員分類評價機制與自主聘任制等改革措施,探索高職低聘、低職高聘,最大程度激發創新活力。啟動“南湖學者”計畫,促進各層次人才的接續提升。現有專兼職人員254名,其中全職教職工169名,契約聘用制人員64名,特聘專家21名。在職專任教師中,教授、研究員26名,副教授、副研究員51名,講師、助理研究員30名。學術隊伍中,國家級人才5人、省部級人才9人,8人次入選教育部教指委,3人入選全國教育信息化專家組,10多人獲湖北名師等榮譽。

人才培養

學部踐行數據驅動的個性化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培養成果豐碩。近年來,學部有10多人次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特等獎、二等獎,獲批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2門、一流本科課程1門、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立項5個。由人工智慧教育領域知名專家楊宗凱教授主持的“深度融合信息技術的高校人才培養體系重構與探索實踐”項目,2018年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特等獎。這是部屬師範大學首次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特等獎。利用人工智慧技術開展因材施教,實行本科生導師制與小班制精細化管理,支持學生個性化發展;與中央電教館、三大通信運營商、阿里雲、百度、科大訊飛、浪潮、武漢天喻、華中師大一附中等單位深度合作,構建科教融合、產教融合的培養模式,實施產學研協同育人。2014年以來,學生參加學科競賽獲省級以上獎項近500項(其中國家級獎項200餘項),其中在“挑戰杯”“網際網路+”“創青春”等頂尖大賽中獲國家級獎項8項、省級金獎(特等獎)5項;3名學生獲評“校長獎”。

科學研究

學部對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開展有組織與任務驅動的科研,不斷取得新突破。先後承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國家863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攻關項目等國家級、省部級項目210餘項,成功獲批首個面向教育行業的國家重點研發計畫,協助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成立“教育信息科學與技術”新方向及F0701新代碼並獲得該領域第一個重點項目,連續三年在該領域立項項目數位居全國第一。科研總經費達2.6億元,通過承擔科研項目、技術轉讓與市場推廣等渠道獲得4億餘元的直接經濟效益。出版學術著作和教材161部,教師在ESI前1%、SCI、SSCI、CSSCI收錄期刊發表論文600多篇,獲批發明專利69項、軟體著作權464項,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22項。

社會服務

學部堅持服務國家、服務行業、服務地方、服務產業、服務學校,彰顯責任擔當。牽頭編制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發布中國教育信息化發展年度白皮書、國際教育信息化發展年度白皮書,為全國各省、市提供區域教育信息化發展評估和規劃諮詢,為國家和地方提供教育信息化政策建議,制定戰略規劃8份,獲批和申報標準規範36項。參與編制《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畫》,承擔《教育信息化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規劃》編制。探索未來數字教師培養,獲批國家教師發展協同創新實驗基地。助力寧夏“網際網路+教育”示範區及首批國家智慧教育示範區建設,承擔國家“三區三州”教育扶貧戰略任務;攜手三大通信運營商、騰訊、科大訊飛、聯想等開展強強合作,承擔武漢市教育大數據中心建設;加快人工智慧與教育學科交叉、融合發展,為教育學衝擊一流學科提供強力支撐。

國際合作

學部實施“國際視野拓展計畫”,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引進優質國際課程體系與教學資源,邀請國際知名大學的教授開設全英文課程並指導項目實踐,其中伍倫貢聯合研究院全面引進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專業課程30餘門。與哈佛大學、劍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匹茲堡大學等大學研究機構的眾多國際知名學者開展了廣泛合作。舉辦暑期創意課堂暨優秀大學生夏令營,承辦教育技術國際論壇、全球華人計算機套用教育大會等高層次學術會議。每年有近100名師生出國參加國際會議、攻讀學位和開展學術交流。

