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拉·麥克拉克蘭(莎拉克勞克蘭)

莎拉·麥克拉克蘭

莎拉克勞克蘭一般指本詞條

莎拉·麥克拉克蘭(Sarah Mclachlan),1968年1月28日出生於加拿大,歌手。

1997年2月7日與自己樂隊鼓手Ashwin Sood結婚。自1988年推出首張專輯《touch》以來,莎拉在全球締造出超過二千五百萬張的銷售成績。 她創立“莉莉絲音樂節”(lilith fair),在連續3年舉辦期間,共吸引了兩百萬名觀眾,並為公益基金累計超過了七百萬美金之多。

基本介紹

  • 本名:莎拉·麥克拉克蘭
  • 外文名:Sarah McLachlan
  • 國籍加拿大
  • 出生地:加拿大,新斯科舍,哈利法克斯
  • 出生日期:1968年1月28日
  • 畢業院校:Nova Scotia學院
  • 星座水瓶座
  • 身高:170 cm 
  • 代表作品:Awakenings、Illusion Of Bliss、Loving You Is Easy、X檔案
  • 職業:歌手
個人經歷,音樂專輯,獲獎記錄,人物成就,

個人經歷

莎拉·麥克拉克蘭,1968年1月28日出生於加拿大的新斯科舍哈利法克斯市,父母是蘇格蘭後代的音樂家。莎拉從小就展現出她在音樂上過人的天份,在她的學生時期,她曾經學過鋼琴、吉他以及聲樂。但事實上她所接觸的第一種樂器卻是民族色彩相當濃厚的尤克里里,當時她甚至不到十歲,只能彈奏較小尺寸的樂器。
當莎拉17歲時和她的同學們組成了一個名為Octor Game的新浪潮樂團,莎拉正是這個樂團中主要的創作來源。而這個樂團出色的表現也讓唱片公司慕名而來,希望能和她們簽約錄製專輯。但莎拉卻因其父母的反對而退出,因為他們認為與其貿然走上表演事業不如讓莎拉進入藝術學院就讀發展她更多的潛質來得更好。因此莎拉便進入Nova Scotia學院攻讀藝術與設計。
1988年,莎拉·麥克拉克蘭推出她的首張個人專輯《Touch》,首支單曲《Vox》得到極大的迴響,除了在排行上取得優秀的成績外,更連續蟬聯數周加拿大電台點播冠軍曲,而其也突破金唱片的銷售量。在這張專輯中,所有的詞曲創作都由莎拉包辦,充滿其獨特的個人色彩。莎拉空靈清新的唱腔與融合了流行與搖滾的編曲都令人耳目一新,其相當飄渺的歌聲卻流露出極為成熟的一面,令她立即成為新女性主義的代言人,Q雜誌更給與四顆星的高分評價。
1991年,莎拉·麥克拉克蘭推出她的第二張專輯《Solace》,在加拿大再度贏得一致的好評,同時也引起美國流行音樂界的注意。本專輯和前一張專輯一樣,莎拉除了包辦所有的詞曲創作外,更展現她在空心吉他和鋼琴的造詣。專輯中的《Drawn To The Rhytnm》和《Into The Fire》兩首單曲先後成為冠軍曲,並打入美國告示牌排行榜前二十名。不僅獲得各界一致的好評,本專輯也締造白金唱片的銷售佳績,奠定其在加拿大的天后地位。
本張專輯請來當時備受各界期望的Pierre Marchand擔任製作人,Pierre Machand善於處理飄渺迷離的New Age樂風,日後也受邀為電影《X檔案》、《X情人》及《瓶中信》製作電影原聲帶,也因此讓本專輯與前一張專輯《Touch》相較,更加神秘唯美。
1994年,莎拉·麥克拉克蘭的新專輯《Fumbling Towards Ecstasy》再度請來前兩張專輯的製作班底,莎拉也藉由本專輯證明她的確具有成為國際巨星的實力。本專輯中共有《Possession》、《Hold On》以及《Good Enough》三首歌曲進入美國告示牌排行榜,專輯銷售也突破白金記錄,成功打入國際市場。
