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現狀,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徵,水系水文,土壤類型,植被條件,自然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林業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交通,運輸,社會事業,科技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體育事業,衛生事業,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社會福利,脫貧攻堅,基礎建設,環境保護,安全生產,平安建設,歷史文化,風景名勝,著名人物,
歷史沿革
莒為地名,始自原始社會東夷民族的莒部落。考古發現也證實莒地在新石器時代就建立了大規模的部落方國。
夏為莒部落,商屬姑幕國,周為莒子國。
西周到春秋初期,莒國疆域相當遼闊,擁有介根、夷維、牟婁、諸、琅琊、鄆、密、向、余丘、紀障等31個城邑。春秋中後期,因屢遭征伐,莒國疆域日小。
戰國時期,楚簡王元年(前431年)為楚所滅(另說齊先滅莒,後又為楚所取)。後屬齊地。齊威王七年(前350年),齊國修建長城,經莒境東莞北部山嶺至琅琊入海。周赧王三十一年(前284年),燕將樂毅伐齊,攻克齊都臨淄,齊緡王出奔莒城,次年被臣下所殺。其子法章在莒被擁立為襄王,率眾保莒城以拒樂毅。樂毅連克70餘城,唯莒與即墨不下。後燕軍為田單火牛陣所破,襄王守莒而終於復國。
秦滅六國後始行郡縣制,莒國改稱莒縣,屬琅琊郡,治在莒城。
西漢時期,高祖六年(前201年)12月,置城陽郡。文帝二年(前179年)置城陽國,都莒。
東漢末年稱莒縣,治在莒城,屬徐州部琅琊國。
三國為魏地,屬青州部城陽郡。
晉先後屬城陽郡、東莞郡,郡治莒縣。
南北朝時先後屬青州東莞郡、莒州義塘郡。
隋屬琅琊郡。
唐、五代初屬河南道莒州,後屬河南道密州。
宋屬密州。
金元屬莒州,州治莒縣。
明省縣入州,屬青州府。
清稱莒州,治在莒城,初承明治,中升直隸州,後為散州,先屬山東布政司青州府,後屬山東布政司沂州府。
民國二年(1913年),改州為縣,先後屬岱南道、濟寧道、琅琊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裁道後直屬省。民國二十九年至民國三十四年(1940—1945年),變動頻繁,先後分設莒南、莒北、莒中、莒沂邊、莒臨邊、莒諸邊、沂東等縣。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7月莒中縣改稱莒縣,駐莒城,隸屬山東省濱海專區。
1950年,屬沂水專區。1953年屬臨沂專區。
1992年12月13日,經國務院批准,莒縣由臨沂地區劃歸日照市管轄。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莒縣區劃,明代以前已不可詳考。
明代境內設坊、隅、鄉、鎮、店,縣城內設5坊4隅,農村設5鄉2鎮13店。後因鄉遠難以統率,遂將5鄉分解為20牌,牌下統社。
清朝仍沿明制。宣統二年(1910年)分城鄉為34個區。
民國二年(1913年),分全縣為36個區。民國十八年(1929年)劃為10個區。民國二十年(1931年)劃10個區為332個鄉鎮,領2585個村。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3月,中共領導下的莒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行政區劃仍沿用10區制。後隨抗戰形勢發展,縣境區劃析合多變。解放戰爭時期,初轄18個區,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月轄14個區,區下始設56個鄉。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底共轄14個區142個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縣內區劃變動十餘次。
區劃現狀
截至2018年,莒縣下轄4個街道、15個鎮、1個鄉、1個開發區。莒縣人民政府駐
城陽街道振興東路489號。
統計用區劃代碼
| 名稱
|
371122001000
| 城陽街道辦事處
|
371122002000
| 店子集街道辦事處
|
371122003000
| 陵陽街道辦事處
|
371122004000
| 浮來山街道辦事處
|
371122102000
| 招賢鎮
|
371122103000
| 閻莊鎮
|
371122104000
| 夏莊鎮
|
371122105000
| 劉官莊鎮
|