學生就業

學部畢業生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社會聲譽高。近年來,畢業生就業率總體達90%以上。多名畢業生進入北大、清華、浙大、倫敦大學學院等國內外著名學府深造,升學和出國率達30%以上。一批畢業生被華為、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京東、中影集團、三大通信運營商、科大訊飛等名企、省級示範高中和各大傳媒機構錄用並獲用人單位好評。校友中湧現了一批高科技領域領軍人才,如科技部重點研發計畫項目首席科學家、首屆“科學探索獎”獲得者周欣,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教育學院西弗特傑出教授謝魁,武漢大學珞珈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袁志剛,加拿大歸國計算機科學博士、3D列印技術專家呂鑒濤等。

服務與研究

學部積極開展教師教育的研究與實踐,全力構建支撐教師職前職後一體化發展的示範性多功能國家教師教育服務與研究基地。承擔了師範生職業能力培訓與測試、中南高師師資培訓、中國小教師“國培計畫”培訓、國語培訓與測試、教師教育資源開發與建設、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等方面等多項任務,擁有國語訓練與測試室、多功能錄播教室、書寫技能訓練與測試室、教學設計與教學資源製作訓練室等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室,並正在規劃建設全新智慧型化教師教育綜合大樓。積極探索“人工智慧+教師教育”發展新路徑,著力培養具備高信息素養的“新教師”,全面創新教師職後培訓的新模式,切實構建多元結合、研訓一體、職前職後並重、品牌特色鮮明、國內領先的高水平教師教育平台。

發展目標

面向未來,學部將順應時代發展、整合學科資源、對標國家戰略需求、實現新突破的重大契機,通過創新體制機制、全面深化改革,推動人工智慧與教育的融合創新研究和實踐,建高地、築高峰、育新人、闖新路,打造人才培養、科研創新以及智庫研究新高峰,以更佳業績引領人工智慧教育領域新發展,為教育現代化貢獻力量。
華中師範大學人工智慧教育學部
人工智慧教育學部-組織架構

