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園子鎮

菜園子鎮是德惠市的北方重鎮,是魚米之鄉,未來的江濱新城。工業以大成公司為主,是工業強鎮。農業以水稻、大棚西紅柿為主,是東北最大的棚膜柿子生產基地。

該鎮東接扶餘隔松花江相望;南靠松花江鎮;西連達家溝鎮;北鄰農安以飲馬河為界;距省會長春120公里,距市府德惠市37公里,距哈爾濱120公里。同三高速公路、京哈電氣化鐵路從境內平行穿過,高速公路有出口,鐵路有專線,與德惠市通過102線連通,東側有松花江主航道,是貫通南北的交通走廊,鎮內實現村村通路面硬化,交通十分便捷。

全鎮幅員面積20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2,000公頃,轄15個行政村,一個街道辦事處,105個自然屯,145個生產小組,總人口近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占90%,內設18個站辦所,2所中學,15所國小,醫院、敬老院等服務設施一應俱全。工業總產值30億元;農業總產值4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實現1億元;農民人均收入4836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菜園子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吉林省德惠市
  • 政府駐地:菜園子
  • 電話區號:0431
  • 郵政區碼:130300
  • 面積:198平方千米
  • 人口:44596
概況,沿革,農業,致富道路,工業,行政區劃,開發區定位,發展條件,區位交通,資源條件,生化工業區,開發區布局,發展階段,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第三階段,組織結構,典型人物,

概況

菜園子鎮位於德惠市北部,距市區37千米,東接扶餘隔松花江相望;南靠松花江鎮;西連達家溝鎮;北鄰農安以飲馬河為界。面積203平方千米,人口人口5萬餘人,其中農業人口占90%。轄3個居委會,菜園子、塘沽、套子裡、大泡秀、白魚、大沙坨子、團結、閆家坨子、姚家、田家、潮溝沿、四合、勝利、張家溝等15個行政村,105個自然屯,145個村民小組。鎮政府駐菜園子。同三高速公路、京哈鐵路過境。

沿革

鎮因境內有菜園子得名。清末為長春府懷惠鄉六甲,民國時為德惠縣三區,偽滿時為菜園子村公所,國民黨時為菜園子鄉公所。1949年為菜園子區,1956年置菜園子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2年建鎮。1997年,面積170平方千米,人口4.4萬,鎮政府駐小房身,轄菜園子、塘沽、大泡秀、白魚、大沙坨子、團結、套子裡、姚家、四合、田家、勝利、潮溝沿、張家溝、閻家坨子14個行政村和永生、前時、文明3個居委會。

農業

菜園子鎮物產豐富,每年可產優質松花大米4萬噸,飼料玉米2萬噸,四粒紅花生1000噸,大棚西紅柿7000噸,大棚黃瓜7萬噸,德園系列酒1000噸,還有豐富的水草資源及遍布全鎮壓的各種養殖業。4萬頭生豬基地,把這些產品經過深加工,精加工創立品牌,占領市場,將換取更大的經濟效益。為此,該鎮動員和組織年有的部門,組成經濟聯合體,發展壯大經濟人隊伍。廣開各渠道圍繞地產開展流通方面的服務,德園白酒,吉德園大米大棚西經柿的品牌註冊,馬上成功,完成了四粒紅花生的初加工,投放市場創出菜園子的品牌,加大菜園子的市場的影響,提高菜園子的知名度。 該鎮有豐富的稻草資源和水資源,有很多閒置的地皮和場房,政府距離102國道僅30餘里,長余高速從境內穿過,京哈鐵路在菜園子鎮有丁家園和姚家兩個車站,飲馬河松花江在菜園子鎮匯合。公路運輸、鐵路運輸、水上運輸均可,是商貿理想的投資環境。另一方面,在招商引資的軟環境方面,菜園子鎮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扶持政策,凡外地來菜園子鎮的企業,個人三年內免收工商稅,無償架設供電線路,低價租廠房,優先批准建設用地,簡化手續,減少臨時占地,政府盡最大努力幫助解決難題,同時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加強環境保護意識,使個地客商掙錢掙的開心賺的滿意。

