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薩埵,是一個梵文用語,略稱“菩薩”,意思為“覺有情”、“道眾生”、“道心眾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菩提薩埵
- 性質:梵文用語
菩提薩埵,是一個梵文用語,略稱“菩薩”,意思為“覺有情”、“道眾生”、“道心眾生”。
菩提薩埵,是一個梵文用語,略稱“菩薩”,意思為“覺有情”、“道眾生”、“道心眾生”。基本概念菩提薩埵,梵文Bodhisattva的音譯,略稱“菩薩”,意譯“覺有情”、“道眾生”、“道心眾生”。《翻譯名義集》卷一引僧肇釋:...
菩薩是“菩提薩埵”(Bodhisatta)的簡稱。菩薩是佛弟子,語意如菩提樹枝繁葉茂。菩提,菩薩發心解決課題所顯現的智慧,菩提譯為“覺”,菩提一詞來源於菩提樹,因佛祖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薩埵譯為“有情”,菩薩,便是覺有情,有情是指有情愛與情性的生物。將自己和一切眾生一齊從愚痴中解脫出來,而得到...
菩薩的全稱是菩提薩埵(Bodhisattva)。菩提意為覺悟,薩埵意為有情。四大菩薩幫助釋迦牟尼佛弘揚佛法,也於十方國土弘揚佛法,令無數眾生同登快樂彼岸。道場是佛教術語,指佛祖或菩薩顯靈說法的場所。中國佛教除敬奉西方佛祖如來之外,還特別敬奉他的四個東來使者,也就是四大菩薩。佛教傳入中國後,中土的信徒從眾多...
菩薩是梵文音譯“菩提薩埵”的簡稱。其“菩提”漢譯是“覺悟”,“薩埵”漢譯是“眾生”,或“有情”(一切有感情的動物),全譯應是:“覺有情”,“道眾生”,“覺悟的眾生”之意。根據這個詞意,中國古代翻譯的佛經中,還把菩薩譯為“開士、大士、聖士、法臣”等名稱。如把觀音菩薩稱為“觀音大士”,...
薩埵,讀音sà duǒ,梵語,是眾生的意思。例:菩提薩埵,即覺悟的眾生。引自:《地藏菩薩本願經白話解釋》-胡維銓 著 解釋 梵語。摩訶薩埵(Mah?sattva)之簡稱,即大士,大菩薩。出處 南朝 梁元帝 《梁安寺剎下銘》:“薩埵來游,屢徘徊於紺馬。北魏 楊炫之 《洛陽伽藍記·聞義里》:“十二月初,入 ...
【菩薩】(術語)具名菩提薩埵 Bodhisattva,又曰菩提薩埵,摩訶菩提質帝薩埵。舊譯為大道心眾生,道眾生等,新譯曰大覺有情,覺有情等。謂是求佛道之大心人。故曰道心眾生,求道求大覺之人,故曰道眾生,大覺有情。又薩埵者勇猛之義,勇猛求菩提故名菩提薩埵。又譯作開士,始士,高士,大士等。義譯也。...
佛陀在過去無量無數劫的生死中,常以犧牲、利他的精神行菩薩道,以無上菩提為修行目的,所以稱為“菩提薩埵”( bodhi-sattva ),簡稱“菩薩”。佛弟子最初只以解脫生死煩惱而證入涅盤為最高理想,但因為對佛陀的崇高景仰,感受到佛陀度眾心愿的遠大,所以興起效法之心,這就造成深遠的影響,開展出嶄新的大乘佛教...
梵語Bodhisattva,華言「菩提薩埵」,是舊譯(唐前為舊)。又《佛地論》有三義:“1. 謂諸薩 求菩提故。2. 緣菩提薩 為境,故名菩薩,具足自利利他,大願求大菩提利有情故。3. 薩 是勇猛義,精進勇猛求大菩提,故名菩薩。”【名稱】:菩薩 【拼音】:pú sà 【注音】:ㄆㄨˊ ㄙㄚˋ基本解釋 ◎ ...
金剛薩埵,梵文Vajrasattva 或Vajrasattva mahāsattva,音譯哇指拉薩特哇摩哈薩特哇,譯名執金剛,持金剛,金剛手,金剛手秘密主,金剛薩埵,金剛手菩薩摩訶薩,金剛手薩埵摩訶薩埵等。薩埵者有情之義,勇猛之義,總言勇猛之大士。‘金剛薩埵’一語,象徵‘堅固不壞之菩提心’與‘煩惱即菩提之妙理’。此名稱於密教...