學部簡介

學部以建成人工智慧與教育深度融合的交叉學科創新高地,全面支撐學校教師教育改革創新為建設定位,以“服務需求、凸顯高峰、融合創新、協同發展”為建設思路,以建設“人工智慧+教育”集成攻關大平台、構建“人工智慧+教育”複合型高水平人才培養模式、打造“未來教師”職前職後一體化人才培養體系、建設人工智慧與教師教育創新服務改革示範基地為重點任務,致力於建設“人工智慧+教育”領域國家技術創新中心
學部是學校直屬的實體性教學科研機構,承擔了科研集成攻關、高層次人才培養、教師高端培訓、國際化合作交流等多項重要任務。學部由國家數位化學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教育信息技術學院、伍倫貢聯合研究院、教師教育學院等4個二級建制教學科研單位以及國家數位化學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科技部)、教育大數據套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發改委)、教育信息化戰略研究基地(教育部)、湖北省教育信息化研究中心(湖北省科技廳)、信息化與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協同創新中心(湖北省、教育部共建)、國家級文科綜合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深圳研究院等7個國家、省、部級科研、教學平台和其他機構組成。
其中,國家數位化學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教育大數據套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是國內從事教育信息化技術研究和科研成果轉化的專門研發機構,國內唯一一個教育信息化領域的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我國教育信息化技術研發、產品推廣、產業示範的重要基地,是我國首個面向教育行業、專門從事教育大數據研究和套用創新的國家工程實驗室;教育信息技術學院目前已成為在教育信息技術、數字媒體、科學傳播領域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創新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伍倫貢聯合研究院由華中師範大學和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聯合創立並經教育部正式批准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創業才能的高水平國際人才,2018年順利通過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合格”性評估;教師教育學院是中國小骨幹教師培訓國家級基地、中國小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培訓國家級基地,全國高校教師培訓研究會副會長單位。我校獲批“國家教師發展協同創新實驗基地”後,學部是重要的建設單位。
學部學科專業交叉特色明顯,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優勢突出。現有教育學、教育技術學、教育信息技術三個專業的博士學位授予權,其中教育信息技術是本領域首個具有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權的新興交叉學科,擁有教育技術學、教育信息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數字媒體技術、科學傳播與科學教育等五個專業的學術型碩士學位授予權,以及教育博士專業學位授予權和現代教育技術、電子信息兩個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即將設立“人工智慧與教育”交叉學科學位授權點,並依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產業化基地設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開設了教育技術學、數字媒體技術、科學教育、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人工智慧等五個本科專業,其中教育技術學為國家級首批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和國家級特色專業,並擬設立“人工智慧與教育”(文科、理科)交叉實驗班;現有在校生1600多人,形成了包括全日制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在內的多層次辦學格局和人才培養體系。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教育學一級學科獲評A檔,並被學校列為“實施重點培育,爭創世界一流”學科重點建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獲評B-檔,並被列為“爭創國內高水平”學科加快建設。
學部師資力量雄厚,國際化程度高。現有專兼職人員220名,其中全職教職工171名,特聘專家21名,契約制人員28名。在職專任教師中,教授25名、副教授44名、講師40名,90%以上具有博士學位,60%以上有海外學習經歷。學術隊伍中,國家級計畫人才5名,部級計畫人才7名,省級計畫人才9名;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信息化與教學方法創新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1人、秘書長1人、委員1人,教育部高等學校教育技術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人,教育部高等學校動畫、數字媒體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教育部職業院校教學(教育)指導委員會信息化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全國教育信息化專家組副組長1人、成員2人。