致富道路

德惠市菜園子鎮,在近千棟西紅柿大棚中添了“新成員”——日光溫室。據菜園子鎮新立黨員蔬菜生產合作社社長姜士和介紹,為了拓寬農民的增收渠道,今年,合作社又建起了占地5.3公頃的日光溫室小區,今年,將有360萬噸新品種西紅柿出口到俄羅斯,創收可達360萬元.
農民種植西紅柿主要依靠大棚,由於普通大棚存在構造老化,使用壽命短等缺點,不利於西紅柿的大規模生產.為適應市場需求,黨員生產合作社建造高標準日光溫室40棟.這種日光溫室不但能長久使用,還能滿足西紅柿生產所需的光照和溫度.日光溫室小區成了菜園子鎮西紅柿園區中的精品園區.有了高檔次的日光溫室,姜士和等黨員還通過多次外出考察,學習,把洋柿子,法國紅利引入新居,這種西紅柿具有耐儲藏,耐運輸,口味獨特等優點.這些日光溫室中的洋柿子長勢良好,今年還拿到了俄羅斯的訂單.日前,已有100多噸西紅柿出口到俄羅斯.農民對姜士和的稱呼十分有趣,有的叫他姜大棚,有的叫他姜溫室,合作社中的一位社員道出了其中原因.過去,姜士和帶領農民種植大棚西紅柿,大夥叫他姜大棚.如今,他又帶領農民發展溫室西紅柿,為農民拓寬了致富道路,大夥又親切地叫他姜溫室.
菜園子鎮

工業

為進一步落實省和長春市加速農業工業化,發展玉米經濟,培植食品工業、生物醫藥業等主導產業的戰略部署,加速德惠綠色食品生態城的建設進程,德惠市向長春市申請,在德惠市菜園子鎮轄區內建設市級經濟開發區——德惠生化工業開發區。

行政區劃

德惠生化工業開發區位於德惠市北部,在徵調菜園子鎮轄區內。位於長春市與哈爾濱之間的交通走廊地帶。開發區東部和北訓有第二松花江環繞,西到菜園子鎮新立村任家坨子屯和合發屯屯邊,南到菜園子鎮菜園子村西林子屯南側。開發區總計幅員面積15.22平方公里,包括姚家、菜園子、四合新立四個村的七個自然屯及菜園子鎮區,人口6582人。耕地980公頃。

開發區定位

以“十六大”精神為指針,認真貫徹落實“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圍繞建設德惠綠色食品生態城的總體目標,建立吉林德惠生化工業開發區。該開發區將建成以玉米精深加工業為核心產業,以綠色食品加工業和生化醫藥業為延伸產業,以綠色集約化、工業化種植業為輔助產業、以生態化為前提,以服務化為支撐,以國際化為目標的具有21世紀水準的高聚集度的生化工業開發區。它具有以玉米經濟為骨幹的國際先進、國內領先的優勢產業群體,具有以現代科技成果、生產設施、管理方式為支撐、以工廠化為先導的現代農業生產系統,具有以信息化為引領的現代商務、現代行政服務、現代物流、現代商住、現代教育等綜合配套的先進服務體系,具有景觀優美、有可靠生態保障、自然生態與城市建設有機協調的高標準生活環境,同時,也是一個經濟高密度、資金高密度、技術高密度並且有高經濟外向度、高效率、高效益和具有前瞻性的工業開發區。

發展條件

區位交通

(一)區位、交通條件對開發區的支持.開發區位於長春、哈爾濱兩大城市的中間;區內有京哈鐵路通過,北端有姚家火車站,該車站在擴建增容,並向開發區內的大成項目區開通專用線;開發區中間有同江至三亞高速公路長余段通過,且在開發區內設有出口。良好的區位、交通條件,可以保證千萬噸以上貨物吞吐的正常運行,為建設運輸量較大的項目提供了保障。

資源條件

資源條件對開發區的支持.開發區所在的德惠市在長春地區的中部,而長春地區各縣(市)均是重要的糧食產區,且又位於黃金玉米帶上,糧食資源特別是玉米資源極為豐富。全長春地區糧食資源總量在800萬噸以上,其玉米資源超過500萬噸。這其中大部分資源均在生化工業開發區100公里半徑之內。因此,如果在開發區內興建大規模的糧食深加工特別是玉米精深加工企業,原料的經濟性和可靠性有充分地保證。開發區內地下水資源豐富,且由於開發區內及周圍均未有大的用水項目,可允許的開採量相當可觀。同時,開發區地處松花江邊,地下水橫向補給能力強;在用水不足時又可利用松花江水。因此,可以為用水量較大的項目提供水源保障。開發區所在的菜園子鎮有豐富的蔬菜資源,其中,尤以大棚種植反季節西紅柿享譽遐邇,遠銷東北三省及俄羅斯。全鎮西紅柿產量11萬噸,主要集中在開發區的西部,在開發區西部新立村建有省內最大的棚室西紅柿種植園區,在資源上和生產方式上都為建設綠色生態園區提供了良好的支撐。