371122106000
| 嶠山鎮
|
371122107000
| 小店鎮
|
371122109000
| 龍山鎮
|
371122110000
| 東莞鎮
|
371122114000
| 長嶺鎮
|
371122115000
| 安莊鎮
|
371122116000
| 棋山鎮
|
371122117000
| 洛河鎮
|
371122118000
| 寨里河鎮
|
371122119000
| 桑園鎮
|
371122120000
| 果莊鎮
|
371122206000
| 庫山鄉
|
371122400000
| 莒縣經濟開發區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莒縣位於山東省東南、日照市西部,東經118°35′—119°06′,北緯35°19′—36°02′,隸屬於日照市。東臨日照
東港區、
五蓮縣,西界
沂水縣、
沂南縣,北接諸城市,南毗
莒南縣。南北最大長距75.6千米,東西最大寬距37.4千米,總面積182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莒縣地勢北高南低,四周環山,中間丘陵、平原、窪地交接。沭河北入南出,縱貫全境。海拔200米以上的低山,主要分布在縣境北部、東部和東南部,占總面積的13.25%;丘陵主要分布在縣境東北、西部和南部,占總面積的61.35%;平原主要分布在縣境中部沿沭河及其支流兩側的狹長地帶,占總面積的23.1%;低平窪地大都分布在莒城周圍的幾個鄉鎮,占總面積的2.3%。
莒縣境內山脈均為泰沂山脈系。海拔200米以上的低山450餘座,大多呈東南西北走向。東南有鳳凰山、老營頂、高墩子、先行垛、玉皇頂、馬亓山,海拔在500米以上,其中馬亓山海拔662.2米,是全縣最高峰;東有屋樓崮、橋子山、梁甫山、矬山、院山,東北有歪頭山、沒頭山、寶珠山,海拔均在470米以上;北有五山、金華山、碁山,海拔均在400米以上;西有洛山、浮來山,海拔均近300米。
氣候特徵
莒縣地處中緯度,屬暖溫帶季風區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寒暑適中,雨水充足,全年無霜期187天,年平均氣溫12.1℃,年平均日照時數2506.8小時,年平均降水量837.5毫米。
水系水文
莒縣河流屬沭河、濰河水系,主要有沭河、濰河、繡珍河、茅埠河、袁公河、洛河等26條。沭河經沂水縣境流入莒縣天寶鄉,蜿蜒南流,至夏莊鎮東南出境,境內段長76.5千米,流域面積1718.2平方千米,豐水年平均流量27.3立方米/秒,枯水年為0.6立方米/秒。濰河於東莞鎮後石崮後村流入莒境,曲折南流到庫山鄉庫山村南與其南源石河水匯合後,東南流入五蓮縣境,境內段長18千米,流域面積162平方千米。
土壤類型
莒縣土壤共有5大土類、12個亞類、13個土屬、93個土種。棕壤主要分布在沭河以東及城南各鄉鎮,占可利用面積的58%。褐土主要分布在東莞、庫山、長嶺、小店、浮來山等鄉鎮的丘陵地區,占可利用面積的21.9%。潮土分布於低洼平地,適種作物廣,是各種土壤中最好的一個土類,占可利用面積的15.3%。水稻土多分布在縣城周圍鄉鎮的部分傾斜平原交接窪地,宜種植水稻,占可利用面積的3%。砂姜黑土主要分布在石灰丘陵東側低洼狹長地帶,占可利用面積的1.8%。
植被條件
莒縣植被面積1540.6平方千米,覆蓋率78.9%。其中自然植被面積322.13平方千米,覆蓋率16.5%;人工植被面積1218.47平方千米,覆蓋率62.4%。
自然資源
水資源
莒縣水資源豐富,沭河縱貫南北,上游有青峰嶺、仕陽、嶠山三大水庫,另外還有228座小型水庫、256條河流,興利庫容4.9億立方米。
礦產資源
莒縣礦產資源豐富,現已探明的礦產達38種,尤以石灰岩、大理石、頁岩粘土而聞名。境內石灰岩儲量達34.2億立方米,其中碳酸鈣(CaCO3)含量95%以上,氧化鈣(CaO)最高含量54.41%,氧化鎂(MgO)含量在1.12—2.23%之間,是長江以北品質最好、儲量最豐富的石灰岩產品。
林業資源
莒縣林業資源豐富,是中國最大的楊樹豐產林基地之一。有林地面積達到58.8萬畝,其中防護林16.7萬畝,經濟林24.4萬畝,用材林17.7萬畝,森林覆蓋率達27.8%。
人口
截至2018年末,莒縣戶籍總人口116.0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1萬人。其中戶籍城鎮居民人口40.49萬人。戶籍人口出生率18.05‰、死亡率6.49‰,戶籍人口自然增長率11.56‰。年末常住人口99.6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65萬人。年末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6.14%,比上年末提高2.5%。
經濟
綜述
