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莊任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916年
- 性別:男
- 籍貫:福建晉江
人物簡歷,生平經歷,主要論著,主要貢獻,
人物簡歷
1938年8月-1940年8月 南京中央大學農業化學系農產製造專業畢業,獲學士學位,留校任助教並負責農產製造所工作。
1940年9月-1941年1月 復旦大學助教,協助籌備成立茶業系。
1941年1月-1943年7月 茶葉研究所副研究員,負責制茶組。
1943年8月-1945年5月 福建集美高農教師兼農產製造室主任。
1945年6月-1949年6月 福建省農林公司技師兼業務科長。
1948年 福建省農學院兼職副教授。
1949年9月-1957年2月 中國茶葉總公司福建省公司業務科長。
1956年 歷任福建省茶葉學會第一至第四屆副理事長,負責學術及常務工作,後任榮譽副理事長。
1998年被推薦為名譽會長。
1957年3月-1960年8月 福建省農產品採購局茶葉科科長。
1960年9月-1970年1月 福建省茶葉進出口公司技術專員。
1970年2月-1973年9月 下放連城。
1973年10月-1987年7月 福建省茶葉進出口公司技術專員。
1988年7月 批准享受教授、研究員待遇。
1987年3月 退休。
生平經歷
莊任,福建晉江人。1934年,莊任報考大學時,其父主張選擇實用學科,即可為社會服務,也可靠技術謀生,不必求人,因此報考並被錄取就讀於中央大學農業化學系農產品製造專業。1938年完成畢業論文《關於發酵微生物的分離套用》,取得學士學位並留校任助教兼負責農產製造所工作。
1939年夏,吳覺農受邀到復旦大學籌建茶葉系。莊任經中央大學教授推薦,和許裕圻一起與吳覺農見面。他深感吳覺農待人熱情、精力充沛、敢於創業,被吳覺農的治學態度和對茶業工作的熱忱所感動,決心以身事茶,並以吳覺農為榜祥,以茶人精神自律,永保“清”“明”節操,從此一生事茶至今。對此,莊任曾在為紀念吳覺農百年誕辰而作的《也談‘茶人’和茶人精神》一文中得以充分體現。此文被收錄於《吳覺農紀念文集》。抗戰期間,中國茶業受到嚴重摧殘,為了振興茶業,莊任又隨吳覺農到浙江、安徽、江西等主產地調查研究並參加茶葉產制和評驗實踐。1941年,茶葉研究所在福建省崇安武夷山成立,莊任先後任該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負責制茶組工作。曾擔任福建集美高農教師兼農產製造室主任、福建省農林公司技師兼業務科長、福建省農學院兼職副教授。1949年福建省解放,10月份莊任赴北京參加中財委召開的茶葉產銷會議。會後北京成立中國茶葉總公司,各產茶省成立茶葉分公司。自福建省成立茶葉分公司起,莊任就在該公司從事茶葉技術工作,一乾就是50年,為發展福建茶葉事業貢獻了畢生力量。1982年7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他高級工程師職稱;1988年7月起批准享受教授、研究員待遇。自1956年福建省茶葉學會成立以來,莊任一直熱心於茶葉學術交流、專業期刊編輯出版、茶文化資料收集和茶史探索、茶對人體保健功效以及國內外茶事活動等工作。歷任福建省茶葉學會第一至第四屆副理事長,後任榮譽副理事長,1998年被推薦為名譽會長。曾任中國茶葉博物館技術顧問。中國茶葉學會第一、第二、第三屆理事、榮譽理事。
主要論著
1 莊任譯著.紅茶製造過程中之發酵作用.財政部貿易委員會茶葉研究所編,茶葉研究專刊,1941