在專輯《Fumbling Towards Ecstasy》推出之後,莎拉·麥克拉克蘭接下來便展開為期一年的巡迴表演,而她也在1995年發行專輯《The Freedom Sessions》,其中收錄的歌曲大部分是她前一張專輯《Fumbling Towards Ecstasy》中的歌曲重新編曲版本。本專輯更收有《Tom Waits》膾炙人口的經典名作,而這首歌也被收後電影《瀟灑有情天》原聲帶之中。值得一提的是,本專輯同時還是多媒體VCD,在其中包含有莎拉在巡迴表演途中的記錄及訪問。莎拉在此次的巡迴途中所想的並不是她自己下一步的發展,而是希望能夠集合眾多女歌手的力量,舉辦一“由女性觀點出發”的演唱會。這個計畫在她的提出之後,立刻獲得許多人的支持,莎拉組成了一個籌備會,預計在1997年夏天舉辦一場長達八周的大型音樂盛會。而她們更借神話故事中的女神莉莉絲為名,將此活動定名為“莉莉絲音樂節”(Lilith Fair)。而她們在1996年9月14日在加拿大溫哥華更試辦了一場“莉莉絲音樂節”演唱會。參與這次表演的有Emmylou HarrisLisa LoebPaula Cole以及Michelle McAdorey等創作型女歌手,吸引了近萬名聽眾入場,好評不斷。
1997年初,莎拉所號召的“莉莉絲音樂節”獲得來自各方的回應,許多知名的女歌手及女子樂團均肯定此一活動,包括Jewel雪兒·克羅特蕾西·查普曼、Indigo Girls、瓊安·奧斯朋Paula ColeLisa Loeb以及蘇珊·薇格等人都義務性參與此一盛會。而為籌備此次活動的經費,更收到來自各界超過六十萬美金的捐款。而在這場為期三個月的音樂盛會中,共有來自全世界數十位女歌手及樂團參與,吸引數十萬人次樂迷入場,堪稱史上最大音樂盛會。
在同年七月,莎拉·麥克拉克蘭終於在歌迷殷切期盼下推出她的新專輯《Surfacing》。本專輯推出之後,來自各界的好評不斷,《滾石》雜誌及美國"娛樂周報"均對此專輯給與極高的評價。本專輯可說是莎拉進軍國際樂壇的代表作,首支單曲《Building Mystery》成功進占美國告示牌排行榜冠軍,而僅在美國一地的銷售量即超過三百萬張的驚人數字,其他兩首單曲《Last Dance》和《Black And White》也先後擠入美國榜上。
1998年,莎拉·麥克拉克蘭的專輯《Surfacing》獲得葛萊美獎最佳流行專輯,單曲《Last Dance》獲頒最佳歌曲,而莎拉更以一曲《Building A Mystery》榮獲最佳女歌手大獎。在本張專輯之後,更加鞏固莎拉·麥克拉克蘭國際天后的地位。
1998年,莎拉榮獲紐約州長頒發伊莉莎白遠見獎(Elizabeth Cady Stanton Visionary Award),為表彰莎拉對宣揚女性在音樂界工作權不遺餘力的重要貢獻。兩屆葛萊美獎最佳流行女歌手得主莎拉·麥克拉克蘭,以她獨濯於一般泛泛流行樂音的歌聲以及創作,跳脫出流行商業機制的擺弄,仿佛從一處超越俗塵外的境地,將她對音樂與自我的執著,匯成一道清流注入歌壇。這位來自加拿大的創作歌手不但以清澈蜿蜒川流般的歌聲,服貼了許多聽者的耳朵與心靈,她的創作更是將優美的旋律和展現出時而感動人心、時而露裎信念的多樣面貌歌詞包裹成流行抒情樂界最具個人風格的派別之一。
1999年,莎拉·麥克拉克蘭展現其演唱實力並再度拿下一座葛萊美獎的‘水晶球深情現場精選Mirrorball等等。在成人流行音樂中獨樹一幟的莎拉·麥克拉克蘭經過了長達6年的沉寂之後,終於推出了她的個人第五張專輯《Afterglow》,這位三項葛萊美獎得主的作品延續了專輯《Surfacing》的輝煌,在發行一周之後就輕鬆的以36萬1千張的銷售成績排在了Billboard 200排行榜的亞軍位置上,這樣的單周銷售成績也創下了莎拉·麥克拉克蘭十四年來的新高。

