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榮譽
曾獲第十三屆“冰心獎”理論貢獻獎、第三屆“龍文化金獎”論著獎、中國詩人25周年優秀詩評家獎、中國當代詩歌獎(2013-2014)批評獎、2018年獲國際華文詩人筆會授予“中國當代詩人傑出貢獻金獎”等多項文藝獎,作品及論文入選200多種重要版本及年度選本,有詩作編入《海外華文文學讀本》等多種大學教材。迄今已出版評論集《繆斯的別墅》《智性的舞蹈》《流動的邊緣》《文心與詩學》《海外華文文學知識譜系詩學考辨》《墨海藝林漫步:書畫藝術評論綜錄》,新詩集《神聖的悲歌》《從家園來到家園去》《精神放逐》《東方之光》《莊偉傑短詩選》(中英對照),散文詩集《別致的世界》《歲月的饋贈》,散文集《夢裡夢外》等詩、文、論及書法專著17部,主編各種著作70多種。已發表300餘篇學術論文和文藝評論,其中有100多篇論文發表或轉載在國家級專業報刊、CSSCI來源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全國性獲獎論文集及台港澳暨海外報刊上,有80多篇論文參加國際性或全國性學術研討會並宣讀。有論文全文和論點摘編轉載《新華文摘》,多篇被中國人大書報資料中心《中國現當代文學》《文藝理論》和《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等全文轉載或選摘,有10多篇論文獲國家級和全國性徵文獎。主持過中國博士後基金課題和省級人文社科重點項目,海內外數十種重要媒體、辭典及《海外華文文學史》《台港澳暨海外華文文學教程》等有專訪、詞條和專門評介。
作為所在專業領域的學術帶頭人和骨幹,在澳洲留學定居之後,以海歸身份回國內任教,在現當代詩歌、台港澳及海外華文文學和文化藝術等研究領域,具備紮實而豐富的學術積累,業務精湛,成果頗豐,在海內外享有較高的知名度,並獲得學術界、批評界和諸多前輩及同行的認可。有許多見解和論點常常被相關的文章和著作所引用,至今海內外已有80多位著名學者或同行撰文給予中肯評價,海內外數十家學術期刊、報刊和電台、電視台曾作過專訪或開設專欄評價。詩學論著《海外華文文學知識譜系的詩學考辨》及參編的《台港澳暨海外華文文學教程》已列入部分高校中文系教材和選修課程。
部分社會活動
2013年11月,出席參加第三屆中國新銳批評家高端論壇;
2014年1月,主持“《聖美大江》·柳忠秧詩歌作品研討會”等系列詩歌文化活動;
2015年1月,出席參加第四屆中國新銳批評家高端論壇;
2015年3月,擔任第二屆“海子詩歌獎”評審;
2015年8月,出席參加悉尼與澳大利亞華人作家座談會;
2015年12月,出席澳中美華裔作家論壇並發表講話 ;
2015年12月,出席參加第五屆中國新銳批評家高端論壇 ;
2016年1月,出席參加“DCC杯”全球華文詩歌大獎賽;
2016年2月,擔任首屆華語詩歌春晚學術委員會委員;
2016年3月,擔任第三屆“海子詩歌獎”提名評審;
2016年6月,出席參加《長河》創刊座談會;
2016年9月,擔任首屆“昌耀詩歌獎”提名評審;
2016年11月,擔任首屆中國青年詩人獎評審 ;
2017年,組詩《建築:人類共享的美學空間》獲第五屆“禾澤都林杯——城市、建築與文化詩歌散文大賽”三等獎(上海市作家協會、文學報社等主辦);
2018年1月,擔任第二屆“紫荊花杯”世界華文詩歌大賽評審 ;
2018年12月,擔任第三屆中國青年詩人獎評審;
2018年12月,出席由香港國際創意學會、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國學中心聯合主辦的兩岸四地華語詩歌高峰論壇及頒獎典禮;
2019年9月,出席第四屆《山東詩人》(2018)年度獎頒獎典禮 ;