學部不斷加強教育教學改革,深入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成果豐碩。近年來,學部有10多人次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特等獎、二等獎,獲批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2門、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立項5個。由人工智慧教育領域知名專家楊宗凱教授主持的“深度融合信息技術的高校人才培養體系重構與探索實踐”項目,2018年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特等獎。這是部屬師範大學首次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特等獎。學部利用人工智慧技術開展因材施教,實行一對一的本科生導師制與小班制精細化管理,支持學生個性化發展;構建科教融合、產教融合的培養模式,實施產學研協同育人。校內主要以教育大數據套用技術、教育信息化等研究實踐平台為載體,設立大學生創新實踐項目。校外主要以中央電教館、中國聯通、浪潮集團、武漢天喻、華中師大一附中等共建單位為載體,並與阿里雲平台、百度公司等進行深度合作,為學生提供一流的實習實踐環境。支持學生參與學科競賽、課題研究、科技開發、創新創業、社會實踐,2014年以來,學生參加學科競賽獲省級以上獎項近500項(其中國家級獎項200餘項),其中在“挑戰杯”“網際網路+”“創青春”等頂尖大賽中獲國家級獎項8項、省級金獎(特等獎)5項。國家數位化學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黨委、教育信息技術學院本科生黨支部分別入選第二批“全國黨建工作標桿院系”和“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建設名單,星光服務隊被授予“全國優秀社會實踐服務集體”榮譽稱號,2名優秀本科生獲“校長獎”。
學部畢業生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近年來,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總體達90%以上。多名畢業生進入北大、清華、浙大、倫敦大學學院等國內外著名學府深造,升學和出國率達30%以上;一批畢業生被華為、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京東、中影集團、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科大訊飛等名企、省級示範高中和各大傳媒機構錄用並獲用人單位好評。校友中湧現了一批信息技術、人工智慧領域的領軍人才,如科技部重點研發計畫項目首席科學家、首屆“科學探索獎”獲得者周欣,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教育學院西弗特傑出教授、數位化學習研究實驗中心主任謝魁,武漢大學珞珈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袁志剛,加拿大歸國計算機科學博士、3D列印技術專家呂鑒濤等。
學部依託高端科研平台,利用教育信息化、人工智慧教育等領域厚實的整體優勢,不斷提升科研創新和社會服務能力。對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先後承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國家863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攻關項目等國家級、省部級項目210餘項,科研總經費達2.6億元,通過承擔科研項目、技術轉讓與市場推廣等渠道獲得4億餘元的直接經濟效益,出版學術著作和教材161部,教師在ESI前1%、SCI、SSCI、CSSCI收錄期刊發表論文600多篇,獲批發明專利69項、軟體著作權464項,獲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22項,制定戰略規劃8份,獲批和申報標準規範36項。學部協助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成立“教育信息科學與技術”新方向及F0701新代碼,並連續兩年在該領域立項項目數位居全國第一。學生可參與國家重點重大項目的研發和科研平台建設,鍛鍊並提升科研創新能力。牽頭編制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發布中國教育信息化發展年度白皮書、國際教育信息化發展年度白皮書,為全國各省、市提供區域教育信息化發展評估和規劃諮詢,為國家和地方提供教育信息化政策建議,參編了《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畫》。
學部實施“國際視野拓展計畫”,培養國際化人才。引進優質國際課程體系與教學資源,邀請國際知名大學的教授開設全英文課程並指導項目實踐,其中伍倫貢聯合研究院全面引進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專業課程30餘門。與哈佛大學、劍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匹茲堡大學等大學研究機構的眾多國際知名學者開展了廣泛合作。舉辦暑期創意課堂暨優秀大學生夏令營,承辦混合學習國際會議暨教育技術國際研討會、教育技術國際論壇、全球華人計算機套用教育大會等高層次國際學術會議。設立海外交流獎學金,每年學部有近100名師生出國參加國際會議、攻讀學位和開展學術交流。
學部積極開展教師教育的研究與實踐,全力構建支撐教師職前職後一體化發展的示範性多功能國家教師教育服務與研究基地。學部承擔了師範生職業能力培訓與測試、中南高師師資培訓、中國小教師“國培計畫”培訓、國語培訓與測試、語言文字工作、教育研究工作、學科教學論教師隊伍建設與管理工作、教師教育資源開發與建設,教師資格證考試、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等方面等多項任務,擁有國語訓練與測試室、多功能錄播教室、書寫技能訓練與測試室、教學設計與教學資源製作訓練室等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室,並正在規劃建設全新智慧型化教師教育綜合大樓,學部將積極整合教師教育各類資源,不斷加強高水平教學、研究及管理隊伍的建設,大力推進教師教育理論和基礎教育實踐的研究,積極探索“人工智慧+教師教育” 發展新路徑,著力培養具備高信息素養的“新教師”,全面創新教師職後培訓的新模式,切實構建多元結合、研訓一體、職前職後並重、品牌特色鮮明、國內領先的高水平教師教育平台。
面向未來,學部將順應時代發展、整合學科資源、對標國家戰略需求、實現新突破的重大契機。通過創新體制機制、全面深化改革,推動人工智慧與教育的融合創新研究和實踐,打造出人才培養、科研創新以及智庫研究的新高峰,實現全面推動教師教育改革與示範目標。