於密教中,常以金剛薩埵作為菩提心,或經由菩提心而上求佛果者之總代表。又大日如來為覺者之總體,金剛薩埵為迷者之總體,故於密教修法中,若將大日與金剛薩埵二尊之種子互動而用時,即表示融會二尊之本譬,及「生佛不二」之義。【金剛薩埵形像】(圖像)理趣釋金剛薩埵初集會品曰:“首戴五佛寶冠,熙怡...
所以,金剛薩埵是金剛乘的袓師爺,是一樣的。 所以一談到什麼是金剛總持,什麼是五方金剛持,什麼是金剛持尊者,第六金剛持金剛薩埵,這樣就可以分別出來。本尊金剛薩埵的心咒 “唵班雜(兒)薩朵吽”。金剛薩埵為消業滅罪之唯一主尊,行者為懺罪解冤,修本尊法,功效最快最大,且為成就無上菩提必經階程。常...
稱為三遠離心或三種離菩提障。同書又列舉三清淨心:(一)不為自己求安樂(無染清淨心),(二)除眾生苦而令其安樂(安清淨心),(三)令眾生赴菩提而予其永遠之樂(樂清淨心)。是為三種隨順菩提門法之心。以上皆須依賴智慧、慈悲、方便等三門始可令遠離或生起。又求無上菩提之大乘修行者,稱作菩提薩埵,略稱...
薩埵十二訣,是金光布袋戲中達摩金光塔中天門領導者薩埵三尊共修武學。總共有三卷,第一卷是一步禪空修煉的菩提三悟,第二卷是法濤無赦修煉的金剛四正,第三卷是梵海驚鴻修煉的摩訶五趣。在金光布袋戲《金光御九界之墨世佛劫》中,佛國地門實際領導者缺舟一帆渡,第一次使用了類似於薩埵十二訣的總訣式:“...
「《瑜伽菩薩戒本》」,「瑜伽」是一個譬喻,「菩薩戒」是一個法、是一個法門,法喻雙舉,故名「瑜伽菩薩戒」。「菩提薩埵」省略簡稱為「菩薩」,意思是覺有情,覺悟的有情。「瑜伽」的意思就「相應」,相應於大般涅槃。戒法,有世間的戒法跟出世間的戒法。世間的戒法就是五戒、八關齋戒。出世的戒法,大...
四心指:一廣大心;二第一心;三常心;四不顛倒心。學習菩薩四心能幫助人磨練至善心性。【菩薩四心】 [出金剛經論] 菩薩。梵語具雲菩提薩埵。華言覺有情。謂菩薩發此四種心。度諸眾生。故天親頌曰。廣大第一常。其心不顛倒。是也。一廣大心謂菩薩發心度生。欲令三界四生之類。普濟度。無一眾生而不度者...
發心菩提 發心菩提,佛學術語,梵語菩提,華言道。謂十信菩薩,於無量生死中,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而發大心,名為發心菩提。(十信者,信心、念心、精進心、慧心、定心、不退心、護法心、回向心、戒心、願心也。菩薩,梵語具雲菩提薩埵,華言覺有情。梵語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華言無上正等正覺。)
菩薩是梵語菩提薩埵(Bodhisattva)的簡稱。菩提是覺悟的意思;薩埵是有情之意,有情簡單地說既是眾生;菩提薩埵就是覺悟的眾生。六 波 羅 蜜 菩薩之意 覺悟的眾生有三種:一者、羅漢--自己覺悟;二者、菩薩-- 除了自己能覺悟之外,還可引導別人覺悟;三者、佛--自己能覺悟,又可以 引導眾生覺悟,而且他...
【菩薩】 是菩提薩埵的簡稱,能自己覺悟,再能覺悟人的謂之菩薩;所以是人天的導師,為三界的善知識。三界是:(一)欲界,由人的一部分下至五道;(二)色界,指天道;(三)無色界,指禪天;總是在六道中。菩薩分在家,出家,地前,登地,十地、等覺,最高是一生補處菩薩,就是佛退位後,他來接位的,...