2020年,擔任首屆“杭阿同心杯”水韻阿克蘇全國詩歌大賽評審;
2020年12月,“第十屆中國新銳批評家高端論壇”嘉賓。
主要論文
1. 攝影文學:徜徉於圖像與文字之間的邊緣文體,《文藝報》2002年6月21日 ;《河南大學學報》2002,(06);
2. 邊緣族群與第三文化空間:以多元文化背景中的澳洲華文文學為參照,《華文文學》2003,(05);
3. 美的創造與美的藝術——魯迅詩歌藝術美之我見,《魯迅研究月刊》2003,(09);
4. 從迷茫和沉寂中走向清醒——新世紀以來華文散文詩寫作態勢觀察,《南方文壇》2004,(05) ;
5. 我有五個家(外一篇),《海燕•都市美文》2004,(06);
6. 靈魂的珍珠項鍊:余光中詩歌從邊緣切入的兩種向度窺探,《晉陽學刊》 2005,(01);
7. 讓漢字掙脫傳統束縛自由舞蹈——書法藝術語境和樣式及諸多領域當代性思考,《藝術·生活》2005,(06);
8. 走向世界與確立華文文學的創新坐標,《晉陽學刊》2006,(02) ;
9. 跨文化視野中的留學生文學,《廣東社會科學》2006,(02);
10. 身體穿越黑暗現場尋找靈魂的出口:魯迅《野草》的生命哲學與傳達意圖之探究,《名作欣賞》2007,(02);
11. 空間位移與放逐詩學,《文藝研究》2009,(02);
12. 解讀海外華文詩歌的三個關鍵字,《東方叢刊》2009,(03) ;
13. 跨文化語境與自主性寫作,《華文文學》2009,(06);
14. “書法新文化”觀與書法藝術的當代性思考,《藝術廣角》2009,(06);
15. 流散寫作.華人散居和華文文學,《世界華文文學論壇》2010,(03);
16. 寫經書法.佛禪思想與中國文化精神,《藝術廣角》2011,(01) ;
17. 異同中互動的跨文化風景:美國華文文學與華裔美國文學辨析與描述,《中國比較文學》2011,(01);
18. 憂鬱與自戀——澳華新移民作家文本里兩個基本母題巡視,《世界華文文學論壇》 2011,(02);
19. 華文文學史學與詩學研究的跨文化思考,《暨南學報》2011,(05);
20. 邊際心態:跨文化與雙重人——兼談海外新移民中的“海歸文學”, 《世界華文文學論壇》2012,(01) ;
21. 海外華文文學有別於中國文學的特質,《中國文學研究》2012,(02) ;
22. 差異理論與華文文學研究的會通,《世界華文文學論壇》2013,(04);
23. 詩意空間緣何日益狹小:透視當下詩歌創作的弊端,《光明日報》2013年4月9日;
24. 謝冕散文的創作特性與文體意識,《創作與評論》2013,(10) ;
25. 閩南書寫:林語堂精神範式的文化探源,《華僑大學學報》2014,(01);
26. 全媒體時代華文文學境遇及批評姿態轉變新探——以海外新移民流散寫作為例,《世界華文文學論壇》2014,(02);
27. 80後詩歌的命運與出路,《光明日報》2014年2月10日;
28. 中國文論的當代性反思與本土性建構,《文藝爭鳴》2015年4月2日;
29. 海外華文詩歌走向經典的可能性,《暨南學報》2015,(06);
30. 論海外華文詩歌走向經典的可能性,《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6);
31. 海外華人流散寫作的文化境遇與身份迷思,《當代文壇》2017,(02);
32. 立馬崑崙的神秘主義詩人:以阿爾丁夫·翼人代表性長詩《沉船》為例,《當代作家評論》2017,(05) ;
33. 自建精神譜系與挖掘漢詩的多種可能性,《作家》2019,(12);
34. 從“五行共生”學說看孫紹振詩學體系的內在景觀,《當代作家評論》20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