2018年,莒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410.2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5%,增速分別高於全國、全省、全市1.9個、2.1個和1.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7.22億元,增長3.3%,第二產業增加值168.85億元,增長6.9%,第三產業增加值194.2億元,增長11.6%。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1291元,增長7.7%。結構調整不斷最佳化,三次產業比例由上年13.0:41.1:45.9調整為11.5:41.2:47.3,第三產業比重比上年提高1.4%。截至2018年末,莒縣實有市場主體49442戶,註冊資本(金)733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9.59%、18%。其中,內資(非私營)企業857戶、註冊資本(金)112億元,分別增長0.5%、3.2%;私營企業1.11萬戶、從業人員11萬人、註冊資本(金)601億元,分別增長37%、25%、30%;個體工商戶36361戶、從業人員95705人,資金數額27億元,分別增長16%、23%、21%;農民專業合作社(實有)1955戶、出資總額29億元,分別增長5.0%、0.6%。
固定資產投資
2018年,莒縣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7.8%,高於全市1.5%。計畫總投資5000萬元及以上項目175個,增長52.2%,占全部固定資產投資的78%。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18.6億元,同比增長16.4%。億元以上在建投資項目125個,比上年多13個;完成投資同比增長59%。其中,新開工項目30個,完成投資同比增長36.1%。重點領域、重點項目投資進展順利,全縣百項重點項目完成投資占全部固定資產完成投資的49.9%。
財稅收支
2018年,莒縣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1.03億元,同比增長16.0%。其中,稅收收入18.12億元,增長19.4%,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86.2%。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0.86億元,增長10.5%。全年民生支出51.73億元,增長7.2%,其中教育支出15.09億元,增長13.3%;醫療衛生與計畫生育支出5.19億元,增長5.5%;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0.65億元,增長4.4%。
人民生活
2018年,莒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48元,增長9.4%。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124元,增長8.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12元,增長8.8%。企業職工月最低工資標準由1640元調整為1730元,小時最低工資由16.4元調整為17.3元。
第一產業
2018年,莒縣農林牧漁業實現增加值50.52億元,可比增長4.1%。其中,農林牧漁服務業實現增加值3.3億元,可比增長15.8%,增速居全市首位。土地經營規模化率達到50%以上,年銷售收入過500萬元的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214家。新增“三品一標”認證11個,莒縣玫瑰、雪山小米獲批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嶠山鎮(大姜)被評為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
種植業
2018年,莒縣糧食作物種植面積87.73萬畝,下降4.18%,總產量38.81萬噸,下降4.35%,單產442.33公斤/畝,下降0.18%。
林業
2018年,莒縣投資13億元,完成造林5萬畝;投資5.23億元。
畜牧業
2018年,莒縣生豬、牛、羊出欄107.9萬頭、家禽出欄3952.97萬隻,全年肉類產量12.32萬噸,奶類產量1.91萬噸,蛋類產量5.5萬噸。
生產條件