科研平台

國家數位化學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科技部)
國家數位化學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E-Learning, NERCEL)依託華中師範大學組建,是國內從事教育信息化技術研究和科研成果轉化的專門研發機構,於2004年經湖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准成為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2006年經國家教育部批准成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009年經國家科技部批准進入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序列,成為國內唯一一個教育信息化領域的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我國教育信息化技術研發、產品推廣、產業示範的重要基地,代表了國內教育信息化領域技術研發和工程實踐的一流水平。
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設目標是:以技術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為導向,以服務中國教育信息化和現代化為宗旨,致力於提高我國教育信息化領域的理論研究水平和技術創新能力,推動研發成果的產業化發展,為實現我國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戰略目標做出實際貢獻。
工程研究中心現有數十名高素質研究人才和工程實踐隊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數位化學習標準與技術、數字教育公共服務體系與軟體系統、教育資源集成與開發、數字媒體內容集成與開發等。現有“教育信息科學與技術”博士點和計算機套用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教育技術學三個碩士點。
工程中心自成立以來,經過多年的潛心研究,取得了雙板數字教室系統、資源服務系統、課堂互動系統、學習管理系統、空間視頻系統等多項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科技成果,已服務於數十家用戶單位,形成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工程研究中心的發展宗旨是:“跟蹤國際前沿科技,整合教育信息資源,研發先進教育裝備,提供優質內容服務”。
教育大數據套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發改委)
教育大數據套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是我國首個面向教育行業,專門從事教育大數據研究和套用創新的國家工程實驗室。2017年1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於開展教育大數據套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組建工作的通知》(發改辦高技[2017]149號),正式批覆同意由華中師範大學作為牽頭單位,聯合相關單位共同建設。
為落實國家發改委和教育部等上級主管部門的建設任務要求,更好地促進工程實驗室建設和良性發展,華中師範大學於2017年3月18日批准成立教育大數據套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以教學科研單位的形式,實行獨立建制。實驗室落戶於華中師範大學南湖綜合樓11層,規劃面積為6000平方米。實驗室現面向海內外誠聘數據科技、數據科學、人工智慧等領域的優秀人才。
實驗室的建設目標是成為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教育大數據理論研究、工程實驗、成果轉化和高端人才培養平台,在提升我國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和教育治理能力的革命性發展中起到關鍵性作用,支撐國家教育現代化發展目標,重塑以智慧型化為核心的未來教育。
實驗室將加快打造教育大數據創新鏈條,形成教育大數據產業創新聯盟,引領產業發展。與國家、地方大數據戰略創新網路無縫銜接,提升我國教育的自主創新能力與國際競爭力。
根據實驗室的建設任務以及攻克教育大數據關鍵技術和開展套用服務的實際需求,實驗室將重點建設由“一個數據中心+五大研發平台+七大研究中心”(“1+5+7”)所構成的教育大數據套用技術研發平台與創新套用研究中心,形成教育大數據創新套用示範網路。
工程實驗室將秉承協同創新、開放共享理念,集聚優勢研發資源,突破教育大數據套用創新的關鍵技術,通過成果轉化、產業培育、孵化基金等形式,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公共服務,形成良性成長的可持續發展機制。
信息化與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協同創新中心(湖北省、教育部共建)
信息化與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協同創新中心是由華中師範大學牽頭,湖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湖北大學、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等作為共建單位成立的新型創新組織,在基礎教育信息化領域為各參與單位提供教學、科研、服務社會的公共平台。中心掛靠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設定發展戰略規劃事業部、交*學科建設事業部、創新人才培養事業部、人力資源發展事業部和項目成果管理事業部6個管理服務部門,確保中心在人、財、物、產、學、研等方面的協同創新與獨立運營。中心組建有5個研發實體,即: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理論研究中心、基礎教育教學資源研發建設中心、資源共享網路平台運營管理中心、教育信息化產品套用推廣中心、學習變革與教學創新研究中心。