菩薩。菩提薩埵的略稱,意為“覺有情”或“大道心眾生”。即覺悟的有情,有自覺、覺他兩種含義,但缺“覺行圓滿”。故次於佛。龍樹《十住毗婆沙論》卷二稱:“菩提名上道,薩埵名深心,深樂菩提,故名菩提薩埵。”佛和菩薩皆是大乘聖者。緣覺。辟支迦佛陀之意譯,亦作“獨覺”或辟支佛。據佛教解釋,多...
菩提薩埵的略稱,意為“覺有情”或“大道心眾生”。即覺悟的有情,有自覺、覺他兩種含義,但缺“覺行圓滿”。故次於佛。龍樹《十住毗婆沙論》卷二稱:“菩提名上道,薩埵名深心,深樂菩提,故名菩提薩埵。”佛和菩薩皆是大乘聖者。3、緣覺。辟支迦佛陀之意譯,亦作“獨覺”或辟支佛。據佛教解釋,多出...
菩薩,是梵文音譯“菩提薩埵的簡稱。其“菩提”漢譯是“覺悟”,“薩埵”漢譯是“眾生”,或“有情”(一切有感情的動物),全譯應是:“覺有情”,“道眾生”,“覺悟的眾生”之意。根據這個詞意,中國古代翻譯的佛經中,還把菩薩譯為“開士、大士、聖士、法臣”等名稱。如民間常把 觀世音菩薩 稱為“...
二、菩薩:菩提薩埵的簡稱,是梵文音譯。意譯為“覺有情眾生”“道心眾生”。又譯作大士。三、羅漢:梵文阿羅漢的略稱。小乘佛教最高果位。大乘佛教還需修菩薩果,佛果。意譯殺賊,即滅煩惱,又譯不生,永入涅槃不再受生死果報。四、比丘,比丘尼:梵文音譯,出家受具足皆戒者的通稱。男曰比丘,女曰比丘尼。...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
卷四圍繞”能知生滅“展開,一切勇菩薩在日月明世界與日月土如來的故事,涉及到年少眾生和年老眾生的如何解脫生死。藥上菩提薩埵帶那個世界的年少眾生回到本世界,在釋迦牟尼佛的僧伽吒法會現場登位。皆大歡喜。圓滿。出現背景 《僧伽吒經》直接記錄了釋迦牟尼佛在王舍城靈鷲山的教授。佛陀的這次教授,就像所有的大乘...
【菩薩】梵語菩提薩埵的簡稱,華譯為覺有情,就是覺悟的有情的意思,也就是上求佛道和下化眾生的大聖人。【摩訶薩】摩訶薩埵的簡稱。華譯為大心,或大有情,指有作佛之大心愿的眾生,亦即大菩薩。復簡寫復。眾簡寫眾。5行,爾時:其時,那時。爾簡寫爾。【世尊】(術語)梵語曰路迦那他譯為世尊,或婆迦...
(1) 梵語菩提薩埵的簡稱,華譯為“覺有情”,就是能自覺又覺他的有情。菩薩的意思,還有開士、始士、高士、大士等等。開士者,以法開導眾生之士;始士者,開始覺悟之士;高士者,高明之士;大士者,實踐大乘佛法之士。FROM:【《佛學常見辭彙》陳義孝編】(2) [Buddha]:泛指佛 (3) [Buddhist idol]:...
《漢傳大悲咒》是祺雲法師演唱的歌曲,收錄於《Namas薄伽梵》專輯中。 歌曲歌詞 南無 喝囉怛那 哆囉夜耶 南無 阿唎耶 婆盧羯帝 爍缽囉耶 菩提薩埵婆耶 摩訶薩埵婆耶 摩訶 迦盧尼迦耶 唵 薩皤囉罰曳 數怛那怛寫 南無 悉吉栗埵 伊蒙阿唎耶 婆盧吉帝 室佛囉楞馱婆 南無 那囉謹墀 醯利摩訶 皤哆沙...
“萬行”謂表菩提薩埵之萬行也。“首楞嚴”者梵語也。此雲健行定也。“經”者舍新也舊語。今新謂蘇怛纜也。第三入文判釋者。略此十卷了義經凡有三段。初從“如是我聞”至於“願聞法要”此謂序說分也。次從“於時世尊頂放百寶無畏光明”下至於第十卷“無復魔業”是謂正宗分也。次從“佛說此經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