截至2018年末,莒縣農業機械總動力115.8萬千瓦,農用拖拉機6.2萬台。全年完成機耕作業面積93.24萬畝,機播面積117.24萬畝,機收面積110.28萬畝。全年化肥使用量(折純)4.19萬噸,農用塑膠薄膜使用量2760.91噸。建成重點水利工程40項。楊店子攔河閘除險加固工程主體竣工,治理袁公河、板石河等河道7條,治理門前河155條、汪塘132處。
第二產業
工業
2018年,莒縣233家規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7.3%,產值增長14.2%。產值過5億元的企業14家,占總產值的58%,六大主導產業累計完成產值增長13.3%,占總產值的82.95%。納入省高新技術產業統計範圍的企業共34戶,其中新評價入庫國家級11家、省級3家;新增9戶高新技術企業,其中工業企業占比達到87.5%。主營業務收入過億元、利稅過千萬元企業分別達到50家和25家。六大主導產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3.3%,占全縣工業總產值的82.95%。其中,高端塑膠產業、精細化工產業、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分別大幅增長35.5%、29.9%、44.2%,現代服裝、農產品精深加工、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分別增長2.5%、3.0%和下降2.6%。
建築業
2018年,莒縣資質以上建築企業完成總產值31.1億元,增長15.5%;實現建築業增加值11億元,增長15.5%。全年完成竣工產值20.2億元,增長8.5%。
第三產業
國內經濟
2018年,莒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0.61億元,增長7.6%。其中,限額以上單位零售額27億元,增長7.9%。分消費形態看,商品零售27億元,增長7.9%;餐飲收入1.6億元,增長8.1%。從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銷售情況看,吃穿用等基本生活類商品實現零售額10.6億元,增長16%。
對外貿易
2018年,莒縣完成進出口總值62.37億元,下降32.8%,降幅比上年收窄1.3%。其中,出口完成31.23億元,增長3.0%;進口31.14億元,下降50.2%。全年實際到賬外資8578萬元,下降41.25%。
招商引資
2018年,莒縣共洽談招引過億元項目54個,其中過10億元12個,過5億元20個。在首屆“勿忘在莒”發展大會上,沃欣自動化設備及精密儀器等12個項目集體簽約。
房地產業
2018年,莒縣房地產開發投資18.6億元,增長16.4%;完成商品房銷售面積55.95萬平方米,增長15.7%;本年實際到位資金37.4億元,同比增長114.1%。全年共有房地產開發項目35個,其中計畫總投資10億元以上項目2個。
郵政電信
2018年,莒縣郵政行業業務總量0.77億元,增長8.15%;其中,快寄業務量54.82萬件,下降15.27%;業務收入0.028億元,下降28.75%。
旅遊業
2018年,莒縣接待遊客人數580.86萬人次,旅遊消費總額40.5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8.94%、29.04%。莒國古城、浮來青、躍龍山、丹鳳山等17個重點旅遊項目完成投資29.22億元。莒州博物館、浮來春集團旅遊景區、田甸園民俗旅遊度假村成功創建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5處景區遊客服務中心建設完成,11座A級旅遊廁所投入使用。“兩日游”地接遊客1.85萬人,兩日游入境游532人次;同比分別增長15%和111%。首屆旅遊商品大賽、旅遊文化節、銀杏節等63餘場特色旅遊節會活動成功舉辦。年末擁有星級飯店4家、旅行社7家,有A級景區17個,省級農業旅遊示範點5個,省級旅遊強鄉鎮7處,省級旅遊特色村13處,省級精品採摘園15處。
金融業
截至2018年末,莒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合計498.04億元,比年初增加38.41億元,增長8.36%。其中,住戶存款380.12億元,比年初增加45.91億元。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合計340.70億元,比年初減少8.48億元,下降2.43%,全縣貸款不良率為6.32%,
2018年,莒縣完成規範化公司制改制企業30家,16家企業在齊魯股權交易中心集中掛牌,分別完成年度目標的100%和160%;年內新增齊魯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企業16家,全縣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掛牌企業累計達47家。