2 莊任.紅茶製造過程中之化學變化.萬川通訊,財政部貿易委員會茶葉研究所編,1942(創刊號):25~28
3 莊任.紅茶製造過程各個步驟之相關性及其對成茶品質的影響.萬川通訊,財政部貿易委員會茶葉研究所編,1942(創刊號):36~38
4 莊任,黃桐蓀.茶樹各品種製造紅茶比較試驗.財政部貿易委員會茶葉研究所編,茶葉研究1945(4、5、6):9~14
5 莊任譯著.制茶及化學.見,茶業全書.上海:中國茶葉研究社,1949
6 莊任,高章煥.茶葉中的單寧.福建茶葉,1980(3):2~3
7 莊任.漫話福建名茶兼論品飲.福建名茶,1980(1):41~51
8 莊任,王乾鎬,高章煥等.福建名茶(第一、第二輯).福州:福建科技出版社,1980,1986
9 莊任,陳彬藩,駱少君等.福建茉莉花茶,福州:福建科技出版社,1985
10 莊任.武夷茶、工夫、小種.福建茶葉,1985(1):28~30
11 莊任.罐裝烏龍茶水在日本.茶人之家,1986(1):1~3
12 莊任.中國品茶藝術.茶人之家,1987(4):37~41
13 張堂恆,莊任等.中國制茶工藝.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89
14 莊任.飲茶活動與其文化內涵的衍變,兼論茶藝活動的興趣與發展.閩台茶葉學術討論會論文集,福建省茶葉學會編,1990:166~171
15 莊任.烏龍茶的發展史與品飲藝術.農業考古,中國茶文化專號,1992 (4):215~217
主要貢獻
福建省茶樹品種資源豐富,茶類齊全。長期以來,為發展福建省的特種茶,莊任積極組織和參加有關白茶、花茶、烏龍茶等科學試驗研究和組織各種專題研討會。在白茶方面,1964年1月,福建省茶葉進出口公司與福建省茶葉學會在白茶產區建陽縣,召開有關技術幹部與老茶農參加的白茶採制技術座談會,整理出傳統白茶的品質特徵以及對鮮葉採制技術要求。莊任、林瑞勛、何岩興則共同通過試驗與理化分析,寫成《論白茶初制工藝的理論與實踐》的論文,刊登於茶葉學會出版的《白茶研究匯集(1963~1964)》中。通過上述一系列活動,對白茶的產制質量和生產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使福建省的白茶出口數量,由1963年的100噸到1969年增加為300噸以上。在學術上,論證了白茶是通過深層萎凋進行的輕發酵茶。花茶方面,莊任參加了福州茶廠歷年的窨制試驗,並根據烘青茶坯條索鬆散,有利於蒸氣吸收的特點,提出採用不同炒制工藝的茶坯進行窨花試驗。結果,他的觀點在試驗中得到證實,烘青綠茶作茶坯窨制的茉莉花茶比炒青綠茶窨制的品質明顯提高,產品受到內外銷市場的普遍歡迎。這一成果迅即為省內外花茶窨制所採用。在窨制機械方面,他主動與福州茶機製造廠合作,改手工生產為機械化窨制,經一年多苦戰於1976年製成閩76型花茶窨制聯合機,實現了花茶生產窨、通、起五道工序的連續作業,和“茶”“花”自動配比,明顯提高了勞動效率,一天可窨制花茶12000千克。1985年,莊任與陳彬藩、駱少君、高朝泉等共同編撰出版了《福建茉莉花茶》一書,對茉莉花茶(包括茉莉花)的歷史、生產、窨制、成品檢驗以及泡飲技術等作了全面的探討與論述。20世紀70年代,莊任會同王乾鎬、高章煥,組織省內各地茶葉技術人員討論並參加編寫的《福建名茶》一二兩輯,(由福建科技出版社出版發行),促進了福建各產茶區對各種傳統名茶的產制技術及其發展史的探索與研究。此外,莊任還與張堂恆等合著《中國制茶工藝》;參加《中國茶經》、《中國茶的故鄉》等書和大型畫冊部分內容的寫作,參加中國茶葉總公司與中華茶人聯誼會共同編寫的《中國茶葉五千年大事記》的編輯和部分內容的寫作。