生化工業區

長春大成集團生化工業區項目的帶動作用.為實現玉米經濟產業化,長春市於1997年成立了長春玉米工業開發區,長春大成集團在該開發區建廠並成為區內的主導企業。建廠以來,大成集團以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產品占領市場,為吉林省發展玉米經濟走出了新路,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近年來,根據國內外市場的需求,長春大成集團決定加快向玉米精深加工領域進軍的步伐,並擬儘快開發建設大型有機醇、山梨醇、胺基酸等項目,以進一步提高企業競爭力和經濟效益。經多方考察論證,選定菜園子鎮姚家村為該集團又一個重要的玉米精深加工基地。隨著這個基地建設的快速推進,為之提供配套服務的物流業、包裝業也必將協調發展;同時,玉米精深加工的發展也為與之產業關聯度較強的食品加工業和生化醫藥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可見,長春大成集團在德惠市菜園子鎮姚家村進行的新的項目區建設為在該地區建設一個涵蓋本項目區的範圍更大的生化工業開發區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創造了良好的前提條件。
菜園子鎮菜園子鎮

開發區布局

德惠生化工業開發區按產業緊密關聯、互相支撐又各具特點的要求,規劃分為七個功能園區,並確定功能、產業定位如下:(一)長春大成德惠生化工業園區.長春大成德惠生化工業園區為開發區的核心產業園區。在園區內又分為兩個分區,一個分區為以玉米澱粉為重點的初級產品加工區,一個分區為具有高新技術和山梨醇胺基酸、有機醇等系列產品的精深加工區。該園區的一期規劃為年處理加工玉米120萬噸,遠期規劃為年處理加工玉米600萬噸。在園區內除生產精深加工產品所需要的初級原料外,要不斷引進該產業鏈中最新開發又具有市場影響力的高精產品,使該園區的核心產業持續占據世界先進、國內領先位置。
(二)綠色食品工業園區.該園區依託大成項目園區開發生產的產品及副產品為原料進行延伸開發,建設大中型食品工業項目,開發生產速食麵系列、膨化食品系列、纖維食品系列等各類綠色食品;同時,利用開發區內綠色生態園區及周邊地區提供的豐富優質的蔬菜資源及其它糧食、經濟作物資源發展果蔬的深加工如保鮮、脫水、菜汁、醬菜等,以及制酒業、釀造業等。從而,使綠色食品工業園區成為長春市和德惠市綠色食品加工業這一主導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生化醫藥園區.該園區依託大成項目開發的產品和大豆深加工產品、畜產品加工的產品和副產品資源,開發生產新型生化醫藥製品,形成有競爭力的生化醫藥產業,並成為長春市主導產業之??生物醫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綠色生態園區.該園區是以引進運用現代科技成果、現代生產設施、現代經營管理方式為支撐,以建立持續高效發展的現代農業模式為目標,以工廠化的生產方式為先導,以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棚室生產為主要形式,進行各類果蔬和特種經濟作物的生產,建立結構最佳化的生產體系,培育農業發展新的增長方式和增長點,在獲取高產出高效益的同時,為德惠市乃至周邊更廣闊地區的農業發展起到試驗、示範和引導作用。
(五)物流包裝區.該區主要是為長春大成德惠生化工業園區、綠色食品工業園區、生化醫藥園區提供生產性配套服務。主要內容是發展現代物流業、現代包裝業,以現代化、優質化、多樣化的服務,滿足各生產企業的需求。
(六)旅遊度假區.該區主要是依託環繞開發區東北部的第二松花江的自然景觀和該地域起伏的地勢,建設高檔次 的餐飲、住宿、娛樂、健身、園林等設施和景觀,使其成為長春市構建的第二松花江自然景觀旅遊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特色鮮明的旅遊產業,為人們提供親近自然、回歸自然的休閒娛樂服務。行政居住區.該區的主要功能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建設開發區的管理服務機構、金融機構、投資機構、保險機構等,為開發區的建設提供支持;二是建設生活社區、醫療保健機構、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教育設施,各類配套的生活服務系統,為人們提供全方位、高質量的生活服務。為保證開發區建設良好開局,規劃了開發區的起步區,面積為4.42平方公里,分布在各個功能區,以大成項目區為重點規劃了0.8平方公里,其他六個功能園區內共規劃了3.62平方公里。