保險業
2018年,莒縣保險公司23家,專業中介機構16家。實現保費收入14.29億元,增長11.38%。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4.67億元,增長5.57%;壽險保費收入9.62億元,增長14.5%。
交通運輸
交通
截至2018年末,莒縣高速公路48.9千米,國道61.3千米,省道72.6千米,農村公路3204.2千米。按公路等級分,高速公路48.9千米,一級公路81.4千米,二級公路52.6千米,三級公路218.8千米,四級公路2733.5千米。
莒縣共建有客運站20處,其中縣城2處(二級、三級站各1處),鄉鎮客運站18處;莒縣共有二級客運站1個,三級客運站2個,四級站1個,五級站16個。
運輸
2018年,莒縣公路客運量758.5萬人次,貨運量2272.38萬噸,公路旅客周轉量3.34億人千米,公路貨物周轉量40.64億噸千米;公共運輸運營車輛252輛,運營線路網1334千米,公共運輸客運總量710.87萬人次;出租運營車輛199輛,出租汽車客運總量284.6萬人次。民用汽車保有量18.92萬輛(包括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1756輛),比上年末增長11.49%,其中私人汽車保有量17.27萬輛,增長11.2%。全縣民用轎車保有量10.41萬輛,增長11.83%,其中私人轎車10.19萬輛,增長13.22%。投放新能源公車130輛,最佳化開通路線39條,全域實行“2元一票制”,受益民眾620餘萬人次,累計節約出行費用2800萬元。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2018年,莒縣專利申請量806件,增長65%,授權量393件;發明專利申請量150件,列全市第3位,增長38%,發明專利授權量46件,增長170%;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144件,增長25%;發明專利申請量占申請總量的19%;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1.3件,電子申請率99%。全年獲得主要科技成果11項,2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家省級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2家省級“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
2018年,莒縣實施人才安家安居工程,啟動萬名大學生“安莒創業”三年行動計畫,打造政策窪地、人才高地,共引進高層次創業人才(團隊)17個、創新團隊25個、創新人才121人,其中院士2名、國家“千人計畫”專家3名。
教育事業
截至2018年末,莒縣共有各類學校457處,在校學生177811人;共有幼稚園264處,在園幼兒35353人。國小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國中入學率100%。高考本科進線首次突破4000人大關,達到4104人,實際錄取3471人,錄取率58.44%,高出全省19%,有4人被清華、北大錄取,1人被香港中文大學錄取,重點院校錄取359人。先後4次對中國小校長、領導班子進行調整交流,共公開選聘校長20人,交流任職23人;公開選聘副校長、副園長86人,交流任職50人。
文化事業
截至2018年末,莒縣共有各類文化機構30處,其中博物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文化館1個、加入城市電影院線的影院5家。擁有專業藝術表演團體1個;年末有鄉鎮綜合文化站21處。
體育事業
2018年,莒縣建設各類全民健身工程211處,綠蔭健身工程26處。舉辦了50餘項系列活動,如“毋忘在莒”莒縣國際半程馬拉松,莒縣首屆全國馬術公開賽,“體彩杯”第六屆全縣機關職工運動會,“百千萬”系列賽事。體育運動學校成立,編制9人,掛牌在青島路國小。全年體育彩票銷量1.21億元。
衛生事業
截至2018年末,莒縣共有醫療衛生機構801處,其中,醫院17處,鄉鎮衛生院20處,社區衛生服務機構6處,疾病預防控制機構1處,衛生監督機構1處,婦幼保健和計畫生育技術服務機構1處,專科疾病防治機構2處,門診部、診所等131處。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共開放床位4821張。共擁有衛生技術人員5097人,其中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1888人,註冊護士2162人。全年完成診療514.95萬人次,出院病人18.7萬人次。