音樂專輯

共13張
查看更多

獲獎記錄

Grammys
1999 - Best Female Pop Voval Performance - I Will Remember You
1997 - Best Pop Performance - Last Dance
1997 - Best Female Pop Voval Performance - Building A Mystery
Junos
2004 - Songwriter of the Year (Sarah Mclachlan / Pierre Marchand)
2004 - Album Pop of The Year (Afterglow)
2000 - International Achievement Award
1998 - Album of The Year (Surfacing)
1998 - Single of The Year (Building a Mystery)
1998 - Female Vocalist of the Year
1998 - Songwriter of the Year (Sarah Mclachlan / Pierre Marchand)
BMI Pop Awards
1999 - Pop Songwriter of the Year
Order of Canada (2000)
Elizabeth Cady Stanton Visionary Award (1998) Pour son énorme travail avec la festival Lilith Fair

人物成就

1:自1988年推出首張專輯《touch》以來,莎拉·麥克拉克蘭在全球締造出超過二千五百萬張的銷售成績。
2:創立“莉莉絲音樂節”,在連續3年舉辦期間,共吸引了兩百萬名觀眾,並為公益基金累計超過了七百萬美金之多。
3:全球知名媒體爭相報導,曾經作為包括滾石雜誌時代周刊娛樂周刊等著名雜誌的封面人物
4:1998年榮獲紐約州長頒發伊莉莎白遠見獎
擁有西洋歌壇“知性女聲掌門人”之稱,以電影《City Of Angel》主題曲Angel成為轟動全球國民情歌的加拿大女歌手莎拉·麥克拉克蘭總算推出讓歌迷苦等六年的全新專輯《Afterglow》,這位行事風格低調的女歌手歷經喪母和女兒的新生後重返歌壇,再度造成轟動,專輯在美國已近40萬張銷售空降排行亞軍,締造個人最佳銷售紀錄!而過去莎拉·麥克拉克蘭的地位更因為一手創辦空前的女性搖滾音樂演唱盛事—“莉莉絲音樂節”,讓眾多歌手崇拜不已,其中唱片狂賣的蒂朵就是莎拉·麥克拉克蘭頭號歌迷,而擅長翻唱的Westlife也曾將Angel再度唱紅,甚至保羅·麥卡特尼幾年前現場聆聽—演唱Angel更因遙念愛妻而當場落淚,都讓人津津樂道。《Afterglow》是目前市場和學術網路詢問度最高的新片。
莎拉·麥克拉克蘭在西洋歌壇眾多才女中享有崇高地位,八八年出道後,就已經是加拿大歌壇新生代最被看好的創作才女,幾年來,她的專輯《Fumbling Towards Ecstasy》和《Surfacing》更讓莎拉·麥克拉克蘭成為西洋歌壇“知性女聲掌門人”,迄今她已出版八張專輯,寫下兩千五百萬張唱片銷售,並且奪取三座葛萊美獎,包括兩座最佳女歌手的肯定,而97年在演唱會市場及主辦單位反動聲浪下,她創辦以歌頌女性的“莉莉絲音樂節”演唱活動,在流行音樂史上絕對可說是空前創舉,共有超過百名知名女藝人不計排名輩分參與,吸引兩百萬名觀眾,累計超過七百萬美金公益基金,徹底將音樂和社會工作做了完美結合,聲勢直達高峰,為了表彰莎拉·麥克拉克蘭對女性權益挺身而出的信念,及其創辦“莉莉絲音樂節”的勇氣,98年,紐約州長頒發了伊莉莎白遠見獎(Elizabeth Cady Stanton Visionary Award)給莎拉·麥克拉克蘭,公開的感謝她對宣揚女性在音樂界的工作權不遺餘力的重要貢獻。只是在當紅之際,莎拉·麥克拉克蘭卻選擇回歸家庭,喜歡下廚作菜的莎拉·麥克拉克蘭甚至於99年出版食譜,也造成風潮。“莉莉絲音樂節”讓莎拉·麥克拉克蘭成為當代創作女聲一姐,也影響眾多當代多位歌手,其中,全球狂賣的蒂朵就是莎拉·麥克拉克蘭的頭號歌迷。
莎拉·麥克拉克蘭最膾炙人口的歌曲當屬電影《天使之城》主題曲《Angel》,當時因為歌曲搭配著電影劇情造成全球轟動。這首《Angel》在台灣有林凡翻唱,而擅長翻唱的西城男孩也翻唱《Angel》,足見《Angel》的經典程度。不過,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原披頭士成員之—保羅·麥卡特尼99年曾因為現場聆聽莎拉·麥克拉克蘭演唱這首歌曲而淚流滿面,原來當時他想起了已逝愛妻,莎拉·麥克拉克蘭的歌聲給了他最多的感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