發展階段

開發區分三個階段進行開發,即近期啟動,中期快速發展,遠期完善。

第一階段

啟動期(2003年——2007年)。用五年時間搞好開發區建設的開端和布局,重點建設長春大成德惠生化工業園區。在該區內優先建設以胺基酸產品為代表的下游精深產品,之後配套初級產品,形成系列。與此同時,啟動行政居住區建設,提供管理、生活方面的綜合服務。在這一時期,還要為其它園區全面建設準備條件,完成開發區內道路、給排水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搭建對外開放平台,建立開放的資本運營、項目融資等現代化體制,並相機在各園區啟動一批延伸開發項目。本啟動期結束時,開發區經濟總量達155億元,利稅16億元。
菜園子鎮菜園子鎮

第二階段

發展期(2008年——2015年)。開發區建設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區域特色更加鮮明,對外吸附能力明顯增強,形成生態工業、生態服務業等生態技術創新體系,開發區綜合素質大幅度提高。工業產業結構實現高度化,產品結構實現生態化、有機化、品牌化和國際化。三次產業橫向、縱向有機協調發展,以生化醫藥工程、新型材料包裝、綠色食品開發、綠色生態工程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形成規模。實現休閒娛樂,現代商務、信息交流、中介服務、金融流通、現代物流等現代服務業及新型第三產業全面配套,各經濟要素聚集勢頭強勁,基礎設施工程全面完成。基本完成七個功能區的開發建設。

第三階段

完善期(2016年——2020年)。開發區進入良性循環,各項功能進一步完善提高,形成高度發達、並具有鮮明特色的以玉米產業為主的農業產業化高新科技開發區。成為省域投資熱點和貿易自由、外向度高的對外開放的平台和東北地區的特色重鎮。

組織結構

黨委下設五個辦公室: 政府下設各站辦所:財政所、民政辦公室、計生辦公室、司法所、土地所、城建環保站、林業站、經管站、農站、水管所、農站、保險所、畜牧站、農機站、文化站、廣播站
下轄15個行政村和145個村民小組
行政村:張家溝、菜園子村、四合村、姚家村、套子裡村、新立村、大沙坨子村、團結村、勝利村、田家村、潮溝沿村、白魚村、大泡秀村、塘沽村、鎮江村
下轄兩所中學和十五所國小
中學:德惠十四中學、勝利中學
國小:張家溝國小、菜園子中心校、四合村國小、姚家國小
套子裡國小、新立村國小、大沙坨子國小、團結國小、勝利國小、田家國小、潮溝沿村國小、白魚村國小、大泡秀國小、塘沽國小、老黑山國小

典型人物

姜士和是一名共產黨員,他靠種大棚西紅柿率先致富,並成為全鎮的主導產業。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後,姜士和家分了一垧六畝地。這時他和妻子都很年輕,這點地根本不夠蒔弄,又閒不住,於是他邊種地邊琢磨賺錢的門路。他先是種了300平方米的露地蔬菜,當年就收入3000多元。1983年又走南闖北搞起了蔬菜運輸,有一天,他在運輸蔬菜途中看到不少郊區扣起了大棚,常年可以種蔬菜,經濟效益遠比露地種菜高得多,於是決定搞大棚蔬菜種植。他用賣菜錢到長春市第一軋鋼廠買了幾噸廢鋼筋,在屯鄰的幫助下,建起了一棟700平方米的大棚,種上了西紅柿。搞大棚西紅柿與種露地菜可不同,技術要求高,不懂技術不行。為了掌握技術,他先後到德惠、長春、瀋陽等地請教搞大棚西紅柿有名望的專家,拜師學藝。同時他還訂閱了《吉林科技報》、《農村科學實驗》、《北方信息》等有關西紅柿種植管理方面的書籍,貪黑起早地學習。有時,幾天幾夜守候在大棚里觀察,困急了躺在大棚里就睡。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結合書上學的,外出看的,自己實踐積累的,加上細心肯吃苦,經營管理得法,一年下來純收入1萬多元。這下他嘗到了甜頭,於是逐年加大投入,擴大規模。他家的大棚已經發展到十幾棟,年純收入十幾萬元,成為全村的拔尖戶,成了周圍五里八村有名的“柿子王”。在他的帶領下,全鎮已發展七個村4500戶種植西紅柿,達到千垧地,萬棟棚,年收入兩億元的規模。附近一些鄉鎮也開始種植,已從園田生產發展到農田大規模種植,同時也帶動了其他蔬菜的發展,真正成了名揚東三省的“菜園子”。姜士和在2001年的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中,被大家推選為村民委員會主任。他上任後,依靠自己的影響力和帶動力,先後帶領大家幹了整修村屯路、建設綠色小區等幾件大快人心的好事。在2004年的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中,他再次被大家推選為村民委員會主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