勞動就業
2018年,莒縣城鎮新增就業7475人,實施各類培訓5065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35%,低於年度控制目標1.15%。高校畢業生總體就業服務率達95%,實施就業和社會保障精準扶貧,全縣設立扶貧車間17處,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實現就業創業420人。
社會保障
2018年,莒縣城鎮職工基本養老、職工基本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7.51萬人、7.21萬人、4.18萬人、6.63萬人和4.4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122人、2121人、1690人、548人和655人。居民養老、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59.7萬人、85.8萬人。貧困人口參加居民養老保險4.4萬人,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全部參加居民醫療保險。連續14年上調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2018年上調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人均200元。失業保險金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1211元。
社會福利
2018年,莒縣現有鄉鎮敬老院20個,總床位數達到1402張,農村五保集中、分散供養標準提高到6636元/人/年。全年福利彩票發行額0.6833億元。
脫貧攻堅
2018年,莒縣共落實各級扶貧資金11096.85萬元。規劃實施產業扶貧項目28個,所有項目實現收益1435.63萬元;累計發放小額扶貧貸款3.5億元,年實現收益1587萬餘元,惠及貧困人口9076戶;發放孝德基金2535萬元,惠及全縣1.38萬餘名貧困老人。開展“萬名黨員幹部結窮親”活動,1.4萬名黨員幹部累計入戶走訪7次,幫扶款物900餘萬元;開展貧困戶遍訪行動,鄉鎮黨委書記、村黨組織書記走訪享受政策貧困戶9622戶,實現訪貧問苦全覆蓋。“兩不愁三保障”幫扶政策實現全覆蓋,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70個市扶貧工作重點村全部摘帽。
基礎建設
2018年,莒縣新建改造城市道路6條,城市排水管道總長度160千米。全年城市自來水供水總量3150萬噸,增長12.8%。城市使用天然氣總戶數5.9萬戶,全年供應液化氣總量0.78萬噸,供應天然氣總量0.62億立方米,增長129%;年末用氣普及率95%。城市集中供熱面積371萬平方米,新增21萬平方米,增長6%。城市公園綠地面積367.78公頃(本年新增21公頃),人均16.17平方米,新增城市綠地面積1513.2公頃,建成區綠地率38.99%。全年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
環境保護
2018年,莒縣城區環境空氣中細顆粒物(PM2.5)、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濃度分別為49微克/立方米、82微克/立方米、18微克/立方米、35微克/立方米,比上年分別改善14%、13%、22%和上升3%。督促各屬地鄉鎮對357家“散亂污”企業進行取締、“小造粒”191家。落實河長制,健全格線化監管責任,設定河流斷面監測點10處,重點企業全部接入線上監測系統,PM10、PM2.5分別下降13%和14%。年末省級以上生態鄉鎮16個,其中國家級生態鄉鎮7個。
安全生產
2018年,莒縣共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13起(經營性道路運輸事故10起),死亡13人(經營性道路運輸事故死亡10人),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均上升85.7%。道路交通事故萬車死亡1.1人,下降15.4%,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0.032人。
平安建設
2018年,莒縣推進“天網工程”、“雪亮工程”,城鄉監控實現全覆蓋,全縣接報違法犯罪警情下降6.78%,全縣刑事立案下降12.54%,萬人發案率13.5起,低於全省平均水平。
歷史文化