信息化與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以國家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發展為契機,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和《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為指導,圍繞基礎教育均衡發展這箇中心目標,在教育信息資源均衡配置、教師資源最佳化配置和信息化與教育質量整體提升等三個關鍵領域加強協同攻關,發揮協同單位各自優勢,推動“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通過解決教育信息資源區域內共建共享、教育信息資源區域間共享互換、城鄉教師異地網路支教、城鄉教師網路教研互動、教與學信息化環境創建、數位化教與學模式變革等六大關鍵問題,實現不改變基礎教育資源建設經費投入,只變革基礎教育資源建設經費使用方式,通過信息化方法、手段和途徑,促進區域基礎教育質量整體提升和農村基礎教育質量跨越式發展的發展目標。
信息化與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將立足湖北,面向中部,輻射全國,創新體制機制,整合優勢資源,通過5-10年的建設,努力成為全國一流的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思想庫、實驗田和信息源。
科技促進教育創新發展研究中心(教育部科技委)
科技促進教育創新發展研究中心於2010年經教育部科技委批准依託華中師範大學建設,旨在針對信息技術對教育的革命性影響,圍繞科技進步驅動教育創新和生態變革這一主題,開展教育信息化方向的發展戰略研究、指標研製、現狀評估、政策分析、決策支持研究。中心始終圍繞國家教育信息化、教育現代化、科教興國、教育強國戰略任務,面向世界教育和科技發展前沿,持續、深入推進戰略性、基礎性、前瞻性研究,為國家教育信息化相關領域的政策制定提供研究依據和政策建議。研究中心的發展目標是建設成為我國領先的教育信息化“智庫”。
教育信息化戰略研究基地(教育部)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戰略研究基地(華中)由教育部批准依託華中師範大學建設,是目前國內專門負責教育信息化發展戰略研究、指標研製、現狀評估、政策分析、決策支持的專門研究機構,基地集中了來自30餘所高校和研究機構的知名專家團隊,是我國教育信息化戰略研究的重要平台,承擔著教育信息化政策分析、績效評估、決策支持、諮詢培訓等多項功能,在我國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劃制定和發展戰略研究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在全國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劃研製方面,基地作為重要依託平台,承擔並組織制定國家《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出版了規劃解讀。十年規劃對我國教育信息化中長期發展的整體思路、目標和任務進行了系統設計,對促進我國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在教育信息化發展狀態跟蹤研究方面,基地承擔了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報告項目——中國教育信息化發展報告,每年向社會發布一次全國發展報告,反響強烈。報告從教育發展視角把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教育管理各方面的信息化發展狀況和教育信息化的公共支撐環境、人才隊伍建設和體制機制建設等核心內容進行了系統闡述,是記錄我國教育信息化發展路徑,引領未來發展趨勢的重要文獻。
在教育信息化國際比較研究方面,基地受教育部專項基金委託,每年發布一份《國際教育信息化發展報告》和《國際教育信息化典型案例》,目前該成果已經成為教育信息化國際比較研究的重要文獻,為我國教育信息化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決策支持和參照。
在教育信息化基礎資料庫建設方面,基地受教育部委託承擔建設全國教育信息化基礎信息資料庫,集成了政策文獻庫、中外案例庫、年度發展狀態信息庫、技術標準庫等優秀資源,目前已成為我國教育信息化發展政策制定過程的重要決策支持平台。
在教育信息化重大課題研究方面,基地先後承擔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基金課題——“教育信息化標準體系研究”(課題編號:13YJA880083),教育部“十三五”科學技術戰略研究項目——“‘十二五’教育信息化發展現狀與分析”(課題編號2014XX01),教育部戰略研究重大課題——“教育信息化績效評估研究”(課題編號:201311)等一系列重大課題,在教育信息化國際比較研究、核心指標研究、績效評估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紮實的研究成果。
湖北教育信息化發展研究中心(湖北省教育廳
湖北教育信息化發展研究中心是在湖北省教育廳支持下,依託華中師範大學建設的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湖北省目前僅有的教育信息化方向的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湖北教育信息化發展研究中心主要承擔湖北教育信息化發展提供政策研究、規劃諮詢、標準研製、績效評估、案例分析等研究任務,並開展國內區域發展情況對比研究和有區域特色的信息化教學模式創新研究,為湖北教育信息化試點省建設提供支持。
湖北省教育信息化研究中心(湖北省科技廳)
湖北省教育信息化研究中心成立於2001年,是進行教育信息化理論研究、政策諮詢、人才培養、技術開發、套用服務的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是湖北省教育信息化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也是該領域進行國際、國內合作研究的中心,引領“媒體計算與認知、腦科學與學習、教育機器人”三個方向的前沿研究與套用。
文科綜合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華中師範大學是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師範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和國家教師教育“985”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重點建設大學,努力建設“教師教育特色鮮明的綜合性研究型高水平大學”是學校的辦學目標。如何發揮我校高水平文科優勢,培育新型交叉學科群,培養適應社會需求、高素質、學科交叉的套用型、研究型、創新型與複合型人文社會科學人才,一直是我校學科建設、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著力探索的重點。我校是國家中、高等學校師資培養的重要基地,近年來一直將培養面向信息化社會的優秀師資作為教師教育創新的重點,特別是2007年國家在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中實施師範生免費教育,溫家寶總理提出了培養“未來教育家”的戰略目標,使我校進一步明確了深化教師教育創新的方向,確定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在教育改革和發展中的作用,培養面向信息化社會、具備現代教育技術素養和能力的創新型師範人才的具體目標。正是為了適應人文社會學科人才培養的新背景和新目標,培養具有實踐能力、研究能力、創新能力的複合型人才,我校成立了文科綜合實驗教學中心。
成立文科綜合實驗教學中心是我校為創新人文社科人才培養模式所做出的重要決策,其基本建設思路是:以人文社科人才的社會需求為基點,以人文社科人才能力結構分析為依據,以能力培養的“兩強化、三促進”(兩強化是指強化學生的信息素養與信息能力、強化學生的學科專業實踐能力;三促進是指促進套用能力、促進創新能力、促進交叉複合能力)為目標,以實驗教學體系構建為核心,以優勢和特色學科為支撐,以行業實體和綜合性實踐基地為依託,創新人文社科類人才培養的實驗教學模式,搭建學科交叉融合的人文社科人才培養的實驗教學平台。
實驗教學中心的學科支撐包括教育學原理、中國近現代史、漢語言文字學、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外政治制度、文藝學(培育)等七個國家級重點學科;包括教育學、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政治學等六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和社會學、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學原理、課程與教學論、教育技術學、教育信息科學與技術、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套用心理學、文藝學、文化遺產與文化產業、專門史(文化資源與文化產業方向)等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包括社會學、民俗學、教育技術學、教育信息科學與技術、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套用心理學、文藝學、文化遺產與文化產業、旅遊管理學、新聞學、影視文學、音樂學、設計藝術學、傳播學、美術學、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學原理、課程與教學論等碩士點;依託的人才培養基地包括歷史學科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和科學研究基地、教育部中國小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國家級培訓基地;依託的研究基地包括教育部教育信息技術工程研究中心、文化部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網路媒體語言分中心、國家教育數字媒體與可視化學科創新引智基地、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農村問題研究中心 、語言與語言教育研究中心、中國近代史研究所)、湖北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城市社區建設研究中心)、湖北省人的發展與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湖北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實習、實踐基地包括國家教師教育創新與服務綜合改革實驗區、華中師範大學第一附屬中學等教學實習基地、武漢數字媒體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湖北電視台、長江報業出版集團、武漢市珞南街辦事處、武漢情智學校湖北省漢陽監獄、湖北省海外旅遊公司等實踐基地。
實驗教學中心現已建成了社會與心理、文化與傳播、教師教育、信息技術四個實驗平台,實驗室面積達到4790平方米,下設29個實驗室,擁有教學設備2824台(件),設備總值2829.5萬元,面向社會學院、心理學院、文學院、歷史文化學院、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教育學院、政法學院、美術學院、音樂學院、信息技術系等10個院系,面向全校師範專業本科生和社會學、社會工作、心理學、套用心理學、漢語言文學、對外漢語、新聞學、廣播電視新聞學、影視戲劇文學、歷史學、文化管理、文化遺產與文化產業、旅遊管理、教育學、學前教育學、思想政治教育、動畫、藝術設計、音樂學、數字媒體技術、教育技術學、新聞傳播-信息技術交叉試驗班等22個本科專業(以下簡稱1+22專業)開展實驗教學活動,成為我校人文社科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 實驗教學中心將不斷深化實驗教學改革,進一步提高實驗教學水平與質量,努力將文科綜合實驗教學中心建設成為實驗教學理念先進、實驗教學體系科學、實驗教材系統豐富、教師隊伍結構合理、實驗裝備精良完善、實驗中心管理一流、特色鮮明的開放式的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更多急需的、交叉融合的創新型、複合型優秀人文社會科學人才而努力。
深圳研究院
華中師範大學深圳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研究院)是華中師範大學在深圳設立的唯一直屬單位,華中師大深圳研究院是華中師範大學在深圳的教育與科學研究視窗;教育動漫項目研發、文化產業成果轉化的創新平台;科技產業、文化服務產業成果孵化的產、學、研試驗基地;高素質、複合型高層次人才培養教育基地。在深圳註冊為深圳市華中師大文化產業研究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