莒地為較早進入人類文明的地區之一。早在在新石器時代,就有東夷民族的莒部落先民們在這裡繁衍、生息,並創造出光輝燦爛的莒文化。屬大汶口文化的陵陽河遺址出土的陶質牛角型號角,即證明莒部落已有嚴明的紀律和統一的號令,已成為強盛的部落方國。境內發掘出土的國內罕見的釀酒器具和大口陶尊上的圖象文字證明,早在7000多年前,莒地先民就創造了中國最早的古文字雛形,標誌著莒部落已開始步入人類文明,同時也證明當時莒人文明層次之高。這些圖象文字,被專家學者公認為漢字的祖型,它將中國的漢字起源向前推進了兩千多年。歷經數千年發展和沉澱的莒文化,成為獨具特色的史前文化,被公認為是和齊文化、魯文化並稱的山東三大古文化。
悠久的歷史,給這方土地留下了眾多的名勝古蹟。境內浮來山清靈雅秀,古蹟眾多,是山東省六條旅遊線之一,是國家AAA級風景名勝區、省級地質公署,2005年名列“山東省十大魅力景點”之首。山中古剎定林寺,是南北朝時期著名文學批評理論家、《文心雕龍》作者劉勰故居。寺內有當代文學巨匠郭沫若親筆題寫匾額的校經樓,為劉勰晚年校經著書之處。寺院正中矗立著“天下銀杏第一樹”,高24.7米,粗15.7米,樹齡近4000年,雖歷經滄桑,仍枝繁葉茂。此外,境內還有齊長城遺址、狀元林、樂毅壘、馬亓山紅襖軍遺址和玉皇山龍魚、屋樓春曉等景觀,既為莒文化研究提供了實物依據,又是訪古尋幽之勝地。
風景名勝
| 浮來山景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省級風景名勝區和省級地質遺蹟保護區,被評為2005年山東省十大魅力景點之首。景區內的 定林寺,是 劉勰故居。寺院正中矗立著“ 天下銀杏第一樹”,高24.7米,粗15.7米,樹齡近4000年。 |
| 莒縣博物館位於莒縣縣城青年路南端。始建於1986年,占地5200平方米,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館藏文物12000餘件,一二三級文物200餘件。分為“莒國文物基本陳列”、“莒縣流散文物珍品專題展覽”兩大系列,1989年對外開放,與 青州、 滕州並稱山東省三大縣級博物館。被評為“山東省優秀博物館”、“山東省文化系統先進集體”、“山東省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山東省青少年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山東省科普教育基地”。 |
| 齊長城齊長城莒縣段位於 東莞鎮東莞村北4千米的光光山至長城嶺上,長8千米、寬10米、高2—3米。城用夯土築成或沿山就地取石砌成。北段從光光山入莒,呈南北走向。西段從沂水縣垛莊東南沿莒沂邊界呈東西走向入莒。兩段在楊廷官莊會合,呈西北東南走向入諸城。1977年被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著名人物
劉勰(約467—539)字彥和,南北朝東莞莒人。文學理論批評家。《
文心雕龍》的作者。
鄒惟新(約1287—?)字仲德,城陽鎮鄒家莊子人。元皇慶二年(1313年)考取鄉貢進士。任沂水、日照等縣儒學教諭,任松州學正、承事郎濰州同知、亞中大夫同僉太常禮儀院事。
王盡美(1898一1925),原名王瑞俊,字灼齋,莒縣大北杏村(今屬諸城市)人。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是山東黨組織早期的組織者和領導者。1919年參加五四愛國運動,被推舉為山東學生聯合會負責人之一。
宋平,莒縣招賢鎮大羅莊人。1917年生,1934年後,在北平大學農學院、清華大學學習。1936年參加工作,1937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9年6月在中共第十三屆四中全會上增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1990年11月至1998年12月,擔任中國計畫生育協會會長。
王玉璞(1890—1941)原名王楷,字玉璞,小店鎮前山頭淵人。1937年秋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秋成立自衛常備隊,任大隊長。1940年3月奉命整編為八路軍山縱九支隊一大隊,任大隊長。9月又編為山縱二旅六團三營,任營長。
馬驊(1913—1958)原名鳳祥,字鳴岐,小店鎮呂家崮西村人。1938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營長、旅參謀長、縣長、軍分區司令員等職。抗日戰爭期間,在國民黨軍內工作,1940年4月率國民黨莒縣許樹聲混成旅一個營起義,成立八路軍莒縣獨立營。
呂鴻賓(1911.11—1990.6),莒縣閻莊鎮愛國村人,全國著名農業勞動模範,一至六屆全國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